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圆明园的毁灭》教案(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圆明园的毁灭》教案(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圆明园的毁灭教案1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第一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课文分几段写的?第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为什么这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呢?学习了第二段我们就知道了。二、学习第二段。1.让我们走进圆明园,感受一下这“万园之园”昔日的辉煌。⑴、学习第二自然段,谁愿意把这一段读一读?请其它同学们边听边画出圆明园的位置以及由哪几部分组成?(课件展示图片:圆明园主要是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因此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的面积有5200亩,规模宏大。)⑵、另外还有许多小园,这些小园是怎样分布的呢?(课件动画演示:众星拱月、理解“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体会圆明园布局的巧妙。)2、学习第三自然段。(规模这么宏大布局这么巧妙的圆明园里面有些什么景观呢?)①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并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圆明园的宏伟建筑的?②指导学生画出具体的景点和建筑的名称,结合修饰语,想象当时的景观。有……也有……、有……也有……、……③这些景观可以分为几类呢?(现实与幻想、民族与西洋,风格各异)(课件展示20处圆明园景观的名称,大家一边想象一边读。圆明园中知名的景观共有145处,著名的有40处。)④你能感受到圆明园中的景观有什么特点吗?(多)如果用“有……还有……”写出来那要用多少个“有”字?如果要你去玩一玩,那要多少天?⑤你们想去看看吗?(课件视频展示课文中介绍的圆明园景观。)⑥漫步在这样的园内有怎样的感受?(“漫步园内……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这一句话中用“有如”、“仿佛”、“流连”这些词语进一步点明了游览圆明园的感受和作者由衷地赞叹。)⑦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会为自己的祖国拥有这样一个参考资料,少熬夜!宏伟的建筑而感到怎样?(用赞叹、自豪、骄傲的语气自由读、指名读、集体读)⑧组织学生讨论。在课文中找出一句对圆明园景观赞叹的句子。这瑰宝、精华象征着什么?(它象征的是祖国灿烂的文化。)⑨练习背诵这一自然段。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皇家园林”的辉煌。相信此时此刻的学生已完全置于人间仙景般的世外桃源之中,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景观通过想象具体表达出来。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学习第四自然段圆明园中除了宏伟的建筑还有什么呢?(理解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总分总的写法)找一位同学朗读,教师指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史名人书画,”说明年代久远,种类繁多,可称作“奇珍异宝”。因此,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课件出示: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如果按年代的顺序将这些文物摆放在一起,那它们就是我国古代的一部文化史,它同样象征着祖国灿烂的文化。指导学生朗读,练习背诵。让学生通过默读画出关键词“青铜礼器、名人字画、奇珍异宝”来说明圆明园的文物多,从而激起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抓住学生的激情让他们谈感受:“作为中国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这就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模式。4、小结第二段这一段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布局巧妙,建筑宏伟,收藏珍贵,它们都象征着祖国灿烂的文化。)你认为这一段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灿烂文化的热爱。)三、学习第三段。然而这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再也看不到了。1.请同学们默读这一段,在文中找出三个字来概括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掠”、“毁”、“烧”这三个字概括了侵略者的强盗行径。)指导学生具体分析侵略者的暴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这句中的“凡是”和“统统”二词说明侵略者什么都拿,毫不留情,一点儿也不留下。而且“拿不动的”也不放过,还用车拉,牲口搬运。还有“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任意”参考资料,少熬夜!一词突出表现了侵略者的残暴行为,想怎样破坏就怎样破坏。“为了销毁罪证”,他们在园内放火烧了三天三夜,使得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化为一片灰烬。)同学们,我们这样一个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就这样被这群强盗烧毁了。2、播放有关录像资料片。我们的感受怎样?(仇恨、愤怒。)请同学们带着仇恨、愤怒的情感去读吧!我们没有了什么?(没有了……也没有了……)请再读第一段,进一步体会圆明园的毁灭在中外文化史上所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3、组织同学讨论:侵略者为什么能如此为非作歹?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落后就要挨打。作为新世纪的小学生,我们该怎么办?(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就在学生激情高涨的时刻,我话锋一转,圆明园的建造历程经历了200多年花了大量的资金成为世界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可是化为一片灰烬,放火烧圆明园的电影剪辑,再现了侵略者的贪婪野蛮。这一处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素材,加速了学生感知和理解的进程,而且从不同的角度扩展了课文的内容。四、总结全文,概括中心思想。课文记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惨遭侵略者毁灭的经过,揭露了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疯狂掠夺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叙述的呢?请同学完整地朗读一遍课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围绕中心着重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二是侵略者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这两方面的内容紧密联系,都能激起人们热爱祖国和仇恨侵略者的思想感情。)五、扩展创新想像自己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一国之君——“皇帝”,辅佐皇帝参与国家管理的大臣,保卫国家领土的士兵,普普通通的生活在北京的老百姓。面对英法联军火烧明园的行径,自己选择一个角色实话实说和同学们讨论讨论,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使学生由课内延伸至课外,扩大了视野,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语文学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板书设计:21、圆明园的毁灭布局的巧妙昔日的辉煌;建筑的宏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损失不可估量收藏的珍贵参考资料,少熬夜!毁灭的经过:掠、毁、烧侵略者的仇恨《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圆明园的毁灭》是1篇精读课文,它的教学主要目标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历史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他们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并且能背诵课文。而通过朗读、学习,想象当年圆明园的辉煌景观,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是这一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朗读,第一课时总体上就一个“读”字,让学生反复读通读顺文章,并且能在流利地读后说出自己的一些感受。经过读这一个阶段,学生对于课文能做一个整体的感知,因此都有话可说。由于第一课时所打下的基础,到上第二课时时就方便多了。下一步就是让学生深入到课文中去,感受圆明园惜日的辉煌历史。在这一部分我主要是通过在朗读的基础上加上图文结合的方法来让学生了解、感悟。当同学们对祖国的壮丽山河发出由衷的赞叹时,我顺势引出圆明园的毁灭这一部分。同样的,也是运用朗读重点句子和出示图片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这一国耻,同学们通过朗读和观看录象,对于圆明园的毁灭基本能产生较大的感触,并且对于侵略军的可耻行为纷纷表示愤怒。接着,我问道:“从当时的璀璨文化,到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课文插图上的几段残垣断壁。回首历史,让我们扼腕叹息,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干什么呢?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点什么?”从中引导学生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他们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最后,我提出要求:让我们回到刚才同学们都感受颇深的句子上,进行对比读,再一次的见证圆明园由辉煌到毁灭的转变。整一节课在学生的朗读声中结束。通过这一次的教学,我明白到了“读”在语文课真正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上师生就是通过朗读来进行交流的,只要读通读顺,学生就有话可说,有感可想。这是最大的收获。今后我将继续在课堂上遵循“以读为本,以读导学”的新课堂理念。同时为了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与热情,我还会尽力地根据课文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形式朗读。如个别读、分角色读、评读、竞赛读、仿读、表演读等。其中评读是让学生对教师或同学的朗读内容作出评价,指出优点或不足之处。既评朗读的情感,又评朗读技巧,让学生在自评或他评中找到朗读的感觉,逐步形成良好的朗读意识。在朗读技巧上,我还应该作具体的指导,使学生知道重音、停顿、快慢、高低在朗读中如何随着表情达意的需要而变化。学习结尾,感受被毁之耻21、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画出最让你触目惊心的词语。2、听了这段文字的朗读,你了解了什么?(圆明园是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践踏、毁掉的;)参考资料,少熬夜!3、他们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课件出示,根据学生回答强调“掠、搬、毁、烧”)4、哪些词语让你触目惊心?(凡是、统统、任意、毁掉、连烧、笼罩……)5、删词换词,体会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感受侵略者的残暴与野蛮。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了灰烬。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来到北京,进入圆明园。他们把园内能拿走的东西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运不走的,就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烧了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了灰烬。(1)分别读这两段话。(2)换掉或删除一些词语后,有什么不一样?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4、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像)。我看得出,看录像中,一定有一种情感什么充满着你的胸膛,是什么情感?(屈辱、愤怒、痛恨……)5、价值连城的国宝被统统掠走,人拿不动的就用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他们任意破坏的哪一样不是无价之宝!最可恨的是,他们在中国的圆明园里犯下了滔天罪行后,还企图放火烧毁罪证,这就是帝国主义的嘴脸,带着你此时的感情,齐读——1860年10月6日……《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3教学要求: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3、学习本课生字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归纳抽象能力。2、培养学生在网上查找资料的能力。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它毁灭的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教学前准备:参考资料,少熬夜!搜集与圆明园有关的图片、文字解说、录像等资料。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明确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22课,请大家一起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认为还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继续探讨或者去弄明白的?(出示目标)1、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2、为什么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3、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二、解决目标1: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精华?打开网页圆明园游览“历史与现状”以及“圆明园风光”看看你从哪些角度体会到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1、网上查找资料。2、交流汇报。(1)从圆明园的布局体会。(众星拱月)(2)从殿堂、亭台楼阁体会。(理解“金壁辉煌”、“小巧玲珑”)(3)从景物特色体会。(4)从热闹街市与山乡村野体会。(理解象征)3、谈体会。当你在这园林瑰宝建筑艺术的园中漫步,游玩时,你有什么感受?4、体会作者的感受。5、指
本文标题:《圆明园的毁灭》教案(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779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