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落花生》教案【推荐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落花生》教案【推荐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落花生》教案【推荐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落花生》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能正准认读本课含有生字的词语。2、指导学生运用抓住关键词语和对比的方法,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品格,体会出做人的道理。3、学习作者主次分明的写法,并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2、学习作者主次分明的写法,并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难点: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质疑笔名,引起疑问1、同学们,老师请你们猜一个谜语(课件出示:“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谁能猜出这是什么?(生猜)2、对,是落花生。(老师板书:落花生出示落花生的图片)课前大家已经查阅了有关花生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它?指名介绍花生。3、“落花生”不仅仅是种农作物的名字,还是我国著名作家、学者许地山的笔名呢!你对这个笔名有什么疑问吗?4、指名回答(好端端的一个人,干嘛起个落花生的笔名啊?)5、问得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许地山的散文名篇(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咱们看看能不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许地山笔名的含义,同时还要看看,这篇著名的散文到底好在哪?二、检查预习:找准起点,夯实基础过渡:课文都预习过了。有信心把课文读对读顺的,请举手。(学生举手示意)呦,都有信心,那我就考考你们。1、请看第一题。(课件出示两行词语:半亩茅亭榨油分辨;参考资料,少熬夜!吩咐尝尝便宜石榴)指名读一人一行,第二个同学读第二行时,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他们读的这四个词,读音上有什么特点?(1)指名生读。(2)这四个词读音上有什么特点?(3)师总结:这四个词语的末一个字都是轻声,师范读、(4)生齐读。2、请看第二题(幻灯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谁来读读这段话?(1)生读。(2)师评价正音,(课件中“空地”“开辟”“种花生”“买种”“播种”五个词语变为红色),这个词(指“播种”)有点疑问,在这儿应该读什么?(3)师引导学生弄清读音后齐读。3、请看第三题,比较朗读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我们家的后院有半亩空地。)(1)生自由读句子。(2)生谈发现:前面的句子用的是“后园”,后面的句子用的是“后院”。(3)师引导学生弄清“院”和“园”两者的区别。可见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啊!三、略读“种”“收”:引导发现,主动求知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老师想请大家再读读,读着读着,哪个词,突然就跳进你的眼睛里了?2、生回答。3、为什么要用“居然”这个词呢?(1)收获了,他的家人事先想到还是没想到?(2)没想到,所以用居然。为什么就没想到呢?别着急回答,看你们能不能联系上下文找找答案。(3)生交流答案。(4)师引导并小结:又是荒地,又是第一次种,没经验,结果种出来了。意外不意外?心情如何?意外的高兴用个词叫什么?(5)指导朗读。①谁能带着收获之后的惊喜来读读这段话。(一生读)②谁来评价一下他读的怎么样?你有什么建议吗?③生再读。有进步就值得表扬,掌声鼓励一下!④让我们带着惊喜的心情一起读一读。4、最后一句读后你又发现了什么问题?提示一下,标点符号。(1)指名生答:发现“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它们之间是逗号,而不是顿号。(2)师点拨: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产生的。如果想要表达语气舒缓、时间较长的感觉,就用逗号。如果你们在写作时有这样的`需要,并列词语之间也可以用逗参考资料,少熬夜!号。5、这一段话,寥寥数语,就交代了种花生、收花生两件事。(板书:种收)接下来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看看除了这两件,还围绕花生写了哪几件事?(1)生回答:尝花生议花生。(板书:尝议)(2)经过刚才大家的寻找,发现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都是寥寥几笔,而议花生却用了那么多的笔墨。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3)生回答。(4)师点拨:重点的部分,作者写的--详细具体,而次要的部分作者写的--简略,这是这篇文章的第一个写作特点--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板书:主次分明)这样的写法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发?(5)生答师引导,让学生懂得平时写文章也不能平均用力,也得分清主次,主要的详写,次要的略写。四、精读重点:质疑问难,变教为学过渡:下面我们就直奔重点,看看那天晚上一家人围绕花生都谈论了些什么。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3-15自然段,有疑问的地方打个“?”。预设(一)为什么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1、父亲回家那不是应该的吗?问题在哪儿?2、父亲跟孩子一起吃饭是很平常的事,对不对?可是作者却说父亲来了实在很难得。猜猜这是为什么?3、快速地翻一翻课后的资料袋,看你能不能猜出来他忙些什么?4、生交流。5、(课件出示背景简介)大家不了解背景,我简单的介绍一下: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之后,许地山就跟随他的父亲来到了大陆,那个时候许地山的父亲在广东一带做知县,平时为老百姓的事情奔走忙碌,所以很难跟家人在一起团聚。而那天晚上父亲也来了,所以说--实在难得。6、让我们带着对父亲的敬意来读一读这段话。过渡:是的,父亲和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的母亲-样爱孩子。你还有什么问题吗?预设(二)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这个可贵指什么?1、(课件出示温馨提示:1.先围绕问题默读第10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再把自己的理解简单地批注在旁边。2.写完后可以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听听别人的意见。(生默读课文,勾画批注。)2、交流(1)生读句子:“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参考资料,少熬夜!(2)你能谈谈自己的理解吗?(3)父亲说花生就说花生吧,扯上桃子、石榴、苹果干什么呀?(4)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那儿,就是在炫耀吗?父亲其实是在拿花生跟和它的生长特点截然不同的桃子、石榴、苹果干什么?用直线和曲线分别标出描写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生长特点的词语,标好后,对比着读一读,这样对比有什么好处?(5)师小结并指导朗读:对比的结果就是让我们更加体会到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像刚才那位孩子说的:朴实无华、默默奉献。(板书:朴实无华默默奉献)这正是父亲为什么说它最可贵的原因。让我们来读读这段话,读出花生的这份可贵。(练习读,指名读,教师范读,齐读。)五、深化主题:品词析句,深刻体悟过渡:课文读到这里,孩子们,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1、生回答:不是,是在讲做人的道理。2、哪句话明白地告诉我们,在讲做人?3、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其他同学是怎样理解的?4、少年许地山也正是这样理解父亲的话的,他说--(课件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生齐读。)(1)谁能带着你的理解来读读这句话?(一生读)(2)什么是体面?(3)讲体面有没有错?(4)讲体面并没有错,关键是不能--只讲体面。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①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呢?②能举个例子吗?哪些人是有用的人?③师小结:刚刚大家说了不少,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他们的工作看似不起眼,但是都对这个社会有用。我们做人就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师生合作)④师补充:老师也想举个例子(课件出示许地山的资料)。这个人,他留学西洋多年却从不穿西服,不抽烟不喝酒,大部分收入都用来买书;在香港大学任教时,他以系主任的身份每周还上20小时的课;抗日战争时期,他为抗战事业奔走呼号,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著名作家郭沫若评价他说,他有献身精神,对于名利竞逐,极其恬淡。他就是本文的作者--许地山。他曾说--(课件出示,生齐读:我要做花生一样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付出,为中华而奉献。)5、现在知道许地山为什么将“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了吗?指名生回答。6、总结写作方法:这篇文章谈沦的是落花生,讲的却是做人的道理,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板书:借物喻人)这篇课文,作者借落花生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参考资料,少熬夜!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本组课文都是以“生活中的启示”为主题,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处处都是学问啊!六、布置作业:读写结合,读活用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段落。2、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落花生教案【第二篇】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吩咐,茅亭,榨油,价钱,石榴,爱慕等词语。2.分角色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4.初步掌握分清文章的主次,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主次分明的表达方式。教学重点: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教学难点: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1.由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2.出示花生的投影片,教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二,理清段落,概括段意。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2.听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参考资料,少熬夜!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四,作业。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二,学习重点,理解话语,明白道理1.默读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把三姐妹说的花生的好处用上关联词说上一句话。2.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1)读一读第一处议论,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学习小组讨论。(2)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四人小组讨论。(3)学生交流。适时理解: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的东西都是不好的。C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果实的区别是什么D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花生最可贵的一点是什么你能用一个简单的词来概括吗(板书:藏而不露)(4)让我们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读父亲的话。(5)父亲向我们讲花生藏而不露的品质是为了什么出示父亲的第二句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父亲的话是不是说不需要外表美(父亲强调的是人要实用,要有内在的美。)父亲的话我们明白了吗出示我的话: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理解体面,讲体面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是怎样的人。(6)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三,《落花生》一文借物喻理,包含了深刻的做人道理。但这些道理的领悟要得法地引导,从而使学生大胆思维,各抒己见。四,提供辩题练口才1.在现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那样的人为什么请各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实话实说。2.在充分辩议的基础上完成练习。以我要做那
本文标题:《落花生》教案【推荐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787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