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忆读书》教案【优秀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忆读书》教案【优秀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忆读书》教案【优秀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语文《忆读书》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9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能够联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本课词语和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将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感受读书的重要性。3、积累语言,像作者那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事情。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4、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多问几个为什么,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将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感受读书的重要性。难点: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教学思路:这篇课文用诗一样的语言,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教学过程: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师问,平日里你都喜欢读什么书?丛书中尼有什么收获?指名回答。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是1篇诗一样的文章,同学们一定等不及了,也想读读这优美的诗篇,请你们打开书,利用手中的字典、结合课后的生字表解决生字新词,将课文读通读顺。1、学生初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教师巡回指导。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错误发音,指导个别字的发音。三、研读课文,了解内容;这篇文章表达了自己热爱书的思想感情。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还应以读为主,为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较为深刻的感受文本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也为学生能够通过自己一遍一遍有效和真情的与文本对话。四、品读课文,感悟:在设计品读课文这一环节中以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能够自主感悟,自发抒情,自然续情。1、自由阅读课文,解决课前预设的问题:冰心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你是否做到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参考资料,少熬夜!2、选择几段读给你的同位听听,看看你的同位能否明白作者是怎样读书的?从书中学到了什么?。根据学生情况,及时指导学生用“心”来说话。用心来朗读。再指名朗读。3、从课文中找到“总而言之”“统而言之”这两个词语,体会它们的意思和在文章中的作用。4、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节,回想文中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你能感受到作者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吗?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五、感情朗读,深化主题;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喜欢读书”的心情。个人,小组间互读,评议。六、谈感受: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读后的感受,你应该怎样读书?七、布置作业:搜集读书的名言警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忆读书》教案【第二篇】教材分析《忆读书》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读书明智”话题下的1篇叙事散文。作者是中国著名女作家冰心。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回忆了作者童年时期的读书经历,多年的读书经验,选书的标准以及读书的方法,表达“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等感悟。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文章的语言叙述质朴、简洁,冰心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孩子们娓娓道来自己读书的历程和感受。这是五年级的学生第一次使用部编版教材,孩子经过五年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根据要求梳理信息”这个语文要素的提出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但是在他们平时的学习中圈点勾画这样的方法也经常用,教学中主要结合课后第一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冰心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她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以这样一个问题为突破口,结合作者读《三国演义》的读书经历,使学生明白梳理信息的方法有很多种,选取合适的方法进行信息梳理,把握内容要点。教学目标1、会认“舅、斩”等14个生字,读准词语,读通课文2、默读课文,用自己适合的方法梳理出作者童年的读书经历。3、能说出作者童年时对“好书”的看法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熟读课文,完成课前预习单2、教师准备:(1)细读文本,筛选教学要点参考资料,少熬夜!(2)课文《忆读书》(3)了解作者(4)设计教学环节3、教具准备:(1)ppt课件(2)翻页笔(3)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01图片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书中人物图片,指名生说2、总结并揭示课题——《忆读书》(板书课题)02检查预习,了解文章顺序1、检查预习单中的读词情况(生开火车读词语)2、说说自己预习单中时间顺序的梳理(师相机板书)03初步梳理读书经历,把握文章脉络1、生快读默读课文,画出作者所读书目2、指名学生上台根据时间顺序梳理所读书目3、把握作者读书经历分为童年——老年两个时期04研读童年读书经历,品味《三国演义》1、师:小组合作:先读课文第②——第⑤自然段,讨论:“我”是怎样爱上读三国的?2、生小组讨论3、汇报4、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说出作者读三国的经历5、总结6、那你觉得在她七岁时认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05同桌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继续梳理信息1、同桌合作梳理剩下的读书经历2、汇报06总结梳理方法,布置作业总结: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主要用圈画和分条列出信息的方法了解了作者的读书经历,如果我们想更清晰、直观的了解整个她从童年一直到到老年的读书经历,你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把这些信息整合在一起,让人一看就明白了?(列表格)老师的板书其实已经初具表格的样子,回去后同学们可以尝试自己列出一个表格,把作者读书经历进行梳理,看谁的表格设计的合理、清晰。《忆读书》读书经历梳理学习单姓名:①可以把在文中圈画出的重点词进行摘录参考资料,少熬夜!②可以分条列出作者的读书经历《忆读书》读书经历梳理学习单姓名:①可以把在文中的重点词进行摘录②可以用一句话来列出作者读谋一本书的经历《忆读书》读书经历梳理学习单姓名:①可以把在文中的重点词进行摘录②可以用一句话来列出作者读谋一本书的经历课前预习单姓名1、你把课文读了()遍2、你能把下面这些词语读准确吗?舅父无限凯旋述说烦琐诸葛亮报刊朴实《水浒传》《荡寇志》书卷兴亡盛衰天罡地煞栩栩如生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3、课文是按()顺序写的,我找到了这样一些具体的表示文章顺序的词语()——()——()——()课前预习单姓名1、你把课文读了()遍2、你能把下面这些词语读准确吗?舅父无限凯旋述说烦琐诸葛亮报刊朴实《水浒传》《荡寇志》书卷兴亡盛衰天罡地煞栩栩如生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3、课文是按()顺序写的,我找到了这样一些具体的表示文章顺序的词语()——()——()——()《忆读书》教案【第三篇】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忆读书》教案,希望能够帮到您!《忆读书》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积累词语;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学习对比的手法。2.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讨论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体会作者不同年龄段的读书生活对她的影响,体参考资料,少熬夜!会作者的读书心得。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女作家寥若晨星。世纪老人冰心是文学界的常青树,从19岁成名到耄耋之年仍在创作。她能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与她的勤奋读书是分不开的。她是怎么读书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她的文章《忆读书》。二、新授(一)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写了什么)1.老师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8自然段(老师谦言自己抛砖引玉,以有感情的朗读来带动学生的情绪,迅速切入文本),学生各自放声朗读课文余下部分。(散读)要求:划出自己难理解的词语,然后课堂交流。强调:以下几个词语的读音:(若无ppt,学生读的时候写到黑板上)笸(puo)箩(luo)天罡(gang)地煞(sha)消遣(qian)烦琐(suo)堆砌(qi)注意文中的成语(课本第116页):津津有味一知半解栩栩如生怒发冲冠无病呻吟(无病而呻)(每个齐读两遍)2.紧扣题目思考:本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本文主要内容是:冰心回忆了她读书的经历,和有关读书的感受。(标题就是本文内容的概括,抓住“忆”字)(二)分析课文,朗读体味。(怎样写的)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读书经历的?——时间顺序(作者一生爱读书)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到了中年以后;1986年;1989年。2.对于读书,文中作者有许多感受,请圈划出描述这些感受的词句,朗读交流。要求:朗读圈划的句子一定要结合作者当时的情感(学生发言讲到相关(7)、(8)语句时,顺势穿插“对比”的知识和分析“好书的三个标准”。)(1)《三国演义》:这是作者读的第一本书,所以印象特深刻,写得最详细。抓住‘咬了牙’‘居然’‘哭’等词,这与后文“心动神移,不能自已!”也相照应。(2)《聊斋志异》:这对“我”的作文很有帮助。(3)《水浒传》:着力描写的人物,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4)《精忠说岳》:没什么印象。(5)《满江红》《声声慢》:酷爱古典诗词,能背,十分动人的,写尽…情绪。参考资料,少熬夜!(6)林译小说: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7)《红楼梦》:才尝到“满……一……”,“一个……的滋味”(不同年龄读同一本书的前后感受的对比)(8)对《西游记》精彩《水浒传》人物栩栩如生《封神榜》烦琐《荡寇志》人物索然无味现代文艺作品的比较:从脑中抹去;心动神移,不能自已(9)第13自然段: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10)文章末尾: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小结:①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为“忆读书”服务。(写作方法是为文章内容服务的)②从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表达等三方面,通过对比(两种事物相对比较)看出作者评判好书的标准。③指出全文末句从总体上概括了作者的读书感受。全班有感情地齐声朗读第11自然段到文章末尾。3.“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3个分句各自强调的重点是什么?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给同学们2分钟左右的讨论时间,可以组为单位)(先从课文中找依据)——A读书好:开卷有益(对写作有益;读书是最大的快乐,让自己懂得做人处世的道理)多读书:博览群书(数量要多、品种要多,涉及古今中外。)可罗列文中提到的各本书。读好书:择善从之(要学会选择,因为只有好书才能让自己怡情知理。无意义的书不要读,注意文中好书的三个标准。)B在意思上层层递进。再齐读(第二次)(注意重音)这句话。(三)总结:(1)全文紧扣题目“忆”字,按时间顺序叙述,条理清晰。(2)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老师指着板书,试着让学生用“记叙了…表达了…希望…”总结。)本文记叙了作者自己亲身的读书经历,表达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乐的情感以及对读书的认识,希望我们少年儿童认识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三、作业布置1.必修作业:积累词语,按格式抄写;翻阅词典了解成语的含义。2.选修作业:你读的书中,印象最深的是哪本书?准备一段内容简介,下节课与同学交流。附板书设计:读书好开卷有益忆读书(经历感受)多读书博览群书参考资料,少熬夜!忆读书【第四篇】冰心一、教学设想:这篇文章我是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由交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旨在引导青少年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课文内容分析《忆读书》一文作者冰心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通常在这一类的文章中我们看到的多是理论性的说教。如:读书会给我们带来的各方面的好处等等,让学生读来索然无味,自然也就无法激发学生对于读书的兴趣。而冰心先生这篇文章却另辟蹊径。首先文章开篇1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己谈活,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成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结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缀缓流进了学生的心中,让他终身难忘。教学目标①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
本文标题:《忆读书》教案【优秀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875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