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构建苏州市国际税收管理体系的实践和思考0509-1
构建苏州国际税收管理体系的实践和思考苏州市国家税务局22010年底,全市开业外资企业约14300多家,外资注册资本达1400亿美元。运用税收风险管理理念,拓展信息采集渠道,加强风险分析应对,落实税源专业化管理,跨国税源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构建苏州国际税收管理体系3构建苏州国际税收管理体系•一、把握主要特点•明确跨国税源管理重点*•二、剖析风险成因•认清跨国税源发展趋势•三、提炼经验加强研究•构建国际税收管理体系42010年苏州实现进出口总额2741亿美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4位、全省第1位。作为全市跨国税源主体的涉外税收收入2010年达612亿元,占国税收入总额的60.49%,跨国税源在全市税收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特点:一、把握主要特点明确跨国税源管理重点7、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增长2、主要分布于大中型外资企业3、加工贸易占主导4、主要集中电子通讯行业51、主要分布于各县(区)5、关联交易比重高8、服务贸易对外收支连年攀升6、与避税地企业往来频繁9、境内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2010年全市电子产品、电气设备及零件进出口额1739亿美元,占比63%2009年全市与避税地企业相关的进出口额约为1200亿美元,占到全市进出口总额的60%2010年全市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2302亿美元占比84%,销售规模2亿以上的企业进出口额1846亿美元,占整个外资80%全市2010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1806亿美元,占比66%目前我市跨国税源管理的重点主要集中于昆山、新区、吴江等地从事加工贸易的大中型外资企业截至2010年底,全市累计审批境外投资项目508个,中方境外投资额14.8亿美元,近三年平均增幅超过50%全市服务贸易项下对外收支呈快速增长趋势,07-10年平均增长率达33%,2010年达60亿美元市区1%昆山31%高新区14%张家港9%吴江7%09年,全市参加汇缴的外企中,关联申报企业占42%,销售超10亿的大型外企中,99%存在关联交易。0200400248215210321398户数进出口额(亿美元)2008年2009年2010年一、把握主要特点明确跨国税源管理重点6构建苏州国际税收管理体系•一、把握主要特点•明确跨国税源管理重点•二、剖析风险成因•认清跨国税源发展趋势*•三、提炼经验加强研究•构建国际税收管理体系1、信息不对称导致跨国税源管理难度加大2、跨国关联交易频繁导致转让定价问题突出7二、剖析风险成因认清跨国税源发展趋势许多跨国业务发生在境外,税务机关判断跨境业务的真实性、合理性存在较大困难。2、跨国关联交易频繁导致转让定价问题突出8以2009年为例,全市销售规模超2亿元的724户外资企业中,87%存在关联交易,且避税疑点明显。关联交易企业利润水平明显偏低;0510153.9210.26有关联企业无关联企业关联交易比重越高相应的获利能力越低;05107.73.352.69关联交易低于50%关联交易高于50%关联交易80%以上9“十一五”期间全市列入调查的53户企业中,查实存在问题48户,占比91%,特别是外资企业中境外关联交易额排名前6的企业,全部存在转让定价问题。2、跨国关联交易频繁导致转让定价问题突出91%9%有避税问题企业无问题企业6、地区间管理不平衡导致跨国税源管理阻力较大跨国税源涉及多税种,多部门,沟通机制不顺畅,导致税务机关难以及时控管跨国交易,加大了追征税款的难度。1、信息不对称导致跨国税源管理难度加大2、跨国关联交易频繁导致转让定价问题突出4、部门协作机制不完善导致漏征漏管现象5、专业管理人才缺乏严重制约跨国税源管理发展3、政策缺位导致各地管理口径和执行力度不一10二、剖析风险成因认清跨国税源发展趋势新税法的配套执行政策尚不完善,且经济活动形式不断变化,而税法更新明显滞后,使税收征管政策适用不明。我市跨国税源管理专兼职人员约45人,配备相对不足,特别是能应对重大复杂风险并参与谈判磋商的专家型干部紧缺。目前仍有部分地方政府认为跨国税源管理工作不利于招商引资甚至有损于地方经济发展。认清跨国税源发展趋势11二、剖析风险成因认清跨国税源发展趋势1、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改变2、政府十二五规划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企业的转型升级加速,跨国交易内容形式不断丰富,突破以传统购销为主的避税手段,新问题将不断涌现,国际税收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加强研究,找准方向。12构建苏州国际税收管理体系•一、把握主要特点•明确跨国税源管理重点•二、剖析风险成因•认清跨国税源发展趋势•三、提炼经验加强研究•构建国际税收管理体系*13我市秉持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成熟做法,结合跨国税源管理实际,坚持多部门、多税种、多环节联动,把国际税收工作融入到大征管体系中,完善管理机制、创新方法、打造专业团队,跨国税源管理成效显著。三、提炼经验加强研究构建国际税收管理体系05013.535.852008201014十一五期间非居民企业所得税83%十一五期间反避税应纳税所得额147亿元补税16.4亿元十二五伊始应纳税所得额22亿元补税2.32亿元历年有6个案件超亿元列全国之首15%全国十一五期间涉外税收2352.97亿元22%58.92%三、提炼经验加强研究构建国际税收管理体系15•1、引入遵从模型,强化风险管理理念*•2、拓宽信息渠道,实施信息管税•3、探索分级管理,打造专业核心团队•4、加强部门合作,完善联动管理体系•5、改进工作方法,降低跨国税源管理阻力三、提炼经验加强研究构建国际税收管理体系16树立以事前预防和事中监控为主、事后调查为辅,防治结合的风险管理理念。引入OECD纳税遵从模型,按纳税人的遵从态度实施不同的管理手段:1、引入遵从模型,强化风险管理理念决意不遵从企业1、引入遵从模型,强化风险管理理念•不愿遵从但给与关注就遵从的企业•自愿遵从且知道如何遵从的企业•愿意遵从但不知如何遵从的企业17针对一些容易产生理解偏差的政策和日常征管中发现普遍存在的税收风险点进行解读和宣讲,引导和帮助企业遵从。通过拓展沟通渠道,简化流程,优化服务,使遵从简单易行。结合历年风险应对成果,加强风险分析识别,实施提醒,督促其遵从。对风险提醒后仍不改正的企业,严厉打击,强制其遵从。18我市确立了以行业龙头和典型企业突破作为风险管理的发起点,对其进行剖析,总结风险规律,对不遵从企业实施打击,以影响和威慑业内存在类似问题的企业,促使其主动纠正不遵从行为,提升行业整体遵从度。1、引入遵从模型,强化风险管理理念1、引入遵从模型,强化风险管理理念“十一五”期间,全市该行业企业利润水平提升一倍,目前已基本处于合理区间19完全成本加成率由-0.47%调整至1.43%,补税3.2亿元集中通报寄发转让定价风险提醒函反避税调查20•1、引入遵从模型,强化风险管理理念•2、拓宽信息渠道,实施信息管税*•3、探索分级管理,打造专业核心团队•4、加强部门合作,完善联动管理体系•5、改进工作方法,降低跨国税源管理阻力三、提炼经验加强研究构建国际税收管理体系针对跨国税源风险管理需要大量专业资料的特性,收集商业数据库、国际经济组织报告、行业分析报告、上市公司信息、中介机构披露信息等第三方信息。通过互联网,定期统计销售超5亿元企业的母公司或最终控制方的财务数据,建立外部信息比对数据库;为解决股权流通性差异,定制并购买了股权交易数据库。在企业申报涉税信息的基础上,结合日常管理、税务审计、专项调查中发现的风险点和薄弱点,不断完善风险特征指标库根据商务、外管等政府部门掌握大量跨国交易信息的特点,主动加强沟通,推动信息交换机制的建立。目前,市政府已下发《苏州市非居民企业税收征管保障办法》,搭建了涉及十个政府部门的非居民税收信息交换平台。2、拓宽信息渠道,实施信息管税21采取多项积极有效措施,拓展信息采集渠道信息情报的获取和有效运用是整个跨国税源风险管理体系的关键在拓宽信息采集渠道的基础上,不断加强信息的增值利用系统内信息收集加强系统外信息交换广泛采集第三方信息积极运用情报交换手段做好年度跨国税源风险分析及时分类处理日常采集信息通过向目标国家或地区税务当局发送情报获取相关信息;同时加大外来情报核查力度,深挖情报价值。抓住重点风险实施专项应对每年对跨国税源总体情况进行分析,绘制风险分布地图,揭示风险管理重点,有效指引全市跨国税源风险管理。对定期从其他部门取得的涉税信息及时分类,对重大风险信息组织应对,对涉及系统内其他部门的信息及时传递。目前征管资源有限,每年有针对性的选择1至2个重点难点风险项目重点应对,不断积累、稳步推进。22抓住重点风险实施专项应对重点开展了从事境内酒店管理的外国企业和对外支付佣金的专项调查;2008年针对上市公司向非居民股东支付股息及非居民股东减持股份未申报纳税的风险,实施了专项风险应对;2009年开展了非居民股权转让专项调查。2010年23•1、引入遵从模型,强化风险管理理念•2、拓宽信息渠道,实施信息管税•3、探索分级管理,打造专业核心团队*•4、加强部门合作,完善联动管理体系•5、改进工作方法,降低跨国税源管理阻力三、提炼经验加强研究构建国际税收管理体系24跨国税源管理亟需高素质的专家型人才,积极构建市县两级管理机制,在市局建立了20人的跨国税源管理专业团队,结合市局专业人才集中的优势与基层掌握大量征管资源的优势,提高风险应对效率。3、探索分级管理,打造专业核心团队三是应对重大复杂风险,实施重点难点攻关3、探索分级管理,打造专业核心团队25一是指导全市风险管理二是提供即时专家支持发挥尖兵、突击队作用,对跨国税源管理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实施重点攻关,不断打破瓶颈。集中力量分析识别跨国税源风险点,选取典型企业试点攻关,总结风险应对方法,反复论证后在全市范围推广;针对基层开展具体风险应对时遇到的问题,发挥团队专业优势,提供即时技术支持和保障;26针对跨国企业利用刻意抵消交易避税问题提出了识别方法和调整方案,并运用到1起案件中,补税1000万元,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税收实践上的空白;2010年,对非居民企业转让张家港飞翔化工股权开展了专项调查,补税2.6亿元,是国内率先运用一般反避税条款补税金额最高的案件。2006年完成我国首例补征税款超亿元的反避税案件(名硕电脑);同年,在国内第一次提出了针对来料加工交易的定价调整方案;2007年应对重大复杂风险,实施重点难点攻关27率先对营销性无形资产进行识别和量化,运用到1户企业的双边预约定价谈签中,该企业预约期内增加税款1.6亿元;2010年,对非居民企业转让张家港飞翔化工股权开展了专项调查,补税2.6亿元,是国内率先运用一般反避税条款补税金额最高的案件。2008年在非居民企业股权关联转让中首创股权流通性差异调整方法,当年查补税款6.8亿元,其中3户大型企业单案补税超亿元,14户企业单案补税超百万元;2009年应对重大复杂风险,实施重点难点攻关28对非居民企业转让飞翔化工股权开展调查,补税2.6亿元,是国内率先运用一般反避税条款补税金额最高的案件;2010年提出“加减法”的功能差异调整方法,被总局采纳作为全国行业联查方案,解决了垄断性行业转让定价调整在地区间、企业间的横向公平问题,苏州两大企业当年补税1.7亿元。2010年应对重大复杂风险,实施重点难点攻关29•1、引入遵从模型,强化风险管理理念•2、拓宽信息渠道,实施信息管税•3、探索分级管理,打造专业核心团队•4、加强部门合作,完善联动管理体系*•5、改进工作方法,降低跨国税源管理阻力三、提炼经验加强研究构建国际税收管理体系发挥大企业国际处作为市局联席会议秘书单位的作用304、加强部门合作,完善联动管理体系加强与地税局的联系机制税务机关现行管理架构使跨国税源管理被人为分割到不同部门,影响了管理的整体性。积极构建日常监控、企业申报、汇算清缴、纳税评估、税务审计、反避税、税务稽查等多位一体的跨国税源联动管理体系,实现风险信息在国际税收管理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间的及时交换和协同应对;将调查中发现的涉及地税税种的风险信息及时传递,通过内外跨部门、跨税
本文标题:构建苏州市国际税收管理体系的实践和思考0509-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95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