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质量守衡定律的教案设计【最新4篇】
好文供参考!1/12质量守衡定律的教案设计【最新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质量守衡定律的教案设计【最新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质量守恒定律【第一篇】一、提出问题师: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的特征就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与反应物硫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之间有无变化呢?二、猜想与假设学生讨论:分组交流,讨论。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变化,则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生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生2: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生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师:从讨论的情况来看,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那么哪一种是正确的呢?我们不妨用实验来验证。三、假设的检验及推理1、制定计划师:把学生分成三组:一组:进行白磷燃烧前后的质量的测定。二组:进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三组:进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2、进行实验。好文供参考!2/12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自行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并能积极分工、协作、共同顺利的完成实验。3、收集证据。学生;根据现象进行讨论、归纳,然后请各小组长代表本组对所做的实验进行小结,自然的得出结论。四、发现规律生:三个小组的小结情况:一组:磷燃烧后有白烟生成即生成了五氧化二磷,但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二组:铁在硫酸铜溶液中反应,铁丝上附着红色物质;溶液有兰色变为浅绿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仍不变。三组:无色氢氧化钠溶液与兰色的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兰色絮状沉淀,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还是不变。师:通过学生小结发言,教师归纳、评价得出质量守衡定律,请一个学生叙述。生: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生: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呢?五、解释与讨论师:教师先演示有关“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的动画课件,给学生必要的启迪。学生:讨论、归纳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原子的数目不变的最小粒子原子的质量不变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师:从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物质的质量之和之好文供参考!3/12所以不变,是因为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没有变。生:质量守衡定律是否对所有化学反应都适应呢?六、反思与评价生:继续分组进行实验实验1:蜡烛燃烧前后天平的变化,实验2:铝箔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师生讨论:1、上面两个实验的结果与你实验前的预测相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2、对于磷燃烧的实验,如果玻璃管上端没有系小气球,将会出现什么结果?3、如果在燃着的铝箔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师:归纳、总结。再以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为例,从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说明只要是化学反应必定符合质量守衡定律。七、迁移与应用迁移:提供一组题目进行反馈。应用:用质量守衡定律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化学现象。八、课后作业:书:P94习题1-3九、课后记:本节课以实验为引导,效果较好,学生接受难度不大《加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设计【第二篇】教学目标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好文供参考!4/12际问题。3、提高观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孩子们你们知道我们班上有多少小女孩?多少小男孩?那么我们班上一共有多少个孩子?学生列式,师板书(二)呈现事实,形成问题1.出示准备题:(1)27+73(2)37+5873+2758+372.学生计算得数。3、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投影书上的主题图,你搜集到了什么信息?今天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米?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好文供参考!5/1256+40=96千米和前面的两个例子比较你发现了什么?、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猜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既然和不变,每组算式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5.问题:这个猜想正确吗?(三)验证猜想,形成结论1、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让学生举例,如35+20=20+35等等让学生多说同桌互说学生汇报答案。加数相同,调换位置,得数也相同,符合猜想。2、同学自己设计一组式题验证,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3、这种猜想看起来比较可靠,但我们不可能把符合猜想的例子全部举完过就给我们的证明留下了遗憾,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我们来看生活实例。例:一家电影院,走廊的左边是476个座位,走廊的右边有518个座位,一共有几个座位,(用两种方法计算)好文供参考!6/12(1)口答列式:476+518518+476为什么这样列式?(2)判断:得数会相同吗?(3)计算结果,得出结论:476+518=518+476在加法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4.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板书)5这种规律在其他运算中有吗?学生质疑,验证。在这个环节中有出现个别代表一般的给予举例纠正。学生自学书本、质疑。6.小结:(1)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a、b表示加法交换律。板书:a+b=b+a(四)应用成果,巩固新知1.学习加法交换律的最终目的是用。问:验算加法,我们用什么方法?根据什么?2.“练一练”1,先计算出得数,再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问:验算方法运用什么运算定律?3、“练一练”(1)分组完成。(每组一生板演,比赛形式进行)(2)指名说出验算方法和根据。4、放录音、做游戏--“我该在什么位置”(1)将卡片470、880、1013、214、58、58发给六个同学。好文供参考!7/12(2)伴随音乐,寻找自己的位置,并贴上。(3)小结:这些算式都用等号连接,两边都有相同加数,那就意味着另一个加数也相同,我们并用了加法交换律。(五)反思过程,学会学习1.这节课我们发现了什么?是怎样获得证明的?(举例证明一意义论证)2.这一规律已有哪些运用?3.质疑:满足“和不变”这一要求,有没有其他可能?课后习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守衡心衡便是最好的人生随笔【第三篇】守衡心衡便是最好的人生随笔一个人,究竟要走多远的路,调整多少次方向,才能在人世找到平衡?人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然而同饮时光的酒酿,谁敢不对命运投降?世事无常,人生无常,模糊了我们躯体的感知,平衡的掌握。我们常常会自比于趴在窗户上的苍蝇,前途一片光明却找不到出路。多数时候我们会陷于理想很丰硕而现实很骨感的不平衡中,好高骛远而脚下又并非坦途。平衡,渐渐走远。縱观涛涛的历史长河,平衡是天地万物遵循的永恒守则。当下社会,人们的渴望永无止境,一直崇尚与追求更快、更高、好文供参考!8/12更强,有如无舵的快艇行驶在暗礁从中。因此,懂得“能量守恒”方为人上人之觉悟,得此道,方可操作平衡之术。古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经历了时局的动荡,社会的黑暗腐朽后,现实的荒芜终究与内心的美好发生了强烈碰撞,他愤然辞官,归隐田园。他连日饮酒作诗,对于官场没有丝毫眷恋,面对喧嚣还一份本真。淬过繁华后,将生命的`淡然,缓缓捡起,最终觅得生命的价值。今人往往在虚无的名利和权位上追逐不已,并为之摧眉折腰,费尽心机,艰辛的努力换来的却是无常的忧虑。生命只能在自然中舒展。求得本心,还心灵一片清静,生活一份简约。此时,才守住了心衡的天平。即使官场得意,事业成功,也应不骄不躁。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这无疑是正确的。过度的自我满足便失去了自知之明。狂妄自大、刚愎自用,只会贻笑大方。如果事业、学业失败,亦宜不卑不亢。一蹶不振,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和坚定信念,悲观消沉,无所适从,这样的人生必定一败再败。多一份自适,平衡出庙堂与江湖之间的一缕清香;多一点淡泊,平衡出胜败两界中的一丝曙光;多一些涵养,平衡出高山流水的天籁之音。随性,不要随遇而安的一丝软弱,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将指尖点一滴清酒,落入口中。随心,一张凉席,箕踞而坐,极目天边,“坐地日行八万里”,时间的齿轮终将万事万物转成与我们相契平衡的维度。总之,既不要全想好文供参考!9/12着你拥有什么,也不要全想着你没有什么,万事须衡;失衡,荆棘丛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平衡点,将平衡的天平不断向本真、淡泊、自适的方向调整,成就自己的智慧人生。守衡,心衡,便是最好的人生。质量守衡定律【第四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质量守衡定律2、理解: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衡定律能力目标:1、锻炼动手能力、形成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情感目标:1、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分组实验,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教学方法:猜想、分组实验探究、讨论、归纳。教学辅助工具好文供参考!10/12多媒体课件、实验必备的仪器和药品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师: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的特征就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与反应物硫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之间有无变化呢?二、猜想与假设学生讨论:分组交流,讨论。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变化,则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生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生2: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生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师:从讨论的情况来看,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那么哪一种是正确的呢?我们不妨用实验来验证。三、假设的检验及推理1、制定计划师:把学生分成三组:一组:进行白磷燃烧前后的质量的测定。二组:进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好文供参考!11/12三组:进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2、进行实验。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自行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并能积极分工、协作、共同顺利的完成实验。3、收集证据。学生;根据现象进行讨论、归纳,然后请各小组长代表本组对所做的实验进行小结,自然的得出结论。四、发现规律生:三个小组的小结情况:一组:磷燃烧后有白烟生成即生成了五氧化二磷,但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二组:铁在硫酸铜溶液中反应,铁丝上附着红色物质;溶液有兰色变为浅绿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仍不变。三组:无色氢氧化钠溶液与兰色的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兰色絮状沉淀,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还是不变。师:通过学生小结发言,教师归纳、评价得出质量守衡定律,请一个学生叙述。生: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生: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呢?好文供参考!12/12五、解释与讨论师:教师先演示有关“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的动画课件,给学生必要的启迪。教学教案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本文标题:质量守衡定律的教案设计【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9044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