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精编4篇
好文供参考!1/2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精编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精编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苏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具体鉴赏豪放派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初步比较豪放词、婉约词的不同艺术风格。2、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体会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懂得对比阅读、实现拓展迁移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豪放风格的具体体现。2、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塑造人物的手法。4、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好文供参考!2/23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自主探究法、对比阅读法、反复诵读法。四、教学设备: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音像,以《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营造氛围,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是什么歌吗?它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时期有很多的英雄豪杰让人们景仰不已,有一年苏轼到黄州,游览了赤鼻矶,由此联想到三国鏖战的古战场赤壁,写下了让人们传诵至今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好,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这一首代表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的118页。二、诗词鉴赏:(一)简介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对于苏轼大家应该是比较熟悉的了,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吧。多媒体显示资料: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仁宗时杰出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之一;为著名诗人,好文供参考!3/23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著有《东坡全集》。看一下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哪一个是词牌(念奴娇),同学们知道它的来历吗?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音调高亢悦耳,据说唐玄宗很喜欢听她演唱,这个词牌就是为了纪念她而创立的。词题——赤壁怀古——已经点明了写作背景:游赤壁(写景)怀古(咏史、抒情)。同学们再看一下课本中注释的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3年(公元1079年)作者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5年,苏轼已经47岁了,他游览了黄州赤壁,写下这首作品,可知是在他得意时还是在他失意时所作?——失意时——同学们要注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朗读作品:1、范读(多媒体播放朗读音频);2、齐读(同学们朗读时要能够体现豪放风格,读出感情来)。(三)合作、探究:1、整体把握: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上阕:描绘赤壁的景色。下阕:写周瑜的丰功伟绩和词人的感慨。2、赏析:好文供参考!4/23(1)上阕赏析:★赤壁的景色是怎样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分析词句)作者首先从大处着笔,总写登高远眺的所见所感。——哪位同学来解释这句词的意思?——(参考)滚滚长江,浩浩荡荡,永不停息地向东奔流;千百年来,多少的风流人物,就像东流的江水,随着时光,一去不复返了。——此处把江山和人物合写,创造了一个雄浑旷远、豪迈深沉的意境。苏轼这一句,很少有人能比,能够写得出来。他只这一句就成了千古名句,想起苏轼,我们就很自然地想起这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是不是很熟悉呢?——《三国演义》片头曲,(多媒体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一句的音像。)——哪个地方有区别?——英雄人物、风流人物。(提问解释)英雄人物:才能勇武过人的人。风流人物: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杰出人物。分析“风流人物”(拿“风流人物”与“英雄人物”作比较,拿苏词“风流人物”与毛诗的“风流人物”作比较,分析“风流人物”的内涵。)★词作哪句点出怀古的内容?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分析词句)西边的旧时营垒,是令周瑜一战成名的赤壁好文供参考!5/23大战的古战场。——究竟是不是呢?不是。苏轼游的是赤鼻矶,在湖北黄冈,而赤壁之战的赤壁,是在现在的湖北赤壁市。——不是真赤壁,还怀想什么古人呀,这不有点做作吗?——不是,他知道的,所以说是“人道是”,特意说明“是人们说”,而不是“我以为”。苏轼仅是借此抒发思古之幽情而已。大家再考虑,这个地方能不能改成“周瑜赤壁”?——不能,因为“郎”字给人家一种年轻的感觉,特别年轻潇洒。——大家再想想,人名与地名相提并论,即“周郎赤壁”有什么特别意义吗?赤壁在赤壁之战之前闻名吗,周瑜在赤壁之战之前闻名吗?——赤壁是因为周瑜才闻名的,反过来说,周瑜因为在赤壁指挥了赤壁大战,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让周瑜留名的。★古战场的险要形势是怎样的?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词人可能联想到哪些豪杰?①(险要形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有哪些动词?——穿、拍、卷。——哪位同学分析一下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穿”字写出了江岸上陡峭的山崖直插云霄的险峻地势。——山势险峻“拍”字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巨浪惊好文供参考!6/23险“卷”字突出了江水的澎湃气势。——江水汹涌澎湃②(目的)为英雄人物的出场作铺垫。③(豪杰)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知人善用的刘备、足智多谋的周瑜……三乱石穿空一横槊赋诗的曹操人国(山势险峻)江时驰马射虎的孙权道周惊涛拍岸山多隆中定策的诸葛亮是郎(巨浪惊险)如少知人善用的刘备赤卷起千堆雪画豪足智多谋的周瑜壁(江水汹涌澎湃)杰……上阕描绘了一种雄奇壮丽的景观,写景的作用是什么?景为人物作铺垫小结景←───→人面对此景多感慨再齐读上阕,体会一下。《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2教学目标:1、了解苏东坡的生平思想及豪放词的特点;2、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3、理解苏东坡的情感矛盾。好文供参考!7/23课型:多媒体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常规演讲一、导入:我们星期天到长江去采风,大家都写了不少作文,谁愿意交流?(3——4名同学交流)面对浩瀚长江,苏轼和我们一样感慨万千。(多媒体范读《赤壁怀古》)尽管地点不同,但我们和大文豪还是有不少共同的情愫。接下来请大家一边阅读苏轼的《赤壁怀古》,一边拿自己的作文与之比较,看看有什么收获。(学生阅读、比较)我们还是老规矩,按学习小组先小范围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学生分组讨论、提交问题abc)二、分组讨论(一)写景哪几句好?(学生读)我们比较一下自己的作文是如何写景的,看课文写景好在哪?(讨论)(写景:用词、修辞)再看几句同样写水的诗句。(多媒体“写水”)好文供参考!8/23学生讨论3。(二)写人文中怀古的对象?(周瑜)怎么写的?(学生齐读)这是一个什么形象?(众说纷纭、介绍周瑜)我们应该如何把人写好?(讨论)(写人:特征、典型)解答问题a:作者为什么先写“小乔”?(讨论)(1、人生得意2、裙带关系3、和自己对比)(三)伤今谁来介绍苏轼的生平?(介绍苏轼)填表:项目年龄婚姻外貌职位际遇基调周瑜24岁幸福美满英俊儒雅好文供参考!9/23东吴都督功成名就得意苏轼47岁屡遭不幸早生华发团练副使功业未就感伤文章写出内涵需要注意?(讨论)(写意:比联、真实)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3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能力目标:1、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2、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情意目标: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教学重点: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好文供参考!10/232、诵读本词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意境。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教学难点:情与景的自然结合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学时数:1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颀赏一首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同学们可以任自己的思想任意驰骋在古战场。让我们踏着这雄浑的男声独唱,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二、关于苏轼:1。生平:(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好文供参考!11/232。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也很浓厚。苏轼为人耿直,才意迈峻,重节操。三、写作背景: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四、诵读词作:1、诵读:点击朗读录音,学生听读。指导朗读,疏通文字。2、提问:整首诗给大家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明确:豪放、有气势、雄壮3、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独自读。五、品析词作:(一)上阕:1、描绘了赤壁怎样的画面呢?呈现了什么特点?明确:绘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好文供参考!12/23“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卷”——波涛力量之浩大2、这样的景物时在什么样的大背景下?明确:大江东去浪淘尽(壮阔的景色)——空间千古风流人物——时间3、赤壁是不是古战场“赤壁之战”的赤壁?明确:不是,注释解释。同时还有“人道是”三个字就特意说明“是人们说”,不是“我以为”。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有什么作用?明确:这一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结论,也是对前三句的概括,人物又是一时俊杰。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5、试背上阕。(二)下阕:1、从哪几个角度写周瑜?学生读然后找原句。明确:羽扇纶巾(外貌)——儒雅、风流倜傥的儒将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指挥若定泰然自若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能否将“初嫁”换为好文供参考!13/23“初嫁”?学生讨论,教师提示:赤壁之战当年小乔嫁给周瑜已有十年。明确:为了说明周瑜年轻。“小乔初嫁了”,静静的语言传出喧闹的喜悦,英雄美人,年轻有为。3、围绕赤壁可怀想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苏轼独独怀念周瑜?明确:通过下面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苏轼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周瑜苏轼建功年龄二十多岁四十多岁职务东吴都督团练副使(虚职)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成外貌英俊儒雅好文供参考!14/23早生华发婚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苏轼对周瑜的“赞扬”的同时慨叹自己。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一句如何理解?明确:“故国神游”倒装句,应为“神游故国”;“多情应笑我”同样也是倒装句,应为“应笑我多情”。“情”,指他建功立业的愿望。“笑”,自嘲,自己年纪大了,还这么多情,还有这样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报国的情感。“早生华发”感慨光阴虚度。4、讨论: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明确: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陆贽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好文供参考!15/23度。这首词中壮丽江
本文标题:《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9047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