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国际投资学武汉轻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第2讲、国际投资理论主讲人:祁红涛本章知识要点一.国际间接投资理论:国际证券投资理论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垄断优势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比较优势论三.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一、垄断优势理论产生背景学者:美国学者海默(StephenH.Hymer)文献:1960:“InternationalOperationsofNationalfirms:AStudyofdirectforeignInvestment”导师:金德尔伯格(C.P.Kindleberger)意义:“零公里界碑”一、垄断优势理论垄断优势理论基础:A、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有利可图的必要条件是这些企业应具备东道国企业所没有的垄断优势;B、跨国企业的垄断优势源于市场的不完全性。C、市场不完全的表现:政府政策的不完全性:关税、进口限额、NTB以及其他管制如价格管制等自然的不完全性一、垄断优势理论垄断优势的表现:在商品市场上产品的差异化、商标、促销技术与价格联盟在生产要素市场上专利、技术秘密、特殊管理技能、资本市场优势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经济制度与经济政策一、垄断优势理论对垄断优势理论的补充和发展约翰逊的核心资产理论知识的转移是直接投资的关键,跨国公司垄断优势主要来源于其对知识资产的控制凯夫斯的产品特异论跨国公司拥有的使产品差异的能力是其拥有的重要优势尼克博克的寡占反应理论进攻性和防御性投资一、垄断优势理论理论贡献突破了传统上从资本流动的角度分析国际直接投资的限制,把资本国际流动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入生产领域把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间接投资明确地区分开来主张从不完全竞争出发来研究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一、垄断优势理论局限性缺乏动态分析理论过于绝对,无法解释为什么拥有独占技术优势的企业一定要对外直接投资,而不是通过出口或技术许可证的转让来获取利益无法解释6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没有垄断优势的中小企业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也开始对外进行直接投资的现象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生背景学者:美国学者维农(R.Vernon)1966::”InternationalInvestmentandInternationalTradeintheProductCycleMaterialSource”,The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理论框架以长期性技术优势为基础,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经历的过程有以下三个阶段:产品的创新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阶段:开始对外投资标准化阶段:大规模对外投资11美国其它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生产线消费线新产品成熟阶段标准化阶段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相关国家的生产和消费曲线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理论的前提假设消费者的偏好因收入不同而有所差别企业之间及企业与市场间沟通成本随空间距离增加而增加产品生产技术和市场营销方法会经历可预料的变化国际技术转让市场存在非完美性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理论的发展和修正维农(”Thelocationofeconomicactivity”,1974)引入了“国际寡占行为”来解释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行为。以创新为基础的寡占阶段(技术垄断优势)成熟期的寡占阶段(规模经济)衰退期的寡占阶段(成本)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理论贡献增添了时间因素,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对外直接投资从产品技术的角度,不仅解释了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和条件,还为企业的投资区位选择和国际分工的梯度分布提供了分析框架使国际投资理论除了解释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之外,也可用来解释新产品的国际贸易,并且对发展中国家也有指导意义。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局限性将跨国公司的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渠道和市场竞争手段这三项相互依存的决策程序分开,与跨国公司同时整体考虑这三项决策的实际不符不能解释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双向直接投资,更无法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行为无法解释非制造业企业(如资源开发型投资)和高科技与研发领域的对外投资行为三、内部化理论产生背景学者:英国学者卡森(M.Casson)和巴克雷(PeterJ.Buckley)文献:1976:“Thefutureofmultinationalenterprise”1978:“Atheoryofinternationaloperations”1979:“Alternativestothemultinationalenterprise”三、内部化理论理论框架企业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从事各种贸易活动存在各种障碍生产要素市场尤其是中间产品市场不完全时,企业可以以内部市场替代外部市场,通过内部化经营来降低成本和实现利润最大化当这种内部化跨越国界时就产生了跨国公司和对外直接投资三、内部化理论中间产品:企业生产过程中需要的产品贸易障碍的表现产品研发所需时间长、费用高竞争壁垒:谁拥有=垄断(定价高)信息不对称(产品质量在使用后才能获知)难以定价知识产品具有公共产品性质,在外部市场上容易导致知识迅速外溢三、内部化理论决定市场内部化的因素企业因素产业因素国家因素地区因素投资的前提条件投资的地理条件三、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的收益:避免市场不完全带来的成本协调各分支机构业务活动,降低交易成本利用中间产品差别价格或转移价格获取利润利用技术优势控制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避免中间品市场被其它企业垄断内部化的成本:管理成本资源成本、通讯成本、国家风险三、内部化理论理论贡献提供了区别于其它理论的分析框架。其它理论的分析基础是最终产品市场的寡占市场结构,而内部化理论的分析基础是中间产品市场和生产的组织形式。适应性较强内部化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也可以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行为。三、内部化理论局限性内部化的决策过程完全取决于企业自身特点,忽视了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因素,因而不能解释交易内部化为什么一定会跨国界而不在国内实行。在对跨国公司的对外拓展解释方面,也只能解释纵向一体化的跨国扩展,而不能解释横向一体化和多样化的跨国扩展行为。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产生背景学者:英国学者邓宁(JohnH.Dunning)文献:1977:“Trade,locationofeconomicactivityandtheMNE:Asearchforaneclecticapproach”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理论框架决定跨国公司进行FDI的要素有三个:所有权优势(Ownership)区位优势(Location)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只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而区位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充分条件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要素优势与经营方式选择经营方式优势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对外直接投资出口贸易技术转移有有有有有无有无无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理论贡献弥补以前国际投资理论的片面性继承和吸收了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和巴克雷的内部化理论,增添了区位优势因素运用多种变量分析来解释跨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应具备的各种条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为跨国公司运作的全面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分析了国际投资行为同各国经济发展的阶段与结构相联系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局限性将利润最大化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标,与对外直接投资目标多元化的现实不符。所提出的对外直接投资条件过于绝对化,结论不能从企业推广到国家,解释不了并不同时具备三种优势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迅速发展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没有分析三种优势要素的动态关系缺乏统一的理论基础,缺乏独创性。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理论扩展:投资发展水平理论(邓宁,1980)理论框架:一国的国际投资规模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的关系经济发展、要素优势与国际净投资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净投资第一阶段无无无−第二阶段无增强无−第三阶段增强有无−第四阶段有有有+五、比较优势论(边际产业扩张论)产生背景学者:日本学者小岛清(KiyoshiKojima)文献:1977:对外资直接投资论现实基础:根据美国FDI推断出来的理论无法解释日本的FDI,因此需要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五、比较优势论理论框架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陷于比较劣势的产业部门(即边际产业部门)依次进行;投资的目标国应该是在这些产业部门具有明显或潜在比较优势,但如果没有外来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又不能发挥这些优势的国家。通过国际投资,东道国的比较优势能得到充分利用,并为投资国和东道国带来利益。五、比较优势论实践结论日本对外投资以资源开发、纺织品、零部件等标准化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符合比较优势原则,带来的结果是国内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和对外贸易得到发展;美国对外投资以美国拥有比较优势的汽车、电子计算机、化学产品、医药产品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是逆比较优势的,容易导致美国经济的空心化倾向。五、比较优势论比较优势原则下FDI的其它特征投资国对外直接投资是从与东道国技术差距最小的产业依次进行,技术适合东道国国情;对外直接投资一般采取合资经营的股权参与方式和诸如产品分享等在内的非股权参与方式;对外投资的承担者以中小企业为主。结果:投资不仅给投资国,也给东道国带来利益,因此东道国乐于接受外来投资。五、比较优势论理论贡献从投资国的角度而不是从企业或跨国公司角度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动机,能较好地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动机将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投资理论在比较成本的基础上融合起来较好地解释了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对外进行直接投资的原因和动机五、比较优势论局限性理论分析以投资国而不是以企业为主体,这实际上假定了所有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之间的动机都与投资国的动机一致,不符合现实。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分工导向均是单向的,即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进行,既无法解释无法解释日本企业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制造业的直接投资,也无法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六、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1.小规模技术理论2.技术地方化理论3.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六、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1.小规模技术理论学者:美国学者威尔斯(LouisT.Wells)文献:1977:“ThirdWorldMultinationals”分析内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竞争优势的来源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前景六、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1.小规模技术理论学者:美国学者威尔斯(LouisT.Wells)文献:1977:“ThirdWorldMultinationals”基本观点: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有三个方面的相对比较优势:拥有为小市场需要提供服务的小规模生产技术。拥有当地采购和特殊民族产品优势。低价产品营销战略。六、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1.小规模技术理论基本结论:发展中国家企业可以利用适应被投资国市场特点的生产技术和产品(如小规模的生产方式)与发达国家企业进行竞争。先成长的发展中国家利用自己在产品和技术生命周期早于后发展中国家的优势,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可以获得投资利益。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主要集中在对出口市场的保护和寻求廉价原材料。六、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1.小规模技术理论评价将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自身的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的自身的市场特征结合起来。将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优势解释相对优势。摒弃了只能以技术垄断优势进行对外投资的观点。将发展中国家在技术的创新活动局限于对现有技术的继承和使用。六、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2.技术地方化理论学者:英国经济学家拉奥(SanjayaLall)文献:1983:“TheNewMultinationals:TheSpreadofThirdWorldEnterprises”基本观点: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与发达国家不同,因此,前者形成竞争优势的源泉与后者不同六、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2.技术地方化理论基本结论: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特有优
本文标题:第2章国际投资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905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