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章税收筹划的基本方法税收筹划大纲第二章税收筹划的基本方法第一节税收筹划的原理第三节税收筹划的基本方法第二节税收筹划的切入点第一节税收筹划的原理间接节税原理指某一个纳税人的税收绝对额没有减少,但这个纳税人的税收客体所负担的税收绝对额减少,间接减少了另一个或一些纳税人税收绝对额的节税。直接节税原理直接减少某一个纳税人税收绝对额的节税(一)绝对节税原理2019/9/284/57某企业是一个年不含税销售额在50万元左右的生产加工型企业,每年购进货物所产生的进项税额在4万元左右。思考:该企业应如何选择增值税纳税人身份?案例第一节税收筹划的原理2019/9/28方案一:应纳增值税税额=50×17%-4=4.5(万元)方案二:应纳增值税税额=50×3%=1.5(万元)方案2比方案1多节税3万元,纳税人仍应保留小规模纳税人资格。第一节税收筹划的原理案例分析:假设一个老人有财产2000万元,他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孙子。在顺代遗产继承方式下,老人的财产到孙子手中所负担的遗产税如何?(遗产税税率50%)案例应纳税额=2000×50%+(2000-2000×50%)×50%=1500万元第一节税收筹划的原理如果这个老人把其财产遗赠给其孙子,其应纳税额如何?案例应纳税额=2000×50%=1000万元第一节税收筹划的原理第一节税收筹划的原理定义:是指一定纳税总额并没有减少,但因各个纳税期纳税总额的变化而增加了收益,从而相当于冲减了税收,使税收总额相对减少。相对节税原理主要利用的是货币的时间价值。(二)相对节税原理第一节税收筹划的原理假设一个公司的年度目标投资收益率为10%,在一定时期所取得的税前所得相同。如果税法允许这个公司某年的某笔费用可以选择三种方法扣除:分期平均扣除;余额递减扣除;一次性扣除。其结果假定是:方案1公司第1、2、3年都缴纳的所得税200万元,即方案1的T1-1=T1-2=T1-3=200万元;方案2的T2-1=100万元,T2-2=100万元,T2-3=400万元;方案3的T3-1=0元,T3-2=0元,T3-3=600万元。纳税人采用不同方案在一定时期的纳税绝对总额是相同的。案例第一节税收筹划的原理(1)3年的预期税收ΣTi为方案1ΣT1=T1-1+T1-2+T1-3=200+200+200=600(万元)方案2ΣT2=T2-1+T2-2+T2-3=100+100+400=600(万元)方案3ΣT3=T3-1+T3-2+T3-3=0+0+600=600(万元)案例分析第一节税收筹划的原理(2)把预期税收按目标投资收益率折算成现值PWi方案1ΣT1预期税收现值为:PW1=200+200/1.10+200/(1.10)2=547.11(万元)方案2ΣT2预期税收现值为:PW2=100+100/1.10+400/(1.10)2=521.49(万元)方案3ΣT3预期税收现值为:PW3=0+0+600/(1.10)2=495.87(万元)案例分析第一节税收筹划的原理(3)节税方案的相对节税额ΣSi为:方案2相对节税额ΣS2=ΣT1-ΣT2=547.11-521.49=25.62(万元)方案3相对节税额ΣS3=ΣT1-ΣT3=547.11-495.87=51.24(万元)案例分析第一节税收筹划的原理绝对节税和相对节税都是基于无风险节税原理之上的,即没有风险或不用考虑风险,但是实际中,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有风险,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节税与风险一般成正比,节税越多,风险越大。风险从性质上分,又可以分为确定性风险和不确定性风险:确定性风险指未来情况基本确定或不变情况下的风险,即有大量历史数据和以往经验,其各种可能情况发生及其产生结果的概率事先可以掌握情况下的风险;不确定性风险指未来情况不能确定情况下的风险,即不仅无历史数据和以往经验,各种情况发生及其产生结果的可能性也不清楚情况下的风险。第一节税收筹划的原理定义:风险节税是指一定时期和一定环境下,把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去获取超过一般节税所节减的税额。风险节税主要是考虑了节税的风险价值。(三)风险节税原理第一节税收筹划的原理节税风险有些有一定的确定性,比如,各国的税收优惠、各国的税率差异等。此外,各国的税制变化、经济周期、市场利率、通货膨胀、企业本身的发展和所得增幅(或减幅)等都有一定的确定性。这些确定性风险因素在节税时必须考虑进去,它可以作为一个定量考虑进去,我们把这种风险节税称为确定性风险节税。在确定性风险节税中,我们一般根据以往的数据和经验,运用概率论来量化风险,用计算期望值的方法来选择节税方案。确定风险节税原理第一节税收筹划的原理一个纳税人节税方案1第一年要缴纳所得税100万元的概率为30%,缴纳所得税120万元的概率为50%,缴纳所得税150万元的概率为20%,第二年要缴纳所得税120万元的概率为20%,缴纳所得税150万元的概率为40%,缴纳所得税180万元的概率为40%,第三年要缴纳所得税150万元的概率为20%,缴纳所得税180万元的概率为60%,缴纳所得税200万元的概率为20%;确定风险节税案例第一节税收筹划的原理节税方案2第一年要缴纳所得税60万元的概率为40%,缴纳所得税80万元的概率为40%,缴纳所得税100万元的概率为20%,第二年要缴纳所得税80万元的概率为20%,缴纳所得税100万元的概率为50%,缴纳所得税120万元的概率为30%,第三年要缴纳所得税180万元的概率为30%,缴纳所得税200万元的概率为60%,缴纳所得税220万元的概率为10%,这个纳税人的年目标投资收益率为10%,纳税人采用不同方案在一定时期所取得的税前所得相同。确定风险节税案例第一节税收筹划的原理(1)计算采用节税方案后3年的税收期望值E方案1E(T1-1)=100×0.3+120×0.5+150×0.2=120(万元)E(T1-2)=120×0.2+150×0.4+180×0.4=156(万元)E(T1-3)=150×0.2+180×0.6+200×0.2=178(万元)其中:T1-n为方案1第n年要缴纳的税收,n=1,2,3案例分析第一节税收筹划的原理方案2E(T2-1)=60×0.4+80×0.4+100×0.2=76(万元)E(T2-2)=80×0.2+100×0.5+120×0.3=102(万元)E(T2-3)=180×0.3+200×0.6+220×0.1=196(万元)其中:T2-n为方案2第n年要缴纳的税收,n=1,2,3案例分析第一节税收筹划的原理(2)把税收期望值按目标投资收益率折算成现时价值PWiΣT1期望税收现值PW1=120/1.10+156/(1.10)2+178/(1.10)3=371.75(万元)ΣT2期望税收现值PW2=76/1.10+102/(1.10)2+196/(1.10)3=300.65(万元)其中:ΣT1为方案1纳税人一定时期的纳税总额ΣT2为方案2纳税人一定时期的纳税总额案例分析第一节税收筹划的原理(3)计算考虑确定性风险因素情况下方案2多节减的税额Si方案2多节减的税额S2=ΣT1-ΣT2=371.75-300.65=71.1(万元)这样,我们通过计算可使各个可供选择的节税方案中确定性风险因素数量化,以此作为节税的依据。此例中,我们应该选择方案2,因为它比方案1节减更多的税收。案例分析第一节税收筹划的原理现实生活中许多节税存在着不确定性风险。比如,国际节税中的汇率问题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很难有人能够正确地预测出汇率的变化,这样,跨国节减的税收很可能由于汇率的变化而完全抵消,甚至增加税收。因此,不确定性风险因素在节税时也是必须考虑的。我们把这种风险节税称为不确定性风险节税。对于不确定性因素,通常的做法是用主观概率来计算其风险程度和风险价值,首先通过主观概率把不确定性因素转化为确定性因素,然后就可以进行定量分析。不确定风险节税原理第一节税收筹划的原理预期节税期望值相同的不确定性节税案例假定一个纳税人不确定性节税方案1可节减所得税S1=100万元的概率P1=30%,可节减所得税S2=120万元的概率P2=50%,可节减所得税S3=150万元的概率P3=20%;节税方案2可节减所得税S1=60万元的概率P1=30%,可节减所得税S2=140万元的概率P2=60%,可节减所得税S3=180万元的概率P3=10%。这个纳税人在一定时期所得的税前所得相同。不确定风险节税案例第一节税收筹划的原理(1)计算节税方案的节税期望值E方案1E1=100×0.3+120×0.5+150×0.2=120(万元)方案2E2=60×0.3+140×0.6+180×0.1=120(万元)说明:期望值E=Σ(Si×Pi)i=1,2,3……n其中:Si=第i种情况节减的所得税Pi=第i种情况的概率n=情况的数量案例分析第一节税收筹划的原理(2)计算节税方案的风险程度(标准离差)σ方案1:σ1=[(100-120)2×0.3+(120-120)2×0.5+(150-120)2×0.2]0.5=17.32(万元)方案2:σ2=[(60-120)2×0.3+(140-120)2×0.6+(180-120)2×0.1]0.5=40.99(万元)说明:标准离差σ=Σ[(Si-Ei)2×Pi]0.5在上面的例子里,我们看到两个方案的节税期望值是相同的,但方案2的风险程度明显要高于方案1,因此,我们要选择方案1。案例分析第一节税收筹划的原理预期节税期望值不同的不确定性节税案例一个跨国纳税人不确定性节税方案1可节减所得税S1=100万元的概率P1=30%,可节减所得税S2=120万元的概率P2=50%,可节减所得税S3=150万元的概率P3=20%;节税方案2可节减所得税S1=100万元的概率P1=30%,可节减所得税S2=140万元的概率P2=60%,可节减所得税S3=180万元的概率P3=10%。不确定风险节税案例第一节税收筹划的原理(1)计算节税方案的节税期望值E方案1E1=100×0.3+120×0.5+150×0.2=120(万元)方案2E2=100×0.3+140×0.6+180×0.1=132(万元)案例分析第一节税收筹划的原理(2)计算节税方案的标准离差σ方案1σ1=[(100-120)2×0.3+(120-120)2×0.5+(150-120)2×0.2]0.5=17.32(万元)方案2σ2=[(100-132)2×0.3+(140-132)2×0.6+(180-132)2×0.1]0.5=24(万元)说明:标准离差计算公式见上例案例分析第一节税收筹划的原理(3)计算节税方案的风险程度(标准离差率)V方案1V1=17.32/120×100%=14.43%方案2V2=24/132×100%=18.19%说明:标准离差率Vi=σi/Ei(i=1,2)案例分析第二节税收筹划的切入点税收筹划,是利用税法客观存在的政策空间来进行的,这些空间体现在不同的税种上、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上、不同的纳税人身份上及影响纳税数额的其他基本要素上等等,因此应该以这些税法客观存在的空间为切入点,研究实施税收筹划的方法。1、税种的选择:税收筹划原则上可以针对一切税种。【注】但由于不同税种的性质不同,税收筹划的途径、方法及其收益也不同。2、重点选择:1)决策有重大影响的税种作为税收筹划的重点2)选择税负弹性大的税种作为税收筹划的重点【注】税负弹性大,税收筹划的潜力也越大。税源大的税种,税负伸缩的弹性也大。3、税负弹性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税基、扣除项目、税率和税收优惠。【注】税基越宽,税率越高,税负就越重;或者说税收扣除越大,税收优惠越多,税负就越轻。一、选择税收筹划空间大的税种为切入点税种的选择:(一)流转税流转税属于转嫁税种,由消费者承担。不直接影响企业利润,但含税的销售价格高,销量受到影响,则最终影响利润。1、将应税流转额变成非应税流转额【例】将两个互供营业税应税劳务的纳税主体合并,可将“对外提供劳务”变成“内部互供劳务”。2、将交易行为变成非交易行为【例】投资行为是非交易行为,将资产变成股权,在适当
本文标题:税收筹划第二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924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