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税文化-3-影响因素
纳税人心理影响因素分析暨大高艳荣二O一O年七月经济利益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税收理论法律制度心理ⅰ经济利益假定人天生都是利己的,总是追求自己利益的,也就是不考虑社会道德因素,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是纳税人偷逃税的天然内在动因。-作为“经济人”的纳税行为分析亚当.斯密-一、收入预期1.前景理论“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只要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20%,就会活泼起来;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会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它们。走私和奴隶贸易就是证据。”-英国经济评论家邓宁格《工会与罢工》第36页“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马克思税收作为一种成本,它的减少就意味着利润的增加。纳税人从潜意识中就会对纳税或偷税的收益和成本进行心理预期,当偷税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时,纳税人就会选择偷税。2.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天堂的故事法国科学家让亨利·法布尔的一个松毛虫实验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影响从众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持某种意见的人数多少,而不是意见本身。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但一旦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不远处有更好的草。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经济学里用“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在行业不公、税负不公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纳税人心理扭曲,为他们的偷逃税找出种种理由,并且形成纳税人之间逃税行为互相促动的羊群效应。二、生存压力1.税负过重(痛苦指数)纳税人税费支出挤压盈利空间自1995年以来,我国税收连续12年平均增长20%,而GDP平均每年增长却不到10%。2007-2009年,宏观税负水平分别达31.5%、30.9%、32.2%。2009.5月份非税收入激增130%。有高税国家-瑞典,税收占GDP51%;有低税国家-美国,税收占GDP27%。但无论高税还是低税,税收的主要用途都是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保健和公共服务。这些功能一般占税收总额的70%-80%。而政府成本相对较少。中国相反,这些支出的比例只占税收总额的25%,大量税收被政府自身消耗了。瑞典、丹麦和法国等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保健和一般公共服务是花钱最多的4项,占全部支出近80%。尤其是社会保障,在这3国财政支出中都占42%以上;教育、医疗合计占到总支出的25%以上-社会福利保障非常高。中国9亿农民,基本没有医疗保障。医院条件越好,收费越高,许多农民看不起病。教育方面,因缴不起学费而无缘读书。上千万失业者,得到失业救济的微乎其微…中国民众享受的公共福利较少。现代国家都有一套公民授权、监督、运作税收的方案,而中国的税收是行政部门主导,制定和征税成为行政部门不可控制的权力。单方面制定的税收,不可能具有权威性和正当性。对此,人们往往采取消极抵抗的方式,尽可能偷税漏税。不能监管的税收,严格说不是“税收”,而是掠夺。被掠夺当然谈不上光荣。这是由现行税收体制的弊端决定的。既然纳税人被强制征税,他们也就普遍不以偷税为耻。2.分配不公基尼系数0.48基尼系数-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是综合考察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0收入分配完全平均1收入分配完全不平均0.2以下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收入分配相对平均0.3-0.4收入分配比较合理0.4-0.5收入分配差距偏大0.5以上收入分配高度不平均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报告,美国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但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不像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那样明显,因为美国劳动收入的大部分落入中产阶级的口袋中。-橄榄形结构-稳定中国则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财富集中度远远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收入最高10%和最低10%群体差距,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23倍。-纺锤形结构-脆弱过去十年来中国劳动者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从53%急跌至39.7%。据中金数据,在美国与日本,目前该比重分别为57%与51%。--路透北京10.6.17.电(中国经济主编AlanWheatley1961-1983年间,日本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从39%增至55%,带动家庭消费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白黑灰血金共存目前我国工薪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只有1/3,国家能够监控的只有“白色收入”,大量收入脱离了所得税调节范围,游离于监管之外。-经济参考报.2010.5.10.被人为维持的廉价劳动力体制压制的年轻劳工,终不愿忍受-富士康14人自杀。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不再是自然的,而是人为的-强烈吸全球资本,中国迅速成为世界工厂。底层充斥着失落感和绝望,精英因为不负责任,充满不安全感,在大规模移民--中国模式根基动摇、社会已撕裂。穷人与富人、大众与精英间相互不信任和对立,在此清楚表现出来。-中国模式终结的标志。历史的经验--中国模式论让很多人以为,中国已经找到了终极的优良秩序。其实,世界上合理的和可行的治理只有一个模式,--以人的尊严和自由为本的治理。这个治理模式以人的普遍的、平等的尊严、自由和权利为前提,并以此为目的。中国现有模式完全以经济增长为导向,忽略这些基本价值。--大量中小纳税人抵触心理3.经济危机(1)通货膨胀加剧中国整体储蓄率高达50%。改革-2008.12.中国14亿人口过去30年每人亏损了1万多元存款,中国经济每1元存款30年下来仅剩5角3分。同期居民储蓄存款,通胀贬值累计8.96万亿元,即中国14亿人过去30年每人亏损了6400存款,中国老百姓每1元存款30年下来仅剩下4角7分。--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杨玉红(2)外部环境恶化金融海啸导致全球的金融资产价值在去年缩水超过50万亿美元。--亚洲开发银行其中在亚洲发展中国家蒸发了9万6000亿美元资产。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冲破华尔街和欧洲银行业,深入影响全世界人群。--联合国报告银行业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产出损失在60万亿美元至200万亿美元之间--英央行负责金融稳定事务的主管霍尔丹4.生活成本上升-房价高企中国人要用一生积蓄才能购买一套住房楼价不断上涨,是一个潜在的政治引爆点,尤其是在觉得自己被排除在房地产市场外的年轻人中。…楼价上涨让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变得非常焦虑。这是一个社会问题。---清华大学金融系主任、教授、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韬葵房价催生一批“购房无信心城市”(沪)5.社会心理问题频发各地连续发生底层民众闯入幼儿园、小学滥杀无辜的事件,随后是富士康年轻工人连续自杀,本田零部件工厂工人罢工。山西的“血煤”,遍布中国矿山的尘肺和医疗病例,渗透至中国山河肌理的污染所造成的癌症村村民。底层中国人集体成为寡头满足欲望的生理工具,许多中国人被物理化和异化,人被当做燃料和生产资料使用,地理环境被阉割和蹂躏。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因而对分配不公的感受更加强烈。一旦对分配不公现象有直接感受,或自身的权益受到侵害,人们就会通过各种渠道争取和维护自身的权益。“事不公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ⅱ文化传统Ⅱ.文化传统影响纳税人心理某些事情,因为我们做了某一群体的分子,我们便非做不可,这就是文化。--罗伯特·路威.《文明与野蛮》一、中国传统税收文化思想自相矛盾中国传统税收的纳税意识非常复杂。一方面,中国老百姓历来对交纳“皇粮国税”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一件事。另一方面,老百姓对无常无度的税赋具有天生的逆反心理,有时演变为反对苛捐杂税的斗争。1.轻税思想--“轻徭薄赋”2.苛税现实--“苛政猛于虎”3.急功近力。中国人永远相信,自己得到一个什么秘方,就能快速致富。往食品里搀杂有毒物质,急功近利到了草菅人命的地步。日本-官员犯了错误,往往要向人民鞠躬认错,然后辞职下台。中国-遮掩,还有反问:代表党还是代表人民。研究者大多把研究作为一项职业,糊口而已;既说不上是兴趣,更说不上是特长,为了拿到自己的工资而已。种种硬性指标制约,人们为了暂时的成绩不择手段。--商人造假,官员贪腐,…--没有远大理想,逃避社会责任,追求短期利益。二、中国现代税收文化思想缺位公民不纳税被作为社会主义优越性广泛宣传,税收主要由企业缴纳,但事实上是由消费者负担的。1.非税论思想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2.税收无偿思想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中国的社会体制缺乏国家社会对个人的责任,而只强调个人对国家兴旺的责任,中国个体的尊严,利益,意识形态已经被压到最低。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但是权利得不到保障。生存权、知情权、公民与权利是密不可分的,没有权利就没有公民;同样,现代社会是公民的联合,没有公民就没有现代国家。公民是主权的真正享有者,国家权力说到底是治权,治权当向主权者——公民负责。因此,进一步的推论自然就是:治权必当出于公民的选举,向公民负责,保障这些权利是所有治权拥有者——立法者、执行者、司法者——的义务。ⅲ.宗教信仰Ⅲ.信仰因素影响纳税人心理人最重要的心理特征是信仰和生活目标。没有信仰就不知道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事实上,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有信仰的人更活跃更有信心。---巴基斯坦学者兼诗人伊格巴尔·拉合里人类惧怕死亡,宗教就用“灵魂永生”来加以解释,使人得以经受种种人生磨难而仍有所寄托。在发展的后期,信仰得以从中分化出来,非宗教信仰开始不断得以扩大和发展。马斯洛需求七层次论,信仰作为人类活动的潜在的根本驱动力弥漫于各个层次的需要之中。有人认为活着就是为了吃喝玩乐,这种信仰的重心只能停留在低层次的生理需要。世界人口61亿的时候,信教人数42亿多,据最新统计,目前全世界不信教人只有13亿,无神论者仅有20%。基督教人口遍及252个国家;伊斯兰教人口遍及172个国家;印度教人口遍及8个国家;佛教人口遍及86个国家。我国信教人口达1亿之多。一、国外民众信仰1.基督教原罪守纪知性修养--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目前基督教在全世界有约为21.4亿信徒,是拥有信徒最多的宗教,以亚洲、非洲的信徒的发展最快。它的经典是《圣经》。上帝造人之初,赋予人类超自然状态-永生、永远幸福。但亚当违背与上帝约定,犯了罪,使人类永远丧失了超自然恩典,此罪传于子孙,绵延不断,--原罪。人类因亚当之罪堕落。“原罪”隐喻人类生来就有犯罪倾向,于是“原罪”及原罪的解脱构成基督教教义核心内容。所以-上帝的存在和上帝对人的救赎才是必要的,制约人的戒律也是必要的。上帝和宗教不可或缺。耶稣对信徒说:“我来不是要废掉,而是要成全”,“就是到天地都废去,律法的一笔一划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这种对戒律近乎崇拜的肯定,易于转化为对维护公民权利和现代民法精神的认可。基督教的理论化使之成为渗透亿万人生活方式、信念和道德修养中的“普遍真理”。西方文化追求个性的独立与解放,要求民主与自由,但都不能超越法律的范围,人们的行为通过法律来规范和调整。就纳税心理而言,不懂税法,甚至违法、偷税是不道德的象征。守法成为西方国家主流意识,公民主动履行纳税义务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偷税行为普遍受到谴责和蔑视。西方人在“罪文化”的浸润下已经把依法纳税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美国:“人生有两件事情无法回避,一是死亡,另一是纳税”。有这样的文化根基、税收道德精神和税收理念铺垫,西方多数国家建立起“自我申报纳税”的征管模式,并能够现实地有效运行。2.伊斯兰教顺从天课守纪道德仰信伊斯兰-阿拉伯语音:“顺从”、“和平”,指顺从和信仰宇宙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两世和平与安宁。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统称为“穆斯林”(Muslim“顺从者”)。7世纪初兴起于阿拉伯半岛,由麦加人穆罕默德(约570~632)创传。主要传播于亚洲、非洲,经典是《古兰经》。伊斯兰教义归结为“七信”和“五功”:1.信真主2.信天神
本文标题:税文化-3-影响因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926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