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8章进口保护政策非关税壁垒(必修)
第8章进口保护政策:非关税壁垒进口配额与“自愿出口限制”保护进口产业的国内经济政策相机保护措施8.1配额的定义和种类一、进口配额进口配额(importquota)又称进口限额,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如一个季度、半年或一年)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的数量控制。在规定的期限内,配额以内的货品可以进口,超过配额的不能进口,或者征收较高的关税或罚款。它是众多国家实行进口数量限制的重要手段之一。配额要成为约束性配额(restrictivequota),其数量一般应小于正常情况下该商品的进口量。配额越小,进口限制越严厉;配额如果大于正常情况下的进口量,则达不到限制进口的目的,这样,所谓的进口配额形同虚设。二、进口配额的种类1.绝对配额(absolutequota)。即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数量和金额规定一个最高数额,达到这个数额后,便不准进口。绝对进口配额在实施中可以有以下三种具体方式。(1)全球配额(globalquota;unallocatedquota)。全球配额属于世界范围内的绝对配额,对于来自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商品一律适用。主管当局通常按进口商的申请先后或过去某一时期的进口实际额批给一定的额度,直至总配额发放完为止,超过总配额就不准进口。(2)国别配额(countryquota)。即在总配额内按国别和地区分配给固定的配额,超过规定的配额便不能进口。实行国别配额可以使进口国家根据它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关系情况,分别给予不同的配额。国别配额又可以分为单方面配额和协议配额。单方面配额是由进口国单方面规定在一定时期内从某个国家和地区进口某商品的配额;协议配额是由进口国与出口国双方通过谈判达成协议规定的某些商品的进口配额。(3)进口商配额(importquota)。进口国政府把某些商品的配额直接分配给进口商。分得配额数多的进口商就可多进口,而分得数额少的就进口少。许多国家政府往往把配额分给大的垄断企业,中小进口商却难以分到或分到的数额极少。2.关税配额关税配额(tariffquota)即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的关税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或附加税(surtax)。关税配额实现了关税与配额的直接结合。关税配额与绝对配额的明显区别在于:关税配额在超过配额后仍可进口,但得征收一种较高的关税;而绝对配额在超过配额的情况下一律不予进口。比如,中国与美国达成的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规定:中国在粮食的进口方面实施关税配额制,这就意味着在双方达成的进口配额数量之内,实行低关税,超过配额数量后的进口实行高保护关税。三、出口配额国家一般都是鼓励出口的,某些国家往往用配额来限制资源性产品和农产品的出口。除了保护本国的资源供给以外,现实世界中的出口配额往往是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制定的。所以出口配额又称“自愿”出口配额(voluntaryexportquota)。“自愿”出口配额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非关税壁垒中很流行的一种形式。“自愿”出口配额制与绝对进口配额在形式上略有不同。绝对进口配额是由进口国家直接控制进口配额来限制商品的进口。而“自愿”出口配额是由出口国直接控制这些商品对指定进口国家的出口。但是就进口国单方面来说,自动出口配额象绝对进口配额一样,起到了限制商品进口的作用,因而其实质还是进口配额,具有等效进口配额的所有经济效应。“自愿”出口配额与绝对进口配额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配额租金为出口国所有,而后者的配额租金为进口国所有。再加上出口配额一般只限制数量而不限制金额,这样出口商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价格来完成一个时期的配额。因此,从经济福利的角度看,由出口国进行自动出口限制比进口国实行进口关税和配额,对进口国造成的净福利损失还要大。例如,1981年美国要求日本限制汽车对美国的出口,结果日本汽车工业从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汽车质量,转而销售具备更多功能的较大型汽车,日本汽车在美国的售价上升,日本获取了由此产生的“租”。8.2配额的经济效应8.2.1竞争条件下的进口配额假定中国进口钢铁,而中国钢铁行业假定是完全竞争的。小国情形下,商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相等,假定为每吨1000元。在这一价格下,中国国内的钢铁生产量为S1(60吨),消费量为C1(120吨)。现假定中国政府实行钢铁进口配额,只允许进口Q(40)吨,其总量一定小于自由贸易下的进口量(C1-S1=60吨)。S1S2C2C1Q数量6070110120价格(千元)P1.0Sd国内供给曲线Q=40dcbaDd对国内钢铁的需求D总需求曲线1.5图8.1竞争条件下进口配额的影响对价格的影响:实施配额后,整个钢铁供应量从原来在国际价格下的无限供给变成了有限供给。在原来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对本国钢铁的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引起国内钢铁价格上涨。对国内生产和消费的影响:国内钢铁价格上涨导致国内钢铁生产增加,消费需求下降。生产者剩余增加c,消费者剩余减少a+b+c+d。在竞争条件下,进口配额对本国生产、消费、价格的影响与征收同样数量的进口关税相似,只不过关税是通过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来减少进口和增加国内生产,而配额则从相反的途径,即先减少进口造成价格上涨从而增加国内生产。对政府收入的影响:配额对国内经济福利的影响与关税不同之处主要反映在政府税收上。关税给政府带来收益,而配额带来的“经济租”c则不一定归政府所有。“经济租”的归属取决于政府如何分配进口配额。配额的分配方式和福利的变化(1)政府直接颁发进口许可证给进口商。由于许可证是免费的,进口商所得的利润正好等于政府的税收部分c,进口国的社会总利益变动与关税一样(c部分从政府转移到了进口商手中);(2)政府根据申请颁发许可证。进口商为得到许可证必然付出一定代价(即“寻租”)。所以最后收益小于c,社会的利益少于关税的情况;(3)政府公开拍卖许可证。拍卖一般会将使许可证的价值等于进口所获得的利润c。整个社会的利益变动也与关税一样。社会利益变动与关税一样(c由政府享有);如果许可证的价格低于c,则c部分由政府和进口商共享。(4)政府设置配额,由出口国自行分配。此时c部分转移到了外国出口商手中,进口国受损。进口国的净损失变成了b+d+c,大于关税时的净损失。配额相对于关税的优点第一,配额可以比关税更有效地控制进口;第二,实施配额更灵活,政府可以通过发放进口许可证随时调节进口数量;第三,配额给政府更多的权力;第四,配额比关税承受相对小的国际贸易自由化压力。Q=M2成本、价格PqMCPW+tPWtbMRDdDQfQqQtC3C2C1数量d图8.2垄断条件下配额与关税的比较8.2.2垄断条件下的进口配额实施进口配额加强了国内厂商的垄断权力!垄断条件下配额与关税的比较:在征收关税情况下,由于关税没有限制进口数量,只是提高了价格,国内独家企业仍然没有垄断地位,只能在新的国内市场价格上与国外生产者竞争。征收关税后,国内市场价格上涨到Pw+t,此时国内独家企业只能在这个价格上(由于价格给定不变,MR=Pw+t)参与竞争。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企业生产Qt,以价格Pw+t销售,消费为C2,进口为M2,整个社会的损失与关税时一样,为b+d。假设政府对垄断企业使用配额(Q),并且假定配额正好等于征收关税时的进口量:Q=M2。由于配额限制了进口的数量,在进口所能满足的那部分需求以外,国内其他的需求就完全取决于国内企业的垄断性供给。垄断企业现在面临比自由贸易情形下稍微缩小的市场需求Dd。垄断企业的生产原则仍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在国内市场上的定价行为不受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垄断条件下实行配额对社会经济利益的损失绝对比关税大。在配额下,垄断企业生产Qq,低于关税时的产量,甚至有可能低于自由贸易时的生产量Qf,而价格则是Pq,高于关税时的国内市场价格(Pw+t),国内消费者支付更高的价格,而消费更少的商品(从C2到C3)。整个国家的损失除了贸易政策扭曲带来的b+d(跟关税时相同),还包括图中的阴影部分。8.2.4“自愿出口限制”的经济效应自愿出口限制和进口配额的区别在于:对进口国,自愿出口限制听起来少一点保护主义的味道;对于出口国,如果同样受到数量限制时,“自愿出口限制”肯定要比强迫限额好。自愿出口限制对进口国的影响:对进口国国内市场的价格,生产,消费的影响都跟配额相同。但是因为由出口国自行分配配额,所以原本属于国内进口商的那部分利益(图8.1中的c)就由外国出口商获得了。对进口国来说,其总共损失为b+d+c。“自愿出口限制”对出口国的影响:在实施“自愿出口限制”的条件下,出口数量减少,但出口价格上升,因此出口国既有损失,也有获利,获利可能大于损失。(例如20世纪80年代日本“自愿”限制对美国的汽车出口)对出口企业的影响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削弱出口企业的竞争力。由于出口数量减少,企业生产规模相应缩小,影响其规模经济的发挥。一种是增强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如果企业通过获得出口许可证,将获得的额外出口利润用于再投资,则可能增强企业竞争力。实施“自愿出口限制”,在出口国可能形成既得利益集团。8.3保护进口产业的国内经济政策8.3.1产业政策产业政策对进口工业的支持主要是直接和间接的生产补贴。这些生产补贴包括现金补贴、税收优惠、提供研究与开发基金、优惠性贷款。另外,政府也可以通过使用直接采购和区域支持的方法来扶持国内的进口替代工业。产业政策旨在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产业政策是对资源配置的一种干预:用补贴来人为地降低成本会造成相对价格的扭曲,导致生产资源向效率低的部门流动。产业政策的影响主要针对生产部门,不影响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因此不影响消费量(没有消费扭曲)。与贸易保护政策相比,产业政策所付出的社会代价比较低。进口替代产业生产补贴的经济效应(以小国为例)图8.5显示了小国进口产业补贴的经济与福利效应。图8.5小国进口产业补贴的经济影响图8.5解析:⑴在图8.5中,假设S和D分别为中国国内小麦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中国为国际市场的小麦进口小国,其所面临的世界其余国家的小麦出口供给曲线为ES(R),中国的小麦进口需求曲线为ED。在自由贸易条件下,中国国内小麦的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均为PW,在PW的价格水平上,国内小麦产量为S1,需求量为D1,进口S1D1(S1D1=M1)数量的小麦。⑵现假设中国为了保护小麦生产,对单位产量的小麦给予实际水平为s的生产补贴,这意味着小麦的边际成本平均下降s,使小麦的国内供给增加,供给曲线由S移向S*(向下移动s)。国内小麦供给的增加,使得国内对进口小麦的需求减少,进口小麦的需求曲线从ED移向ED*(向下移动s)。从而小麦的进口量从M1下降到M2(M2=S2D1)。⑶从福利影响来看,因为采取是生产补贴措施,贸易仍然是自由进行的,所以小麦的国内价格仍为PW,故消费者的福利不会发生变化。在生产者方面,尽管其小麦的名义售价仍为PW,但由于单位小麦获得了s的补贴,所以其小麦的出售价格实际上相当于PW+s(生产者价格)。故生产者的福利增加了a。政府因为对单位产量提供了s的补贴,所以其补贴总支出为a+b。政府支出扣除生产者所得,国民福利净损失为b。从保护生产的角度来说,小国对进口产业给予单位产出为s的生产补贴与向进口品开征s的关税的效果是相同的。但是,进口替代产业的生产补贴使国民所蒙受的福利净损失b却小于等效进口关税时的福利净损失b+d,也就是说,从民族利益的角度看,生产补贴应该优于进口关税。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政府却更愿意使用贸易政策而不是生产补贴去刺激国内生产,究其原因,在于贸易政策可以使政府获得关税收入,而生产补贴却要政府增加支出。8.3.2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它是指政府颁布法令,规定政府机构在采购时必须优先购买本国产品,从而导致对外国产品歧视的做法。例如,英国政府规定其机构使用的通讯设备和电子计算机必须是英国产品;日本有几个省规定,政府机构
本文标题:第8章进口保护政策非关税壁垒(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934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