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精编5篇)
好文档,供参考1/13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精编5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精编5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高一历史知识总结归纳1五、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前:1、上海和日本东京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中心。2、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兴中会(1894年)3、中国同盟会(1905年东京)政治纲领:驱除达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新阶段。辛亥革命爆发的标志: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性质:好文档,供参考2/131912年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分析其体现的民主精神:主权在民;确立公民的基本权利;三权分立;建立责任内阁,确立议会共和制政体)。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1912年2月12日清朝结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辛亥革命的功绩:①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③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④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④冲击了几千年的陈规陋俗,推动了平等、自由、解放意识。⑤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影响了亚洲革命和表现了亚洲的觉醒。⑥开始了比较完整意义上的反帝反封民族革命,是中国20世纪三次巨变之一。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口号、中心、主力:1919和5月4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第一阶段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第二阶段的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重点):①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好文档,供参考3/13人阶级是主力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指导作用。③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①领导阶级不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领导);指导思想不同:(三民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前途不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是:陈独秀建立的上海共产党组织)历史条件: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及其登上政治舞台——阶级基础;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同工人运动相结合——思想基础;③共产国际的帮助——外部条件;④陈独秀、李大钊开展早期建党活动——组织基础标志: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最高纲领”。(每次党的代表大会的内容,最后总结)七、国共的十年对峙南昌起义:时间:1927年8月1日;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1927年“八七会议”结束陈独秀右倾错误领导好文档,供参考4/131927年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括: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遵义会议:1935年召开,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高一历史答题技巧2一、层次到位。层次是说话、作文内容的次序,层次到位是正确分段的前提保证。每个历史问题的解答总有主要线索,有的按时间划分若干阶段,有的按地点划分几个地域,有的按社会结构分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层面,有的须要按因果关系进行从因素到结论进行论证。我们应该找准适合题目的主要线索,依据线索,整理出第一层次的若干方面,这些方面有几个,就应用几个并列自然段去阐述。一般来说,在第一层次(或每个自然段)内部,只需要将知识要点化就行了,不必再细化第三、第四层次为更多的自然段了。二、语言到位。好文档,供参考5/13例如说鸦片战争就是特指第一次鸦片战争,不能理解为两次鸦片战争。所以,历史学科考试答题,不能自造历史名词,也不能用口头语言,文学语言,甚至修辞手法。要充分尊重历史学科语言的严肃性和科学性,采用教材中的标准概念、历史老师讲解时的正确观点来阐述史实,分析史料,评价人物。同时,文字要简洁,语言要精练。三、书写到位。要求用楷体或行楷体书写文字,不要用草体书写,一笔一划、减少连笔、工整清晰,自然爽心悦目;用笔、用墨也很重要,高考要求用黑色签字笔,因此平时做题训练尽量靠近高考要求,不要用铅笔、亮度太低的蓝黑墨水、蓝黑色圆珠笔也少用;历史客观题目前都采用涂卡答题,我们在训练中应选用合格的2B铅笔涂卡,这样能很好地掌握这种铅笔的特性,以免上考场出现折断铅笔芯,涂得太轻、太重等不利现象;考试书写中千万不能出现错误字,否则会大煞风景,影响阅卷者对你的印象。四、格式到位。文科书写的规格式样是统一的,语文考试中作文格式应运用到历史学科作答中来。答题应分段,每个自然段起笔必须空两格,一行书写不尽的文字转行应该顶格继续书写,不能象做豆腐一样,四四方方一大块,不知头绪;每段字里行间要均匀大方,标点符号也要准确清晰,不能从头至尾只用“圆点”符好文档,供参考6/13号;同时,另一个极端也是错误的:有些同学将一道题的答案没头没脑地分成八段、十段文字,“豆腐块”变成了“面条”,这显然是逻辑混乱的表现。高一历史知识点3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1、《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2、罗马法两大准则: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局限性: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妇女权利受限性质: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影响: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反封建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影响深远的原因:1.统治范围广,传播远2.比较完善,系统性,逻辑性强,法理精深3.有一些人类共同准则4.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之不断修正5.其发达是罗马统治者尊重法学,尊重法学家的结果好文档,供参考7/13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4一、中华民国的成立1.背景(1)帝国主义“严守中立”①原因: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力量在全国的迅猛发展,使帝国主义看到,公开的武装干涉难以达到阻止革命的目的。②实质:积极扶植新的代理人作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③实施:列强强烈要求清政府起用北洋军阀的头子袁世凯。④影响:袁世凯被清政府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掌握了清朝的全部统治大权。(2)“南北议和”①原因:袁世凯一方面对革命党人进行武力镇压,另一方面又迫使清政府接受议和;军政府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竭力主张同袁世凯妥协,革命党人也同意停战议和。②概况:南方代表伍廷芳和北方代表唐绍仪在上海英租界举行和平谈判。(3)孙中山回国①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回国。②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推其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成立①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好文档,供参考8/13②中华民国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③各省代表选举黎元洪为临时副总统,并成立了南京临时参议院。3.性质: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4.措施(1)对内①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和措施,对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以及改革社会风气,都起了积极的作用。②颁布《临时约法》:其目的在于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它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享有一系列自由和权力;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这是中国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2)对外——发表《告各友邦书》①目的: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②内容:承认清政府与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原因(1)帝国主义对革命政权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好文档,供参考9/13封锁等手≤≥段施加压力,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2)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向革命派进攻。(3)孙中山被迫妥协,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4)袁世凯掌握清朝全部大权,拥有北洋军,还大搞反革命阴谋。2.经过(1)逼迫清帝退位:指使段祺瑞等通电要求清政府立即采用共和政体,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的统治宣告结束。(2)通电赞成共和:2月13日,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参议院选举其为临时大总统。(3)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职。(4)窃取革命果实的标志:临时政府迁往北京。三、辛亥革命的性质、历史意义和教训1.性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历史意义(1)_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从此他们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好文档,供参考10/13(3)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4)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3.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高一历史标志性事件51、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2、清朝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顶峰。3、1856年天京事变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4、1861年总理衙门的建立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5、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6、《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7、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8、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标志着辛亥革命果实被窃取。9、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形成。好文档,供参考11/1310、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大革命)的失败。11、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2、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军侵华战争的爆发。也标志着性抗日战争的爆发。13、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14、1949年4月23日解放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15、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16、“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1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18、1976年10月江清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标志着文化大革的命结束。19、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了许多新规定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健全和发展。20、1997年7月1日香港的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耻辱,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好文档,供参考12/13的贡献。21、《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
本文标题: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9488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