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打电话》教学设计(精编4篇)
好文供参考!1/12《打电话》教学设计(精编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打电话》教学设计(精编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打电话》教案1目标1、了解幼儿园一天的活动安排,培养喜欢幼儿园的情感。2、能看图讲述,初步模仿打电话。准备1、丁丁木偶,挂图。2、各种可当作电话的物品若干。3、请一个大班幼儿扮演丁丁与“丁丁妈妈”通话。过程1、丁丁的一天。教师出示丁丁木偶。你们还记得他是谁吗?对了,他是丁丁,他可喜欢幼儿园了。你们想知道他在幼儿园里是怎么生活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请幼儿仔细观察挂图,按箭头所示方向有顺序地说出丁丁在干什么。好文供参考!2/12你们看丁丁在幼儿园过得开心吗?2、给丁丁妈妈打电话。丁丁妈妈很想知道丁丁在幼儿园是怎么过的,瞧,她打电话来了!教师扮妈妈,一大班幼儿扮丁丁。妈妈:喂,你是丁丁吗?丁丁:我是丁丁,你是谁?妈妈:我是妈妈,你现在在幼儿园干什么?丁丁:我在做游戏。妈妈:你在做什么游戏?丁丁:娃娃家。妈妈:回家后,你和妈妈做这个游戏,好不好?丁丁:好的。妈妈:再见!丁丁:再见!教师扮丁丁妈妈,幼儿扮丁丁,做出打电话的样子。教师逐一指着挂图中的某一场景,问:“你在幼儿园做什么?”幼儿回答:“我在干XX。”建议1、幼儿在了解丁丁一日生活的同时,也回忆了自己在幼儿园的主要活动,这会对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好文供参考!3/122、孩子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打电话就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他们感兴翅的活动中,他们不仅愿说,而且说得好。这一活动有助于幼儿语言和交往能力的发展。《打电话》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练习,知道打电话的一般步骤,小学语文5年下《打电话》教学设计。2、知道通电话时做到讲话内容集中,语言简明,口齿清楚。3、学会打电话并懂得打电话中的礼貌用语。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打电话的一般步骤。2、难点:打电话内容集中,语气简洁。三、教学过程:1、提问激趣,导入课题。小朋友,三(1)班王小红同学因为学校组织看电影,要迟点回家,又怕妈妈在家等她。你们能帮她想个办法,怎样让她妈妈在家里知道这个事儿?(引导学生明白打电话比较快、方便)2、读一读。(1)读1—2自然段,想想打电话首先要做什么?好文供参考!4/12(2)你知道怎么样拨号码吗?(3)怎样知道号码已经拨通了?3、听示范电话,思考问题,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5年下《打电话》教学设计》。(1)听录音——电话对话。(2)思考讨论:A、录音是谁与谁的电话对话?B、王小红想告诉妈妈什么?C、改:你觉得打电话中应注意什么?(3)师小结:A、通话时,做到内容集中,语言要简明扼要。B、通知时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4、试一试(分角色)同桌之间——学生上台表演——师检查(选2名中下生演)5、练一练。(1)阅读课文第3部分,思考:A、王林要打电话给谁?怎样称呼?B、告诉王林妈妈什么事?C、这个电话你该怎么打?(2)检查(3)在说C的基础上,各自设计对话。(4)自愿上台表演,共同评议。好文供参考!5/12(5)师小结。(6)同桌练习。6、作业(选择一题)(1)给班主任打个电话,告诉自己家的电话号码。(2)给远方的亲戚打个电话,告诉自己学会了打电话。(3)给本地少年宫打个电话,问问有关事项。《打电话》教案3教学目标:1、通过对“打电话”(综合应用)的探究,初步感受运筹思想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在问题情境中应用优化思想解决问题。3、指导学生用画图、表格等方式发现打电话中隐含的“倍增”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究“打电话”省时的最优方案。教学难点:通过图表的方式发现“打电话”隐含的“倍增”规律。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好文供参考!6/12课件出示:刚接到学校通知,有一个紧急演出,让我们学校的合唱队去参加,离演出时间很少了,合唱队共有15人,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一个人,几分钟能通知完,请大家帮助设计一个“通知方案”。二、探究方法,逐步优化(1)引导画图的方法。(2)独立思考,画图表示。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打电话”的更优方案,并用图表示出来。(3)展示汇报,介绍方案。1、教师在巡视中了解学生设计的情况,让学生上展台展示方案。2、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案进行点评指导。提问:你设计的方案需要几分钟?(选择有代表性的设计方案展示。)(预设)方案一:分组方案方案二:最优方案(4)启发引导,优化方案。思考:为什么“方案二”比“方案一”节省时间?比较步骤:1、让展示的学生先比较这两个方案有什么不同。2、师生共同将局部优化方案完善成最优方案。好文供参考!7/123、电脑演示最优方案的结构图。小结:只有每个接到通知的人员都继续往后通知,直到全部通知到为止,这样的方案才是最省时的。三、发现规律,应用规律(1)发现规律。师:刚才我们研究的这个最省时的通知方案到底有什么规律呢?(电脑演示)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活动二:探索规律1、填表思考:通过填表,你发现了什么?2、小组交流发现的规律。3、各小组汇报交流。4、小结:后一分钟知道消息的人数是前一分钟知道消息人数的2倍,即知道消息的人数是成倍增加的。接到通知的总人数比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少1人。(2)运用规律,快速抢答:1、那么5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多少队员呢?2、老师要通知50位学生,也用打电话的方式,最少要多少分钟?四、提醒学生,做到省时的打电话,要注意什么?五、总结六、欣赏“倍增”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打电话》教学反思好文供参考!8/12一、三个重要(1)生活经验很重要。如果本课由教师整齐划一的要求学生按教材不同方案的顺序依次教学,显然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使活动过程过于机械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很重要,为了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启迪学生的思维,我特意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研究氛围,鼓励学生毫无顾虑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启发他们设计各种各样打电话的方法。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他们已经形成了相当的经验,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看待事物,因此,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并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也不是知识的呈现者,而是引导学生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最后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在第二种方案的过程中,就已经初步感悟到当教师在通知其他同学时,已.得到通知的学生也应投入到打电话的行列之中,设计方法的热情很高,他们积极思维。各种方案中,既有生活经验的迁移,又有学生的创造性设计,这样既扩大了知识的信息量,又开拓了他们的思路。(2)逻辑推理很重要。在发现规律的教学环节中,我通过图示引导学生有序思维。好文供参考!9/12第一分钟时,有几人打电话?打完电话后共有多少人(这里包括教师)知道这个消息?第二分钟呢?第三分钟呢?通过“层层剥笋”,规律一步步明晰,道理不说自明。小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发生了“飞跃”或“质变”,这一阶段正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而学生在思考打电话的时间与通知到的学生人数问题时,常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不能抓住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即第n分钟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的总数是一个等比数列。为了克服思维的表面性与不求甚解的毛病,我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得以充分暴露,使思维深刻。(3)符号化思想很重要。打电话方案的记录方式有很多种,可以用文字完整描述,可以用数字1-15分别代替15名学生逐条简单记录,还可以用画图示的方式形象记录。在课堂上,我提示学生“用图示的方法”来记录。虽然学生展示的结果各不相同,但无论哪一种图示都体现出数学的简约美。数学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符号化的世界。符号就是数学存在的具体化身。数学用的语言与通常的语言有重大区别,它将自然语言变为一种简明的符号语言。我在本课打电话方案的记录上从正反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符号化的思想。首先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将日常语言叙述的数量关系转化为数学符号好文供参考!10/12语言。其次,我还请部分同学板书,引导学生将看懂抽象的符号所反映的数量关系,把符号化思维渗透于教学的始终,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二、两个充分(1)充分相信学生充分相信学生,首先要把主动权教给学生,让他们有时间交流,有时间动手,有时间讨论。提出问题之后,我为学生留出了较为充裕的思考与实践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多种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他们在互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2)充分挖掘学生们的潜力每个学生都是一只“潜力股”。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多次尝试,并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优化。要让学生理解“只有老师和接到通知的学生都参与到打电话中,所用的时间才是最少。”这一点并不难,难的是实践证明学生有很大的潜力。在比较、交流中,学生们的思维活跃了,方法优化了。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成功的钥匙。《打电话》教案4学习目标: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画图的方式,使学生找到打电话的最优方法。好文供参考!11/122、感受猜想与验证的重要性。学习重点:打电话的各个方案并从中优化出最好的方案。学习难点: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自主学习:老师刚接到学校紧急通知,要合唱队的15人去参加演出,怎么可以尽快地通知到这15个队员呢?”同学们帮忙想想办法吧!1.逐个通知,还是分小组快一些呢?2.请你把你如何通知15个同学的想法写一写?合作探究:1、你们组有哪些方案?各种方案耗时几分钟?2、根据用时的多少整理方案,画出示意图。3.想一想,为什么各种方案用时不一样呢?并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最好?4、想一想,从刚才的比较中,你领悟到什么了没有?有没有规律?第几分钟1、2、3、4……接到通知人数1、3、7、15……第n分钟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总数就是(2n-1)人。5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6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这样通知50人最少需要花多少分钟?总结:(1)今天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2)从打电话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好文供参考!12/12反思:这节课本来就是十分抽象的。这个规律学生找起来也是五花八门的。但是只要学生找的规律正确就可以了,不一定非得和老师的一样。
本文标题:《打电话》教学设计(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9985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