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奇妙的克隆 》教案实用5篇
好文供参考!1/19《奇妙的克隆》教案实用5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奇妙的克隆》教案实用5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奇妙的克隆教案1一、导入:像小紫彤这样要进行肝移植的病人还有很多很多,但能像小紫一样幸运的人却是微乎其微。生命是宝贵的,但生命也是脆弱的,很多病人禁不起等待,已经离开了他们所热爱的世界,此时此刻,我们不禁想象,如果我们的生命,我们的器官也能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也在紧要关头随时变幻出千百个孙悟空来,那该多好。时至今日,科技高速发达的今天,会实现我们这个美好的愿望吗?让我们来听听中科院院士、遗传学家谈家桢是怎么说的。《板书――奇妙的克隆》。二、课文学习:1、生齐读课题,说说中心语是什么?奇妙的在这里起什么作用?2、那么克隆到底奇妙在哪儿呢?带着这个问题速读课文。在读之前,让我们先来理解几个词语:这篇科普文章涉及一些生物学相关术语,请结合老师提供的补充注释默读全文。好文供参考!2/193、(读后)除了刚才讲到的生物学相关术语外,同学们还要注意:专业语与通用语并陈是科普文章语言的显著特征之一。现在说说你们的理解,克隆到底奇妙在哪儿?(“克隆”这项高科技“奇”就“奇”在无性繁殖,“妙”就“妙”在杂交创新。看似没有必然联系的生物体,一经“换核卵”式的杂交,就会繁衍出新的后代群体。作者先从植物克隆谈到动物克隆,再从鱼类、两栖类克隆谈到哺乳类克隆,后从“克隆羊”谈到“克隆人”,表明科学家探索的目光没有禁区,永无止境,这是人类最可宝贵的科学创造之“神奇”和科学创造之“美妙”。)4、接下来就让进一步走近克隆,请同学们说说读完课文后你的收获或质疑。5、老师的疑惑,请你解答:(1)课文四个小标题分别讲述了什么内容?能否分别用一个讲词语来概括下下?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一、含义二、探索三、发展四、应用。“有人说秧好谷一半,题好文一半,可见题目在1篇文章中的重要作用,像这四个小标题,它就起到了使行文脉络清楚,层次分明的作用)(2)第一节中作者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都运用了哪些说明手法?那什么是克隆呢?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开头举出“细菌、葡萄、仙人掌、草莓*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克隆,这是好文供参考!3/19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为突出说明克隆“无性繁殖”的特征,作者在第二段首先给“有性繁殖”下了科学的定义:这种依*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然后将“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进行比较说明,更好的突出了克隆“无性繁殖”的特征。第一节最后引用吴承恩《西游记》中的精彩描述把克隆技术写得富有趣味。)(3)为了说明克隆的探索、发展,作者都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你注意到它们的写作顺序了吗?为什么这样安排?(按照从鱼类到两栖类再到哺乳类的顺序,体现了科学家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根据题目,作者先写中国的克隆鲫鱼实验再写其前外国的克隆爪蟾实验及我国童第周的黑斑蛙实验,然后写其后的中国克隆鲤、鲫鱼实验及外国的克隆鼠实验,这样安排也充分体现了在克隆这样的世界尖端技术方面中国并不落后!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中国科学家的自豪感。第二、三节是以克隆技术的发展为顺序安排的。)从克隆鲫鱼到克隆羊,我们不仅了解了克隆技术的进程,更重要的是从字里行间我们还能体悟到科学家难能可贵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下面请同学们搜索阅读课文,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并加以点评。(大家积极踊跃,我也和同学们交流一下我切实的感悟,我感受最深的是课文第二节第四段“鱼类换核技术的成熟和两栖类换核的成功,使一批从事良种培育工作的科学家激动不已。既然鲫鱼的囊胚细胞核取代好文供参考!4/19鲫鱼卵细胞核后能得到克隆鱼,那么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鱼呢?我国科学家首先提出了这个问题,也首先解决了这个问题”,科学家总是在现有的研究领域不断提出新的挑战,一边实验,一边思索,不断发问,坚持不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克隆鲤、鲫鱼是我国科学家的首创,这也充分表明了在克隆这一世界尖端技术方面我们中国一点也不落后!他们这种讲究实证、求真创新的精神令人钦佩,值得学习。如果我们在学习上也有这种干劲,那何愁我们的成绩不能再上一个台阶呢?)《奇妙的克隆》教案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课文中的一些科学名词。如:克隆、有性繁殖、嫁接、细菌等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愫。教学重点:读懂课文,了解克隆现象;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对高等动物克隆的理解。第一课时好文供参考!5/19[课前预习要求]1、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2、2、查找资料,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一、导入板书课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读懂了吗?(不作答)二、检查读书,了解预习情况。随机指导字音:如:濒(bīn)厄(è)运卓(zhuó)指导大句的断句等。三、根据指导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畅。四、给课文分段,流览课文问:课文分几个部分向我们介绍克隆的?(1—2节:定义说明什么是克隆。3—5节:生物的克隆情形。6—9节:克隆技术可造福人类,有诱人的前景。)五、生字教学板书指导,培养学生读贴能力,在书上描红一遍。重点指导:薯畜率诱第二课时一、导入学习第一段“《西游记》里的孙大圣,紧急关头……那就是孙悟空能够快速地克隆自己。”(随机圈点克隆两字)这是1篇关于生命科学的知识短文。你平时在读科学知识的时候得怎么样?(随机板书:思考)好文供参考!6/19轻轻打开书,课文是怎样介绍克隆知识的呢?请同学们带着思考读一遍课文。提问: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板书:下定义、列情形、展成果)用科学语言表述什么叫克隆的方法叫下定义。谁来读读“克隆”的定义,(指两名)(板书无性繁殖)弄明白了有性繁殖,再读“克隆”的定义,会不会更明白一点。自由读克隆的定义。过渡: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叫无性繁殖,也称克隆,好像明白了,但还是不了解克隆是怎么一回事?二、学习第二段接下来,课文列举了哪些情形帮助我们认识克隆的?自由读3—5节,思考这个问题。列举了哪些情形?(随机板书:植物微生物动物)1、指导理解植物的克隆,指读,这就是植物的克隆。“克隆”是clone音译词,单词的本义就是指幼苗或嫩枝,以无性繁殖的方式培育植物,这是植物先天的本领。你能读懂吗?有不理解的地方吗?(嫁接)[鼓励:在思考会产生?]默读第3节,这一节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总、例、结)(条理清晰)2、读第4节,这是植物的克隆,还列举了什么?指读:[自身一分二,这样就是克隆]好文供参考!7/193、读第5节,引问:植物和微生物的克隆是先天的,那么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书上也有列举)指读第5节板书:“多利”这确实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因为一般动物都是有性繁殖,谁再来说说有性繁殖的定义。“一般”你读出了什么?(大多数,但也不一定是全部,要体会科学表达的严密性。)是的,高等动物一般要通过雄性和雌性的生殖细胞(专门繁殖后代的细胞)相结合,才能孕育出一个新生命,新生命都有爸爸妈妈,这是千古共识的自然规律。“多利”的出现,开始了“克隆”的奇妙(圈点奇妙)再读第5节,在这一节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1996年,英国,名字来由等。1996是关注克隆的世界人都难忘的一个数字,所以读科学中的数字,是要用心去体会它的数字意义的)完全相同的生命,打破了千古不变的规律,太奇妙了!三、学习第三段提问:克隆技术还奇妙在哪?(造福人类的科技成果中也充满了奇妙……)引读课文(随机板书:培育挽救培植)小结:本文按这样顺序介绍了克隆,通过下定义,举列子等方法,让我们对陌生的克隆领域有了初步形象了解,也让我好文供参考!8/19们看到克隆研究定义——造福人类,文章的结构清晰,用词准确。请同学们欣赏地再读一遍课文,感受科学知识短文的写作方法。四、激励课文读后了,相信同学们头脑中产生了更多问题?(板书“?”)你课后准备去研究什么?会思考课后就你的问题开始研究吧!让我们共同享受你的研究成果,继续感受克隆技术的诱人前景。《奇妙的克隆》教案3一、教材简析:本文是1篇科学小品,文章用几个小标题的形式,按照逻辑顺序,有条理的介绍了什么是克隆;克隆的试验;以及克隆的应用、发展。文章紧紧围绕文题中奇妙两字,生动、通俗的向读者介绍克隆这一最新的尖端科技的知识。二、教学目标:1、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3、学习文中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提高阅读现代科学文的能力,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好文供参考!9/19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了解掌握科学知识;学习一定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2、教学难点:对克隆问题引发的伦理、道德、法律问题的认识。四、教学准备:1、学生:上网或图书馆收集有关克隆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没有条件的地方可准备《西游记》的VCD、录像机、录音机、音乐磁带,关于“克隆”的图片资料。五、设计思路:教学1篇课文,让学生理解内容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课前让学生自己利用图书馆,网络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在授课中,采用让学生读、说、写、练结合的方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爱科学的热情。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新课开始,放映《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好文供参考!10/19群猴子的片段,然后讲述导语:孙悟空在紧要关头总能逢凶化吉,同学们也想不想有这种本领呢?这是什么本领呢?在现代科学的发展下,我们能实现这个梦想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些梦想来学习1篇新课《奇妙的克隆》(在克隆的图片上出示课题)设计这一导入语,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渲染营造一种氛围,激发他们的一种求知欲、好奇心,为新课的讲授作铺垫,激起学生的热情,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进入本课学习。(二)自由朗读,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用简洁的话条理清楚地介绍什么是克隆?克隆的作用?(学生读课文时,以轻音乐陪衬,出示克隆绵羊、鱼、牛等动物的图片)认识一个新事物应由简到繁,由易入难。同时用音乐是为了陶冶学生,语文课不仅是文字语言的载体,乐曲也是对学生进行美感的熏陶的一种方式。(三)研读探究,知识抢答:用知识抢答的形式,确立一个主持人,一个记分员,一个记时员,学生分成5—6个组,确定小组发言人,针对问题,合作探究,解答疑问,教师提供若干问题,学生主持也可针对文章内容随机确定问题。教师提供的问题逐一出示为:1、文章说明“克隆”这一科学知识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好文供参考!11/19举例说明。2、“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克隆试验呢?3、“克隆羊”的诞生,为什么在全世界“轰动”?4、克隆技术好处?5、克隆的危害?6、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科学家的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设计这一环节,体现了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寓教于乐,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了解现代科技的知识,也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教学重点进行了突破。(四)拓展讨论,注重人文: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随着克隆技术的发展,科学家进行了克隆人的试验。你对克隆人的问题如何看待?1、观点明确,理由充足。(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2、表述清晰、流畅,有条理性。新课标确定语文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工具,它还具有人文性,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引导,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此环节很好的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五)课堂小结,归结板书:好文供参考!12/19今天,我们跟随作者进行了一次克隆之旅,一路上走来,我们在作者这位导游的讲解下,通过大家的探求,知道了有关克隆的许多原先不了解的科学知识,也学习到科学
本文标题:《奇妙的克隆 》教案实用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9998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