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2560640386&_u=q27o3ou40d9=12567356955孩子从幼儿园的小朋友一下子变成了一年级的小学生,这是孩子童年生活的一个转折点。孩子学前的生活是以游戏活动为主的。上学以后,以学习生活为主,这是一个很大的转折,不一定每个孩子都能适应。孩子一上学,必须学会上课听讲,学会完成作业,学会和几十个孩子相处……实事求是地讲,孩子面对的困难是很多的。如果有老师的爱,有老师耐心的帮助,孩子们就有信心克服这些困难,顺利地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在老师的扶助下迈上这一人生的第一个台阶。史家小学对一年级新生的第一个教育目标就是“爱上学、爱老师、爱同学”具体措施如下:1、千方百计让孩子“爱上学”一年级的新生入学教育我们是小心翼翼进行的。孩子在入学前,一般说来,是怀着极大的热情与好奇盼望上学的。入学后,假如我们的工作稍有不慎,孩子的这种热情就会冷却下来,以至产生厌学情绪。所以,老师要千方百计保护孩子一开始的那种爱上学的心境。这比教会学生一个字,教会学生一道题重要得多。我把学生一开始是否愿意来上学作为我接一年级成功与否的标志。我像迎接隆重的节日一样,以无比激动的心情对待我和孩子们的第一次会面。一个孩子进来了,我笑着主动迎上去问:“你叫什么名字?”“我叫闫漫。”“噢,你的名字真好听!”又进来一个孩子,“你叫赵蕊,对不对?入学报名时我们见过面,你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最后进来的孩子叫王晓路,回头望着妈妈,他妈妈说每天送他到幼儿园都是这个样子。这使我想起我送自己的孩子去幼儿园的相似情景。我很动情地搂过王晓路,关上教室的门,轻声问:“王晓路,为什么流眼泪?”“妈妈哪去了?”“就在礼堂里听校长讲话。”“上学许回家吗?”“当然,一会儿放学就回家。”我一边把他往座位上送,一边对大家说:“从今天起,我们不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而是史家胡同小学的小学生了,我现在就称呼大家为‘同学们!’”孩子们为之一震,坐得直直的。我接着说:“我们来互相介绍一下,我姓孙,叫我孙老师好啦!”“孙老师好!”“同学们好!你们真是懂礼貌的好孩子。下边,请你们一个一个告诉我和大家,你叫什么名字?请按顺序说。”第一行的第一个孩子站起来,大声说:“我的名字叫康博!”我马上鼓励道:“好洪亮的嗓门,说的还是完整话。你是哪个幼儿园毕业的?”“我是从空军幼儿园毕业的!”“你回答得真冲!”我表扬了他。王晓路这时也顾不上哭了,他已经在思考如何回答我的问题,该他说了,他站起来,清清楚楚地说:“我的名字叫王晓路,是从外交部幼儿园毕业的。”我立刻说:“王晓路是哭着进来的,现在他不哭了,话说得这样清楚,这就叫进步,让我们为他的进步鼓掌!”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从此,王晓路爱上学了,并和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2、帮助孩子熟悉新环境我校的特级教师刘淑敏老师在一年级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带领他们参观校园,告诉他们饮水机在哪,卫生间在哪,医务室在哪,老师办公室在哪……3、老师要给孩子安全感老师亲切和蔼的态度最为重要。孩子第一天入学,我看见一个孩子脸色不对,就非常关心地问她:“赵姗姗,你的脸色怎么这么苍白?”“老师,我不舒服。”我摸摸她脑袋,不发烧,就说:“你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后来,赵姗姗的爸爸告诉我:“入学第一天,我的孩子不舒服,她胆子小,真担心她坚持不下来。我和她妈妈都是在通县上班的工人。下班后,我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中,谁知看到的是孩子的心情特别好,她高兴地告诉我们:‘孙老师特别可爱,就像妈妈一样。’我们心里非常激动。”家长对老师的认可,又直接影响孩子,这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4、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1)遵守课堂纪律培养的方法是提的要求要具体,坚持表扬做的好的,提醒没有做到的同学,而不是严厉批评做得差的。比如:听见打上课铃,马上停止游戏,赶紧进教室安静坐好;上课前,把下节课的书本用具准备好,整齐摆放在课桌的一定位置;上课要说话先举手,老师叫后再发言。老师在上课前就要在教室,一上课,密切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表现,牢牢记住按要求做的孩子,铃声一停,孩子坐好后,马上表扬。要特别关注淘气的孩子,努力发现他们的长处,及时肯定。课上,不断表扬做得好的,刚入学的孩子坐40分钟时间太长,上课20分钟左右让孩子们站起来活动一下,也可以做个都能活动的简单游戏,再接着上课。还可以随时发些小奖票。这在心理学上叫“强化优良行为的强化物”,或叫“代币制”。就是用表扬的方法培养好习惯。不在乎表扬的孩子还要个别进行教育,不可放任。必要时,也要对太随便的孩子进行批评。说明这样做有什么不好。让所有的孩子看到这样是不可以的。(2)有礼貌先讲有礼貌的孩子大家都喜欢。再教孩子怎样鞠躬,反复强调,注意表扬有礼貌的孩子。(3)东西摆放整齐课桌上,文具盒、课本、作业本按老师的要求摆放整齐;课桌内,按课表把书本有顺序地放好。(4)不动别人的东西我编的拍手歌中,第八句是“你拍八,我拍八,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在我的诗歌集中)(5)不要往地上掉废纸老师要不断检查,表扬桌椅下干净的同学,更表扬能够随手捡起教室地下废纸的同学。(6)下课前,提醒学生先上厕所。上课有学生要上厕所,允许去。回来再了解情况或进行教育。(7)引导学生课间做正当活动课间,老师要和孩子在一起。史家小学的老教师教一年级时几乎都是这样做的。目的是看护孩子,避免出伤害事故,及时制止欺负人的现象,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了解孩子更多的闪光点。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学会听讲让学生做到“老师讲课看老师,老师写字看黑板,老师提问快举手,同学发言认真听,老师让写赶紧写。”让学生很快记住这些话,指导自己的行动,尽快进入学习状况。一开始,我总是先说前四个字,让学生接后三个字,如,我要背过脸板书了,一边板书一边说:“老师写字……”孩子们说:“看黑板。”这时,我会忽然回头,看看是不是每个孩子都在看我写字,如果是,马上表扬:“咱们班同学真爱学习!”慢慢孩子就记住了。(2)表扬敢于提问的孩子这是保护孩子的创造性。(3)鼓励孩子发言孩子发言不正确,只能纠正,不能批评,这叫“无错原则”。(4)书写工整对书写困难的学生,老师可以帮助写作业的字头。我当初就是这样做的。对这样的孩子要具体帮助,甚至帮助他擦掉写错的字,教给他怎么擦才不会把本子擦破,又能擦干净。(5)要求学生用右手写字因为汉字的笔顺用右手书写字才漂亮。除非家长坚持让孩子用左手写字。……6、特别关注弱势群体(1)不歧视有生理机能障碍的同学。教育全班同学关心他们。(2)不笑话学习吃力的同学,鼓励这样的同学进步。(3)不歧视家庭困难的学生。(4)老师要主动亲近胆小的学生。(5)不公开学生父母的离异。……7、培训家长孩子入学前,召开一年级新生家长会。讲家校协作的重要性,讲如何配合学校培养学生的道德习惯和学习习惯。教给家长教育子女的一些科学的理念和方法。给孩子准备学习用具,并教会使用方法。父母为孩子准备的学习用具有铅笔、橡皮胶、钻刀、作业本、尺子……。教会如何使用钻刀,以及笔断以后如何处理,还有作业本封面的填写、格子的作用等,教育孩子要爱护学校的课桌椅、门窗,不得乱写乱刻。●培养学习习惯。孩子在幼儿园以玩为主、以学为辅,到了小学就不同了,变成了以学为主。刚上小学孩子对学习充满了渴望,对老师发给她的各种书本感到新奇,对课堂上的学习兴味盎然。家长抓住孩子的这种新鲜感、好奇心,强化孩子的求知欲,尽量在家中把孩子的学习搞得丰富多彩,给孩子安排一定的学习时间,要求先做作业再去玩,并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场所,让孩子专心致志地做作业,并制定一个时间表,培养时间观念。完成作业后,也让孩子自由活动,做她喜欢的事情。●培养学习兴趣。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贪玩并不奇怪,对这一点,父母不要惊慌,要动脑筋把玩与学习兴趣联系起来,也就是说为她设计一些简单的游戏或活动,在游戏与活动中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引发兴趣,比如孩子不肯读书,可以找几个小朋友到家里和孩子一起读。学习形式多种多样,吃饭时可以从餐具入手,认识餐具名称,上公园玩时,教孩子认各种植物,花草以及各种类型的建筑物……,让孩子学得轻松有趣。●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刚进入小学,孩子与同学相处不习惯,有些性格内向的更加不愿与同学交往,对学校生活就产生恐惧感,这时候,父母应多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如文艺演出,运动会,游戏,到同学家去玩,让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学会人与人交往,逐渐适应校园生活。幼小衔接的最佳途径是培养孩子好的习惯,而非超前学习。一是激发孩子上小学的热情。千万不要用“上学就要收骨头”等话来吓孩子,而是要说一些欣赏与鼓励的话,如:“你真的长大了”、“你越来越像小学生了”、“我们家要有小学生了!”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上学很光荣,很自豪。二是全面关注孩子的发展。一般而言,孩子对学习是否有兴趣,生活是否有规律,在集体中是否合群,这几个方面情况往往影响其入学后的适应性。你需要时时关注孩子在这些方面的发展,让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行为习惯等。如:(1)孩子是否对入小学充满期待与向往?(2)孩子是否能与周围同伴友好相处?(3)孩子离开家人进入陌生环境后是否会沮丧?(4)孩子是否能自然地与除家人以外的人交往?(5)孩子对阅读是否感兴趣,是否能回答相关的问题?(6)孩子是否能独立完成系鞋带、戴围巾、收拾玩具等事情?(7)孩子是否会照顾自己,如:主动饮水、根据冷热自己穿脱衣服等?(8)孩子是否会重复简单的口信?(9)孩子是否能熟练地使用纸、颜料、剪刀、胶水、水彩笔等物品?(10)孩子是否能够同时记住两个或三个任务,并执行这些任务?(11)孩子是否能说出自己的家庭地址和家人的姓名、电话号码?(12)孩子是否会承认自己不懂,而主动请求帮助?家长踏好准备节奏作息有规律也是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对此,陈洁老师建议,开学前,家长一是逐步帮助孩子确立时间观念。在孩子做某件事(喝水、上厕所、做作业等)之前,要让他作好充分准备,明确需要完成的时间。一旦开始,就不允许以各种借口来拖延时间(如,来回走动)。另外,可为孩子准备一个定时的小闹钟,规定好时间限制,让孩子自我监督,自己控制时间。二是安排孩子相对稳定的作息时间。家长最好能与孩子共同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贴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并要求孩子按照时间表去做相应的事。三是作息有序与灵活调整相结合。孩子升入小学后,在作息时间上,会有许多意外的变化,为了增强孩子的适应性,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一两次打破常规时间的事情,如:晚上一起外出观看夜景、休息日一起看球赛等。如果过分刻板地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孩子的适应性反而会大大降低。小学是孩子上学的第一阶段,意义十分重要。然而,有许多孩子不能尽快适应小学生活,他们觉得不好玩,太累、太受限制,甚至哭闹着不想上学。家长必须使孩子尽早适应学校生活,否则,会使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智力受到很大的影响。一、小学与幼儿园的区别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有着较大的区别:第一,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学习时间很短。而小学是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要依据大纲、教学计划,系统掌握知识,要一步步打基础。第二,幼儿园活动以游戏娱乐为主,随机性较强,而小学以课堂学习为主,要求严格的组织纪律性,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活动为主。第三,对孩子的要求不同,幼儿园期间,要求吃得好,玩得好,很轻松愉快,而小学则要求学习成绩好,考试分数高。学习不好要挨批评的。第四,小学后一阶段的孩子,要求较强的独立性,不像在幼儿园一样,每天家长按时接、送,而小学生,在一定年龄之后,要逐渐独立上、下学,独立完成作业,依赖性大大降低了。鉴于以上分析,幼儿园与小学是有很大区别的,孩子不能一下子适应小学生活,也是正常的,家长不能太着急。小学生活也是十分丰富多彩的,尤其是一、二年级。学习内容也是逐渐增多的,二者之间是慢慢过渡的。我们家长要尽量使孩子尽快适应这一过渡,做好入学前的各种准备。1.帮助孩子准备学习用具,如书包、铅笔、铅笔盒、练习本等,让孩子做好上学的物质准备,同时描述上学的场面,使孩子对上学有一个向
本文标题:一年级新生适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00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