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篇)
好文供参考!1/2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篇】创意说明:诵读是最古老、最朴实也是最有效的阅读文言文的方式。学习《论语》这样语言简练、含义深远的文章,就该是反复地读,大声地读,摇头晃脑地读,气韵畅达地读,读出“古”味,读出书声朗朗的课堂新气象。教学步骤:一、由“半部《论语》治天下”之事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导入,交代学法。二、听读,体味。1.听读第一遍,标记字音。自由练读,读准字音。2.听读第二遍,标记节奏:句内的节奏、句与句之间的停顿。结合文意揣摩练读,要读得节奏鲜明。3.听读第三遍,标记轻重:哪些词语要重读,哪些词语要轻读。好文供参考!2/214.听读第四遍,听气韵。学生模仿读,体味读,自由地读。三、表演读、诵。要摇头晃脑地读,要动容地读,要气韵畅达地读,要陶醉地吟诵。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篇】《带上她的眼睛》导学目标1.体会文本伏笔手法运用的精妙。2.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人性伟大。3.找出文中的伏笔和照应之处。4.感受小姑娘崇高的品质,进而体会人性之伟大。课时计划1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好文供参考!3/21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不管如何,时刻让你的眼睛探索到这个世界的美好才是选择,我们就应该时刻带好自己的眼睛用它们去捕捉每一个美的瞬间。不要让它们消沉下去,失去对美好世界的探索。回眸,中国科幻小说界最吸引眼球的作品就是这部《三体》,说到《三体》,就一定要提到作者--刘慈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这篇有关“眼睛”的文章。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点缀(zhuì)漫步(màn)迟钝(dùn)闲暇(xiá)凸现(tū)拍摄(shè)蔚蓝(wèi)合拢(lǒnɡ)好文供参考!4/21(2)词义迟钝:指反应迟缓;脑子不灵敏。闲暇:泛指闲空没有事的时候。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心有灵犀:现多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2.作者名片:刘慈欣,大陆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曾于1999年至年连续五年获得科幻小说银河奖,至今发表中短篇科幻小说20余部,他的作品因宏伟大气、想象绚丽而获得广泛赞誉。3.文体知识科幻小说,是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指导朗读听范读录音,小组互读精彩片段。2.整体感知(1)请看标题--《带上她的眼睛》,你能设计几个怎样的问题来考考同学们?好文供参考!5/21带上她的眼睛去干嘛?(带上她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交流点拨①为什么要带上她的眼睛?(带上小女孩的眼睛最后一次领略地球表面的风光。)②为什么是最后一次呢?(因为小女孩被困在地心里面再也无法出来了。)③为什么出不来了呢?(因为她是“落日六号”的领航员,飞船在地心出了事故,所以她被困在了地心。)(2)将刚才同学们的回答连贯起来,写成一段话,来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交流点拨我觉得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落日六号”地航飞船失事了,领航员小姑娘被困在了地心,再也无法看见地面世界,所以主任让我带上她的眼睛去度假。步骤三精读课文探究写法1.本文曾获得1999年第__届银河奖一等奖,其能够获奖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构思的巧妙。交流点拨第2段:“是一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第43段:“飞船上的生命循环系统还可以运行50年至80年,她将在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过自己的余生。”写出了刚刚毕业的小姑娘,花季才刚刚开始啊,就被终身囚禁,太惨了!开头的那句“是一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是为后文所作的提示或暗示,这样的表现手法叫伏笔。2.巧妙地运用伏笔与照应,可以收到虽在意料之外,却在好文供参考!6/21情理之中的效果。文中像这样的伏笔还有不少,它们究竟有什么作用呢?运用旁批法来体会其作用。课文中原有一些旁批,找出文中其他地方的伏笔和照应之处,通过旁批的方式,说说这里的伏笔和照应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每个同学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处旁批,写出自己独特的体会或疑惑。写完之后交换看,精选最棒的一则旁批交流。邻座的同学互相观摩,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组长负责组织。(1)“热,热得像--地狱。”小女孩说的这句话非常奇怪,为什么会热呢,因为太空中是很寒冷的,这不合常理。而且还说热得像地狱,这就更加难以理解了。这几处就是埋下的伏笔。因为“飞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厚的物质中”,“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钟内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镍!”当然会热得像地狱。(2)小女孩为什么不想让大家知道她现在的处境呢?不想让文中的“我”知道她是一个被囚禁在地心里再也出不来的人呢?交流点拨小姑娘是想一个人承担这些生命中巨大的苦难,不想朋友们为她担心,这是一个懂事的小姑娘。从反面来说,这也说明这个小姑娘处境实在是太惨了,惨得连她自己都不愿意向别人提起这个事情。(3)“呀,真美,能闻闻它吗?不,别拔下它。”这是一好文供参考!7/21处伏笔,照应后文的“生命算什么,仅仅能用脆弱来描述它吗”?交流点拨因为小姑娘深知自己根本就没有希望回到地面了,所以她对这些小花产生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她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小花--那么脆弱,却又那么顽强。3.同样的脆弱,同样的悲惨。小花的生命是脆弱的,小姑娘的生命同样是脆弱的。所以说,文中这么多的伏笔和照应,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表现出小姑娘的处境。小姑娘的处境怎么样?请你设想一下。交流点拨同它对接,在舱门打开的一瞬间,我看到了“落日六号”内整洁的陈设。我走了进去,那个小姑娘同二十年前相比,长高了,这是在失重环境中长期生活的人的通病。她对着我微微一笑,说:“你来了。”这二十年的光阴,就在她的微微一笑中烟消云散。我带着她回到了地面,她留下的资料果然起了大作用,人类对地心世界的认识更为充分,一个崭新的纪元开始了。步骤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总结课文文中的伏笔与照应,构思巧妙,引人入胜,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科幻作品的无穷魅力。希望本文的学习能够为大家打开一扇阅读科幻作品的大门,领略科幻的神奇。交流点拨今天通过对科幻小说伏笔的旁批与品味,我们不好文供参考!8/21仅读出了构思的精妙,也读出了科学及献身的精神。愿同学们课外读更多的佳作,在自己的作品中也能学上一招。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篇】一、教学目的:1、学习并启发学生观察研究事物。2、理解生动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体会说明语言准确性。二、教学重点:生动的说明表现抽象、复杂天气特征三、教学难点:生动的说明表现抽象、复杂天气特征四、教学方法:朗读法,列表法五、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释题,并朗读课文补充资料:“云”和“天气”有着密切关系,看云可以辨别,推测天气的好坏,这篇说明文是怎样把有关云和天气的气象知识告诉我们的?(二)整体感知:云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如文中所说的?你能把它读出来吗?好文供参考!9/21哪些语句分别说明“姿态万千”“变化无常”?试着填空找出中心句,最基本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是:“往往”、“常常”两个副词起什么作用?领会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用了常常,往往,表示不是绝对化的,是表示一般情况下的如此。(三)课文研讨详细研究各种云同天气的关系。列表:云的种类形状位置天气情况2、讨论如何根据云的光彩,推测天气的情况。谚语:“云交云,雨淋淋”“江猪过河,大雨滂沱”“棉花云,雨快临”“天上灰布悬,雨丝定绵绵”“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西北天开锁,明朝大太阳”“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山戴帽,大雨到”“云吃雾下,雾吃云晴”试着用科学现象解释你所知道的一两句谚语。(四)、讨论最后一段作用。好文供参考!10/211、观察云的形状、光彩对我们有什么意义?2、如何才能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呢?3、最后告诉我们局限性作用?六、总结课文,延伸探讨:今天需要看云识天气吗?七、布置作业:1、说出收集的有关气象谚语试辨识天气。2、完成练习二。3、课文作业本八、教学反思:云和天气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其科学知识是可以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加以掌握的,但最好的效果是放在具有文学性欣赏的过程中进行,而不是纯科学的学习,可在提问的方式上多样化,用文学的形象化充实科学的东西,这样驾驭语文教材的能力会提高的更快,除了学生的兴趣的培养外,也不应忘了对其表达能力的提高。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四篇】创意说明:本设计为故事穿插法。《论语》涉及的人、事很多,在教读过程中若尽可能结合学习的内容,穿插有关故事,对初识文言文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激励,对保护文言文阅读兴趣也会大有作用。好文供参考!11/21教学步骤:一、由曲阜朝圣之举和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一事导入。二、介绍孔子和《论语》。三、对照注释逐则翻译,理解大意,不好翻译和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共同探究解答。在解答过程中可补充说话背景,可穿插相关故事,可引用《论语》中相近的观点,也可要学生结合亲身经历谈认识。四、记诵全文。资料整合平台1.课文背景资料①孔子及《论语》简介见教师用书。②《论语》的几个“最”:《论语》共20篇,492章,是《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在我国,它最早提出教学要“因材施教”,采用“举一反三”的启发式;是现存的最早全部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书中记录的孔子对《诗经》的评论,是我国最早的文艺批评。2.课文扩读材料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好文供参考!12/21也。”(《卫灵公》)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综合性学习指导漫游语文世界一、活动目标1.在活动中,要求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能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对“生活处处有语文”有切己的认识。2.要能够具体生动地讲述自己的见闻,能根据搜集来的素材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3.能写出内容充实、文从字顺的作文。二、活动策划课前明确活动目的、活动安排。完成选题、分组、制定活动计划、进行搜集和调查、小组合作编册等工作。课中主要用于交流活动感受、活动成果、训练口语表达能好文供参考!13/21力和作文指导。课后总结和评价。三、活动指导1.明确活动目的、活动整体安排。主题:漫游语文世界/目的:在生活中学语文/整体安排(见策划)2.选题。按照教科书提供的材料,或师生共同罗列生活中常见的语文现象若干,请每一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和兴趣爱好,选择一题。3.分组。根据选题或调查途径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推选出各小组
本文标题: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010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