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所见》教案精编4篇
好文供参考!1/21《所见》教案精编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所见》教案精编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所见》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所、牧、捕、蝉、闭、立”6个生字;会写“立”、“童”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生字认写到位,诗文熟读成诵。教学难点:背诵古诗。教学准备:选择好图片和背景音乐,制作好课件。教学过程:一、“题”趣1.谈话导入。师:刚才我们聊了小朋友们看见、听见了什么,这是小朋好文供参考!2/21友们的“所见”;老师看见了小朋友们坐得端端正正,听见了小朋友们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这是老师的“所见”。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诗,这首诗的题目就叫——所见!2.板题。指名读题,读准“所”的平舌音。齐读题目。3.这首诗是清代一个诗人写的,知道他是谁吗?(板袁枚)二、“字”趣1.袁枚的“所见”又是什么呢?听老师读一遍。师配乐范读。2.生自读。(拿好课本)要求:把诗读上两遍,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一读。3.学习生字。(1)出示注音的生字(带词)。指名带读所见、牧童、捕鸣蝉、闭口立(2)去掉拼音认读。开火车读、齐读。(3)去掉词,读生字。所、牧、捕、蝉、闭、立、和动作相关的“闭、立、捕”用做动作的方法学习。“蝉”看图学习。牧:比较字形:“放——牧——枚”。4.自读诗文。(1)读正确。指名读,齐读。(2)读流利。练读一遍,指名读,比赛读。好文供参考!3/21(3)读出节奏。师:比一比谁能读出像音乐一样的节奏来,好吗?(板书:读)师范读一行,(注意老师哪里停得长一点),(出示停顿线),指名接读,全班读。三、“图”趣1.读诗、看图,找出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看、听)2.小结:看!多美的夏日风景啊!林中风儿在吹,花儿在笑,蝉儿在唱……真是“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有声,春去夏来树更绿,人来蝉儿树上鸣。”看着、听着,老师仿佛变了一个大牧童,同学们仿佛变了小牧童。来,咱们也骑上黄牛,走进画中,走进诗里面……四、“文”趣1.读“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1)读出“骑”的自在、开心。师:小牧童天天放牛,和黄牛可亲了。他骑在黄牛背上感觉怎么样?指名读(读出自在、惬意)(你这样用情地读,这就叫“吟诗”。板书:吟)咱们把自己当成这个自在的小牧童吧!一起来吟!(齐读)(闭眼听音乐)小牧童闭上眼睛,你们骑着黄牛慢悠悠地走着,你们走进了哪里啊?(树林里)那里有些什么?你的心好文供参考!4/21情怎么样(生想象:树、花、草……)再吟,吟出开心。(2)读出“振”的响亮、悠长。师:多美啊!多舒服啊!小牧童忍不住(唱起了歌)!那歌声怎么样?(响亮)从诗中哪个字可以知道他的歌声很响亮?(振)指名读,小组读。你们的歌声树上的枝叶都听到了,它们一片传一片,把歌声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齐读,(还不够远)再齐读。读出歌声回荡、悠长。2.读“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1)读出“意捕”的紧张、急切。师:正当小牧童骑着黄牛唱得高兴的时候,树林中另一个天才音乐家也高声地唱了起来。大家听!(播放蝉的叫声)它是谁?(鸣蝉!)听,它的歌声多得意啊!看看插图,我们的小牧童怎么样?(呆了、傻了、想去捕蝉,站在树下一动不动)——这就是诗中的:意欲……出示三四句,齐读。(出示一个大大的“意”字)师:大家看这个“意”字,心里的“心”字上面有个声音的“音”字,心里发出声音——就是牧童心里在(想)(板书:想)。想什么呢?(想怎么捕到这只蝉)指名读、齐读,读出牧童心里十分“想”捕到鸣蝉的急切。(2)读出“忽然”的迅速、敏捷。好文供参考!5/21师:这么想捕到这只蝉?那还能唱歌吗?(不能)所以我们的小牧童就(“忽然闭口立”)!这个动作变得是慢还是快呢?(快)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忽然”是什么意思?(马上、很快……)师生合作读,读出动作的迅速、敏捷。(3)读出“闭”的谨慎、无声。师与指名读一生:小牧童,你为什么“闭口”“立”在这里,不唱歌了啊?(因为再唱,蝉就要吓跑了!)引导个别读,(蝉儿听到你的声音了!)小组读,读出小声、轻声、无声、心语、无语……(此时无声胜有声!)五、“吟”趣1、吟动静,吟出对比。师:诗人把他所见的画面写成了这样一首诗,现在我们能不能吟着诗,想出画面来呢?这画面还会动呢!(课件:“骑、振、捕、闭、立”变红)生读全诗。师:我发现,你们吟诵一、二行的时候,声音放得亮一些;而吟诵三、四行时,声音压得低一些。为什么?(一、二行诗中牧童在快乐地骑牛、唱歌;三、四行诗中牧童在想捕蝉,心里紧张……)哦,你们吟得真用心!让老师再听听!分男女生吟诵,吟出动静之别。2.吟假想,吟出创意。师:你们猜一猜,小牧童捕到蝉了吗?(生自由说)(1)捕到了,因为……。捕到之后,心情如何?(高兴、好文供参考!6/21得意)小牧童手里捧着蝉,又骑着黄牛回家了。读一、二行,读出得意。(2)没捕到,因为……。没捕到,他两手空空地骑黄牛回家了!再读一、二行。(3)继续捕。没捕到,但这时又听见林中传来“知了、知了……”的声音,小牧童又会怎么样?读“意欲——”反复捕。师:这首诗就是一个谜啊!留给爱读诗的小朋友们尽情猜想!3.吟唱。(播放《所见歌曲》)多有意思的一首诗呀,怪不得有人要把它唱成一首歌了!大家来听听!……(听两遍后)诗不仅可以用来读,用来呤诵,还可以美美地唱呢!(板书:唱)来让我们一起跟着唱吧!六、“书”趣书写“立”与“童”。引:古诗能变成一幅美丽的画,一个有趣的故事,一首动听的歌,还能变成灵动的字呢!1.出示生字“立”“童”,读准字音。2.观察字形。游戏“找相同”“找不同”。3.师示范指导,学生书空。指出生字所在田字格里的位置。4.自由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三个一”、“三个美”:姿势美、笔画美、间架结构美。)好文供参考!7/215.用投影,集体评议。七、总结、拓展。1.背诵古诗。2.扩词扩句,朗朗诵读。(天真的)牧童……,(动听的)歌声……。(因为)意欲……,(所以)忽然……。点点头,扭扭头读。****,****。拍着手读,男女声和。**,**。倒背,跺着脚读。(之所以)忽然……,(是因为)……。(动听的)歌声……,(天真的)牧童。3.结语:咱们五千年文明古国,像《所见》这样有趣的经典诗歌还有许许多多(推荐几首),就让我们今后继续快快乐乐学古诗,做一个有诗意的中国娃吧!(音乐起)板书设计:所见袁枚看读听吟想唱好文供参考!8/21古诗《所见》的教案2目标:1、在欣赏与游戏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古诗的意境。2、能用较完整的语句大胆表述图画。准备:相关图片,树林、蝉等背景图。过程:一、引导讲述1、师:今天我班要来一个小朋友,我们一起看看是谁好哇。(出示牧童图片)2、提问:认识吗?和我们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从服饰、头发上辨认)。教师讲解:这是一个很久很久以前的小孩,所以和我们的穿戴都不一样。3、(出示牧童骑牛图)提问:这个小孩在干什么?教师解释什么是牧童。并引出第一句:牧童骑黄牛。4、他开心吗?从哪里看出来?你开心了会干什么?5、出示第三幅图片,引出第二句:歌声振林樾。师小结:这个牧童骑着黄牛也很开心,大声的唱着歌,把树林里的小鸟也惊醒了。师念:歌声振林樾。6、出示第四幅,师:突然,牧童看见了什么?认识蝉(播放蝉鸣的声音)。哎呀,鸣蝉唱得这么好听,你想不想去抓它?抓了它干嘛?好文供参考!9/217、师:牧童也想去抓这只鸣蝉呢,抓住了养在家里,让它天天给牧童唱歌。引出第三句:意欲捕鸣蝉。8、怎么去抓?你有什么办法?(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表述去要轻轻地没有声音的去抓)。让幼儿学学怎么样才是轻轻地没有声音的。引出第四句:忽然闭口立。二、学念古诗1、师:我们学了很多古诗,刚才的故事也是一首古诗,名字叫《所见》,听陈老师念一遍。2、师完整念古诗,引导孩子一起念2—3次。三、情景游戏1、(播放鸣蝉叫声)听,我们这里也有鸣蝉,快找找在哪里?引导幼儿观察树林背景图,上面也有许多鸣蝉。2、想不想抓住它们?要怎么抓?(引导幼儿说出轻轻的没有声音的去抓、或者捂住嘴巴等)3、师幼一起边念古诗边把椅子当黄牛游戏,念到最后一句时下椅子站立,没有声音,轻轻地走向背景图去抓鸣蝉。分享抓住后成功的喜悦。《所见》教案3教学课题:《所见》教学目的:1、学会6个生字,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诗句理解字意。好文供参考!10/212、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主人,学习的主体。3、理解诗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新词,指导书写。教学难点: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运用词语。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启发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用具:电脑课件、实物投影教学过程: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仿佛看到了天真活泼的牧童骑着黄牛在绿树成荫的林间小路上漫步,仿佛听到他那愉快、激越的歌声。那么,谁愿意有感情地给大家读读这首诗,我们愿意跟你一同步入那美妙的境界。生:指名朗读全诗。师:读得太美了,真的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境界。那么谁来说说上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这首诗的意思,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牛背上,唱着山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忽然他看见树上鸣叫的知了,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着向树上望去。师:说和真准确。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重点来学习诗中的生字。好文供参考!11/21师:(电脑出示诗)谁来读第一句诗,并且找出诗中的生字。生:“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生字有所、振。师:非常准确,继续找生字。生:“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这句诗中的生字有欲、蝉、忽、闭。(学生每找到一个生字,教师操作电脑给生字加红点)师:我们来学习第一个生字“所”,谁愿意领同学们读一读这个字?生:请同学们跟我读suo,它是平舌音,请大家注意。(全班跟读suo)师:指名读。师:你是怎样学习这个字的?生:我是这样学习“所”这个字的。“所”户部,左右结构,共8画。师:很好,谁愿意用“所”组词?生①:所以生②:所有生③:储蓄所生④:所长生⑤:所向无敌......好文供参考!12/21(屏幕出现“所”字)师:同学们观察,写“所”这个字要注意什么?生①:写这个字头齐脚不齐。生②:写这个字要注意第三笔横折落笔在横中线上。生③:写这个字要注意第四笔横写在横中线上。生④:写这个字要注意第六笔竖撇对齐第二笔写在竖中线上。生⑤:写这个字要注意第七笔横对齐第三笔横折起笔。师:同学们观察的真细致,请大家看老师范写。生:动笔在练习本上写一个“所”字。(小组同学交换检查,互相修改)师:学习第二个生字“振”,谁愿意领同学读这个字?生:请同学们跟我读zhèn,它是翘舌音,请大家注意。(同学们开火车式读)师:“振”这个字你是怎样学习的?生:我是这样学习这个字的。“振”部,左右结构,共10画。师:大家判断。生:齐答“对”。师:大家想想,可以用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它?生:我们学过“晨”字,去掉“日”字,加上“”,就是“振”字。(随着学生叙述,电脑演示,一个“晨”字出好文供参考!13/21现在屏幕上,只见两个小孩用手扛走“日”,又有两个少先队员用手推车推来一个“”倒在“辰”旁,共同组成“振”。)师:同学们用换偏旁的方法记住了这个字。那“振”这个字在哪句诗中呢?大家齐读。生:(齐读)歌声振林樾。师:“振”在诗中什么意思?生:“振”在诗中是振荡的意思。师:谁来用“振”组词?生①:振动生②:振奋生③:振兴生④:振作......师:书空“振”的笔顺。生:一笔横,二笔竖钩,三笔提,四笔横,五笔竖撇,六笔横,七笔横,八笔竖提,九笔撇,十笔捺。(屏幕出现空白田字格,学生说一笔,电脑打一笔)师:同学们观察,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生①:写这个字要注意头不齐,左高右低,脚齐。生②:写这个字要注意右边第二笔撇写在竖中线上。生③:写这个字要注意第三、四笔横间距相等。生④:写这个字要注意第五笔竖提写在竖中线上。好文供参考!14/21生⑤:我给补充,第六笔短撇在竖中线起笔,捺从中心捺出。师:范写一个“振”字
本文标题:《所见》教案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013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