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孔子的课件5篇我们来一起看看栏目网友为大家分享的“孔子的课件5篇”,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教案课件是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要的课件,需要我们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课件。教师应该在教案课件中充分展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孔子的课件篇1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1、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孔子创始了儒家文化,开创了兴办私学的先河,以他对东方文化的卓越贡献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这里有一段关于孔子的录相,请看:(放录相)2、此时,你的心中对孔子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生自由谈)3、人们对孔子的感情和你们一样,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谁愿意读一读?大家一起读。4、孔子和老子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学问深、品行高。课文在介绍他们的学问和品行时,更侧重于哪一方面呢?(品行高)二、研读感悟1、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课文的哪些词句能让你感受到他们品行的高尚?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2、全班交流,朗读感悟。(首先我们一起来谈谈孔子吧,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孔子的语句让你感动呢?)A、谈孔子。(生自由汇报,随机出示相关语句)1课件出示句子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该生谈——其他小朋友也读读这句话,有补充吗?师结:到了成家立业的而立之年,已经远近闻名的孔子还千里迢迢地去追求学问,多么谦虚好学、永不满足的孔子呀!能读出谦虚好学、永不满足的孔子的形象来吗?自己试一试——谁愿意带着自己的感受,表演读一次?——齐读这一段2课件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悟出了什么?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求学的艰难,孔子拜师决心大、意志坚……)引导学生抓住“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终于”等词语重点感悟。(课件变化,显示这几个关键词为红色)上千里的路都是孔子在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情况下一步步、一天天走到洛阳的,而且路途上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走了几个月,才终于走到了洛阳。孔子求学有多么艰辛啊!而孔子拜师的决心是多么的大,意志又是多么的坚啊!你能读出这种感受来吗?(自由练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3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其他句子(可引导: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孔子的语句让你感动吗?)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学生说到哪一句,简短地谈谈感受,再练习朗读哪一句(分别由四个大组齐读)重点学习第3句:“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一个成语怎么说?板书:学无止境(课件显示成语,红色)师:正因为学无止境,所以永不满足的孔子在已经远近闻名、学有所成的而立之年还要去拜师学习,其实学无止境是孔子拜师的真正原因。(全体同学齐读这一句)师小结:从孔子决意拜师,到他见到老子后的一言一行,我们都认真地进行了朗读和感悟,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呀?(谦虚好学、永不满足、尊敬老师、讲究礼仪……)板书:谦虚好学B、谈老子。1老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能结合文中写老子的有关句子谈谈吗?课件出示句子:“你就是仲尼呀,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2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相机显示“迎候”“毫无保留”为红色字体(老子谦和大度、诲人不倦、关心晚辈、真诚无私……)板书:诲人不倦3刚才同学们对文章重点语句的揣摩、体会很不错,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读好2、3自然段,全面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感受人物的品行。4小结:正因为孔子和老子谦虚好学、诲人不倦的品行,才赢得了后人对他们的敬重。让我们大家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这段话: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3、表演对话,加深感悟。(出示课件:课文中的孔子拜师图)这就是课本上的孔子拜师图。找到了课文中和这副图相关的段落和句子吗?同桌两人为一组,先准备准备,待会儿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扮演孔子和老子,表扬孔子拜师的场面。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再次感悟孔子和老子的高尚品行。三、拓展延伸,倡导经典。1、孔子的一生,留下了许多反映自己思想的名言,他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收录在《论语》中,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其中的几句(课件出示)。先跟着老师读一读,老师带读后适当讲解含义——你能读好哪一句?——齐读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不亦(yi)说(yue,高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yan)。”“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明智)也”“学而不厌,诲(huì,教导)人不倦。”2、孔子的许多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我们仍具有指导意义,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去读读《论语》,在孔子的言论中更多的去感悟他的学问思想和高尚品行。(课件出示《论语》图片)板书:17孔子拜师孔老子子谦虚好学诲人不倦孔子的课件篇2教学目标: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感受孔子的谦虚好学,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品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出示孔子画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孔子年轻时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孔子拜师(齐读课题),解释“子”的含义,古代特指有学问的人,像老子,庄子,孟子等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读准字音,在不懂的地方打个问号。师:刚才小朋友们读书读得可认真了,现在老师要考考同学们了。2、检查生字词。课件出示孔丘仲尼老聃远近闻名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拜见迎候毫无保留传授佩服带拼音读——去拼音读自由读词——指名读——齐读第一组词语有什么特点?都是人物名。介绍古代人名的特点。(古代人有姓,有名,有字,在名和字的使用上是有讲究的,自己称自己时,用名不能用字,以表示谦虚有礼,对别人就不能直接称呼名,而要称字,这也表示谦虚有礼。)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选择上面的词语完成下面的填空。孔子已经是的老师了,但他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他认为就,,赶到洛阳拜为师,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地给孔子。三、再读课文,深入体会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质。1、再读课文,说说孔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交流:谦虚好学。师: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出示第一自然段。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自由读读这一段,说说你的体会。并把你的感受代入句中读读。理解词语:远近闻名渊博3、简介孔子读读课后的资料袋师:是啊,我们的孔子是多么谦虚好学的人啊,我们带着敬佩之情来读读这一段。4、孔子的谦虚好学还从哪里可以体会出来呢?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读了这个句子后,你又有什么深刻的感受?预设:孔子一路很辛苦。师:你从哪几个词语中感受到了?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一路上,孔子遇到了哪些困难呢?情境朗读:炎炎夏日,孔子,寒冷的冬天,孔子(出示曲阜到洛阳的地图。)师:从曲阜到洛阳坐火车最少都要八、九个小时,在古代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我们的孔子而是“走”到洛阳。此时,又有什么感受?把这种感受代入句子中读读。师:孔子风雨兼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洛阳。再把我们的体会代入句子读一读。师:孔子这样赶路是为了什么啊?(拜师)这时,你想对孔子说些什么呢?5、师:孔子终于赶到了洛阳。课件出示内容,师读(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出示孔子与老子的对话同桌练读对话,说说从他们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他们的对话中,哪句让你最有启发?预设: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前半句话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吗?板书(学无止境)因为孔子认为“学无止境”所以(孔子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所以孔子千里迢迢,(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师:让我们大声读读,把这句话牢牢地记在心里。6、词语加油站像写学习刻苦勤奋的词语很多。出示词语。废寝忘食刻苦钻研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如饥似渴孜孜不倦一丝不苟不耻下问四、拓展性知识。我们的孔子不仅向老子拜师,还向很多人拜师。课件出示孔子拜师小故事。五、总结。正因为孔子的谦虚好学、学无止境,才使他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我们也要牢记“学无止境”这四个字,通过学习这把钥匙,开启更多扇知识的窗。孔子的课件篇3【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教学重点】1、认写生字。2、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课题,交流资料1、师引入课题:问:通过预习,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2、老子是我国历史上了不起的思想家,孔子则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谁对他们有所了解,赶紧介绍给大家。3、生介绍。(再介绍过程中分别出示“老聃”、“孔丘”,并认记“丘”。)4、看来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了不起的大学者。那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去了解。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生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哪段?这部分主要讲的什么?2、生汇报交流,师总结:孔子绝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3、问题探究,引入对全文的品读:师提问: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生思考、交流。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1、齐读一段,提问思考:⑴老师提出阅读要求:课文一来就向我们介绍了孔子当时的地位及拜师的原因,齐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⑵有了这些了解之后,你觉得孔子怎么样?⑶自己再读第一自然段,看你还能有什么了解和收获。2、反复品读,揣摩词句:⑴师引入:决定拜师以后,孔子便毅然赶往洛阳,一路上历尽艰辛,孔子最终来到洛阳,拜师成功了吗?我们一起细细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⑵提问:这一段写得很详细,用词十分准确,请你自己反复地读一读、品一品,看看哪些词语让你最感动,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刻。再结合书上的内容,看你能不能说说词语的意思。⑶生读文、勾画、体会、交流:①重点词语理解: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终于: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因此用终于。提问:为什么如此艰辛,孔子仍要不远千里去拜师呢?你从这些感受到孔子都有哪些优秀的品质?②分角色朗读对话,说一说通过朗读感受到他们说话都怎么样?(谦虚礼貌)③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学生找出这两组近义词:“拜访”-“拜见”,“迎候”-“等候”。Ⅰ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Ⅱ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
本文标题:孔子的课件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232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