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观潮》教案(实用3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观潮》教案(实用3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观潮》教案(实用3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观潮》课文简说1课文通过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学习时要注意边读书,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一、快乐认识新朋友guāncháolǒngzhàobáowùhéngguànyījiùhuīfùchēngwéiángshǒudōngwàng二、我知道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是什么好像──()大概──()依旧──()顿时──()翻滚──()出现──()三、我认为本课中这些句子或段落写得最生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本课中,这几个生字我写得最漂亮五、我的阅读天地那条白线很快地(),逐渐(),(),()江面。再近些,只见(),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浪潮越来越近,犹如()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那声音(),好像()。1、这段话是按照_________顺序写的。最能体现这一顺序的词句是____________。2、这段话是里运用最多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资料,少熬夜!3、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句子是第___句。请你把它抄下来并背一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依照这段话的写法,写两段话。雨越下越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火车越来越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潮》课文简说2“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课文结构清楚,层次分明。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写声音,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写景象,从“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其生动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气势非凡,使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大潮的画面,感受到大潮的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读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受震撼。教材中配了两幅紧扣课文内容的图片。第一幅图片,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海塘大堤上“人山人海”,水面上的那条白线正向我们移来;第二幅图片,参考资料,少熬夜!则是另一番态势,我们看到的是“两丈多高的水墙”浩浩荡荡飞奔而来的壮观景象。这两幅图片为学生深入领会课文内容提供了凭借。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观潮3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2.学习课文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3.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教学重点1.有关字的教学。“镇”、“罩”、“逐”、“颤”、“涨”等翘舌音的读音;“屹”和“昂”的字形分析。强调字的书写规范。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如:“奇观”、“横卧”、“沸腾”、“横贯”、“浩浩荡荡”、“山崩地裂”。3.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准备《钱塘江大潮》教学资料带一盘、小黑板两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启发谈话1.教师板书课题,问:“今天我们学习第13课,同学们读课题。“潮”指的是什么?(钱塘江大潮)“观”是什么意思?(看)学生解题目。2.教师简介钱塘潮。钱塘潮是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所见到的大潮最为壮观。因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而形成。景象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令人赞叹不已。因此自古以来,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奇观。3.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书上的什么地方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1自然段)4.指导学生读第1自然段,重点读出“天下奇观”这四个字。参考资料,少熬夜!5.教师问:为什么称它为天下奇观呢?二、初读课文,将课文分段1.学生自己小声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带拼音的字的读音。2.教师出示预先写好生字的小黑板,让学生读,初识生字,读准字音。3.请一个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她)读的字音是否正确,并划出自然段。(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4.请5个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用“‖”将课文分段。(全文可分四段。)学生说分段理由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二段(第2自然段):介绍潮来之前的景象。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之后的景象。5.学生按分好的四段再读课文。三、重点讲第三段,体会潮来时的壮观景象教师说:“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是因为潮来之时,景象雄伟壮观,使人为之惊叹、赞叹不已,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将这一大潮的壮观景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请同学读第三段。”1.一个学生读第3段,其他同学想:大潮是从哪个方向来的?2.教师读这段,学生用“”划出描写潮来之时的情景的句子。(1)“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这句写的是什么?(听到的声音)声音好像闷雷滚动,说明了什么?(未见其影,先闻其声,并且声音特别大。)教师指导读这句。重点读出“隆隆的”、“闷雷滚动”两个词。(2)此时江面有何变化?(江面还是风平浪静)未见潮水,先闻其声,因为什么?(因为声音的速度比水的速度传播得快。)(3)这时声音越来越大,(板书:越来越大)江面上怎么了?(学生读,回答: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水天相接”是什么意思?(潮水和天空相接的地方,即地平线。教师告诉学生这是人们在地球表面向水平方向所能看到的最远的地方。)为什么作者能看到?(观察)(4)这是作者在什么地方听到的,看到的呢?(教师板书:远处)(5)教师问:在潮来之时,作者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呢?(学生看板书回答)(6)教师问:这时人们的情绪是怎样的呢?(当人们听到93“隆隆声”时,人声鼎沸,当人们看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时,人们又沸腾起来。)“人声鼎沸”是什么意思?在这里如何理解?“沸腾”什么意思?(形容人们情绪十参考资料,少熬夜!分高涨。)(7)教师出示小黑板。(上面写着课后练习3的第(3)小题)请学生读读,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学生理解)教师问:“去掉”“水天相接”一词好不好?为什么?把“沸腾”一词换成“高兴”行不行?为什么?(学生讨论)学生有语气地读这句话。(8)那条白线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请同学读第4自然段,找出描写大潮壮观的词句。(9)教师出示小黑板。(上面事先写好课后练习第3题的第(4)小题)理解“横贯”一词。(横贯是横着过来,在这里指大潮占满江面,迅速奔涌而过)从这词中说明了什么?(潮水气势雄伟)可见这大潮之奇啊!教师指导学生读这句,重点读出“横贯”一词。(10)再近些,我们又看见什么了?(学生答后教师出示句子,让学生比较理解。)通过比较,知道第2句比第1句写得具体形象。“城墙”一词表现出潮涌之壮观。教师再出示第3句话,和第2句再比较。“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学生比较后认为第3句写得更好,写出了潮涌的来势凶猛,潮头很高,“两丈多高”同时点出了雄伟壮观的景象。教师说:“同学们,你们说这钱塘江大潮‘奇’不‘奇’呀?”(教师指板书:奇观)(11)学生读后一句,用上述比较句子的方法比较下列句子。教师问:“浩浩荡荡”是什么意思?(气势雄伟壮大,在这里指水势浩大。)学生读这句,想象当时的景象。(12)这时,声音就更大了,看看这句中的哪些词写出声音很大?(学生答教师板书:山崩地裂)(13)学生再读这句,读出水势浩大,声音极大。3.学生看录相,边看边用书上的语言描绘情景。4.学生有声有色地读第3段。四、总结作者有顺序,有特点的观察方法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把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穿插描述,展现了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这是留心观察的结果。五、布置作业预习第2段和第4段,想想潮来之前和潮后的情景是怎样的。试背第3大段。第二课时一、继续讲读(一)讲读第2段。教师问:“作者是站在什么地方目睹这一切的?”学生读第2段。(学生读后回答:在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师问:“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学生答)“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这句中“横卧”一词是什么意思?它写出了什么?(江面非常宽阔)教师告诉学生同时也点明了“我”所在的地理位置。“越往东越宽”这写出了钱塘江的什么?(地形)教师告诉学生这种特殊的地形对钱塘江大潮的形成有决定作用。教师:岸上的景象如何?“早已人山人海”说明什么?“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说明人们这时的心情怎样?(急迫、兴奋)学生读第2段,读出江面的宽阔和人们的兴奋、急迫的心情。(二)潮后又是怎样的景色呢?1.“霎时”说明什么?2.“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说明什么?(说明潮来时的气势之大。)3.什么时候,江面平静了下来?(过了好久)又从中知道什么了?(余波持续的时间很长。)4.学生齐读最后一句,想:这句主要说的是什么意思?(这是从水量很大讲江潮的壮观。)5.学生有语气地读第4段。二、最后总结全文,有感情朗读1.学生从头至尾看《钱塘江大潮》的录音,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学生齐读第一段,重点读“天下奇观”。3.学生有语气地朗读全文,想:为什么称钱塘江大潮为“天下奇观”?我们应向作者学什么?三、布置作业1.认真读课文。2.自学生字新词,找出易错较难记的字。第三课时一、学习本课生字,读准字音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重点读“镇、罩、逐、颤、涨”等翘舌音。其中“涨”读(zhǎng),不读(zhàng),要特别注意。“昂”读(áng),千万不要读成(yáng)。学生反复读生字。巩固生字的读音。二、抓重点,分析字形1.“屹”: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的字,右半部与“气”有何不同?2.“若”:这个字读(ruò),是上下结构的字,下边是“右”而不是“古”。切不可把“丿”写成“丨”。共四笔写成。4.“复”:这个字与“夏”作比较,区别记忆。三、个别字,注意书写下面的字,教师指导学生按田字格规范书写。四、认读课后“读读写写”词语五、理解下列词语的意
本文标题:《观潮》教案(实用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278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