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关于提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诀窍范例
关于提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诀窍范例在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依然有许多教师对文本解读的理解存在误区。解读文本一味地依赖于教学参考,没有深入地与文本对话,从而缺乏自己与文本作者的思想碰撞,产生不了火花,但我们并不反对用好参考。我们反对的是离不开参考,反对的是不加思考地照搬参考,反对的是没有自己的思想;也有对文本的解读过于关注课文内容的感知,忽视语文表达的根本,这样淡化语言的训练,语文教学就失去了其独特的魅力。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常常缺失,或出现政治化、功利化、模式化、浮躁化倾向。其实,这都是教师自身没有潜心专研文本,对文本解读能力的不足而造成的。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的高低,决定着语文课堂质量的好坏。因此,提升解读文本的能力,是必须的。现我就提升文本解读能力的几点做法,说说自己的个人看法,也是我提升自身能力的诀窍。一博学,丰富的人文素养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而创新则源自于执教者深厚的语文素养。教师要真正深刻地解读文本,没有自身深厚的人文素养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要提高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语文老师读书要广博,不仅仅限制与教学业务类的书,经史子集,天文地理,要旁观涉猎,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有了知识功底,成为一个博学鸿儒,丰富了自身的人文素养,解读文本自然游刃有余。虽说解读教材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但是阅读积淀远比教学技巧更重要。学养深厚的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往往既到位,又不乏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能给学生高屋建瓴的引导、启迪和提升,新课程背景下,“好课”将越来越属于学养深厚的人。二解读文本,需要会运用多重身份要想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就必须先有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即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我认为,文本解读需经历这样的多重身份,即三个身份:1、普通读者身份我们知道作家创作的作品在没有选入教材之前,它本身就承载着作家对生活的认识、思考、情感、态度等。我们需要与作者相识、相知。作为读者,要准确把握文本的内容与形式,必须以普通读者的身份,沉浸到文本中,细细读,入情入境地读,在读中细细品味。真正做到不仅了解文本在讲什么,是怎么一步一步讲清楚的,它的思路、文脉是怎样的,语言的魅力、风格、表现力在哪里,还知道文本为什么要写,作家想表达的主旨是什么。读懂文本的意思;读懂作者的意思;读懂这篇文章在现代社会、对自己的存在意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创生出多元的解读,只要能从文本中找到合理的依据即可。2、教师身份作为教师来读,就是把文本当作教材来读。把文本当作教材来读,是要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目标来思考的。因此,语文教师的阅读仅仅满足于普通读者的读懂内容,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教师来读教材,主要是从教材中确定出教学凭借——要引导学生对哪些典型的语言现象去感知、研讨,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目标。阅读中,我们必须聚焦作品语言,在阅读中关注文本内容和语言表达之间的组合意义,理解文本内容、作者的观点是运用怎样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的,为什么作者要用“这种语言形式”来表现的道理,从“这样的语言表达形式”中挖掘出值得学习借鉴的价值意义。3、学生身份课堂的教学价值应体现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上。语文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思考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实际上需要教什么”“最好用什么去教”这两个问题。教师还要从帮助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如果遇到问题和困难,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应该教给学生哪些阅读方法去解决阅读中出现的这些困难?作为教师,应怎样对学生的读书过程给予必要的、有效的帮助和指导?文本解读“三重身份”强调教师从普通阅读、职业阅读到换位阅读的转化,旨在准确定位文本价值,以科学明确的教学内容来提高课堂效益。三解读文本,必须运用多种艺术思维方式文本的解读,不应只有一种方式。不同的解读方式会有截然不同的结论。在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很多种解读文本的方式来解读文本。如:文体论方式、社会学方式、文化学方式、唯物辩证法分析方式等等,这些方式都是我们解读文本的有力武器。美国语文教师在解读《灰姑娘》上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启示。她从文本中竟然可以解读出许多让人意想不到但又特别温馨合理的生活感悟。例如“有亲生母亲和亲兄弟姐妹真是一种幸福”,例如“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例如“平时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千万不要突然邋里邋遢地出现在别人面前,不然会吓着朋友”。特别是美国老师谈到后妈时的一段话,更是让人为之动容,她说:“我们看到的后妈好像都是不好的人,他们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可是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你们明白了吗?他们不是坏人,只是他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他的孩子。他们还没有这样的能力,因此,我们要谅解他们”。这个事例可以给我们带来启示:解读文本,需要教师有广泛的知识面,还要运用不同的方式来解读、分析,这样才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总之,对文本的解读应是开放式的、多元化的、个性化的,我们应当与文本进行思想的碰撞与心灵的交流。四教学相长,积极反思课堂教学这个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群体一同解读文本的过程。课堂中教师引领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理解新知识的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而且由于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和知识储备,他们对于教材的解读往往会出乎教师意料之外。而这个过程也为教师了解学生认知特点,提供了绝好的机会。能力的提高从来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需要我们在学习中不断的总结,从而获取经验。自我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经验+反思=成长,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从而不仅无助于而且可能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有效的发挥反思的作用,使教师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文本解读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文本理解的价值在于教师和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展开积极的对话,最终实现对文本建设性的体验,实现文本育人的终极价值。深入研读文本,这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所在。在语文课堂上不仅仅是让学生在文本中获得文本的信息,而且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的能力,这一切的一切,如果离开了老师对文本的深入研读,都将是一句空话。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每个学生在解读文本时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认知特点和知识储备。这就意味着,他们对于教材的解读往往会出乎教师的意料。这也正是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它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教师了解学生认知特点的绝佳机会。通过观察学生的思考过程、倾听学生的观点和解释,教师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和学习策略。这种了解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然而,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并不仅仅依靠教学经验的积累是不够的。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反思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经验是宝贵的财富,但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往往是片面的、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的。只有通过自我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才能去除其中的糟粕、保留其中的精华。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有效地发挥反思的作用,使教师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反思。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后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思考自己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的有效策略和不足之处。教师可以思考自己的问题设置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反馈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思考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所讲内容,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同行进行交流与分享,从其他教师的经验中汲取教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一同解读文本的过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理解新知识的过程,同时也为教师了解学生认知特点提供了绝佳机会。而经验的总结与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教师应该时刻保持反思的意识,将经验转化为能力的提升,不断追求教育教学的卓越。
本文标题:关于提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诀窍范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288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