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信用与信用管理信用与市场经济的基本关系信用管理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信用服务行业第一节信用与市场经济的基本关系信用的内涵和实质现代信用的表现形式与特征市场经济与信用经济现代信用活动概览信用活动与经济增长一、信用的内涵和实质(一)信用的内涵界定1、《辞海》一是“信任使用”;二是“遵守诺言,实践成约,从而取得别人对他的信任”;三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社会学角度:信任、资信、诚信(广义概念)经济学和金融学角度:以偿还和付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狭义概念)2、社会上一是信用是承诺践约的意愿与能力;二是信用是诚信原则广泛应用的活动。3、多角度的内在关系(1)社会学、道德学、伦理学的信用是经济学信用的基础。信用活动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发展的综合问题;(2)信用涉及社会经济背景、文化基础;(3)信用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关系的综合体现。(二)信用的实质1、信用是一种心理现象心理特征和基本表现:信任和安全感2、信用是一种能力商品交换中交易的一方以将来偿还承诺为条件,获得另一方财物或服务的能力。3、信用是一种以营利为目的的投资活动4、信用是一种有时间间隔的经济交易活动二、现代信用的表现形式与特征(一)现代信用的表现形式1、以交易的内容:实物交易信用、货币交易信用、票据交易信用、债券信用。2、以债务人主体:宏、微观信用可分为金融部门信用、公共部门信用、私人部门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二)现代信用的特征1、信用有标识性,有明确的归宿2、信用具有传散性,可以流传3、信用具有时间间隔性4、信用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三、市场经济与信用经济作为道德范畴的信用自古有之,以偿还付息为基本特征的信用,则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而出现和发展起来的。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1、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前提与基础信用商品交换市场经济2、信用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首先,信用信息可以保证市场效率的发挥,减少交易成本,保证收益,促进市场经济活动和交易的进行;其次,信用制度与信用管理体系约束了交易主体及其行为,减少了潜在的欺诈行为,保障了市场的健康发展;最后,信用管理行业及其机构的社会化信用服务活动,保障了各种经济活动与交易的健康有序进行,保证了市场经济的运行效率。3、信用是市场经济微观主体经济活动的启动器。4、信用是市场经济的核心—金融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5、信用为市场经济活动与交易创造工具与基本条件。四、现代信用活动概览信用活动是指由公共部门、金融部门、私人部门等为信用主体,直接进行信用交易和信用经营的活动。现代信用结构1、信用总规模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计量的全部信用交易的规模,是包括债券、贷款、商业赊购款、货币、存款余额在内的信用活动的总计。信用总规模是国内各个部门——包括政府部门、金融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信用规模的总和。信用总规模=政府部门负债+金融部门负债+非金融企业部门负债+居民部门负债2、金融与非金融部门信用规模金融部门信用规模=金融部门负债=货币+准货币+金融机构债券=通货+企业存款+居民储蓄存款+金融机构债券非金融部门信用=总信用—金融部门信用=政府部门负债+非金融企业部门负债+居民负债3、公共部门信用规模与私人部门信用规模公共部门信用=政府信用=中央政府负债+地方政府负债+政府职能部门负债=债券+应付账款+向银行的借款及透支私人部门信用=非金融企业信用+个人信用4、非金融企业信用规模与个人信用规模非金融企业信用=非金融企业部门负债=公司债券+商业赊购款+银行贷款+抵押个人信用=居民负债=消费信贷+抵押+商业赊购及分期付款五、信用活动与经济增长信用活动与经济增长高度相关1、信用总规模与经济增长(1)从长期看,信用总规模的增长趋势呈指数增长;(2)大多数国家信用总规模都要高于GDP;信用总规模的增长速度比GDP增长速度快;(3)各个国家信用总规模与GDP规模的差距是不同的、且落差很大。(4)各国上升的速度和稳定程度有所不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或不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速度要快,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增长稳定,经济衰退的国家增长缓慢。(5)美国信用规模年增长量与GDP年增长量的相关系数是0.9199,二者呈强正相关关系;信用总规模年均增长速度是GDP年均增长速度的1.5倍以上;70年代以前,信用总规模和GDP的增长速度几乎完全同步,80年代以后,信用总规模的增长速度快于GDP,且这种趋势正在加剧。GDPAC中国的信用规模和GDP发展的情况和5个国家的情况都有所不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1987-1996年,我国信用规模的发展情况与美国70年代前的情况基本相同,信用规模和GDP几乎都是1:1的增长的,和其它国家情况不同的是,在这个阶段我国的信用总规模比GDP规模低。到了1996年以后,信用总规模才开始高于GDP规模,大幅度增长。2、信用结构与经济增长初步结论:1.大多数国家信用结构中金融部门、企业部门、个人部门信用活动都与GDP相关。政府部门的信用活动与GDP相关较弱;2.美国非金融部门信用规模比金融部门信用规模对GDP的影响大;☆非金融部门信用规模多增加1亿美元,GDP平均多增长2498万美元;☆金融部门信用规模多增长1亿美元,GDP多增长1831万美元;☆消费者信用对GDP拉动最强,其增长1亿美元,平均拉动GDP增长5619万美元;☆政府信用多增长1亿美元,会拉动GDP多增长1387万美元;☆非金融企业信用对GDP的拉动作用最弱,其每多增长1亿美元,将拉动GDP多增长970万美元。3.中国金融部门信用规模增长1亿元人民币,GDP增长4753万元;非金融部门信用规模增长1亿元,GDP下降8852万元。第二节信用管理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信用活动与信用风险信用管理的内涵界定经济活动与运行日益信用化信用活动与运行日益非中介化我国的社会信用交易的发展情况一、信用活动与信用风险信用活动指与授受信用有关的交易活动。信用风险指交易对手不能或不愿履行合同约定的条款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的双向性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也是风险经济。二、信用管理的内涵界定信用管理是指对信用交易中授受信用的主体尤其是受信主体的资信进行专门管理的活动。信用交易是指在交易中,您作为交易的一方向对方承诺在未来偿还的前提下,对方向您提供资金、商品或服务的活动。比如,商业银行向您发放贷款,或您享受先服务后付费,产品赊销、赊购等,这些交易就属于信用交易。(一)信用管理的三个层次★宏观层面的信用管理(政府信用管理):以政府部门为核心的对信用中介机构、微观经济主体信用活动的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国家信用管理政策、法规、规章与措施,根本目标是改善社会信用环境与建设良好的社会信用秩序。★中观层面的信用管理(社会信用管理):指以信用中介机构与其行业组织为核心的对微观经济主体信用活动的管理。主要内容包括信用中介机构的经营与运作规则、产品与服务等信用信息的发布与传播,其作用在于通过中介机构的日常经营与及时的信息传播,监督与约束市场上的经济活动主体的信用行为。★微观层面的信用管理(企业信用管理):以工商企业或银行等企业组织为核心的对自己的授信客户的信用活动的管理,内容包括:筹资或投资的管理;应收帐款的管理。(二)信用管理的两大范围体系以资金运动为核心的债权债务信用管理,即债权债务(借贷活动)的信用管理体系以道德为核心的社会诚信管理,即社会诚信管理体系借贷资本的运动G---G---WAPm……P……W´----G´----G´银行信用管理银行信用管理企业信用管理信用评估风险识别信用评估风险识别风险处理及时收账保全债权认识:信用资金运动合理、正常、有序是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健康发展的基础;信用资金运动是以授信人与受信人健康正常的信用交易为基础的,是与信用管理密不可分的;信用资金运动是以银行和企业信用管理为保障的。两大范围体系的关系:联系:目标一致,建立一个有序的社会经济秩序和环境;相互依赖、互为基础。区别:内容不同,前者主要是风险识别、处理,一般要量化管理,要计算概率、风险度,后者是定性判断,是衡量还款意愿;管理者不同,前者一般是由授信人或最终受益人管理的,后者的参与者有政府监管机构、行业组织等。三、经济活动与运行日益信用化经济信用化主要指信用活动日益增加,经济交易中可以用信用来衡量的部分的比重越来越大。经济信用化程度提高主要表现在信用总规模迅速增长,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信用在经济活动中迅速普及;经济主体都更普遍的采用信用方式与手段进行融资和支付结算;各种各类主要信用工具都与GDP有极强的相关性;信用对经济的作用与影响不断扩大。经济信用化可以用经济信用化率表示经济信用化率即信用总规模同GDP的比。该比率反映一国信用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匹配程度,反映该国的信用发展水平,标志其经济信用化程度与信用化进程。基本结论:1.经济信用化率与一国的经济发达程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2.经济信用化率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是:经济信用化率的稳定具有阶段性,在一个经济周期内,是稳定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周期或新阶段,经济信用化率波动,大多数时期是上升;☆经济信用化率不是无限的,经济发展稳定后,该比率又会重新稳定;3.经济信用化率有3个区间:☆>100,属于信用过度,典型国家—日本;☆<1信用不足,典型国家—中国;☆合理区间是3—10,代表国家—美国。我国长期以来经济信用化率较低,信用活动与经济增长不匹配。从1996年以后,信用活动增长速度开始加快。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判断,在未来的几年,中国的信用活动将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经济主体的信用活动与信用行为将成为经济活动的焦点。目前,创造良好、有序的社会信用环境已成为社会各界共识,重建信用管理体系已迫在眉睫。四、信用活动与运行日益非中介化信用活动与运行非中介化趋势可以通过信用非中介率观察。信用非中介率,从流量上看,表示一国一定时期非金融部门接受的、由非金融部门提供的信用占非金融部门接受的全部信用的比例;从存量上看,表示一国在某个时点上,非金融部门接受来自非金融部门授信的余额占非金融部门全部未清偿信用余额中的份额。信用非中介率指标反映作为非中介性的信用活动在整个社会信用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作用。该指标越高,则说明整个社会信用活动不通过金融部门中介的份额越大,说明社会信用活动对金融中介部门的依赖性越差。基本结论:1.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的信用交易一直是以非金融中介信用为主的;2.金融中介信用规模在信用净额中的份额越来越小,信用中介率几乎逐年下降;3.新经济时期信用中介率达到历史最低水平,信用活动已非中介化,社会信用活动对金融中介部门的依赖程度已大大减弱;4.在美国,信用非中介率越高,经济增长越快;信用非中介率在0.68-0.77之间,经济增长速度最快。五、我国的社会信用交易的发展情况第一,我国信用交易活动总规模太低,不适应经济发展规模的需要。发达国家平均交易4倍,韩国这一类的要6倍,那么中国平均只有1倍,到2000年末最高点是2.98倍,未来信用交易总规模要放大三倍才能进入良好的信用交易总量,拉动经济增长。第二,信用结构与分布不平衡,不利于经济发展,总体来说信用交易太集中于银行了,银行产业直接决定产业界的生死,这是错误的,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从中美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银行信用规模占社会净信用规模的25%左右,我国平均份额达到90%;在银行信用中,银行贷款和抵押所占份额:美国在60%左右,中国在80%以上。加大了银行的风险,加大了银行管理的难度。第三,我国经济信用化程度太低,与发达国家差距太大。欧美的信用交易工具,社会之间直接进行交易,有上万种的手段,而我们现在只有几百种,我们的赊销层次太低。2007年美国人均GDP45845美元,我国人均GDP才2460.79美元,美国人均信用总量十几万,我国只有1000块钱。第四,我国现在信用非中介化程度太低,社会信用活动刚刚起步,靠企业之间进行还没有达到,不像美国那么
本文标题:信用与信用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35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