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世说新语》是一部以汉末、魏、晋士人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编撰者是刘义庆。南朝宋彭城(江苏徐州)人。“志”是记的意思。“志人小说”主要是记述人物言行事迹。《世说新语》内容介绍:一、记述优秀人物的美好品德。二、表现当时“名士”放荡不羁的生活态度。三、暴露魏晋统治者残忍的本性和奢侈的生活。A.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B.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掌握重点字词的解释,包括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C.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够翻译重点语句。学习目标走近作者:刘义庆(公元403--444年),南北朝刘宋王朝宗室,彭城(今江苏苏州市)人,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川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他秉性简素,爱好文史,喜欢招聚文学之士,所著除《世说新语》以外,还有《幽明录》《宣验记》等小说和文集,但已散佚。《世说新语》两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课文内容简介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末若柳絮因风起公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柳絮xùyìfǒuyùn谢道韫无奕尊君在不fù谢太傅zhòu雪骤chānǐ差可拟shě太丘舍去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世说新语》—读准字音,正确停顿;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在一个寒冷的雪天,太傅谢安举行家庭聚会,跟他的子侄辈们谈论诗文,不久大雪下急了,谢安十分高兴的问:“白雪纷飞就像什么?”咏雪指下着寒雪的季节家庭聚会不久,一会儿急高兴的样子家中的子侄辈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谢安哥哥的长子,即谢朗大致,差不多比作如飘起表凭借《咏雪》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家庭聚会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举行家庭聚会,跟他的子侄辈们讲解诗文。讲解诗文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不久、一会儿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高兴的样子所似何/像什么急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4、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趁,乘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着大风飘起。”比不上5、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就是太傅大笑,非常高兴。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找出本文的古今异义字词语古义今义儿女文义因风起家中的子侄辈子女诗文文章意思凭借因为1、下列人物叫什么名字?谢太傅:胡儿:兄女:左将军:谢安谢朗谢道韫(yùn)王凝之问题探究:1.《咏雪》给我们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2.“公大笑乐”,笑什么?乐什么?我们可以从哪里看出作者的倾向?3.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词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文章最后介绍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出作者对她的欣赏。表示一种赞扬和敬佩,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问题探究:4.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提示:这首诗诗人赋情于雪,仿佛白雪也嫌春光来迟,像落花一样飘飞,来装点春色。夜雪唐·白居易已讶衿(jīn)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提示:这首诗采用侧面烘托陪衬的手法,从感觉、视觉、听觉入手写雪,尽现雪之寒、大、重。短短四句诗,把夜雪描写得曲折、细致。1、熟练地背诵课文。2、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3、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好同行,约好正午(见面),正午过了那个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就不再等候离开了,陈太丘走后那人才至。元方当时才七岁,在门外嬉戏,那人问元方:相约而行。期,约定到达才嬉戏“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了你好久你不来,他已经离开了。”那人便生气的说:“(你父亲)真不是人,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对别人父亲的尊称通“否”等待不是丢下,舍弃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元方说;“你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你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就是没有礼貌。”那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己家的大门。拉回头看1、通假字:尊君在不:通(否)2、古今异义:陈太丘与友期古:约定今:日期太丘舍去古:离开今:前去,前往下车引之古:拉今:引用元方入门不顾古:回头看今:照顾或顾客3、一词多义:俄而雪骤(不久)相委而去(就,然后)4、称谓大全:君:对别人的敬称,犹今之“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找找错误在哪里?主持人:“不久前,你父亲去世了。首先,向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把“家父”改为“令尊”5、特殊句式: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人)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去后(友人)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元方家君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物名,职称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元方陈太丘(人名)2、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例:去后乃至去后(友)乃至待君久不至,已去(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3、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常见,因此选择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例:去后乃至A、才B、竟然C、就是4、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例:文言实词:元方时年七岁那年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信用6、重点语句翻译:(1)正午过了那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到。(2)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你父亲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3)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4)那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和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文章结构:一、友人失约,太丘舍去。二、友人发怒,元方巧妙应答。三、友人惭愧,元方不顾而去。1、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君尊君家君古代用于第二人称的一种尊称。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谦词,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2、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通过查阅资料,获知友人是比陈太丘官高两品的官员,平素对陈太丘傲慢无礼。3、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从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4、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作者写此文,意图是什么?1.借元方责客之语,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2.也赞扬元方的聪敏。这则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做人要讲信用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德,至今流传。相信咱同学也知道这样的故事,下面就请交流一下你所知道的故事。王戎识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拓展阅读课后作业:1、每人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咏雪诗,并背诵下来。2、背诵《咏雪》。3、鲁迅说《世说新语》是“一部名士的教科书”,请课外阅读《世说新语》(如:《孔文举小时了了》等名篇),文学阅读课交流。翻译: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多个小孩子游玩,看见路边的李子树有好多果实,枝断了,许多小孩争相奔跑去摘那些果实。只有王戎不动。人们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李)树长在路边却有许多果实,这必定是(一棵)苦味李子。”摘取果实(品尝)确实是这样的。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小时了了译文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1、指出下列红色的称谓各指代的是何人?(1)即公大兄谢太傅(2)尊君在不你的父亲,指陈太丘(3)君久不至你,指陈太丘的友人(4)君与家君我的父亲,指陈太丘2、解释下列红色的词语。俄而:不久,一会儿未若:比不上去后乃至:才下车引之:拉柳絮因风起:凭借,乘相委而去:丢下,舍弃入门不顾:回头看内集:家
本文标题:世说新语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41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