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学习主题教育心得体会范文2023
学习主题教育心得体会范文2023学习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主题教育评估要“透过表象看本质”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第一批主题教育只剩下一个多月时间,各级党组织要落实党中央部署,善始善终、慎终如始,务求实效。要对主题教育的实效进行科学、客观评估。主题教育评估应打破常规评估考核方式、不应再以听报告、查卷宗、开座谈为主,更不能只看“表象”就评估其好坏,而是应该“透过表象看本质”,去深入了解党员干部思想、担当、作风,这样才能真正评出主题教育最真实的实效,才能引导党员干部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重整行装再出发。透过行动看思想,评估理论学习“深入度”。“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理论学习是丰盈知识储备的重要方式,更是汲取“与时俱进”革新力的关键载体、是夯实信仰根基的力量来源,但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个别干部把理论学习视为任务,只顾按时打卡、到点交卷,认为感悟写得多、笔记记得多就算学得勤奋、学得专注,诚然学习是一个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若只关注一些看得见的“文章”,而忽略了内心的感悟、思想的涨潮、困惑的解答,就会走入“坐而论道”的陷阱之中。所以,只有透过行动看思想,评估理论学习“深入度”,方能洞见主题教育真实状况,更能反映出广大党员干部把理论学习的收获转化为党性修养的提升、奋斗行动的把握、解难除困的本领的程度和实效,从而促进广大干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努力答题、诠释忠诚,将主题教育落实到位。透过变化看担当,评估履职情况“达标率”。“乘虚不坠,触实不硋,千变万化,不可穷极。”主题教育的落脚点当聚焦到摸清社情民意、解决实际问题上来,这也是评估广大党员干部履职情况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而充分借助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方能事半功倍、行之有谱、药到病除。当前,全国各地掀起了阵阵调研之风,有的干部围绕着“顽瘴痼疾”发力,有的干部则聚焦于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入,有的干部则服务于大局大势、以点带面,无论从何处出发,只要能解决问题、干出变化,就是有质量、有水平、见成色的调研之行。因此,进行主题教育评估要透过变化看担当,评估履职情况“达标率”,广大党员干部在日常调研中只有主动带着问题下去、带着答案回来,带着决心下去、带着成果回来,在脚踏实地走、真抓实干改、聚焦难点攻中促调研“气象万千”,才能真正将主题教育实效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透过评价看作风,评估人民群众“满意度”。“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评估主题教育成效要用事实说话,要开门抓评估、让群众评价,这样不仅更客观真实,也更能倒逼干部作为担当,为思想上紧“责任弦”、为行动赋满“战斗力”。特别是围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群众厌恶的问题,更要时刻检视、主动聚焦、反省整改,让新风拂面、让成绩凸显,方能在久久为功中赢得群众高分评价和口碑赞誉。因此,开展主题教育评估,就应该透过评价看作风,评估人民群众“满意度”,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心怀敢于面对批评的勇气、督促自我成长进步的魄力和决心,才能真正在主题教育中悟初心、转作风、正形象,才能在奋斗征途中显担当、挺脊梁、炼精神,真正在走深走实、见行见效中,发挥主题教育的作用。学习主题教育心得体会2检视整改需“直言不讳”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检验检视整改成效,要看问题症结是否找准、整改整治是否到位。在第一批主题教育还剩下一个多月时间,第二批主题教育即将拉开序幕的时候,对检视整改在主题教育的实效进行客观评估,是总结经验,指导下一阶段工作的有效途径。检视整改不是走过场,走形式,需要动真碰硬,更需要“直言不讳”,要围绕检视整改中发现的问题抓实整改、深挖根源并展开警示,使检视整改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直截了当查问题。开展检视整改,精准发现问题是最基本、最初步的一环,也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听听汇报、翻翻资料”这种作秀式的查摆问题不仅找不出真实问题所在,还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因此,要想接触最原始不加修饰的问题,必须要直截了当的展开调查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抱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去调研,哪些方面问题突出就聚焦哪些方面,问题产生在哪个环节就聚焦到哪个环节,避免浮在表面、大而化之。在调研方式上多采取“四不两直”的调研方式,直奔问题现场,多听群众声音,找准问题症结。对于查到的问题,要开诚布公地说,更要直击重点,不能泛泛而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现问题,了解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言行一致促整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长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因此,我们要坚决杜绝整改过程中的形式主义,不能把问题整改仅仅停留在表态上,更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要把“虚情假意”“装模作样”地整改坚决排除在外。在整改过程中要拧紧思想阀门,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实事求是的标准,持续推动问题整改,对发现的问题,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以“一锤接着一锤敲”的行动,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事莫明于有效”,要始终坚持效果导向,认真对照主题教育的具体要求,用组织认可度、群众满意度检验整改的实效。不偏不倚挖根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东西来一次检视,分析根源,对症下药,切实改出实效。若不把问题根源放在太阳下仔细暴晒,看看问题内核的“真实面貌”,从而在根源上解决,那么依然会有“卷土重来”的危险。所以,必须科学的剖析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真实原因,才能抓住问题根源这个“牛鼻子”。在剖析问题中,个人首先要摒弃“私心”,提高政治站位,调整心态,丢掉包袱。其次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法宝,要带着问题本身去开展调查研究,畅通和群众沟通的交流平台,从群众智慧中获取信息,拓宽思路。还要站在事实基础上去分析,站在发展大局角度上去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从而客观、全面、真实地分析问题根源。“讳疾忌医”敲警钟。《扁鹊见蔡桓公》中,蔡桓公因为讳疾忌医,使原本浮于腠理的小病越拖越重,最终伤于骨髓。展开检视整改,绝不能像蔡桓公一样“讳疾忌医”,而要防“病”于未然,及时将“病症”防范于“腠理”之外。首先,党员干部们要有刮骨疗毒的勇气,深刻认识到发现问题并不是“揭丑露短”,而是“防微杜渐”,只有卸下“心理包袱”,敢于直面问题,才能展开问题整改。其次,对于发现的问题,既要立查立改、真改实改,还要分门别类,找准共性和个性,“对症下药”才能避免重复犯错。同时,党员干部要时刻发扬自我革命的精神,体现“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政治自觉,找准关键支点,实现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永远保持队伍的干净纯洁。学习主题教育心得体会3调研不妨“抓活鱼”“剥洋葱”“推石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调查研究,按照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调查研究不仅是获取真知灼见的方式,也是检验干事作风的“试金石”。广大党员干部要真抓实干,让调查研究在“抓活鱼”“剥洋葱”“推石磨”的过程中,收到服务决策、解决问题的预期效果。深入一线下深水,沉下身子“抓活鱼”。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问题不是“宅”在机关“层层要材料”要出来的,也不是闭门造车“拍脑袋”想出来的。只有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脚上多“沾泥土”、多接“地气”,才能抓到矛盾的“活鱼”。要找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正确打开方式”,充分“备课”,预先想好“调研什么”的问题,多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直奔问题多、困难大、矛盾窝的地方去,确保调研始终有目标、有方向。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放下“架子”、卸下“面子”,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多一些现场看、随机走、当面听、直接问等方式,从群众的“牢骚话”中找问题、从“刺耳声”中找不足,这样才能看到最真实的情况、找到最想要的答案。较真碰硬找原因,层层分解“剥洋葱”。入深水者得蛟龙,入浅水者得鱼虾。坚持问题导向是做好调查研究的重要方法,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只有深究背后的原因,才能做到精准施策。现实中,一些调研不够细致,了解问题“浮于表面”,没有“顺藤摸瓜”找到问题的根子,无法开展“解剖麻雀”;有的斗争精神不足,不敢正视问题,心中清楚“症结”所在,因担心惹麻烦、找苦吃,只能选择性回避。党员干部要善于发现问题、正视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跳出问题看问题,对于一些关键性、隐蔽性、深层次问题,不妨多一些“较真精神”,以“剥洋葱”的方式对问题进行层层分解,揭开问题的“庐山真面目”,确保问题找得更准、原因分析更深,对策提得更实。解决问题重实效,精研细磨“推石磨”。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深入调查、研究分析、结果运用是一个“闭环系统”,调研效果好不好,关键看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能不能让群众感受到幸福感,倘若“一调了之”,调研成果“束之高阁”,调查研究成了“半拉子工程”,难免被贴上形式主义的标签。党员干部要“趁热打铁”,做好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对于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做好充分论证,以点带面适时推广。要坚持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把问题整改贯穿调查研究始终,要以“推石磨”的方式,多转上几圈,多费点力气,在精研细磨中把大问题变成小问题,再把小问题碾细成粉末,真正让调研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有温度,转化为群众的幸福感。
本文标题:学习主题教育心得体会范文202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671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