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国有资产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的重要途径——mbo之研究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国有资产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的重要途径——MBO之研究姓名:朱凌志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工商管理指导教师:仇向洋20030501国有资产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的重要途径——MBO之研究作者:朱凌志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刘克军管理层收购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运用2005作为一种企业并购的方式及一种制度的创新,管理层收购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部分公司在近几年内尝试了管理层收购,取得了宝贵的经验。我国管理层收购特定的背景同时赋予了管理层收购两项基本职能:产权改革和经营者激励。国外实践证明管理层收购在降低代理成本、重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完善,资本市场处于发育阶段,各项法律制度建设也不健全,管理层收购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这已经引起学术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我国现阶段探索MBO,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通过将国外先进的理论、实践经验与我国实际结合起来分析得出结论MBO不可能也不应该成为国企产权改革的一般模式或主流模式。现阶段我们需要的是有法、有序、有效的MBO和产权改革,应当先试点,后实行;先发展,后规范。2.期刊论文周辉生浅析管理层收购与国有企业改革-理论导报2006,(1)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到了关键时期,能否和如何对国有企业实行管理层收购成为热门话题.管理层收购实质上是私有化的过程.由于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实际国情以及我国管理层收购所存在的种种缺陷,我们对于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的态度应当是严格禁止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管理层收购,有条件的放开和规范一般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收购.3.学位论文李洪滔论中国式管理层收购——国有企业改革的现实选择2004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历届政府工作的重点.而在国企改革中,产权制度的变革显得尤为关键.管理层收购(MBO)对中国国企变革提供了一条值得借鉴的思路.该文主要以代理理论和激励机制设计等理论为基础,同时密切联系中国国情及管理收购的实践,对于在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中实行管理层收购的必要性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该文首先对国外管理层收购的历程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分析了国外MBO的特征和运作方式.之后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践,阐述了中国MBO的实践情况,并分析了MBO在中国应用的支持因素和制约因素,指出中国MBO在实旌中应防范的偏差.该文认为,MBO作为一项产权改革的制度创新在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尽管在许多方面,尤其是在政策与法律环境还存在一些约束,但随着改革的深入,环境的改善,MBO在中国的应用将会有较为广泛的发展前景.同时希望该文对中国MBO的实际操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4.期刊论文李炳安.赵龙论管理层收购与国有企业改革——法律视角的思考-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管理层收购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种方式,有利于明晰企业产权,解决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问题;可以有效解决企业代理成本问题,建立长期激励机制.但是由于法律规范的不完善,其运行初期在收购主体、融资渠道、收购价格、收购方式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诸多法律问题与障碍.近年来,随着法律规范的改革完善,国企管理层收购获得了新的法律空间,同时仍需要制定专门的《管理层收购管理条例》对其进行规范,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5.学位论文毕冬梅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与管理层收购研究2007本文针对东北地区国有企业资产质量较差,经济效益偏低,国有经济比重偏高,结构不合理,持有者和经营者的价值取向和经营目标存在不一致等现实,提出了要振兴东北,发展东北经济就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企业人力资本的潜能,而这种机制建立的有效形式就是管理层收购(MBO),只有管理层收购才是东北地区的国有企业改革的理性选择。管理层收购(MBO)是目标公司的管理层通过杠杆融资完成对目标公司的收购,它可以有效地把公司发展和管理层利益紧紧联系起来,起到激励内部管理层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的积极作用。6.学位论文姚颉靖MBO与国有企业改革模式:反思与重构——对“郎旋风”引发对MBO与国有企业改革的正当性与合法性的再思考2005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Buy-out),是在LBO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企业产权交易手段,在资本市场相对成熟的西方发达国家曾经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收购方式。MBO的概念被提出以来,管理层收购在西方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管理层收购的实施有助于把管理层和公司两者的利益有机结合在一起,激励管理层的经营和工作热情以及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这种在西方取得成功的公司治理模式究竟是否适合中国的国情?是否会为中国有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国内国有企业实施管理层收购应该注意那些问题?管理层收购在中国实施的法律环境如何及其如何完善? 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不仅一方面提出了对管理层收购本身定性的分析而且对其如何更合理的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整体格局相互衔接提供了难能可贵的理论与实践的思考纬度。管理层收购和信托制度都是产生、成熟于西方,其发展完善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由于我国与西方在社会、经济、法律制度上有很多差异,所以在把西方成熟经验移植到我国的时候必然会遇到本土化的问题。而本文的撰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以上疑问的契合与回应,不仅从理论的角度对管理层收购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剖析。同时立足于中国现实的法律制度、国情特点,采用历史分析比较分析以及实证分析方法对管理层收购和信托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以论证我国管理层信托制度的设计和完善。论文以规范设计为核心试图从管理层收购入手,将信托制度在管理层收购中的应用作为最基本的内容予以阐述。力求在理论上寻求突破,构造一个风险与利益均衡的国有管理层收购操作模式,实现国有资产的安全、高效、有序的退出以及参与各方共赢。而对这些问题的予以初步尝试性、但却是必要的回答,在我看来,无疑对管理层收购的具体研究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7.期刊论文杨朝晖正确认识管理层收购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现代管理科学2005,(11)管理层收购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在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管理层收购最后成为了英国对公营部门私有化最常见的形式.在我国管理层收购现象也层出不穷,本文从各种风险角度对规范管理层收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8.学位论文徐中国有企业改革中管理层收购的理论分析和操作实务2003现代企业理论告诉我们,企业是一系列不完备契约的有机结合,是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契约。由于企业契约的不完备性,企业中必然存在代理问题。人力资本的产权特性决定了激励性的契约是解决代理问题,降低代理成本的唯一选择。有效的激励是让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剩余的索取权,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力求做到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最人可能的对应,从而使经营者利益和股东利益相一致。最优的公司治理正是这种激励性契约的具体体现。基于这些理论,管理层收购(MBO)、经营者持股计划、股票期权等制度创新成为当今企业制度安排的潮流。我国的国有企业作为一种企业形态,同样存在着代理问题。20多年的国有企业改革,尽管比较成功地解决了短期激励的问题,但未能解决长期激励和经营者选择问题(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其核心问题是产权问题,也就是所有制的问题。由于所有者缺位,所有权约束被弱化,使得国有企业的代理问题更为严重,而这种代理问题又主要体现在委托层面上。因此,要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其关键是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国有资本退出,来改变国家的所有者身份,从而充分发挥所有权的约束作用。管理层收购(MBO)是一种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市场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公司并购重组的方式。是指公司管理层通过杠杆融资,收购其所经营的公司,从而改变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的收购方式。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职能的转化,国有资产逐步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管理层收购作为国有资本退出的有效形式,对国企改革无疑是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探索和创新。尽管MBO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只是这一两年的事.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还只是起步阶段,但地方中小型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已做了大量的有益尝试。由于制度限制和资本市场不发达等原因,中外管理层收购在主体设计、定价方式、融资设计、员工安置等操作环节上都存在着差异。这些环节是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的关键环节和难点所在。也是相关各界争论的焦点。争论的问题主要还是集中在操作层面,不是管理层收购本身所固有的。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收购需要的是制度上的规范.而不是横加指责。今年,国家暂停了上市公司MBO的审批,这说明上市公司的MBO由过热期转入了一个更具理性的调整、规范阶段。同时,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浪潮又将兴起,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收购将在更为规范的环境下进行,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所决定的。理性地讲,MBO对于国有企业改革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而且是可行的。一个成功的MBO无论是对国家、管理者还是社会,都将是共赢的结果,其关键是需要一个规范的政策、法律环境和开明的国有资产管理者。9.期刊论文唐锡军浅析管理层收购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应用-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3)MBO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为我国国有企业改制提供了新思路,加快了其改制的进程.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由于目前我国MBO配套的法规尚未确立,MBO运作的资本市场也欠发达,MBO在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实践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已经引起学术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因此,当前时期,我们有必要全面研究国有企业MBO的相关问题,通过对己实施MBO国有企业的分析,找出国有企业MBO存在的核心问题,在吸收西方MBO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10.学位论文金珊珊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绩效实证研究2006管理层收购作为一种产权交易方式在中国受到了普遍的关注,特别是它事关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通过管理层收购,借助于股权激励能够有效解决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激励不足问题,从而使管理层收购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种可选方式。但是在整个实施过程中,上市公司却出现了一系列与最初收购目的相违背的现象,暗箱操作、变相侵吞国有资产等严重现象时有发生,不少人对管理层收购产生了怀疑,政府也收紧了管理层收购的监管。在这样的情况下,重新认识管理层收购,重拾产权改革信心,探寻管理层收购成功之路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首先介绍了西方国家管理层收购三个理论,这三个理论虽然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管理层收购后企业绩效明显提高的内在机理:代理成本的节约以及企业家的价值创造,但是归结到一点都跟管理层激励密切相关。同时本文也反思了所有权共享理论(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相对应)发挥作用的一个隐含的重要前提:剩余索取权是能激励与约束剩余控制权的充分条件。从理论入手说明管理层收购后,所有权共享并不会必然带来企业业绩的显著提高,而是需要必要的条件使其发挥作用。其次,从我国管理层收购的环境出发,分析现实中存在的使管理人员偏离剩余索取权收益的两大因素:非竞争性价格以及二元股权结构,详细说明这两者潜在的财富空间抵消股权激励的效果可能性,从而引出本文论点——我国管理层收购后企业业绩可能不会同西方国家那样“惊奇”上升。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收集我国在2000-2002年实施管理层收购的上市公司收购前后5年的数据,对收购前后公司业绩的变化趋势加以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单项财务指标还是综合评价指标都没有体现管理层收购后企业业绩显著提高迹象,只是保持行业平均变化水平。由此可见,在不考虑微观因素的前提下,宏观因素抵消了股权激励,使得理论上获得超常收益没有显现出来。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并不否定管理层收购在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约束管理者行为、优化资产配置、调整企业战略、提高经营业绩等方面所起得积极作用,而是要强调在我国推行管理层收购首先应该完善外部市场制度和法律环境,减少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发生偏离等因素,待条件成熟逐步实施。本文链接:
本文标题:国有资产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的重要途径——mbo之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81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