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文稿要像一把刻刀一样精准画像
文稿要像一把刻刀一样精准画像在文稿工作中,有一种比较普遍的困惑,即“稿子太普通,放之四海而皆准,换个大标题和署名随便哪个部门都可以用”。收到这个修改意见后,有的同志就慌了手脚,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大量使用部门“发明”的词汇、部门专业的术语和自己“创造”的生僻词汇,以此来显得与众不同;二是大量使用文学修辞手法,以此来显得不落俗套。前一种,虽然看起来很专业,却也让人看不懂,失去了交流价值。后一种,虽然看起来鲜活生动,但容易引起表达歧义,而且略显轻浮,达不到有效沟通的效果。其实,换一个角度来说,写稿子就是把文字当成一把“刻刀”,对工作进行精准画像,让受众看完文字就能理解工作,就能在脑海中想象出一副工作的画面。这时,文字不再是文字,而是活生生的工作,也许是措施,也许是办法,也许是手段。我们常讲,公文的第一要义是精准,除了指表述精炼、用词准确外,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要对工作精准画像,所谓“见文如见面”。如何让一个稿子摆脱“普适性”?我想,最重要的是文稿背后工作的思路。如果连工作思路都跟别人一模一样,那么,不管使用什么样的高超技法,都避免不了“落入俗套”。在这方面,中央层面很多的讲话和文件是非常值得学习的。一个类型的会议,每年都开,主题也差不多,工作就那些,但每年出来的稿子都让人耳目一新,原因就是背后的工作思路已经发生了变化。有一段时间,经常看**区的汇报稿、**区的宣传稿,即使把地名隐藏,上眼一看就知道是这两个高新区,文稿将其特有的工作思路刻画得淋漓尽致。关于工作思路在文稿中如何体现,一个比较常用的办法就是依托标题,通过一、二、三级标题的相互支撑,形成完整而系统的工作思路。也就是说,当把文稿正文删到三级标题,剩下的就是工作思路。偏务虚的材料,更多靠观点。文稿尤其是讲话稿的精准画像,还要充分展现讲话人的施政风格和性格特征,闭着眼睛听讲话就知道是谁在讲。我们常说,要适应领导的风格,这个风格不仅仅指文风,中央对文风有要求,相对一致;也不仅仅指关心的重点,对于一个地方和部门来讲,重点工作也差别不大。更重要的是,要适应其施政风格和性格特征,即看问题的视角、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处事作风等等。除把握意图之外,这也是一个非常核心的能力,既需要快速掌握也需要长期培养默契。因此,新领导一上任,我们会集中研究其过去一段时期的文稿,主要就是为了精准把握这两个方面。当然,这方面不能教条,必须动态地看,客观环境变了,主观能动性的东西也在变。精准画像有个别场景还是要靠语言,主要是检讨、反思等类型的材料。这类材料,刻画的主要是一种态度。用精准的词汇,淋漓尽致地将内心的态度表达出来。写好这类材料,除了有较强的代入感,还需要有很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善于用文字来营造氛围、来烘托情绪、来引导思路。当然,政治敏锐性更加重要,火候恰到好处。最后,说一点与主题无关的。要善于听取吸纳领导的修改意见,不能“有一说一”“见一改一”,在看到修改意见后要想到领导的前面去,甚至比领导多想一层,重要的是想明白领导为什么提出这样的修改意见。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文稿送审返工次数,也才能降低思想摩擦系数,更加快速地度过磨合期。
本文标题:文稿要像一把刻刀一样精准画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861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