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2012级科社专业:李强、吴俅、龚谭谈、孙俏、曾微、李苗作者简介:贡德·弗兰克1929年生于德国柏林西方马克思主义者1957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78年获得巴黎第八大学政治经济学国家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巴西、墨西哥和智利等拉美各国任教。依附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全球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德国学者安德烈·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的东方》(Reorient:theGlobalEconomyintheAsianAge)获1999年世界历史学会图书奖头奖。中心观点是:我们在其中生活的这个世界体系至少可以追溯到五千年以前。航海大发现直到18世纪末工业革命之前,是亚洲时代。确切地说,亚洲,尤其是东亚,是这个时代全球经济体系的中心。欧洲,在很长时间里实际上是世界经济的一个次要的和边缘的部分。欧洲之所以最终在19世纪成为全球经济中心,是因为欧洲征服了拉丁美洲并占有了其贵金属,使得欧洲获得了进入以亚洲为中心的全球经济体系的机会,使欧洲有可能站在亚洲的肩膀上。弗兰克的观点曾经属于依附理论或世界体系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因为世界范围内的不平等分工而建立起有利于自己的世界体系。《白银资本》比原有的观点更大胆和激进,甚至形成挑战和批判,作者认为马克思、韦伯、汤因比,波拉尼、沃伦斯坦的历史观和世界观程度不等地实质上还是接受了西方中心论的预设:欧洲在近代由于某些独特的、内在的原因而强大和先进,欧洲人通过航海“发现”了其他地区,从而使自己的技术、生产方式、制度与文化观念扩散到世界各地。弗兰克的观点与此恰恰相反,他认为在近代早期的大部分历史中,占据舞台中心的不是欧洲,而是亚洲,特别是中国。弗兰克认为东方优于欧洲的证据是,在双方的贸易中,欧洲拿不出可以做交易的产品,他们唯一的支付手段是从美洲掠夺和生产的白银。欧洲后来的兴起全在于搭上了亚洲的经济列车,“西方最初在亚洲经济列车上买了一个三等厢坐位,然后包租了整整一个车厢,只是到19世纪才设法取代了亚洲在火车头上的位置”。第1章导论:真实的世界历史与欧洲中心论的社会理论整体主义方法论与对象:多样性里存在着统一性,重新检视近代早期全球世界经济及其结构特征,提供一个关于近代早期经济史的全球视野,向欧洲中心论历史学挑战。推论1: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它是利用从美洲获得的金钱强行分粘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的背上往上爬,然后暂时的站到了亚洲的肩膀上。推论2:近代早期的欧洲在世界经济中既不比世界其他地区更重要,也不比世界其他地方更先进。如果说有一个经济体在世界经济及其“中心”等级体系中占有“中心”的位置和角色,那么这个经济体就是中国。坚持全球观念,反对欧洲中心论斯密、马克思、韦伯一种全球经济视野的轮廓:从整个世界的角度来反观世界内部,即从我们环绕地球的路线入手,从世界范围的贸易、货币、人口和生产入手,提供一个更充分的整体主义观念以及其全球进程。第2章全球贸易额旋转木马世界经济的导论:通过对各个地区的分析勾画世界贸易关系和金融流动的环球模式(13世纪和14世纪的前身、哥伦布交流及其后果、世界经济中某些被忽视的特点)。证明在近代早期,确凿无疑地存在着一个世界市场,这个世界市场的轮子是用白银的世界性流动来润滑的。世界劳动分工和贸易平衡:美洲、非洲、欧洲、西亚、印度与印度洋、东南亚、日本、中国、中亚、俄国和波罗的海地区。结论:过去确实有一个包容全球的世界范围的贸易体系和劳动分工。它把各个农业内陆和边陲地带与它们各自的地区商业中心、海港或内陆商业城市都连结在一起。这些地方反过来发展和保持了频繁而深远的省际、地区间和构成世界体系的国际间的经济关系。这些关系反映在贸易活动中,体现在由这些贸易活动而造成的贸易不平衡中,反映了亚洲经济、特别是中国的相对的和绝对的分量和支配地位。这种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多边贸易因欧洲人输入了美洲金钱而得以扩张。实际上,这才使欧洲人越来越多的参与到世界经济中,但是直到18世纪以前,甚至在18世纪,这个世界经济一直被亚洲的生产、竞争力和贸易支配着。第3章货币周游世界,推动世界旋转世界货币的生产与交换:自远古时期就有了一个非洲——欧亚范围的金银市场。在全球大赌场中的交易和赌博:概述了白银在全球范围的连锁运动,作为中心的亚洲两大经济体,中国和印度成为了世界“白银密窖”。赢家如何使用它们的金钱:①囤积说(否定)②货币计量学中的通货膨胀和生产:没有产生通货膨胀,刺激了亚洲比欧洲更大的生产和人口增长。③货币对拓殖和生产扩张的促进:货币的涌入刺激了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娿刺激了商品生产的供给。结论:通过对印度、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的状况研究,显示新的货币供给,尤其是来自美洲和日本的货币供给,刺激了亚洲许多地区的生产,支持了这些地区人口增长。并且,新增货币对亚洲的刺激和支持作用要大于货币在欧洲的作用,即亚洲各地的经济比欧洲经济更灵活,生产能力更强,因此新增货币能够刺激亚洲生产比欧洲生产更大的发展。第4章全球经济:比较与联系欧洲在现代世界体系中的霸权是很晚的时候才发展起来的,而且是很不彻底的,从来没有达到独霸天下的程度。实际上,在1400年——1800年这一时期,虽然有时候被人们说成是“欧洲扩张”和“原始积累”并最终导致成熟的资本主义的时期,但是世界经济依然主要是笼罩在亚洲的影响之下。人口、生产和收入:占世界人口2/3的亚洲人生产出世界4/5的产值,而占世界人口1/5的欧洲人仅生产出其余1/5产值中的一部分。生产力和竞争力:印度与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先进最复杂的人经济,欧洲人只能用货币来购买商品,能向东方销售的产品很少。1400年——1800年的世界贸易:尽管欧洲人获得美洲的金银并以此买通进入亚洲的世界经济的道路,但是在1500年以后的三个世纪里,他们一直是一个小角色,而且不得不适应——而不是制订!——亚洲的世界经济的游戏规则。科学与技术:贬低亚洲科技的欧洲中心论(不符合实际)从火炮、造船业、印刷术、纺织业、冶煤炭和动力、运输等和欧洲加以比较,发现还优于欧洲。经济和金融制度:①亚洲和欧洲的制度比较与联系②全球的制度联系。得出结论:世界经济中的主要结构变迁、甚至主要制度变迁并不是由于欧洲制度的扩散造成的。结论:通过考察全球各地的人口、生产、收入、生产力、贸易、技术以及经济和金融制度,对主要地区作了比较,得出的结论是,它们都是单一的全球经济的市场结构和发展运动的组成部分和产物,亚洲许多地方不仅在1400年的开端远远领先于欧洲,而且直到1750年-1800年也依然如此。欧洲在1800年以后“起飞”并不是基于欧洲特有的科学、技术和制度“准备”,也不是基于“文艺复兴”时期获得的所谓“抢先位置”,更不是基于古希腊和犹太教所留下的所谓理性和科学的优秀“遗产”。第五章:横向整合的宏观历史核心内容:在这种历史观中,事件和过程的同时性并不是巧合。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件不应该归因于各地“内部”环境的各自作用。在这一章里作者探讨了世界各地同时发生的事件的共同原因及其相互连带的原因。分析方法:1、人口—结构分析2、货币危机分析3、康德拉捷夫周期分析人口——结构分析,人口增长导致了物价变动、资源转移以及农业官僚制国家难以应付的社会需求的增加。在17世界,人口急剧增长,但粮食没有相应增加,在明代的中国,奥斯曼帝国和英国引发了人口结构危机和政治动乱,甚至导致政治崩溃。在欧洲,整个地中海地区,尤其是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衰落了。货币危机分析有一个“17世纪危机”吗?从世界经济的角度和亚洲的情况看,地区性的或国家的危机基本上是局部的,而且只有二三十年的时间。日本在该世纪中期就很快恢复过来,中国在17世纪末也恢复了元气。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发生了教普遍的衰落,但是尼德兰和英国却从中获利。所以,很显然根本不存在普遍化的长期的“17世纪危机”。1640年的银贷危机——中心经济衰退后,边缘地区发展更好了康德拉捷夫周期分析是一种约50-60年为一循环的经济周期现象。分成两段:上升的A阶段与下降的B阶段。1762—1790年康德拉捷夫“B”阶段:危机和衰退第六章:西方为什么能够(暂时地)胜出?1、历史统计和资料均表明,亚洲的衰落先于欧洲的兴起。“西方的兴起”是继“东方的衰落”而来的,而且这二者是同一个全球经济中相互密切联系的两个部分,彼此在结构和运动周期上相互依存。2、亚洲衰落的原因①亚洲的收入被转移给了欧洲人,而没有落入统治阶级手中,统治阶级加强了对农民的剥削,经济的扩张伴随着收入与社会地位的两级分化,从而导致对有效需求的制约以及严重的政治紧张局势。②一种高度平衡的陷阱。高密度的人口、昂贵的资源、稀缺的资本造成劳动的廉价,因而对节约人力的技术进行投资既不合理也不经济。3、西方如何兴起欧洲人从美洲发现的金银矿中,获得金钱;通过强迫美洲的当地人开采白银,还参与到在美洲经营的各种商业活动中,其中最主要的是巴西、加勒比地区和北美南部的奴隶种植园;向美洲工人兜售欧洲产品,赚取金钱而这些产品在亚洲是没有竞争力的。美洲造成了欧洲收入和财富的增长,促进了劳动分工和资本积累第七章:历史研究的结构和理论上的意义结论的双重意义:1、我们需要建构更符合实际证据的新社会理论。2、我们在建构这种理论时至少应部分地通过分析历史证据而进行归纳。1、历史研究的结论:欧洲中心论皇帝没穿衣服(1)亚细亚生产方式(2)欧洲特殊论(3)究竟是欧洲的世界体系还是全球经济(4)1500年:连续还是断裂?(5)资本主义?(6)霸权?(7)西方的兴起与工业革命(8)空洞的概念与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2、理论意义:从一种全球视野看(1)整体主义,还是部分主义(2)共性和相似,还是特性和差异(3)连续性,还是不连续性(4)横向整合还是纵向分割(5)周期,还是直线(6)能动性,还是结构(7)一个世界经济果壳里的欧洲(8)文明冲突的无政府状态中的“圣战与麦克世界”书本封面评论这是一部总结千年历史的书,会从根本上影响下一代研究者的学术理解。--马克·塞尔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白银资本》是改变我们对近代早期世界经济的认识的壮举。--彼得·珀杜,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无论从学术角度还是从人格角度看,这部著作都勇气非凡。它主张改变学术和政治观念的方向。事实会证明,它是一部必读书。--杰克·古迪,英国剑桥圣约翰学院作为一部理论著作,《白银资本》代表着当今世界体系理论的一个新的转折点,它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历史写作中的成见、偏见和急功近利的伪命题(比如“中国为什么没有现代化”)。这对中国学界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刘禾,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其他赞赏评论刘北成:(生于1949年8月,198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硕士学位,历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世界历史》编委、世界近代史学会副秘书长、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兼职研究员)从《白银资本》的“三个支柱”对弗兰克“重构近代早期的世界历史图景”和“整体主义全球视野”作了充分的肯定。第一个支柱是对近20多年来世界历史发展,尤其是亚洲经济发展的认识。第二个支柱是近20年来国外学术研究(尤其是史学研究)出现的一些不容忽视的突破,主要是西方一部分“非西方背景”的学者的坚实的研究成果。对近200年来西方学术塑造的近代早期世界历史图景,《白银资本》确是一个挑战。《白银资本》起码让我们正视两个事实:1、无论是19世纪前欧洲人对东方的看法,还是近年的研究成果,二者都表明,当时中国乃至亚洲是世界上生产力最大、经济总量最大的地区。2、亚洲对于欧洲的兴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至少不能把中国乃至亚洲视为近代早期世界历史的消极角色。基于这两个事实,近代早期的世界历史图景就应该重构。但是,这种重构不是由实证研究能够完成的,它需要一种想象的跳跃。弗兰克这一跳跃的撑杆(他的立论的第三个支柱)是他近年形成的整体世界发展图式。卫斯:主要从提供另一种看待世界的视野方面进行肯定。他认为,从来
本文标题: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87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