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垃圾分类教案【参考4篇】
垃圾分类教案【参考4篇】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每天老师要有责任写好每份教案课件。用教案课件可以保证重点内容不被漏掉,教案课件应该从哪些角度来写?接下来将由三一刀客的编辑为大家讲解“垃圾分类教案【参考4篇】”,我相信这篇文章会让您对某个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垃圾分类教案篇【第一篇】教学内容:《品德与生活》(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学会处理垃圾的方法,维护家庭卫生和公共环境卫生。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励他们为保护周围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教学过程:活动一:景观对比——揭示课题1、课件展示家乡美景。提问:观看了“我们的家乡”后,你们想说什么?2、展示家乡局部环境脏乱差现象。提问:看了以后,你们心里感觉怎样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3、提示课题:从垃圾入桶开始。4、认识中国环保标志和世界环境日。提问:你在哪儿见过这些环保标志,你知道为什么要设立这些标志、节日吗?设计意图:情境教学法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生活性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和气氛,可促使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活跃起来,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上课伊始,通过屏幕展现学校和家乡的美景与局部环境脏乱现象的极大反差,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引发学习欲望,唤起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引入新课作铺垫。活动二:情境感知——认识垃圾看一看:播放一个收废品的阿姨收购废品的情景录像。议一议: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学生汇报交流课前调查垃圾问题的情况)展一展:课件展示一些废品回收再生利用的片断资料,让学生认识垃圾分类回收有什么益处。设计意图:品德源于儿童的生活。通过观看生活中收废品阿姨收购废品过程的录像,让学生贴近生活中的人和事;接着让学生交流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的有关垃圾处理的信息,资源分享,整合利用;借助课件对垃圾分类的系统演示,让学生初步了解哪些垃圾可回收,哪些垃圾不可回收,知道垃圾并不都是废物,有好多可以回收利用,垃圾再利用可以变废为宝,节省新资源的开采,从根本上减少垃圾,保护环境。活动三:游戏体验——垃圾分类1、游戏内容:给垃圾找个合适的家。2、明确游戏规则。3、小组合作给垃圾分类,并派代表介绍垃圾分类的结果。4、师生共同评议。5、师生齐读儿歌《我是环保小卫士》。设计意图:对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为了让学生学会怎样给垃圾分类,组织小组间开展“给垃圾找个合适的家”游戏活动,人人参与,给垃圾分类,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动手实践,亲身体验,感受给垃圾分类带来的快乐,初步学会处理垃圾的方法。一旦学生体验感悟到垃圾分类回收的意义,就会在今后的生活中,从环保的角度对待垃圾。活动四:课后延伸——培养习惯1、要求学生回家后了解一下,一周里,家里每天扔掉的垃圾都有些什么?记下数量填好课本第77页的表格,并帮助家长做好垃圾分类工作。2、通过写信的形式,向学校和有关部门建议在居民小区设置垃圾分类箱。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让学生课后给家里的垃圾分类,强化了垃圾处理的意识,进而又让学生通过集体商议,以写信的形式向学校和有关部门建议在居民小区设置垃圾分类箱,为保护周围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培养社会责任心。垃圾分类教案篇【第二篇】活动目标:1、了解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并能进行垃圾分类。2、树立环保意识,养成分类处理垃圾的良好习惯。活动准备:视频、课件、学生收集的生活垃圾等等活动过程:一、对比照片,了解垃圾是哪里来的二、结合图片,认识垃圾箱上的标记1、学生讨论:如何清理公园的垃圾2、结合图片,认识垃圾箱上的标记3、播放视频,了解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4、学生讨论,哪些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垃圾5、教师小结,垃圾分类摆放的好处三、电脑游戏、操作活动,进行垃圾分类1、电脑游戏,学生判断哪些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2.学生分散操作送垃圾3、师生一起检查讲评学生垃圾分类情况四、谈话小结,进行教育鼓励学生在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能进行垃圾分类延伸活动:可回收垃圾经过人们处理还是有用的,人们怎么处理这些可回收垃圾,请大家回去查一查,把你知道的处理垃圾的知识告诉大家。垃圾分类教案篇【第三篇】一、设计意图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随着资源的不断开发,资源浪费的日益严重,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结合《指南》精神,幼儿从小要树立环保意识,中班幼儿对如何保护环境已有了一些了解,孩子们经常会说到:“我们要保持教室和幼儿园环境的整洁”、“不乱扔垃圾”、“不乱采摘花草树木”……但在日常生活中随手乱扔废纸、瓜果皮、塑料袋的现象依然存在。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开始关注细节,引导幼儿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幼儿从小懂得怎样去保护环境卫生。二、活动目标1.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认尸圾分类的标志和颜色。2.学习垃圾分类的方法,尝试按标志给垃圾进行分类。3.在生活中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用行动保护环境。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5.积极的参与活动,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三、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知道垃圾要分类放到垃圾桶里。2.物质准备:旧报纸、饮料瓶、废纸盒、废电池、果皮、枯树叶、菜叶等;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箱标记图;课件。四、活动重难点1.重点:认识可回收、不可回收、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标记,知道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2.难点:将垃圾进行分类。五、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教师:小朋友们,我们每天的生活都会产生很多垃圾。像废纸、塑料瓶、过期食品、过期药品、金属材料、旧衣服等等。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小结:量的垃圾如果不及时分类处理,会造成严重的垃圾污染,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带来很危害。有些垃圾经过再处理后,可以成为生产原料或可再利用,有些垃圾对人体和环境会造成危害,则是有害垃圾。(二)认识分类标记。1.出示“垃圾桶”,让幼儿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老师这儿有四个垃圾箱,请你们看看有什么不同?这是什么标志?教师:哦,原来垃圾是有分类的,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什么叫可回收?什么叫不可回收呢?什么叫厨余垃圾和其他呢?2.认尸圾分类的标记教师: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旧报纸、饮料瓶、废纸盒、玻璃瓶)有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废电池、枯树叶、严重污染的纸)有哪些垃圾是厨余垃圾呢?像小朋友们吃剩的苹果,鱼骨头、菜叶,吃完的瓜葵皮、吃剩下的饭菜都是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一般是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尘土、食泣(盒)等。小结:回收以后经过处理能在为我们用的就是可回收垃圾,这样的垃圾应该扔到回收垃圾箱中(纸制品、玻璃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纺织品等);不可回收垃圾就是不能再被人们重复利用的,如废电池、枯树叶、花、草、严重污染的纸等。吃剩的苹果,鱼骨头、菜叶,吃完的瓜葵皮、吃剩下的饭菜都是厨余垃圾。(三)游戏:送垃圾宝宝回家1.教师:老师这里有很多垃圾宝宝迷路了,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家,想请小朋友们忙,他们找到自己的家,小朋友们愿意吗?2.幼儿操作,送垃圾回家。教师小结:小朋友们都知道了哪些垃圾是可回收、不可回收、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了,以后我们都要按标志把垃圾扔进垃圾桶,我们保护我们的环境,爱护我们的地球妈妈。(四)学习垃圾分类儿歌教师: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垃圾分类儿歌吧!小朋友,讲文明,垃圾分类要分清。蓝色桶可回收,变废为宝好颜色,绿色桶装剩菜,变成肥料来灌溉,红桶垃圾最有害,电池灯管就是它,灰色桶装其他,废布旧物来安家。垃圾分类要牢记,文明行为我做起!(五)了解手机扫码识别垃圾教师:告诉你们哦,在手机支付宝上拍照或者输入文字就能快速识别垃圾哦!回家告诉爸爸妈妈,扫码试一试吧!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同时也都是垃圾的受害者,但我们更应当成为垃圾的治理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垃圾分类尽一份力!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参与垃圾分类,一起建设我们绿色美好家园!(六)活动延伸:亲子设计宣传海报教师:小朋友,回家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设计垃圾分类的宣传海报哦!地球是我貌同的家,我们要一起保护它!活动反思:“垃圾”是环保教育中首选的教育资源,教师抓住了垃圾的“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助幼儿体验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对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思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此可见,周围生活中的资源,我们加以巧妙利用都能成为幼儿园的教育资源,生活处处是教育。垃圾分类教案篇【第四篇】活动目标:1、了解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并能进行垃圾分类。2、树立环保意识,养成分类处理垃圾的良好习惯。活动准备:视频、课件、幼儿收集的生活垃圾等等活动过程:一、对比照片,了解垃圾是哪里来的二、结合图片,认识垃圾箱上的标记1、幼儿讨论:如何清理公园的垃圾2、结合图片,认识垃圾箱上的标记3、播放视频,了解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4、幼儿讨论,哪些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垃圾5、教师小结,垃圾分类摆放的好处三、电脑游戏、操作活动,进行垃圾分类1、电脑游戏,幼儿判断哪些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2.幼儿分散操作送垃圾3、师生一起检查讲评幼儿垃圾分类情况四、谈话小结,进行教育鼓励幼儿在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能进行垃圾分类延伸活动:可回收垃圾经过人们处理还是有用的,人们怎么处理这些可回收垃圾,请大家回去查一查,把你知道的处理垃圾的知识告诉大家。
本文标题:垃圾分类教案【参考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896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