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4章 现金 资产 第5章 贷款
第四章现金资产业务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现金资产的构成、作用及管理,了解库存现金的日常管理和资金头寸及同业存款的管理。教学重点:1.现金资产的构成及作用2.现金头寸的概念教学难点:资金头寸的预测第一节现金资产构成狭义的现金资产是指银行库存现金。广义现金资产,一般意义上理解现金资产即包括现金和准现金,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以及与现金等同的可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资产。一、现金资产的构成(一)库存现金(二)在中央银行存款(三)存放同业存款(四)在途资金二、现金资产的作用(一)保持清偿力(二)保持流动性第二节资金头寸的计算与预测本节第一个问题为重点,第二个问题是难点,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应结合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原则中的流动性原则理解,用时:1课时现金资产管理的核心是保证银行经营过程中的适度流动性。为此,管理者就要准确预测资金头寸,为流动性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一、资金头寸及其构成在现金资产中,我国商业银行习惯地将可供商业银行直接、自主运用的资金称之为资金头寸。商业银行的头寸概念有可用头寸、基础头寸和可贷头寸之分。基础头寸是指商业银行库存现金与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之和。基础头寸是银行最具流动性的资产,商业银行可以随时动用,用于充当银行一切资金结算的最终支付手段。可用头寸,是指扣除了法定准备金以后的所有现金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及存放同业存款。可用头寸也称为可用现金。包含两方面内容:备付金和可贷头寸可贷头寸是指商业银行在某一时期内可直接用于贷款发放和投资的资金,它是形成银行盈利性资产的基础。第二节资金头寸的计算与预测二、资金头寸的预测资金头寸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这样就需要准确地预测资金的头寸。这里主要介绍资金头寸预测的影响资金头寸变化的因素。1、什么是银行的流动性需求是客户对银行提出的必须立即兑现的的资金需求,具体包括存款客户的提现需求和贷款客户的贷款要求。短期流动性需求、长期流动性需求、周期流动性需求、临时流动性需求。二、资金头寸的预测2、银行的流动性供给:一是在资产负债表中存储流动性,二是从金融市场上“购买”流动性。银行的现金资产作为资金运用的一部分,直接形成了对流动性的供给。二、资金头寸的预测流动性供给增加的因素客户存款提供非存款服务所得收入客户偿还贷款银行资产出售货币市场借款发行新股流动性需求增加的因素客户提取存款合格贷款客户的贷款要求偿还非存款借款提供和销售服务中产生的营业费用和税收向股东派发现金股利3、影响资金头寸变化的因素在任意时点上银行的流动性需求与供给的对比状况决定了在这一时刻银行的净流动性头寸。当流动性供给超过流动性需求时,存在流动性盈余,此时银行有正的流动性缺口;当银行流动性供给小于其需求时,存在流动性赤字,银行有负的流动性缺口。当银行面临负的流动性缺口时,就要及时进行资金调剂,补充其流动性;当银行面临正的流动性缺口时,就要决定如何将这些剩余流动性资金投资于盈利性资产。流动性需求供给不匹配是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的常态,准确预测流动性需求是银行进行现金资产管理的首要任务。第三节现金资产的管理银行管理人员对流动性需求做出预测后,就面临着如何来满足流动性需求的决策问题,或者说,对最优流动性管理方案的选择流动性管理的主要内容涉及流动性管理的原则、进行流动性协调管理的方法以及对流动性管理效果的评价一、现金资产管理原则1.进取型原则当出现流动性缺口时,银行管理者不是依靠收缩资产规模、出售资产,而是通过主动负债的方式来满足流动性需求,扩大经营规模。2.保守型原则出现流动性缺口时,银行管理者不采取主动负债的方法,而靠自身资产转换、出售的方式来满足流动性需求。3.成本最低原则流动性缺口的满足应以筹资成本最低为原则。二、流动性需求与来源的协调管理方法银行可以通过转换资产的方式来满足流动性需求。银行通常以持有流动性的资产,主要是现金和可流通证券来保持其流动性。一般来讲,流动性资产是指1个月内(含1个月)可变现的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在人民银行存款、存放同业款、国库券、1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净拆出款、1个月内到期的贷款、商业票据、1个月内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资金回购其它经中国人民银行核准的证券。及其他到期期限与流动性需求相吻合的流动性资产。二、流动性需求与来源的协调管理方法银行也可以通过借入资金的方式来满足流动性的需要。借入资金满足流动性需要是风险最大同时盈利最高的一种流动性管理方式。借入资金的渠道主要包括:再贴现、再贷款、同业拆入、证券回购、大额存单、欧洲货币市场借款及其他负债方式三、库存现金的日常管理(一)影响库存现金的因素1、现金收支规律2、营业网点的多少3、后勤保障的条件4、与中央银行发行库的距离、交通条件及发行库的规定5、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二)银行库存现金规模的确定这部分内容难度较大,可采用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了解的方式,不做考试要求。(三)严格库房安全管理措施四、存款准备金的管理该问题只做简单介绍,不做考试要求。(一)满足法定存款准备金要求管理的基本出发点是在满足中央银行法定要求前提下,尽量使准备金账户最小化。(二)超额存款准备金的1.影响超额准备金需要量的因素(1)存款波动(2)贷款的发放与收回(3)其他因素(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往来状况,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变化)2、超额准备金的调节:要本着相对成本较低的原则核定必要的超额准备金保有数量,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头寸的调度和补充。五、同业存款的管理(一)同业存款的目的(二)同业存款需要量的测算流动性需求管理效果的衡量•1.公众对银行的信心。•2.银行股票价格是否稳定。•3.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以及其他负债是否存在风险溢价。•4.出售银行资产有无损失。•5.能否满足客户的合理贷款需求。•6.是否频繁从中央银行借款。银行当前的流动性现状•负债决定资产的经营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流动性过剩•金融创新不足是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直接起因。•外部诚信环境不佳和银行改革提速加剧了流动性过剩。•金融市场的不完善,特别是以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为主体的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使企业、居民的存款无法有效分流,也造成银行体系的资金过剩在解决流动性过剩过程中需关注的问题辨证看待当前流动性过剩不能简单削减负债以缓解流动性过剩压力不能过急地拓展信贷业务而出现风险扩张化解当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策略1、就商业银行自身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一步转变观念,开拓创新调整信贷投向,拓宽信贷领域。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科技手段,加强主动的流动性管理策略。拓展理财市场,通过多样化的理财产品有效分流被动负债,减轻流动性过剩的压力。2、就政府而言,解决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主要应从经济运行环境着手。加大消费与投资力度,有效解决高储蓄率问题加快金融市场发展步伐,有效拓宽资金的投资渠道。加强诚信建设,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复习思考题1、现金资产包括那些形式?银行保留各种形式现金资产的目的是什么?2、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计算方法有哪些?银行应该如进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管理?3、影响超额准备金的因素是什么?银行应该进行超额准备金管理?4、什么是流动性需求?银行的流动性需求有哪些种类?5、你是如何看待我国商业银行当前的流动性现状的?第五章贷款业务第一节贷款种类和政策第二节贷款定价第三节几种贷款业务的要点第四节贷款信用风险第五节贷款管理制度第五章贷款业务课时安排:8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贷款业务的种类、操作规程和信用分析方法,学会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和保证贷款的操作和管理。教学重点:贷款业务操作规程教学难点:1.贷款风险度和企业信用等级的测算与评估2.贷款信用分析方法3.抵押、质押贷款和保证贷款的操作第一节贷款种类和政策本节第一和第三个问题是重点内容,用时:2课时一、贷款种类(重点讲授)(一)按贷款期限分类可将贷款分为活期贷款、定期贷款和透支三类。(二)按贷款的保障条件分类可将贷款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票据贴现三类。(三)按贷款的用途分类通常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贷款对象的部门来分类,分为工业贷款、商业贷款、农业贷款、科技贷款和消费贷款;二是按照贷款的具体用途来划分,一般分为流动资金贷款和固定资金贷款。(四)按贷款的偿还方式分类可以将贷款分为一次偿还贷款和分期偿还贷款。(五)贷款的质量(或风险程度)分类可将贷款划分为五类,又称贷款的五级分类。可分为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六)银行发放贷款的自主程度分类可将银行贷款分为自营贷款、委托贷款和特定贷款三种。二、贷款政策(简要介绍)(一)贷款政策的内容1、贷款业务发展战略2、贷款工作规程及权限划分3、贷款的规模和比率控制4、贷款种类及地区5、贷款的担保6、贷款定价7、贷款档案管理政策8、贷款的日常管理和催收制度9、不良贷款的管理(二)制定贷款政策应考虑的因素1、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的财政、货币政策2、银行的资本金状况3、银行负债结构4、服务地区的经济条件和经济周期5、银行信贷人员的素质三、贷款程序(一)贷款申请(二)贷款调查(三)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四)贷款审批(五)借款合同的签订和担保(六)贷款发放(七)贷款检查(八)贷款收回第二节贷款定价本节重点讲授第一、第二两个问题,。用时:1课时一.贷款定价原则(一)利润最大化原(二)扩大市场份额原则(三)保证贷款安全原则(四)维护银行形象原则二、贷款价格的构成1、贷款利率2、贷款承诺费3、补偿余额4、隐含价格三.影响贷款价格的主要因素(一)资金成本(二)贷款风险程度(三)贷款费用(四)借款人的信用及银行的关系(五)银行贷款的目标收益率(六)贷款供求状况四.贷款定价方法(一)目标收益率定价法(二)基础利率定价法(三)成本加成定价法(四)优惠加数定价法和优惠乘数定价法(五)保留补偿余额的定价法第三节几种贷款业务的要点一、信用贷款(一)信用贷款的特点1、以信用和未来现金流量作为还款保证2、风险大,利率高3、手续简便(二)信用贷款的操作程序及要点1、评估、选择贷款对象2、确定贷款额度、期限3、发放与使用4、收回二、担保贷款(一)担保方式与担保贷款种类(二)保证贷款的操作要点1、保证方式:一般保证;连带责任保证2、程序:找保、核保、审批、发放收回(三)抵押贷款的操作和管理重点1、种类2、抵押物的选择、估价3、抵押率的确定4、产权设定与登记5、占管、处分(四)质押贷款:动产;权利三、票据贴现(一)票据贴现的概念与特点以持票人为贷款对象、以承兑人的信用为保证、以票据的剩余期限为贷款期限、预收利息(二)票据贴现的操作要点四、消费者贷款(一)消费者贷款的概念、特点、种类、(二)消费者贷款的操作要点(三)住房按揭贷款第四节贷款信用风险本节又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采用讲授的方式,用时:2课时一、信用分析(五C原则)(一)借款人品格(二)借款人的能力(三)企业的资本(四)贷款的担保(五)借款人经营的环境条件二、信用分析技术(一)财务报表分析(二)财务比率分析(三)现金流量分析三、贷款损失的控制与处理(一)贷款分类(二)不良贷款发生的表象(三)不良贷款的控制与处理第五节贷款管理制度本节不做重点讲授,主要着重介绍“审贷分离”政策,也可将本节插入第一节一并介绍。用时:1课时一、审贷岗位设置1、贷款调查岗位2、贷款审查岗位3、贷款决策岗位4、贷款检查岗位5、贷款稽核监督岗位二、贷款责任制1、建立以行长负责制为中心内容的贷款管理责任制体系2、将贷款管理的权限与相应的责任分级落实到部门、岗位和个人,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原则严格划定信贷人员、信贷部门负责人、行长的贷款管理权限和责任3、再划分贷款责任的前提下,明确奖惩条件和标准,实行“奖优罚劣”,将贷款管理工作的业绩与有关人员的利益挂钩。对损失的贷款,银行应分清贷款责任,对由于信贷管理上或信贷人员个人原因造成的贷款损失,应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经济以至法律责任4、建立信贷人员离职审计制度三、贷款质量的监测与考核1、明确贷款质量分类标准及认定程序和办法2、建立贷款质量检测考核指标体系3、建立不良贷款的跟踪管理制
本文标题:第4章 现金 资产 第5章 贷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26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