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章资产负债表解读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如月末、季末、半年末、年末)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上述定义中值得关注的:一是“某一特定日期”表明资产负债表是一个“时点”信息,有人将其称之为“快照”;二是本表主要揭示企业的“身体状况”(即财务状况)。资产负债表可以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全貌。该表为企业的“第一”会计报表。第一节资产负债表的作用和结构一、资产负债表的作用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日期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及其分布情况,分析企业资产的构成及其状况;可以反映企业某一日期的负债总额及其结构,分析企业目前与未来的需要支付的债务数额;可以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情况,了解企业现有的投资者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的份额。总之,该表有助于报表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分析其债务偿还能力,从而为未来的经济决策提供参考。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资产负债表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恒等式来设计的,并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次序,把企业在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会计要素予以适当的排列编制而成。目前,国际上资产负债表通常有两种格式,即报告式和账户式。我国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资产负债表的结构采用账户式结构。1、资产负债表分为左右两方,左侧为资产,右侧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2、左侧资产内部各个项目按照各项资产的流动性的大小或变现能力的强弱进行排列。3、右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两项按照权益的顺序进行排列。4、右侧负债内部各个项目按照每个项目偿债的紧迫性而依次排列。5、所有者权益内部各个项目按照各项目的稳定程度而依次排列。第二节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分析一、资产项目分析(一)资产项目分析的程序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产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资产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也就是说,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2、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一项资源要作为企业的资产予以确认,应该拥有此项资源的所有权,但对于一些特殊方式形成的资产,能够实际控制的,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也应当确认为企业的资产。3、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所谓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增加流入企业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潜力。预期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就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例如,待处理财产损失或库存已失效或已毁损的存货。4、资源。由以往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演变为“资源”,意味着加大会计学科的确认、计量、披露的外延,例如,企业环境治理与保护的信息、重要的人才资源信息、职工就业与福利待遇信息,等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这些信息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披露。(二)资产项目的分析程序首先,对资产总额进行分析。一定数额的资产总额是某些市场、行业或业务的“准入证”。例如,外资银行的最低注册资本(资产总额)为3亿人民币等值的自由兑换货币;上市公司的股本总额(资产总额)不得少于5000万人民币。其次,对资产的流动性进行分析。资产的流动性是衡量其质量的一把重要尺子。能迅速变换为现金的资产,其流动性强;不能或不准备变换为现金的资产,其流动性弱。(二)流动资产项目分析流动资产是指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首先,应对流动资产总额进行数量判断,即将流动资产与资产总额进行比较。而这种分析应当结合行业、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以及企业经营生命周期来开展。一般而言,这一比重,成长型企业较高,成熟型企业较低;工业企业较高,为40%左右,服务企业则为30%左右。在基本确认了流动资产的数额后,还须对流动资产各个项目的具体分析,即质量检验。1、货币资金货币资金,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处于货币状态的那部分资产。它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对此,要对货币资金进行数量分析。企业保持一定数额的货币资金,是为满足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需要。若货币资金过少,表明企业“血液”滞涩,难以维持简单再生产;若货币资金过多,则表明资金沉淀,或企业发生非正常的业务活动。其次,对货币资金进行质量判断:(1)企业的资产规模、业务收支规模。企业资产总额越大,业务收支频繁,相应的货币资金规模也就越大。(2)企业筹资能力。企业信誉好,在资本市场上就能够较容易募集资金。(3)企业的行业特点。不同行业的企业,其合理的货币资金结构也会有所差异。(4)企业的定期存款。指不能随时支取的一年期以上的定期存款、有特定用途的信用证存款、商业汇票存款等。2、短期投资短期投资,是指各种能够随时变现、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有价证券以及不超过一年的其他投资。首先,对短期投资进行数量判断。企业保持适度规模的短期投资,表明企业具备较高的理财水平。因为,这意味着企业除了正常的生产经营,取得利润之外,还有第二条渠道,获取收益。其次,对短期投资进行质量判断:(1)确认有价证券的性质。一是能够在公开市场交易并有明确市价;二是持有的投资作为剩余资金的存放形式,并保持流动性和获利性。(2)保持短期投资的适度规模。企业将货币资金转换为有价证券,以获得额外收益,同时在需要时又可及时将其转换为现金。若短期投资的规模过大,必然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也有人为地将长期债券投资“挂账”之嫌。因此,按照谨慎性原则,可以将同一债务人年复一年在企业报表中列示的有价证券,视同长期投资。(3)将短期投资与同期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的数额配比。“投资收益”的数额应当为正数,且一般应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4)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及其披露。A、短期投资的期末市价;B、短期投资跌价损失准备的计价方法。C、当期发生的短期投资净损益。(5)短期投资跌价损失准备的计量。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选择投资总体、投资类别、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3、应收票据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汇票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其实质是一种商业信用行为,其本身亦是一种有价证券。企业如果需要资金,可将持有的商业汇票背书后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办理贴现,取得现金。注意问题:我国票据法规定,票据贴现具有追索权,即如果票据承兑人到期不能兑付,背书人负有连带的付款责任。对企业而言,已贴现的商业汇票就是一种“或有负债”,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列示,若已贴现的应收汇票数额过大,也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可将前后期“应收票据”的数额比较,防止异常波动。并且对于这种“或有负债”可通过“应收票据备查簿”和会计报表附注进行确认和验证。4、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而收取的款项。首先,对应收账款进行数量判断。应收账款是企业一种商业信用行为,判断应收账款数额的合理性,应当结合行业、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以及企业经营生命周期来分析。例如,目前,市场进入“买方”时代,一般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比之商业企业所占比重大;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应收账款较高,而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应收账款则较低。如果企业应收账款过高或过低,就要进行进一步的质量判断。其次,对应收账款进行质量判断:(1)应收账款的规模。应结合企业的行业特点、经营方式、信用政策来分析。例如,在零售商业企业中,相当一部分业务是现金销售,因而应收账款较少;而在往往采用赊销方式较多的企业中,应收账款就较多。又如,企业放松信用政策,刺激销售,就会增加应收账款;反之会减少应收账款。若企业是集团公司,应收账款规模过大,有关联方交易,虚增企业资产和利润之嫌。(2)潜在亏损风险。如企业将已无望收回的账款长期挂账;违规行为(抽逃注册资金等)。(3)所谓“合理避税”。不按规定确认销售收入,或有意篡改会计科目的配比,例如,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产成品”科目。(4)坏账损失风险。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企业需采用备抵法计提坏账损失,选择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销货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同时对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可由企业自定。对此,应关注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坏账准备政策。(5)应收账款流动性的考核指标。可以采用应收账款周转天率、应收账款与日销售额比、赊销与现销比等指标衡量。5、预付账款预付账款,是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货单位的款项。从资产的流动性来看,预付账款是一种特殊的流动资产,由于款项已经支付,除一些特殊情况外(如预收货款的企业未能按约提供产品、预付保险单被提前注销等),在未来不会导致现金流入,即在这种债权收回时,流入的不是货币资金,而是存货,因此,该项目的变现性极差。6、其他应收款其他应收款,是指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外的其他应收、暂付的款项。其他应收款属于企业主营业务以外的债权,如应收的各项赔款、罚款、存出的保证金,应向职工个人收取的垫付款项等。其他应收款既为“其他”,则与主营业务产生的债权比较其数额不应过大。如果数额过高,则需要对其进行质量判断:(1)关联方交易。例如,拆借给母公司的资金。对此,一方面形成企业的不良资产,同时,还虚拟了企业的其他业务收入。(2)逃税。个别企业利用所谓的职业判断,将正常的销售行为,也计入其他应收款。由此,“合理避税”。(3)其他违规行为,如非法拆借资金、没有票据的销售回扣、抽逃注册资金等。(4)其他应收款的坏账准备。对此,还要结合资产减值明细表和会计报表附注的有关该项目的披露。7、存货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存的各种物资。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存货内容会有所不同,工业企业的存货包括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商品流通企业的存货包括库存商品、出租商品、代销商品、材料物资、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首先,对存货进行数量判断。不论是工业企业还是商业企业,存货都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中心,其种类繁杂,数量庞大,并且,它们经常处于不断销售和重置或不断耗用和重置之中,流动性较强。在传统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存货往往占流动资产总额的一半左右,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以及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的应用(如适时制、零储备等),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重不断趋于下降。其次,对存货进行质量判断:(1)存货计价(即会计政策的选择)由于存货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很大,一般为20—25%。所以,存货计价的会计政策的选择,对期末存货和当期损益影响明显。(A)实际成本计价实际成本: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和个别认定法。(B)计划成本(售价成本)计价设置“材料成本差异”或“商品进销差异”帐户进行核算。差异率可以分为综合、分类、个别差异率计算。(2)潜在亏损风险。存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中心,种类繁杂,数量庞大。存货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具有特殊的敏感性,必须使存货数量与企业经营活动保持平衡。若存货过少,会影响生产,导致坐失销售良机;若存货失数量过度增加,而使资金沉淀,最终也会导致生产中断,企业难以为继。此外,还应特别关注利用存货项目进行潜在亏损挂账问题。一些企业利用存货项目的种类繁杂、金额庞大、重置频繁、计价方法多样等客观因素,采用种种非法手段,将冷背呆滞商品、积压产品、残品,甚至将假冒伪劣产品及违规行为(如不符合财务制度的费用开支)长期隐蔽在存货项目中,其实质是企业的一种潜在亏损,显然,这种存货根本丧失了流动性。(3)存货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存货的质量,不仅取决于存货的账面数字,还与企业存货的内部控制制度密切相关。由于存货种类繁杂,数量庞大,一个中型商场,其库存商品也有3万多种,如果管理不善,极易流失。(4)存货明细排队法。即对企业会计报表附注中存货明细表进行分析,假如该企业存货中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的比例分别为1:2:3,则表明其存货的结构和质量不佳。同时,还应按存货类别的重要性原则,进行排队比较分析。(5)存货的库存周期存货的库存周期长短也影响着存货的流动性和质量,库存周期过长的商品自然会使存货的变现能力降低。只有合理地保持各项存货的比例,材料存货才能为生产过程所消化,商品存货才能及时实现销售,从而使存货顺利变现。考核存货流动性的指标,一般通过存货周转天数和存货周转次数和营业周期三个指标,结合行业、企业的
本文标题:第二章资产负债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31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