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节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四、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意义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1、成本价格c+v是资本家的生产费用,也叫成本价格(用k来表示)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资本家就把剩余价值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取得了利润的形态。利润和剩余价值本来是同一个东西,所不同的是: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的,而利润则是对全部预付资本而言的。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则是剩余价值的现象形态。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3、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剩余价值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叫利润率,用P′代表利润率,则(G代表预付总资本,G=c+v)。Gmp'4、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主要因素(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2)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资本有机构成高,m就少;反之,m就多,从而p就多。利润率的高低与资本有机构成呈反方向变化);(3)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利润率的高低与资本周转速度程正比例变化);1、部门内部的竞争形成社会价值部门内部的竞争,是指同一部门生产同种商品的各个资本主义企业之间,为了获得超额利润而展开的竞争。竞争的结果,必然使生产同种商品的不同个别价值,均衡为统一的市场价值,即社会价值。业内竞争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在各个部门间的自由转移,形成了平均利润率,各部门的资本家获得平均利润。2、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业间竞争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3、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由于部门之间的竞争而形成的平均利润率,从长期来看有下降的趋势。平均利润下降的趋势是社会平均有机结构成提高的必然结果,也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的结果。不意味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剥削程度的减轻或剩余价值率的下降不意味着资本家获得的利润量的减少,反而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和利润绝对量的增加往往相伴发生三、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这时商品按生产价格来出卖。生产价格就是商品的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生产价格是指社会生产价格。四、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重大意义科学地揭示了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只不过是剩余价值在各个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从而为分析资本主义企业利润、利息、地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前提。揭示了整个无产阶级和整个资产阶级的对立。第二节商业资本与商业利润一、商业资本的形成、职能和作用二、商业利润的来源三、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一、商业资本的形成与职能商业资本是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的职能资本。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商业资本形成的标志是,商品资本的职能要由一个和产业资本家不同的专业当事人来承担;而且,专业流通当事人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投资,这种投资必须有自己的特殊循环并使之增殖。商业资本最初是作为一定量的货币投入流通的,它通过对同一商品的买和卖两个过程,最后带着商业利润返回到原来的货币形式。商场、超市二、商业利润的来源商业资本包括两个方面:生产在流通领域中继续的活动,如商品的保管、包装、运输、分类等。商品买卖活动。商业利润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体现着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三、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商业流通费用是指商业资本家在商品流通中所支出的各种费用。生产性流通费用。纯粹流通费用。生产性流通费用的补偿和生产领域相同。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是对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扣除。四、商业资本家对商业职工的剥削商业职工和产业工人一样,其劳动时间也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用以补偿商业资本家在劳动力上的支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以商业利润形式被商业资本家无偿占有。第三节借贷资本和利息一、借贷资本的形成及其特点二、利息与利息率三、银行资本与银行利润四、股份资本与股票五、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一、借贷资本的形成及其特点借贷资本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息资本。借贷资本来源于职能资本在循环和周转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闲置货币资本。借贷资本的特点:资本商品。所有权资本。(对借贷资本家来说,是财产资本,对职能资本家来说,是职能资本。它可以定期从职能资本家那里获得利息收入)它不同于产业或商业资本的运动形式,定期连本带息收回。二、利息与利息率1、利息是职能资本家因使用借贷资本而交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2、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利润,实质上是剩余价值在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之间的分割。3、利息既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也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之间共同分割剩余价值的关系。4、利息率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借贷资本的比率。利息率=×100﹪利息率的变动取决于两个因素: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在资本主义社会,货币资本的借贷关系大部分是通过银行进行的。银行是专门经营货币的资本、充当贷款与借款中介的资本主义企业。银行存款主要来源:职能资本家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货币资本家即食利者的存款;社会各阶层居民的积蓄。三、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1、银行资本是银行资本家为经营银行获取利润而投入的自有资本和通过各种途径集中到银行的货币资本。2、银行资本的职能信用业务负债业务资产业务结算业务美联储伦敦银行3、银行利润及其源泉银行资本家占有以银行利润形式存在的一部分剩余价值,是靠银行雇员的劳动实现的。银行雇员和产业工人都同样受到银行资本家的剥削。四、股份公司和股票1、股份公司股份公司是合资经营的企业。股份资本使个人资本直接取得了社会资本的形式,使得企业的组织形式也从个人企业发展到社会企业。股份资本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一种内部调整,这种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2、股票与股票价格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投资入股并取得股息的凭证。股票价格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股息和利息率。股票价格与股息成正比,与利息率成反比:股票价格=1986年9月26日,经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批准,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开始挂牌代理买卖飞乐音响公司和延中实业公司股票。这是上海第一家经营证券柜台交易所,也是新中国首次开办股票交易。3、股票的买卖股票的发行与转让通过买卖的方式来实现。进行股票交易的场所和渠道是股票市场。纽约股票交易大厅上海股票交易大厅理论上股票的价格股票价格=股息/利息率股票价格除受供求关系影响外,还受经济状况、政治形势、心理状况等因素影响。所以,股票价格变化,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状况等晴雨表。五、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1、概念信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商品或货币等价值物的贷与借的运动。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是信用产生的直接基础。2、信用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际信用3、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促进资本的再分配和利润率的平均化。信用加快了资本周转,扩大了资本积累的规模,促进了资本集中。信用制度固有的二重性质是:一方面,把资本主义生产的动力——用剥削别人劳动的办法来发财致富——发展成为最纯粹最巨大的赌博欺诈制度,并且使剥削社会财富的少数人的人数越来越减少;另一方面,又是转到一种新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马克思第四节资本主义地租一、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和特点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由于各国的历史条件各不相同,曾经存在过多种形式的土地所有制。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的特点:大量的农业劳动者成为了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大土地所有者把土地出租给农业资本家经营。经营农业的资本家靠承租土地和雇佣农业工人进行农业经营。二、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资本主义地租是租地农业资本家为取得土地的使用权而交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地租的来源是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是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三、地租和租金租金是指农业资本家在一定期限内向土地所有者交纳的全部货币金额。地租是指由于单纯使用土地而支付的金额。四、级差地租的形成级差地租是租种较优等土地而获得的,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那部分超额利润。土地所有权是农业中超额利润采取地租形式落入土地所有者手中的原因。农业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级差地租的源泉。五、级差地租的形态级差地租Ⅰ:由于土地的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而形成的超额利润转化的地租。级差地租Ⅱ:对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由于各次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联系:从历史上看,级差地租Ⅰ是级差地租Ⅱ的基础和出发点。从一定时期内级差地租量的变化看,级差地租Ⅱ也是以级差地租Ⅰ为基础的。区别:投资方法不同。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的方式不同。六、绝对地租的形成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的平均构成,是绝对地租实体。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是绝对地租产生的根本原因。绝对地租的源泉仍然是农业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七、绝对地租的发展趋势绝对地租的来源不再是农产品价值高于其生产价格的余额,而是:平均利润和工资的扣除垄断价格成为了农产品的出售价格三、土地价格是资本化的地租土地价格和地租成正比变化,和银行利息率成反比变化。即:土地价格=
本文标题:资本的分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36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