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资本约束下银行机构激励相容监管研究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资本约束下银行机构激励相容监管研究姓名:李红坤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政治经济学指导教师:金雪军20070501资本约束下银行机构激励相容监管研究作者:李红坤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相似文献(5条)1.期刊论文李红坤.LIHong-kun资本约束、激励相容与银行业监管-金融论坛2007,12(5)金融风险可以划分为商业性金融风险和制度性金融风险.制度性金融风险是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因此银行监管激励相容度是更适合我国国情的概念.在银行发展史上,呈现出两种迥异的银行成长模式:一种是资金约束型的数量成长模式;一种是资本约束型的质量成长模式,资本约束型的质量成长模式是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资本约束机制与激励相容机制共同发挥作用是银行监管激励与约束机制有效运作的必要条件.激励相容和资本约束要以监管绩效为基础协调发挥作用、不可分割.资本约束与激励相容理念不仅体现在理论研究中,而且体现在国际银行业监管实践中.2.期刊论文李红坤资本约束条件下我国银行业监管激励相容度研究-山东经济2008,24(1)目前许多文献指出我国银行业监管具有激励不相容性,但是通过对银行盈利性与资本充足率关系分析,发现我国银行业资本数量虽然偏低,但在隐性存款担保机制尚发挥主要作用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激励相容性.因此,从具体国情出发分析,资本约束下我国银行业监管具有一定的正激励相容度,只是趋近于零.我国银行业监管下一步改革的目标是逐渐向+1靠拢.3.学位论文王爱民银行危机生成机理与危机管理策略研究2005金融体系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商业银行又是金融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银行系统是否安全不仅事关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而且事关国家经济安全以及政治稳定。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频繁爆发银行危机,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更是困难重重。本文的目的就在于试图找出单个商业银行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从而找出管理银行危机的有效途径。本文的基本内容可概括如下:首先,论文阐述了单个银行危机的生成机理;然后从少数银行危机的传染路径和传染条件分析出发探讨了少数银行危机对不同经济部门的影响;接下来基于前文分析的结论设计了银行危机管理系统及与市场激励相容的银行安全网,最后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并提出了我国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过程中,更高效、有力的防范和处置银行危机的对策和建议。具体来说,本文共包括七章的内容,主要的工作和成果如下:第一章简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介绍了国内外危机管理理论与银行危机理论研究的历史以及最新的发展趋势,指出虽然研究人员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及理论研究,但多数研究是基于各自国家的不同经济阶段以及各自的银行体系基础之上的,所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系统()银行危机的层面上。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立足于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背景、基于微观系统研究及定量研究的视角剖析银行危机的成因及其影响,研究商业银行自身及监管当局如何才能更好的防范和处置银行危机,将成为银行危机理论进一步研究的一个有意义的方向。第三章论文从微观视角出发界定了单个银行危机,指出银行危机的表现形式为流动性危机和清偿性危机两种,并从内外部因素着手分析了单个银行危机的生成过程。我们认为诱发银行危机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1)商业银行内在的脆弱性,即商业银行和其他企业相比资本资产比较低;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比较低以及高比率的短期债务;(2)银行内部管理不善、内控机制薄弱、低下的内部管理质量导致银行的贷款损失和投资失误迅速增加、资金运用效率低导致盈利能力下降;贷款过于集中;资本充足率低;(3)银行的投机行为即通常意义上由于种种原因引发的银行自身的道德风险;(4)表外业务的发展,金融衍生工具的不当运用。诱发银行危机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1)宏观经济形势、地区经济形势恶化;(2)借款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3)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的负面效应;(4)其他银行发生危机的传染效应。第四章论文首先定义了银行危机的传染性,接着分析了少数银行危机在银行同业之间以及向其他经济部门扩散的过程。我们认为银行危机的传染路径主要包括:(1)存款人,即银行危机通过信息渠道进行扩散而引发其他银行危机;(2)银行危机通过信用渠道传染到其他银行导致关联银行受损,甚至引发相关银行危机;(3)银行危机通过支付清算系统扩散,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整个支付清算系统崩溃;(4)银企业务网络,银行危机通过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扩散到关联企业导致企业损失。单个银行危机可能通过以上四种途径引起关联银行或企业发生危机,随着危机的逐级扩散,严重的将引发系统性银行危机。在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背景下,银行危机将通过上述四种途径跨越国界向其他的关联国家扩散。论文同时指出,并不是所有的银行危机都会产生显著的传染性,少数银行发生危机产生的传染程度及传染面的大小还取决于危机发生过程中的其他条件,接着论文研究了银行危机通过以上四种途径大面积、深程度传染的条件。第五章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从微观视角—商业银行自身及宏观视角—银行监管部门两方面出发,研究了银行危机管理的具体策略及方法。在这一部分,论文首先总结了现有的银行危机预警模型和预警系统的优点和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银行危机预警系统的设想。接着,论文从建立动态组织结构的角度出发结合危机管理的信息策略构筑了商业银行内部的日常危机管理系统,建立了监管部门的银行危机管理应急决策系统并详细阐述了各子系统的功能及组建方法。在本章论文还分析了世界各国现行的银行安全网的构成及存在的种种弊端,并提出了稳定和效率兼容的银行安全网的设计思想,具体阐述了与市场激励相容的银行安全网的设计思路。具体设计思路为:(1)激励相容的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为充分利用市场力量的监督和约束作用,有效消除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应加入私人监管成分,实践中可采用要求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并根据风险程度征收适时调整的保费的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2)谨慎性银行监管—事前预防网设计。为使有限的监管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并充分利用市场监督力量,实践中可通过实行严格、适度的资本充足率规定、加强银行的信息披露、引入市场监测体系、健全市场退出机制等手段为防范银行危机增加一道防线。(3)最后的防线—最后贷款人制度设计。为更有效地发挥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职能,避免其对危机银行的不当救助,本文建议央行实施最后贷款人职能时应遵循以下的几项原则,即采用更加明确的救助原则、坚持市场法则的严肃性、实行明确、公开的最后贷款人制度,从而消除由于最后贷款人制度的不当使用而引发的道德风险及对市场约束、监督力量的削弱。论文最后还提出了对危机银行救助和退出政策的选择原则以及救助和退出的具体方法。第六章论文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作了分析,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可能诱发我国银行危机的关键问题,主要体现为:(1)内控机制不健全;(2)银行信息系统不完善;(3)不良资产数额巨大;(4)资金利用率低;(5)资本充足率低;(6)盈利能力弱。我国潜在银行危机的生成机制和传染过程既具有普遍意义上的银行危机的共性特征,也具有由我国的经济、文化背景所决定的自身的特性。在本章论文分析了我国潜在银行危机的生成机制及传染过程的特殊性。我国潜在银行危机形成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1)银行体系的微观经营基础存在缺陷;(2)长期缺少资本约束;(3)国家信用支持的有限性。我国潜在银行危机的传染过程的特殊性体主要现在:(1)银行业市场集中度过高;(2)决定危机传染程度的关键因素不同;(3)信心危机是最大的隐患。同时,论文也指出由于国家作为最后贷款人提供的巨额隐性担保,我国在短期内不会爆发系统性银行危机,但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加深及我国金融自由化进程的推进,单个银行危机问题必然日趋严重。就银行危机的监管体系而言,我国目前的银行安全网除了存在各国现行的银行安全网共同存在的弊端以外,还存在如下几个方面急待解决的问题:(1)缺乏充分完善的法律监督机制;(2)缺乏完善的银行业信息系统;(3)缺乏清晰、完善的危机银行处置规则;(4)缺乏规范的信息披露体制。为有效避免银行危机的的发生,本章在分析了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对银行危机发生的影响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经济、文化背景及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实践,提出了现阶段我国银行业经营模式的政策选择。为有效管理银行危机,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并结合对我国现行的银行安全网存在的问题分析,论文最后从改革我国商业银行自身以及完善银行安全网两个方面提出了我国有效应对银行危机的相关对策和建议。加大商业银行改革力度的措施主要包括:(1)打造无空隙的危机管理文化;(2)建立、健全内控机制;(3)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4)从制度创新入手优化银行公司治理结构;(5)注重培育优秀的银行家;(6)创造不良资产处理方式的新思路;(7)基于多元融资的思路重塑银企关系。最后论文提出了完善我国银行危机监管体系的具体措施。改进和完善我国银行安全网的措施主要包括:(1)尽快建立适合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文章在此还具体设计了建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总体框架;(2)加强应对银行危机的相关法制建设,主要包括尽快建立银行监管法规以明确监管者的权利和责任;本着法律先行的原则,尽快建立存款保险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银行市场退出法律法规,以更有效的处置银行危机。(3)执行更灵活的最后贷款人职能;(4)建立科学的危机管理应急决策系统和危机管理系统;(5)加强不同监管主体之间的合作。为更有效地防范国内金融危机和避免来自国际市场的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效应,论文最后提出了在我国建立全方位的危机隔离体系的对策和建议。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首次基于企业危机理论研究与危机管理应急决策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单个银行危机的成因并分析了危机的生成机理;(2)立足于新的经济、金融背景分析了单个银行危机的传染过程并重新界定了银行危机的传染条件;(3)应用企业危机管理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了银行危机的预警构思并建立了危机预警模型,首次从构建动态组织结构的角度并结合危机管理的信息策略建立了商业银行日常危机管理系统及适用于银行监管部门的银行危机管理应急决策系统;(4)区别于以往对银行安全网的研究,重新设计了顺应金融全球化背景的、与市场激励相容的银行安全网并提出了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应对银行危机的策略。4.期刊论文李红坤.LIHong-kun我国银行业资本现状激励相容性研究-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17(5)通过对银行盈利性与资本充足率关系、资本结构的实证检验,发现我国银行业资本数量虽然严重偏低,但在隐性存款担保机制尚发挥主要作用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激励相容性;可是以核心资本为主的资本结构是高成本资本结构,具有激励不相容性,这种资本现状需要逐步进行改善.5.学位论文佘桂荣银行监管中的市场约束研究2009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监管是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的基石。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至关重要。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不仅需要市场机制拥有发达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稳定功能,而且需要政府进行灵活有效和及时适度的干预。这一点已经被1929年大萧条以来的经济发展实践所证明,当前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海啸更是最新的印证。因此,改革银行监管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依然是如何找到市场约束与官方监管的最优结合点并实现两者动态均衡。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是以银行监管中的市场约束为视角,探讨银行监管的反思与调整这一当前全球最为炙手可热的话题;研究重心通过对银行监管市场约束的重新认识,推动市场约束与官方监管功能耦合的理性思考;研究的落脚点在于实施监管再造,积极探索在银行安全网重构中强化市场约束效应,并将之付诸于我国银行监管改革实践之中。全文结构按照逻辑路径层层展开:什么是银行监管中的市场约束?影响市场约束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在监管再造中实现市场约束与官方监管的功能耦合?如何基于我国国情引入市场约束完善银行监管?通过回答上述问题尝试建立系统、科学的市
本文标题:资本约束下银行机构激励相容监管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38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