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河流》八年级地理教案实用3篇
好文供参考!1/34《河流》八年级地理教案实用3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河流》八年级地理教案实用3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河流》八年级地理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其河湖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2、知道外流区(河、湖)、内流区(河、湖)的概念及分布特点。3、理解内、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河流水文特征及成因的能力。2、能够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逐步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好文供参考!2/341、中国河流的基本概况2、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教学难点1、中国河流的空间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2、运用资料分析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教学方法读图、探讨、讲练结合为主的教学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中国水系图》或者《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图》,引导学生看图并说出自己看到地图的第一印象或感受是什么?学生:中国河湖众多(有众多的河湖)教师:是的,同学们说的很对,我国是世界上河湖众多的国家之一,我国疆域辽阔,有许多大江巨川源远流长,大小不一的天然湖泊星罗棋布。(阅读图小资料,并将重要内容勾画出来)(板书)第三节河流与湖泊一、众多的河湖[教学新课](提问)同学们想一想,被人们誉为大地动脉的河流、大地好文供参考!3/34明珠的湖泊,给我们人类带来了什么好处?(学生回答)有丰富的水资源,便于人们灌溉、航运、游泳、养殖水生动植物等。(教师小结)教师补充:河湖的好处在于除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灌溉水源、水能资源、航运的便利外,还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渔盐便利等。(提问)河湖给人类带来好处,有没有坏处呢?(学生回答)河湖可带来“洪水灾害”“水污染”等。不仅造成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教师小结)河湖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既可兴利,又可作害,而且许多灾害还是人为造成的。人类要想世世代代持续地发展下去,必须自觉遵循自然规律,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保护好地球上的河湖。(板书)1、我国主要河流(读图观察)1、引导学生阅读《中国水系图》找出我国主要河流。让学生上讲台在挂图上指出我国的主要河流。(教师点拨)纠正学生指图缺点。着重指出:在图上指河流或观察河流,要顺着源头→下游方向指或观察。2、引导学生读《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图》,观察并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我国绝大多数河流注入什么大洋?(学生:太平洋)好文供参考!4/34(2)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和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各自最终注入什么海洋?(学生:北冰洋、印度洋)(3)塔里木河和弱水(黑河)与其他河流有何不同?(学生:塔里木河和弱水最终没注入海洋)(归纳小结)引导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后归纳外流河、内流河、外流湖、内流湖的概念。(读图思考)引导学生阅读外(内)流湖图后思考:为什么外流湖是淡水湖,内流湖是咸水湖?(学生回答)外流湖湖水靠外流注入其他河流输出,水中盐度大大降低,因而成为淡水湖;内流湖湖水靠蒸发输出,水中盐分较高,因而成为咸水湖。(提问)什么是外流区、内流区?它们是如何划分和分布的呢?(板书)2、我国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划分与分布(课堂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外流区和内流区图”(图)(1)给图中的空白图例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2)判断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布范围,并根据所选颜色进行填涂。(3)在完成以上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图资料,进一步明确外流区与内流区的面积之比、水量之比,并用彩笔勾画。好文供参考!5/34(读图思考)引导学生对照《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和《我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图),仔细观察我国内、外流河各分布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哪一侧地区?(学生:内流河分布在它的西北地区,外流河分布在它的东南地区)(提问)西北地区有没有外流区,东部地区有没有内流区呢?(学生:西北地区有外流区,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最终注入北冰洋;东部地区有内流区,如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就有一小块地区为内流区。)(教师小结)由此可见,我国内、外流河(湖)的大致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思考)同学们想一想,我国西北多内流河,东南多外流河,这和地形(地势)、气候有没有关?(学生回答)有。(过渡)我国河流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地势)、气候有什么关系呢?(课堂活动)2.认识中国河流的空间分布及其地形、气候的关系。(1)阅读《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图》(图),并对照《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图)、《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图)和《中国行政区划图》(图)完成表内内容。(教师点拨)学生答后,教师补充: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好文供参考!6/34古拉山脉,自西向东流经我国11个省级行政区: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注入太平洋边缘东海;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自西向东流经我国9个省级行政区: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注入我国最大的内海渤海;松花江发源于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流经3个省区: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向东向北注入太平洋。(2)结合你了解的我国地形与气候的基本情况,分析它们对河流分布有什么影响。(读图)引导学生对照阅读《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提问)①联系我国的地形地势特点,想一想我国绝大多数河流为何滚滚东流,注入太平洋?(学生:我国地势西高东低)②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界线与我们曾学过的什么区域的分界线相一致?(学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③我国东部外流区河流的水量受什么气候的影响很大?为什么?它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学生:季风气候;夏季风盛行时,降水多,河流水量就大,反之,河流水量就小;东部外流河主要补给水源是天然降水)④我国西北内陆河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学生:高山冰雪融水)好文供参考!7/34⑤我国西北内陆季节和气温的变化对河流水量有何影响?(学生:夏季,气温升高,高山冰雪融水增多,河流水量就大;冬季,气温下降,高山冰雪融水消失,河水大大减少,河流结冰,甚至断流)(教师小结)(课堂活动)3.回答下面的问题。(1)上述四条河流分布在我国什么地区?(学生:松花江在东北,湘江、西江分布在南方)(2)从北到南,河流汛期开始时期和结束时间有何不同?汛期长短有何变化?(学生:①北方河流汛期开始时间晚,结束时间早;南方河流情况正相反。②松花江汛期3个月;湘江汛期长达6个月;西江汛期长达7个月。我国东部河流的汛期由北向南越来越长)(3)四条河流什么季节流量最大?(学生:夏季)什么季节流量最小?(学生:冬季)为什么?(学生: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4)东北松花江为什么在冬季出现枯水期,甚至断流?(学生:松花江位于北方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很低,降水很少,结冰期长,人们生产生活用水量大,上游地区蓄水多)(5)以黄河花园口站和西江梧州站为例,说一说这两条河流流量年内变化有何不同?这些变化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可能会产生什么影响?好文供参考!8/34(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及时肯定并鼓励学生。补充:①黄河(花园口站)流量年内变化不大,汛期短(仅将近3个月),不利于长期航运、捕鱼、灌溉、淡水供应,容易造成冬季水源供应紧张,冬季气温很低,容易结冰,产生凌汛,影响航运。②西江(梧州站)流量年内变化很大,汛期长达7个月,有利于长期航运、捕鱼、灌溉、淡水供应,夏季水位很高,水量很大,有可能发生洪水灾害,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正常生活。(阅读地图)引导学生阅读《塔里木河和罗布泊》(图),观察思考我国西北内陆河流有何特点?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小结)略(读图)引导学生结合《京杭运河示意图》,重点阅读资料《京杭运河》,了解京杭运河是世界上长度最长、开凿时间最早的人工河流,全长1800千米,自北向南沟通了我国二市四省五大水系,在历史上和南水北调工程的作用。(过渡)我国的外流河有些什么共同的水文特征?为何会形成这些共同的水文特征?(板书)3、外流河的水文特征1.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及成因(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河流的水量大小、水位高低、有无结冰期或结冰期长短等方面,分析讨论河流的水文特征。讨论后小组派代表发言。好文供参考!9/34(教师小结)(过渡)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虽有共性,但各地也有很大差异。(板书)2.我国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读图)引导学生阅读《我国东部主要河流年径流量变化曲线图》,比较各河流量的大小和汛期的长短。(提问)①图中四条河流,哪条河流流量最大?哪两条河流流量较小?②珠江、长江、黄河的汛期分别从何月开始至何月结束?③我国东部河流(除东北河流外)的汛期变化自南向北有何规律?(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小结归纳“四最”)黑龙江。(课堂小结)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外流河(湖)、外流区、内流河(湖)、内流区的概念,认识了我国主要的内(外)流河,了解了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分析了季风气候对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影响。同时也懂得了由于我国季风气候面积广大,各地区气候、地形、植被等自然条件不同,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征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性。●板书设计第三节河流与湖泊一、众多的河湖好文供参考!10/341、我国主要河流2、我国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划分与分布3、外流河的水文特征第二课时黄河的治理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黄河的自然特征;了解黄河的三个奉献;理解“地上河”的成因;知道如何根治黄河。(2)技能目标力求通过读图、填图,使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分析下游“地上河”的成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3)德育目标通过黄河治理的今昔对比,培养爱国情感;通过黄河多沙的人为原因分析,加深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通过黄河利与弊共存的事实,增强辩证观,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2)根治黄河的措施。教学难点:分析下游“地上河”成因。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活动探究法好文供参考!11/34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齐唱“黄河大合唱”歌曲。创设情景,营造气氛。(导入新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简要介绍水循环,为高中地理学习打下伏笔)。要想知道黄河之水哪里来,又流到哪里去?就让我们来学习《黄河的治理》这部分内容。(板书)二黄河的治理1.源流概况(过渡)要了解黄河,必须先了解黄河概况,首先我们来看看黄河的形状。(学生活动)照课本画出黄河干流图。并归纳黄河形状为“几”字型。(提问)黄河水真的是从天上来的吗?这里的“天上”指的是哪里?“海”又指的是哪个海呢?(学生阅读《黄河流域图》并回答,教师纠正)(提问)1、黄河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是怎样划分的?谁能在图上找出黄河流经的省区,并按源头→下游方向说出来?2、说出黄河流经的地形区。(学生找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旧孟津,并标注在黄河干流图上,强调其位置特征;主要支流汾河、渭河;好文供参考!12/34强调其流经省区,地形区。教师纠正。)(承转)黄河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华夏大地上。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具体讲都有哪些贡献呢?(学生在阅读书本之后,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回答)(板书)2、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教师小结)(1)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2)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黄河上中游于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建国前,黄河上没有一座大坝。新中国成立后,已陆续建成了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等八座大型水利枢纽和水电站,(说明位置特点),并对黄河水能实行梯级开发。(板画示意梯级开发,并指出龙羊峡到青铜峡之间是梯级开发集中地段,建有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大峡、黑山峡、青铜峡等水电站,让学生知道梯级开发成串分市的特点。)(3)塑造平原和灌溉作用(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华北
本文标题:《河流》八年级地理教案实用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624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