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浅谈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浅谈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摘要:在美国金融危机向更深层次、向全球演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发展态势及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外部和内部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关键词:金融危机,对外贸易,风险一、金融危机概述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二、金融危机的发展态势1、金融危机对世界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严重的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由美国次贷危机所逐渐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如同多米诺骨牌效应般,迅速的波及全球,影响世界各地的经济体系。2、自由经济体制之下的日渐完全开放式的金融创新,在金融危机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的出现导致了金融信用的泛滥现象,从而加重了金融危机产生的消极影响。3、尽管由于金融危机,全世界各国家地区积极的实施相关措施,进行救市,但是效果却不慎明显,相反,金融危机的波及范围越发扩展,甚至可能导致全球性金融体系的动荡。三、我国当前对外贸易的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2007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出口12180亿美元,增长25.7%;进口9558亿美元,增长20.8%。目前,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德之后的第三大贸易国。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呈现不断优化的演进趋势,贸易对象已达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是,我国对外贸易依旧存在着总体发展水平依旧不高,尤其是结构仍比较落后,贸易流向的集中化趋势等较为突出的问题。首先,我国进出口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但是金融危机主要发生的国家和地区就是发达国家地区,这导致我国的对外贸易领域面临的问题比较严峻。受危机的波及,外部需求明显的降低,净出口的贡献率也是明显呈下降趋势。周边国家如俄罗斯、印度等地区,其国内经济金融体系受到冲击,从而导致经济体制受到不良影响,进而影响我国对其出口贸易的发展,结果使得我国的出口收益下降。其次,我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一是由于我国的的对外贸易侧重于外贸导向型战略,鼓励企业积极扩大出口,相应生产能力基本形成。二是过去人民币实际价值长期被低估,以外币表示的出口商品的价格低廉,“中国制造”产品性价比高,导致出口数量迅速扩张。三是工业制品出口比重上升,不但没有改善贸易条件,反而起到了恶化作用。作为世界工厂,中国目前主要工业出口品种为附加值低的纺织品、家用电器等,而进口产品主要是发展重工业所需的资源、能源产品。以上因素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在世界经济增长强劲、国际市场需求旺盛的条件下,表现并不明显,而在全球经济形势发生反转的情况下,其带来的影响就会凸显。进而导致进出口实际增速下降。最后,我国对外企业中大多自身经营以及管理体制不健全,经营压力大,以致在参与国际竞争时处于劣势,国际竞争能力也随之下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际大宗货品物价上涨,同时受人民币升值影响,导致我国的对外贸易企业整体面临生产成本上升、经营压力加大、利润严重降低的局面。此为,由于国家相关贸易政策的改革,从而进一步加重了对外贸易企业的经营压力等负担。四、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有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直接影响,即金融危机对中美双边贸易的影响,尤其是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影响。二是间接影响,即金融危机可能会对欧盟、日本,以及,世界经济贸易产生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中国对欧盟、日本,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出口增长。1、从外部需求角度来说,中国出口面临的形势更加恶化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起了美国消费疲软,美国民间经济研究机构“美国经济评议会”10月29日发布数据显示,10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下滑至38.0,创下1967年开始汇编指数以来最低点,并且远低于9月份的61.4点。根据以往贸易经验,美国消费下滑1个百分点,我们对美国的出口就会下降5-6个百分点;如果美国消费下降3个百分点,经济步入衰退,我们对美的出口将会出现明显的下滑。随着美国外部需求的减少,我国出口多年来的高涨势头可能会终结。2、受全球范围内投资和消费需求强劲、部分资源产品供给公司垄断以及航运成本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能源资源产品以及粮食、大豆等大宗农产品价格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高位运行。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使得出口企业的生产成品明显上升,利润水平也随之下降,尤其对纺织品等附加值较低、劳动密集型产品影响较大。人民币升值,美元则处于疲软态势。2007年11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明显提速,2008年,受美国经济下行风险增大的影响,美元贬值的趋势恐难扭转,我国企业对美出口的利润将进一步减少。同时,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资金市场调整以及可能的货币政策的放松都会增加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并可能引发外资对华投资的新一轮高潮,从而对人民币升值形成更大压力。进而造成我国对外贸易的利润水平的大幅下滑。由于美元贬值以及人民币持续升值,使得我国的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内缺乏价格上的竞争优势,这种价格效应必然会给我国出口行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面对金融危机,美联储不断降低利率,美元不断走软,对人民币汇率已经产生了影响。美联储的降息政策导致人民币和美元利率出现倒挂,使得人民币和美元息差进一步拉大,美国的刺激经济政策会导致美元更加泛滥,利率更加宽松,从而导致美元资本持续流入我国市场,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推动人民币对美元加快升值。3、金融危机将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美欧经济下滑的风险明显增大,这可能促使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升温,使我国出口商品受到进一步不公平的打压。进而导致贸易摩擦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保护主义不会主导世界经济,但贸易政策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美国虽然一直提倡自由贸易,但当其利益受损时,往往就会违反自由贸易的规则,以维护经济安全为由,以“公平贸易”代替“自由贸易”,对发展中国家利益造成严重损害。近年来,我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金融危机使美国经济增长前景担忧,企业销售下降、利润下降、开工不足、失业率上升,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美国对华反倾销、技术性、标准性、绿色的贸易保护手段会更加频繁出现。然而,贸易保护主义虽然会更加抬头,但不会出现泛滥成灾的局面。人类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20世纪30年代的贸易保护主义,不仅没有拯救灾难中的经济,反而使它更加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此外,当今全球自由贸易的体制基本已经形成,以WTO为代表的自由贸易理念已经深入到各国基本政策里面,而且形成了具有强制性的规则。因此不可能说让受到金融冲击的国家,把WTO的规则、承诺抛到一边去,去采取以贸易保护主义为主的贸易政策,而只能找一些缝隙,找一些多边体、双边规则里面保留的空间,比如把贸易救济措施演变成贸易保护措施。4、现有的订单货款拖欠,外贸企业出口坏账增加由于美国银行业在金融危机中损失巨大,收缩了贷款规模导致其国内外企业流动性资金减少,现金链断裂,从而影响投资和支付。由此,我国出口企业已出现订单货款难以收回,资金流动不足,难以支撑下去的情况,而这种现象正在增加。五、我国对外贸易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1、政府层面(1)拉动内需。注意把握扩大内需,而不是一味的靠对外贸易赢得经济增长。我国经济结构长期失衡,高储蓄,低消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恰恰给我们提供了改变这种状况的历史性机遇。在当前金融危机的情势下,对外发展受限,但是对内的发展却不受很大冲击,趁此机遇,从根本上拉动内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减少金融危机产生的消极影响。从目前来看,美国、欧洲和日本经济的衰退已成定局,依赖国外经济的出口和投资则会出现滑落,那么扩大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首选。首先国家应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网络,让城乡居民拥有同等的养老保障,这样可以将城乡居民的储蓄转化为消费;其次,开拓农村市场,进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当然这是一个长期收效的过程;最后,加大农村、城镇、小城市等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开发西部的力度,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平衡中国地域的经济发展。(2)提供政府信用担保,协助出口企业融资。商务部联手外汇管理局,正在酝酿放松企业预收货款融资。这次调整,将有望取消10万美元以下每单的预收货款管制,届时,企业将可以对预收货款采用即时结汇,以增加企业资金流动性。2、加强品牌、质量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调整我国对外贸易的企业运营机制。调整我国对外贸易的企业运营机制,加强经营与管理体制的健全,从而提升其国际竞争力,能够更好的应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态势,更全面稳健的应对金融危机产生的一系列消极不良影响。对于我国的对外贸易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不再只是单纯的侧重某几个方面,而是针对世界经济的发展需求,从而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配置。以广交会为例。尽管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需求下降。但是从现场情况看,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特产品大量涌现,成交活跃;节能环保产品受到广泛欢迎;拥有自主品牌、自主设计、专利技术的产品和创新产品优势明显。及早推行市场多元化的企业,掌握了成交和定价的主动权,显示了较强的抵御金融风暴的能力。同时,已经有一些出口企业采取了做强品牌转攻内销市场的策略,一旦成功,企业将摆脱在出口市场低价竞争的僵局。从宏观背景来看,我国经济结构也正在进行大的结构调整,扩大内需被提高到了与出口、投资同等甚至更加重要的地位,出口企业加大投入转型做内销也就顺理成章当然,这种转型决非易事,需要较高的资本投入、正确的策划、较强的执行能力。同样,也意味着要面临较大的转型风险,但有所作为总胜过坐以待毙。因此,虽然这次危机使很多中国出口企业面临破产倒闭的境地,但是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还是能化“危”为“机”。3、有效化解贸易摩擦对于货币升值以及贬值带来的影响,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建设,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建设中,进而减少货币动荡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次贷危机恶化成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壁垒会增多,贸易保护措施会更加频繁地使用,我国的外贸摩擦也会进一步增加。为此,我们应该及时做好应对措施,加大对外经贸的交涉力度,有效化解中外可能出现的贸易纠纷。大力推进出口多元化战略,在继续巩固和深化发达国家市场的同时,加强与新兴市场国家的经贸合作。此外,为了抵御发达国家通过贸易转嫁危机的做法,我们还要积极联合周边国家,建立统一的多边反应机制,健全进口监控体系,进一步完善针对反倾销的保障措施。大胆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到海外进行投资。4、适度降低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近年来,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在逐年上升,2008年,我国的贸易依存度高达70%,远远高于美国的22%和日本的27.7%。过高的贸易依存度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风险很大,一旦国际市场环境恶化,本国经济将会受到剧烈冲击。韩国的外贸依存度略高于我国,次贷危机发生后,韩国的进出口下降幅度已经达到惊人的两位数。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在目前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陷入衰退的环境下。为了减少外部环境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我们需要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减少经济增长对外部需求的过度依赖。5、出口转内销我国这个令世界所有企业都垂涎三尺的巨大市场,为企业出口转内销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而出口型企业为了满足国际客户的需求,在生产管理、品质控制、供货时间、按国际消费需求进行产品研发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这使得企业在转向内销的同时具体了成功的前提基础。但在国内市场,其品牌影响力及渠道建设短板不容忽视,这也是制约企业出口转内销的一个瓶颈。公司的内销越来越不好做,业务量在缩小,原因是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不断增加,产品进卖场也很困难,而类似
本文标题:浅谈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73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