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2023优化营商环境材料可借鉴3篇
2023优化营商环境材料可借鉴3篇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优化营商发展环境为深入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盐边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抓住机构改革机遇,以为群众、企业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为目的,推进落实“数字政府”改革和高质量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升我县政务服务质量和综合竞争力。围绕项目建设抓服务,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按照职责权限,全县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在一体化平台上认领事项6418项,认领率100%,发布事项6418项,实施清单发布率100%,办事指南准确率100%。结合部门乡镇实际,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由“网上可办”向“全程网办”转变,实现从网上咨询、网上申报到网上预审、网上办理,目前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县本级网上可办率%。围绕难点堵点抓疏通,提升政务服务事项便利度。优化简化办理流程,全县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发布依申请事项数1315项,实现全程网办事项1172项,全程网办率%;“一次办”事项数1314项,占比%;时限缩短比例达%。梳理出“应进必进”清单552项,负面清单244项,公共服务事项清单399项,同时结合最新公布的行权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形成了盐边县“一证一照办”清单,共有85个事项纳入清单范围。围绕关键环节抓提升,优化政务大厅管理和服务。联合多个审批服务窗口,通过优化流程、首席代办、协调配合、疑难会商等措施,为企业“送政策”上门服务3家20人次,为美利林二期、久通矿业梳理优化审批流程,引领企业到大厅办理相关行政审批手续。全面加快“综合窗口”建设,全面完成县乡综合窗口建设,并与云南省永仁县签署了“跨省通办”协议,设置咨询、帮办代办、“无差别”、跨省等通办窗口,梳理“通办”事项61项。积极推动新设市场主体电子营业执照与纸质营业执照同步发放工作落实。全县1573户登记的市场主体实现了电子营业执照同步发放。围绕深化简政抓放权,不断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合理划分前台接件区与后台办理区,并统一规范综合窗口标识、标牌等。设置1个“全科无差别”综合窗口(含川渝通办)、5个“一窗通办”综合窗口和11个“分领域”综合窗口。精心编制“便民手册”,加载15个涉及企业、群众切身利益的高频事项流程。升级优化盐边县“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完善“笮即办”政务服务小程序服务功能。加强天府通办“移动端”建设。在(天府通办APP)中接入办不成事线上受理”“预约办税”“纳税信用等级证明”“食品经营人员健康体检证明”“卫生从业人员体检证明”等5个非查询类应用程序。认真做好“4篇文章”全力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近年来,XX市财政局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各项决策部署,认真做好提高思想认识高度、深入挖掘平台建设深度、持续提升惠企便企温度、全面加大监督检查力度“4篇文章”,聚焦市场主体需求、采购监管方式创新,不断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一是精密部署严要求,不断提高思想认识高度。市财政局高度重视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工作,围绕政府采购各环节,构建了“1+4+N”的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政策体系。“1”是制定《XX市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攻坚行动方案》作为统领性文件;“4”是针对采购人、供应商、代理机构、评审专家4类政府采购当事人制订管理细则;“N”是指出台N项具体措施细则。二是笃行不怠谋发展,深入挖掘平台建设深度。横向上,实施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改造,全面取消纸质投标(响应)文件,实现政府采购项目全流程在线办理;实现业务全链条“一网通办”。纵向上,XX市所有县(市、区)实现政府采购电子卖场全省一张网,完成了省市县三级全覆盖,进一步规范了小额零星采购,提高政府采购透明度和采购效率。自全市电子卖场运行以来,截至4月底累计交易额达亿元,累计交易笔数达万笔。三是用心用情优服务,持续提升惠企便企温度。在政策上做“加法”,坚持将政府采购预算份额40%以上预留给符合条件的企业,2022年全市中小企业合同金额占比达%。在流程上做“减法”,在全省首推零成本投标,全面取消政府采购投标(响应)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全市累计免交投标保证金约2亿元、履约保证金约亿元。在创新上做乘法,推广线上“政采贷”信用融资服务,与20家银行签订“政采贷”合作协议。在问题上做除法,开通“政府采购举报”专栏,积极听取市场主体意见建议,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主动上门服务企业。四是一刻不停强监管,全面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聚焦公平抓规范,深化政府采购信用体系建设,制定政府采购负面清单,明确政府采购活动中的6大类56项禁止行为。聚焦公正提质效,在全省率先引入法律专业团队处理政府采购投诉举报;指导成立全省首家地市级政府采购行业协会,构建行政监管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政府采购监管模式。聚焦公开促提升,要求所有政府采购项目提前30日公开采购意向,方便供应商提前了解采购信息;免费发放《XX市政府采购法规汇编》、《XX市政府采购惠企手册》1000本。如何优化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的制度保障,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国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已有明显改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应对新的风险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更需加大改革力度,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取得更大进展。一、营商环境的界定与评价改善营商环境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改革议题。在国际上,世界银行自2003年起每年都发布一份营商环境报告,对全球各经济体的营商环境进行量化评估和排名,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成为影响改革议程和投资预期的重要参考。在我国,近年来随着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的不断推进,营商环境研究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重视,对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2019年10月国务院公布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将近年来优化营商环境中行之有效的政策、经验和做法上升为法规制度,对推进改革作出规定,明确了优化营商环境的方向和框架。基于上述文献分析,可对营商环境作如下界定。(一)什么是营商环境?为了衡量和评估各国营商环境,世界银行于2001年成立了营商环境小组,研究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并从2003年起连续发布年度营商环境报告,但该报告并没有对营商环境作出具体定义,而是以影响企业营商活动的监管制度或法规作为考察对象,[1]反映了对营商环境的认知。从我国研究文献看,一般认为营商环境是指市场主体在准入、生产经营、退出等过程中涉及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等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2]国务院公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将营商环境界定为“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包括市场主体保护、市场环境、政务服务、监管执法、法治保障等方面。[3]理解起来,可以说营商环境是指影响市场主体活动的各种制度性安排,包括体制机制、法律法规、规则程序等。主要特征有:从性质上看,营商环境属于一种制度性环境,具有规范性、公开性和稳定性,对市场主体成长发展有重要影响,如企业开办要注册登记,企业融资要抵押担保,企业破产要清理债权债务,都属于市场主体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制度规则,为此市场主体需付出经济、时间和机会等成本,即所谓制度性交易成本。从领域上看,营商环境涉及市场主体准入、生产经营和退出等企业生命周期全过程和各个领域,覆盖市场环境、政务服务、监管执法、法治保障等方面,比如市场主体的创业活动,必然涉及开办企业领域的办事制度,如市场准入条件、政府办事流程、监管规则以及相关法律规定等。从作用上看,营商环境事关企业兴衰、生产要素聚散、发展动力强弱,直接影响到市场主体的成长、创新和发展,以及就业机会、生产效率、投资信心等,最终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产生影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所以说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二)营商环境包括哪些领域?从国内外研究文献看,对营商环境涵盖领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理解,将营商环境领域限定在市场主体准入、生产经营和退出等活动中涉及的各种制度规则,如世行营商环境报告设计的指标体系,从可量化、可对比和可改革性的角度,覆盖了影响企业生命周期11个领域的监管制度,即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证、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获得信贷、保护少数投资者、纳税、跨境贸易、执行合同、办理破产和劳动力市场监管(尚未排名)。这些领域的制度规则是代表性的,而不是全部,比如企业生产经营,不仅要用电,也要用水、用气、通信等,只是以获得电力作为代表性领域(见图1)。广义的理解,除了狭义所指领域外,还包括宏观性的、非制度性的影响要素,如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评价指标包括宏观经济、市场规模、基础设施、行政制度、金融市场、人才、创新、环境、教育、科技等领域,具有综合性,几乎涵盖了影响综合竞争力或发展环境的各个方面。比较而言,狭义的理解,涉及范围有限,没有包括与市场主体成长相关的所有领域,而是限于制度性领域,可衡量可比较,可为改善营商环境提供一个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参考框架;广义的理解,覆盖范围宽泛,具有综合性,但有些领域超出了制度性范畴,也不是制度变革所能解决的问题,比如说市场规模、基础设施等要素,对企业发展有很大影响,但不属于制度规范的范畴,营商环境改革通常也不涉及这些领域,而是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或发展环境的重要方面。从我国相关研究和实践看,大多是从狭义上来理解营商环境涵盖领域的,同时又加入了一些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改革领域,覆盖范围更广些。例如,国家发改委研究组织的营商环境试评价,对标国际、立足国情,在借鉴世行营商环境报告11个衡量领域的基础上,叠加了反映城市投资吸引力、高质量发展等领域制度建设的评价指标。北京、上海等地推出的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方案,在对标国际先进的同时,增加了投资、贸易、创新、人才、信用等制度改革领域。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针对我国营商环境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增加了市场主体保护、信用体系、企业注销、公用事业办理等制度改革领域,更加适应我国改善营商环境的需要。(三)什么是好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好差优劣之分,可从不同维度进行考察分析。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可以发现好的营商环境通常具有以下共性或标志。便利性。营商环境的便利性是指市场主体从事营商活动的难易程度,一般可从市场主体办理相关事项的手续、时间和成本等维度进行衡量评价,如世行营商环境报告就是根据各经济体营商环境便利度来进行排名的,办事的手续越少、时间越短、成本越低,意味着便利度越高。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可使市场主体营商活动更加容易,增强活跃度,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公平性。营商环境的公平性是指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企业无论大小,属于何种类型,在市场经济活动中都能获得平等待遇,公平竞争,没有歧视性和差异化限制,一般可从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维度进行分析,如实行市场公平准入、平等参与竞争、平等保护各类企业权益等。公平性强的营商环境,可保证市场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透明度。营商环境的透明度是指有关政策法规制度信息的公开透明程度,包括市场环境、政务服务、监管执法和法律法规等方面信息的公开知晓,没有隐性或显性的限制,可从参与法律政策制定、及时公布信息、查询获取信息方便等维度考察。透明度高的营商环境,可使各类市场主体都能获得相关信息,及时把握政策走向和市场机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增强营商环境的可预期性。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法治化是指营商法律制度的完备程度,包括法律法规健全,法律面前各类市场主体一律平等,政府依法行政、市场监管统一,依法保护企业权益,司法保护公正等,可从立法、执法、司法等维度进行分析。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可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法治保障,体现公平正义,使市场主体有稳定的预期。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国际化是指营商制度安排与国际规则的相通对接程度,包括与国际衡量标准相近、与国际通行规则或国际惯例对接、涉外投资贸易开放程度等,可从国际对标、法律法规、跨境投资贸易、对外开放度等维度进行考察和比较。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可提升营商环境的层次和水平,促进涉外投资贸易,增强市场吸引力和国际竞
本文标题:2023优化营商环境材料可借鉴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765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