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版本V3.0-20051.本统一技术措施同时适用于本工程高层及多层民用建筑框架、框剪及剪力墙结构体系。(专业负责人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进行应用,并在专业评审时讨论确认。)2.项目审核人应严格按我院2005.4《05年结构专业技术质量管理》有关规定进行结构专业设计过程质量控制。(全文详见我院局域网/XMAD/设计院共享/专业文件夹/结构/通用文件)3.项目专业负责人(盖章人)应对项目专业设计质量全面负责,对项目设计进度控制负责。应负责落实项目的专业评审内容的实施,及时向审核人反馈设计技术问题,并组织协调处理。4.本工程结构专业各主要分部设计强制性条文预防措施:4.1结构计算部分:部分构件抗力设计值小于其相应荷载效应设计值,违反GB50011-2001第5.4.2条规定。(高层建筑连梁超限可按JGJ3-2002第7.2.25条要求进行调整)部分楼层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小于GB50009-2001第4.1.1条规定4.2梁配筋平面图:框架梁梁端的底筋和顶筋之比一级小于0.5,二、三级小于0.3,违反GB50011-2001第6.3.3条第2款。框架梁梁端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2%,梁箍筋直径未增加2mm,违反GB50011-2001第6.3.3条第3款。框架梁两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不应大于2.5%,违反GB50011-2001第6.3.3条第1款。4.3柱墙配筋平面图: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全高范围内未按GB50011-2001第6.3.8条第2款有关要求加密柱箍筋。剪力墙竖向和水平分布筋的配筋率小于0.25%,违反JGJ3-2002第7.2.18条。4.4楼板及构造大样配筋图:楼板配筋及部分详图配筋小于GB50010-2001第9.5.1条规定的最小配筋率要求。4.5上述内容为工程设计中常犯的强制性条文,专业负责人及校对人应着重校对荷载简图与建筑平面图功能吻合及结构计算配筋简图与梁板柱施工图配筋量一致,并应将纠正结果逐一闭合后,方可于施工图上签字确认。*4.6审核人应针对以上条文进行抽查,按照我公司《结构专业工程质量等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不合格者应予退还重新校对,并作为ISO个人设计工作质量评定依据(表T709-1)。几时执行?5.设计所用主要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6.荷载取值规定6.1.恒载(标准值)面层标准层:(2cm花岗岩饰面、抹灰、吊顶等)1.5KN/m2平屋面层:(保温、隔热、防水、饰面、抹灰、吊顶等)3.6KN/m2坡屋面:(电算输入值应乘于投影放大系数)平瓦、脊瓦1.1KN/m220厚水泥砂浆保护层0.4KN/m2防水层0.4KN/m2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0.4KN/m2(500×500铜线)吊顶及抹灰0.5KN/m2共计2.8KN/m2墙体外墙:190多孔砖双面粉刷保温砂浆4.1KN/m2(为计算取值)分户墙:190多孔砖3.9KN/m2(为计算取值)卫生间周边墙体:120多孔砖2.7KN/m2(为计算取值)卫生间周边墙体:90多孔砖2.4KN/m2(为计算取值)其余:90空心砖2.1KN/m2(为计算取值)隔墙灵活布置时,非固定隔墙的自重应取每延米长墙重的(KN/m)1/3作为楼面活荷载的附加值(KN/m2)计入,附加值不小于1.0KN/m2。屋面天沟,应按积水的可能深度确定积水荷载。钢筋砼容重:(KN/m3)框架结构:25.5∽27框架-剪力墙结构:26∽27.5剪力墙结构:26.5∽286.2地下室荷载及组合6.2.1地下水位取值:非人防组合应取至室外地坪标高下0.5米处。人防组合可取勘察报告提供的稳定地下水位。6.2.2柱下集中布桩的地下室底板,必须考虑以下底板所承受的荷载:6.2.2.1抗浮稳定计算: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根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即水浮力的分项系数取1.0,上部结构自重的分项系数取0.9,且不计入活荷载。6.2.2.1底板构件强度验算时底板所承受的水压力(方向:向上,荷载分项系数人防取1.2,平时1.35。)底板所承受的人防等效静荷载(方向:向上,荷载分项系数取1.0)底板的自重(方向:向下,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荷载分项系数取1.0;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荷载分项系数取1.2)6.2.3地下室侧墙室外地面活荷载宜取5.0Kpa。若室外地面为消防车道或城市道路时,则应按相关规范的有关规定取值。6.2.4地下室、地下水池、地下通道等结构外墙上的土压力计算,视其外墙能否产生位移、墙本身刚度、受楼板和侧墙分隔约束等情况,可采用静止土压力、或(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2。当地下室基坑支护采用悬臂桩或外锚桩支挡时,地下室外墙承受的土压力可适当折减。土压力按静止土压力计算,一般地下室侧壁土的侧压力系数见下表。土的侧压力系数表6.3.6土的种类和状态K0碎石土0.18~0.25砂土0.25~0.33粉土0.33~0.430.330.430.530.330.530.72粉质粘土:坚硬状态可塑状态软塑及流塑状态粘土:坚硬状态可塑状态软塑及流塑关态6.2.5地下室顶板应考虑施工活荷载,施工活荷载宜控制在(5~6)kpa以内,此施工活荷载不与使用活荷载及建筑装修荷载同时考虑。当室外地下室顶板面积较大时,荷载取值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与审核人商定.6.3未说明:按有关规范要求执行。7.基础及地下室部分:7.1桩基7.1.1桩基承载力及沉降计算应依据地勘报告确定规范执行依据。7.1.2桩身砼强度、桩基承台计算及构造要求按GB50011-2001规范执行。7.1.3有地下室的桩基承载力验算时,地下室底板和承台自重及底板的活荷载均考虑由地下室底板的土承担,但施工图中应明确板底地基承载力要求,及地下室四侧回填土土质要求。(但若板底土质为欠固结新填土或桩基为嵌岩桩时,则应与审核人商量确定。)7.2地下室7.2.1柱下集中布桩的地下室底板按梁板布置时,当承台较大时(大于等于四桩承台),其地梁的跨度可取与承台边缘最近的桩的中心距计算。(电算时可加设计算柱处理)7.2.2地下室底板,除布置框架处设拉梁外,尽可能不布置次梁或少布置次梁。7.2.3地下室外墙计算简图应按底部固端,上部简支的单向板进行计算。7.2.4地下室车道,侧壁计算简图应按悬臂构件进行计算时,车道底板厚度及配筋不应小于相邻侧壁。7.2.5地下室结构计算书必须有地下室侧墙、底板、底板地梁裂缝宽度计算资料。当地下水埋藏较浅时,尚应进行抗浮稳定计算。7.3高层建筑基础或地下室埋置深度:天然地基不宜小于1/15建筑高度,桩基或桩筏不宜小于(1/18~1/20)建筑高度。位于基岩上的高层建筑,在满足地基承载力、稳定性要求,且其基底零应力区面积满足JGJ3-2002第12.1.6条要求时,其基础埋深不受本条要求限制,但应满足抗滑要求。(埋置深度可从室外地坪算至基础或承台底面,详见JGJ3-2002第12.1.7条)7.4桩基承台厚度除应满足抗冲切、抗剪、抗弯要求外,承台的最小厚度按如下规定执行:小直径桩除剪力墙核心筒下联合承台外,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8.5.15条要求不小于300mm.剪力墙核心筒下联合承台、大直径桩承台,按h≥1000mm、h≥地梁高度+50mm及h≥建筑层数n*60mm的最大值采用。除了调整沉降差异或抵抗扭转效应需要,承台受压区不需配置承台面筋。地下室底板承台,底板面筋拉通承台面,但板底钢筋则伸入承台边缘满足锚固长度即可。(承台尺寸小于2.5mX2.5m,则板底钢筋拉通即可)7.5小高层建筑不设置地下室,当地基浅层土层存在较厚软弱淤泥土层,基础采用予应力砼管桩或柱下单桩的大直径灌注桩,基础除了桩承台满足规范规定埋置深度要求,桩承台之间按一般要求设计基础梁外;桩基设计应计入柱墙底水平剪力的影响,采取有效抵抗水平推力的构造措施。7.6天然地基独立基础带梁板式的地下室底板设计中,地下室底板与柱下独立基础埋置于同一持力层上,结构计算中按上部结构荷载全部由柱下独立基础承担,其地下室底板与持力层之间应考虑褥垫处理措施,保证底板不参与独立基础分担上部荷载。7.7双柱联合基础,按各单柱独立基础计算后,连成双柱联合基础,应考虑联合基础底面形心与上部竖向恒载合力作用点重合,柱下构造上宜设暗梁,当双柱之间基础顶部可能出现受拉区时应在顶部配筋,双柱联合承台类似。8.上部结构部分:8.1电算时结构底部固端确定无地下室:应取至基础或承台顶面,当小高层建筑结构基础埋深较大时,基础梁可设于室外地坪下500mm,计算时考虑基础梁以下为一计算层取Nbase=1、Sbase=0进行整体计算分析。基础梁应按框架梁构造执行。带地下室:当地下室与上部的层间刚度比时大于2.0时,取至地下室顶面标高。半地下室设计的问题:建在山坡上的建筑,经常设置一侧开口的半地下室,土层侧压力直接作用在主体结构上,当建筑物层数不多时,存在抗倾覆和抗滑移的问题,应进行验算。尚应考虑土压力对主体结构计算的影响。挡土墙与主体应分开设计,以简化主体结构设计。挡土墙与主体未分开时,由于墙体不对称布置造成严重扭转,应该避免采用该方案。地面层两端层高不一样问题:由于场地标高变化或者特殊使用要求,建筑物底层两端层高一端很大、一端很小,层高大的一端抗侧刚度小、层高小的一端抗侧刚度大,存在严重扭转不规则的问题,应在层高大的一端提高抗侧刚度,可加大梁柱断面尺寸、加设短肢剪力墙或者斜向支撑。8.2计算方法规定:8.2.1以下结构应采用至少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三维空间分析软件进行整体内力位移计算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结构和本规程《高规》第10章规定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8.2.2下列结构补充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采用时程分析法时应按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用不少于二组的实际强震记录和一组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时,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65%,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80%。8度ⅠⅡ类场地和7度100m的建筑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8.2.3下列结构应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7~9度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0.5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甲类建筑和9度时乙类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8.2.4下列结构宜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8度ⅠⅡ类场地和7度100m且属于竖向不规则类型的高层建筑结构7度Ⅲ~Ⅳ类场地和8度时乙类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3)板柱-抗震墙结构和底部框架砖房8.2.5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自身及其与结构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广告牌、装饰板架等风荷载计算要考虑风振系数的影响。8.3电算程序及计算参数取值统一规定,详见附件一。8.3.1楼层最大弹性水平位移与楼层梁端弹性水平位移平均值比值控制应取全楼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按侧刚模型计算结果。楼层最大弹性水平位移与楼层梁端弹性水平位移平均值比值控制可限于主楼范围内,裙楼范围可适当放松。当楼层层间位移角较小或位移绝对值很小时,其位移比可适当放松要求。8.3.2当楼层最大弹性水平位移与楼层梁端弹性水平位移平均值比值大于或等于1.3时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8.3.3消防车活荷载标准值应考虑以下折减系数:(详见GB50009-2001第4.1.2条)设计楼面梁时,单向板次梁取0.8,单向板主梁取0.6,双向板梁取0.8。设计墙、柱、基础时,单向板楼盖取0.5,双向板楼盖取0.8。8.3.4屋面板配筋计算时,应采取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恒载分项系数取1.35。8.4计算简图简化统一规定:8.4.1坡屋面问题
本文标题: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83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