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乡村治理交流发言材料3篇
1/8乡村治理交流发言材料3篇【参阅】此篇优质文档“乡村治理交流发言材料3篇”由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乡村治理交流发言材料1近年来,**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以环境整治为基础、以乡风文明为载体、以产业化发展为动力,用“四把钥匙”解锁乡村治理“密码”,有效激活乡村治理“神经末梢”,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一、党建引领解锁“治理密码”,擦亮乡村振兴底色。**县把加强农村党的建设作为治理之基,大抓基层组织建设,夯实乡村振兴战斗堡垒。突出领导,压实党建责任。突出强化乡镇、村党组织领导,注重发挥农村网格支部堡垒作用、党员和小组长先锋作用,实现党的组织全方位嵌入基层治理网络,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围绕中心,筑牢组织根基。鼓励建立“村企”“村村”联合党支部,提升组织力凝聚力;坚持问题导向,“一村一策”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确保年底前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全部“清零”。聚焦人才,提升服务质量。大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自治本领、法治思维、德治素养,打造了一支讲政治、善治理、会服务的乡村干部队伍。选优育强村党组织带头人,每个村至少储备了22/8名后备“两委”干部。二、环境整治解锁“长效密码”,刷新美丽乡村颜值。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净化”人居环境。聚焦“干净”“整洁”,采取“机械+人工”和“白+黑”的工作模式,整治乱堆乱放、对河道沟渠进行全面清淤,深入背街小巷,清理卫生死角和广告“牛皮癣”,彻底祛除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顽瘴痼疾”。“绿化”生态环境。聚焦“植树造林”,各乡镇抢抓植树造林黄金时期,为适时进行栽植、种好苗木打牢基础,掀起绿化热潮。同时,全县聘用专职护林员1275人,国家级生态护林员216名,草原管护员87名。“美化”村庄环境。聚焦“美丽乡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公共设施配套化。要求党员带头义务参加村容村貌大整治,全面提升村庄环境,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实现“水清路平、墙净厕洁、村绿院美、长效保洁”的美丽乡村目标。三、乡风文明解锁“幸福密码”,激发乡村振兴活力。注重提升基层文化软实力,用特色文化塑造倡导文明新风。完善村规民约。要求各村结合实际,出台村规民约,充分发挥用制度管人管事的优势,弱化用人情治理,达到公平、公正、有效。实行星级管理。鼓励试点村组织开展“星级文明户”创建评选活动,“文明积分”与村民福利待遇挂钩,用“小积分”管好“大队伍”,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整合志愿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不定期组织志愿者在各村开展“理论宣讲、文艺3/8活动、移风易俗、普法宣传、义诊”等志愿服务活动,“红马甲”活跃在村头巷尾,把文明的种子撒播到每个角落。四、产业发展解锁“增收密码”,开辟村民致富途径。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径、新模式,不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提档升级,增强村级造血功能。优化谋篇布局。针对不同情况的村,不同类别的资源,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盘活利用,在全县形成了7种各具特色的“一村一品”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整合资源振兴。树立“开放党建”“融合党建”思维,积极推进村与学校、企业、公司等形成结对共建机制,充分争取整合社会资源,形成了资金、信息、技术等各类资源的叠加效应。先进典型引领。鼓励村党组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分层分类总结典型经验、充分发挥试点引领带动作用,整体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由弱向强转变。乡村治理交流发言材料2近年来,镇党委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大力实施“三乡工程”,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加强党员干部能力建设,着力构建起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格局,有力推动了全镇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一、强化政治功能,答好基层组织建设“基础题”。**镇党委深入落实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有关要求,着重从四个方面发力,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一是在理论学习上下功夫。认4/8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利用公众号、微信群等网络平台推送“百年党史天天读”“党史每日故事卡”156期,深化党员干部思想认识。聚焦全市全区能力建设推进会和重点任务落实等中心工作,通过实地观摩、理论研讨、结对帮扶等方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升能力素质和服务水平。二是在能力建设上下功夫。扎实推进村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组织42名村干部报读青海广播电视大学大专班,着力提高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完成新任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轮训全覆盖,切实提升村干部业务能力。积极发挥微视频平台作用,通过制作并推送廉政宣传微视频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三是在队伍管理上下功夫。扎实开展村“两委”成员承诺践诺评诺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87件,树立了村干部良好形象。探索开展党员档案电子化保密终端管理,确保2079名党员档案的规范管理。结合**新城征迁工作,探索建立安置小区农村党员社区化管理模式,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为民服务,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四是在用活阵地上下功夫。实施10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举办“支部红色课堂、党员议事课堂、德育安全课堂、乡村振兴课堂、健康悦动课堂”为主题的35期“五项特色课堂”,着力打造优质党员活动阵地。利用“有声读物”网络学习平台等形式建立村级党史学习教育“微阵地”和党员“轻驿站”,强化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5/8二、聚力“三乡工程”,答准实施乡村振兴“必考题”。**镇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动乡村振兴的相关要求,坚持以“三乡工程”为抓手,将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以治理促振兴,以振兴强治理。一是依托设施农业吸引市民下乡。**镇党委以**农稷协作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为主体,充分挖掘玉拉、卡约初禾等现代设施农业产业资源,通过“支部+合作社”“支部+农户”等方式,打造以果蔬采摘、农事体验、农家乐餐饮为主导的市民下乡目的地,去年以来,吸引市民下乡万人,带动消费530万元,借力强国商城、直播带货等平台,线上农产品销售累计达80万元,休闲农业、现代农业发展潜能不断释放。二是借助乡情纽带呼唤能人回乡。举办“群贤毕至、共谋振兴”优秀人士助力乡村振兴恳谈会,以乡情作纽带,感召12名**籍能人回乡投资兴业。引进草莓种苗脱毒繁育及葡萄密植技术专业人才2人,繁育草莓种苗90万株远销闽浙等地,葡萄种植亩增产61%,增收450万元,能人回乡创业效应初步显现。三是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兴乡。发挥“两新”组织社会作用,与辖区大宋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农作物订单种植协议,带动周边7个村建立原料供应基地1200亩,年供应农作物原料300吨。引进青凯源服装有限公司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解决就业180人,年务工增收63万元。积极整合民营企业和专技人才资源,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全镇44个村累积收益达万元。三、聚焦群众期盼,答实为民解忧纾困“实践题”。**6/8镇党委始终将为民办实事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提升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认同感。一是组织引领出实效。多方筹措资金,对全镇14个老旧小区进行集中改造升级,充分发挥“三无”楼院中党员作用,成立4个党支部,带领居民开展小区管理服务,一举改变了“三无”小区的窘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党群“沟通桥”作用,统筹推进征迁群众安置工作,顺利为13个村1100户拆迁群众安置分配房屋2150套,赢得党员群众高度认可。二是养老服务出实招。筹集资金450万元,在15个村落实农村老年之家改扩建项目,由村党支部牵头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日间用餐和照料服务,受惠面达1200人,构建了“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新模式,解决了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三是网格管理促实效。建立镇片村社户五级管理网格1759个,实现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全覆盖。疫情防控工作中,依托以党组织为主体,以网格单元为基础的责任体系,扎实推行“党员入格一网兜底”服务机制,发动2000余名党员入格入网,奋战在108个执勤服务点,保障5300余次件生活物资运转分发,构筑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的疫情防线。乡村治理交流发言材料3各位领导:为贯彻落实中央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要求,**镇在清洁家园卫生、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7/8量方面花大气力、下足功夫,通过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去长沙县春华镇九木村、安化县冷市镇文昌村学习成功经验、强化设施设备、积极宣传动员等各项有力措施,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突破。接下来,我镇将继续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抓在手上、放在心上,巩固成效、扩大战果,继续做好以下“四个换”工作:一是换思想。众人拾柴火焰高,不管是党员干部还是村小组长,都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得力的措施推动我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二是换人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一场硬仗,用人是关键。全镇共配备37名保洁员,其中公共区域2名,村级35名,实行统一管理、定期培训模式。镇一级专门成立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新设立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办,由党委书记、镇长负总责,相关办站所长作为成员,共同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这场攻坚战中。各村明确1名村干部为村卫生专干,负责协调引导和纠纷调解。通过村、组三级齐参与、共出力,推进工作的全面开展三是换设备。组织带领人居办、各村党总支书记一行到长沙福田汽车公司进行设备调研,实地采购了3台勾臂车、36个勾臂箱,为每名保洁员配备了一辆电动三轮车,并配齐铁锹、扫把、可伸缩垃圾夹等清洁工具。另外,在金山村、牛头岭、8/8砂子岭各选址建立了一个垃圾分拣中心,为每户派发了2个分类垃圾桶,从源头抓好垃圾的分类减量和再生利用。四是换机制。政策千万条,落实第一条。整治行动不能搞“一阵风“,不能雨过地皮干,要采取治本之策,健全完善评比、督导、奖惩、包干等长效工作机制,通过“月排名、季考核、年总评”模式和“最美农户”的选评,促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朝着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健康发展。改善人居环境,责任大于天。xx镇将继续出实招、下硬手,推进全镇面貌的大提升、大变脸,做到人居环境“处处美、时时美、都夸美”。
本文标题:乡村治理交流发言材料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878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