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陶瓷艺术论文叙事论文:花鸟、陶瓷装饰中的另类叙事
陶瓷艺术论文叙事论文:花鸟、陶瓷装饰中的另类叙事内容摘要:在陶瓷装饰的艺术形态中,花鸟是独特而普遍的叙事主题,其历史变迁也表明了这一点。文章从时代风格的视角出发,分析了花鸟形象、陶瓷语言、表现世界三者的关系,以此可以判断出,花鸟装饰形式是陶瓷艺术总体符号秩序中最为活跃的元素。关键词:陶瓷艺术花鸟形象叙事在陶瓷彩绘中,花鸟装饰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发端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并随着历史的更迭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无论题材内容、形式风格、装饰手法都大异其趣。陶瓷彩绘花鸟装饰的历史进程,也就是一部中国人欣赏动植物的自然美和表达自然与动植物审美领域的演变史。就此而言,中国陶瓷彩绘中花鸟装饰形态大致可以分四个时期进行研究。陶瓷彩绘中花鸟装饰形象的发端期,最早可以溯源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花鸟纹饰彩绘,最初陶器彩绘纹饰中的花鸟装饰形象有鸟纹、鱼纹、联贝纹等。陶器上彩绘颜料主要是红、黑、白等较为单纯的色彩,彩绘料主要是含铁、锰的矿物质。将这些已呈色的矿物料在已抛光干透的成型坯体上进行绘制,然后通过简易窑或落地平烧,以900-1050℃的温度烧制而成。其稚拙的装饰性纹饰对器物的造型有一定的从属性质。在立体的空间形状中进行描绘的原始花鸟纹饰,从其源始就已考虑到器物性质的起伏变化,选择适合的构图和表达方式来呈现最佳效果。因此,陶瓷艺术中花鸟形象的表达,一开始就呈现出不同的语言形态,所绘的花鸟形象稚拙而又谐趣生动。从早期先民在陶瓷花鸟形象的表现当中,能够看出他们强烈的生活性。战国秦汉时期花鸟畜兽的形象,更多地成为陶器及瓦当建筑附件的组成部分,描绘的鹤、鱼、龙、神鸟、扶桑、嘉禾等题材形象生动,千姿百态,花鸟纹饰有较大的发展。到了唐代,长沙窑涌现出一批极具特色的花鸟釉下彩绘陶瓷,这是新石器时代以来具有转折意义的时期,陶瓷花鸟彩绘装饰形象终于成为文献记载中的一个亮点。自此以后,陶瓷彩绘花鸟装饰形象历五代、宋、元、明、清各朝而长盛不衰,官窑、民窑陶瓷中都层出不穷。无论从陶瓷花鸟彩绘从业人数的与日俱增上还是从作品数量上,抑或是在陶瓷花鸟表现的丰富视觉世界中,都可看出,花鸟装饰形象在陶瓷艺术发展中成为非常重要的表达途径。唐代可以称作陶瓷花鸟装饰发展的转折期,这一时期的长沙窑代表了瓷器从注重釉色美转移到彩绘装饰美发展的新方向。从魏晋时期单一的褐彩逐渐发展到褐、绿两彩,纹饰题材从褐色到褐绿两色相同的斑点图案发展到状物写实。褐彩的呈色剂为铁矾(氧酸亚铁),用单一的褐彩绘画,色泽稳定,用笔奔放,线条挥洒流畅,有如用墨在纸上作画一样。与绿彩合用时,褐彩勾线。绿彩(氧化铜)在高温下容易流散,因此往往用来填彩,有时用绿彩勾勒树叶与花瓣,褐彩则用来画叶、茎与花蕊,效果很好。此外,根据褐、绿两彩不同的特点,也有用褐彩画线、用绿彩渲染的。长沙窑釉下彩尽管只有褐、绿两色,但在交替或重复运用下,色彩千变万化,绘画的风格也有从写实转而达到对写意的追求。手法也比较多样,有贴花、刻划花、印花等。长沙窑釉下彩表达花鸟形象的内容极其广泛,有杜鹃、荷花、鸳鸯、鹊鸽、鹧鸪、山鸡、鸬鹚、鸿雁、奔鹿、山羊、鱼、龙、蝶。由此看出,这些绘制者重视生活原型,他们对自然花鸟性状进行了无拘无束的笔线表达,对花鸟形象进行了准确的把握,通过“移生动质、变态不穷”表现了动植物的生命力和不同特质。作品表达的境界是能替代真实景象中的花鸟,帮助观众进入审美领域。虽然装饰感并不能凸显作者的情感,但尊重现实的传统却成为千百年来中国陶瓷彩绘花鸟装饰发展的奠基石。宋代是中国陶瓷彩绘花鸟装饰的兴盛期,窑口众多、特色纷呈、精品迭出、题材画法更日趋多样。彩绘花鸟以宋代北方磁州窑为代表,磁州窑的黑地白花、白地黑花彩绘是一种新型的釉下彩绘装饰,它把制瓷工艺和书画艺术两者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有时以黑色料涂地,留出白色花纹;有时直接用黑色料进行勾勒,黑与白相互映衬,具有对比强烈的效果。磁州窑的器物的主要部位以鸟兽、花卉等为题材,用线流畅,形象生动传神,黑白对比强烈,为当时的市民阶层所喜爱。并且,其装饰手法有多种样式:有白釉酱花、白釉划花、白釉剔花、绿釉黑彩等十几个品种。在表达对象中,花鸟形象占极大比重,题材广泛,画法是以勾线为主的略施黑染的白描形态,也有类似水墨的黑色描绘,较为讲究画外意,也非常讲究形似。另外,全景花鸟画的形式也在磁州窑装饰中出现,如鹰兔纹枕、老虎枕、芦苇鹭鸶枕、芦鹤枕、六屏式花鸟壁画。磁州窑系瓷枕上将黑竹作为主体形象的传世作品留存很多。磁州窑作品中出现了将花鸟形象纳入装饰形态的表现内容,如上海博物馆现藏的磁州窑白釉黑花牡丹纹瓶成为磁州窑代表作。关注生活原型的陶瓷彩绘花鸟装饰,也随宋代文人的雅趣而普遍追求寓兴的审美归属。将表现者欣赏花鸟对象时所兴起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注入所表达的作品世界中,在观者欣赏使用中引起精神遐想,引发情感共鸣。这种潜移默化的精神过程铸造着陶瓷彩绘花鸟装饰的审美价值。元明清以来的中国陶瓷彩绘花鸟装饰向着更深更广的领域迈进,是陶瓷彩绘花鸟装饰艺术的纵深发展时期。至元代,青花获得了空前发展。青花是用氧化钴为原料,在坯体上描绘画面,再罩透明釉,经过大致1300度的高温还原烧成。青花所使用的钴原料经高温烧成蓝色,发色比较稳定。青花料分五色,用笔的丰富性也被应用于造型之中。图案装饰、开光花鸟题材二位一体,整体感强,也成为此时陶瓷装饰的普遍现象。陶瓷中的花鸟艺术形象逐渐成熟,呈现出独立的艺术追求。独立的装饰语言形态仍然重视形神皆备和生活原型,同时也受时代影响追求与墨花、墨禽类似的青花效果,如元青花白麟凤纹、鸳鸯荷花纹、孔雀牡丹纹、双凤纹、雉鸡牡丹花等,也在青花笔调上变得更为活泼而具逸趣。明清后中国瓷业的重心出现在江西景德镇,尤其是以青花艺术为重要表现手法,引导着制瓷业的发展方向。同时釉上彩绘、青花斗彩等多元的彩绘表达手段,为陶瓷的表现世界增添了无穷的丰富性,给花鸟彩绘世界带来了重要的变化。此时,陶瓷花鸟纹饰的表达与宫廷绘画息息相关,由宫廷花鸟画师们制好粉本再发往景德镇,由制瓷艺人们展现在陶瓷上。景德镇御窑厂近年出土的宣德年间蟋蟀罐就是其重要代表之一,林良、吕纪的花鸟画风格都从当时的陶瓷彩绘花鸟形象中提炼出来了。再如,清康雍时期的釉上彩绘花鸟题材瓷器,就吸收了花鸟画的表现手法和风韵,工笔、写意俱全的同时,构图形式上仍保留装饰特征。题材选取与宋人绘画异曲同工,画法以双钩着色工笔彩绘为主,间有没骨画法,经过勾、填、洗、扒、吹、点等技法,将花鸟的色彩、情态表达得淋漓尽致。特别是釉上彩绘中的粉彩装饰采用点染和晕染法,每一种颜色都有丰富的层次,显得粉润柔和、秀丽雅致。花鸟形象有浓淡明暗层次,画面风格近于写实。作品普遍在写实基础上寓兴,构图随形而变,善于将花鸟置于自然景象之中,多以干窠老辣的手法描绘树藤巨石,而以工细笔法描绘花鸟。釉色润泽明亮,表现的花鸟富丽堂皇、光彩夺目。至此,景德镇釉上陶瓷彩绘已呈高峰。今天的陶瓷彩绘花鸟装饰仍以青花、青花斗彩、古彩、粉彩、新彩等为重要的表现形式,其装饰手法与形式不断扩展。综合装饰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陶瓷彩绘花鸟装饰中出现的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借用现代造型形态,将各种传统的釉下或釉上的装饰方式杂糅于花鸟装饰作品表现当中,这更符合陶瓷艺术的本体语言诉求,也是当代陶瓷花鸟装饰表现的突出的方式。许多陶瓷工作者利用这些综合陶瓷彩绘的形式,塑造出千姿百态的花鸟装饰形象,呈现出陶瓷艺术百花齐放的格局。综上所述,写实、寓兴与状物传情是中国陶瓷彩绘花鸟装饰在历史演变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写实是基础,寓兴与状物传情是目的。中国陶瓷彩绘中花鸟装饰其美学价值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花鸟绘画的形式法则在陶瓷艺术的花鸟表现当中完全体现出来,中国陶瓷彩绘中花鸟装饰开创了中国陶瓷史上的新局面。尤其是近几十年来,陶瓷粉彩花鸟画形式、综合装饰形式较传统有了很大转变,如题材范围更加扩大,构图形式更加多变,造型更加多样,技法材质更加丰富等。自此,陶瓷艺术由内而外进行了消化融合,既形成陶瓷自身的语言模式又具备了花鸟装饰形态的审美特征,这是新时代陶瓷艺术与综合艺术门类发展融合的一个重大的特征。直到今天,这种交融仍然持续着,形成中华文明体系中一个特有的现象。参考文献:[1]冯先铭.中国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2]耿宝昌.明清陶瓷鉴定[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993.[3]孔六庆.中国陶瓷绘画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4]叶佩兰.中国彩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5]冯先铭.中国古陶瓷图典[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6]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陶瓷彩绘[m].北京:三联出版社,1960.
本文标题:陶瓷艺术论文叙事论文:花鸟、陶瓷装饰中的另类叙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93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