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现代汉语(下册语法部分)
现代汉语(下册)第五章语法第一节语法概说一、语法是语言结构的规律,即制约着句子组合合法性的规则就是语法。如:1、用“弟弟”、“很”、“聪明”三个词从理论上讲可以有六种组合:⑴弟弟很聪明。⑵弟弟聪明很。⑶很弟弟聪明。⑷很聪明弟弟。⑸聪明弟弟很。⑹聪明很弟弟。其中只有第一条合语法,其余的都不合法。说明组合是有规则的,决不是任意的。2、说明: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语法是语素、词、短语、句子之间的组合规则。语法是客观存在的。a、从言语表达的角度看,说写者在用词造句时必须遵循语法规则,否则听读者会不知所云或感到别扭。b、从话语理解的角度看,听读者在理解话语时必须借助语法规则的指示,否则无法理解。3、一组概念的含义:a、语法含义:语法结构(语法事实)、语法学。b、语法学:词法学(词法研究词的构造和分类,外语里加上“形态”)句法学(组词成句的规则,包括词组结构规则,句子构造规则。)c、语法体系:语法系统、语法学体系。d、语法单位:(组合与分类)语素、词、短语、句子。句子:句类(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句型(单句、复句)e、句法成分:(配对使用)主、谓、宾、定、状、补、动语、中心语、独立语。•a、什么是语法单位•语法单位是能够表达一定语法意义的语言单位。•b、语法单位的分类•共分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构词单位,是语言的备用单位。•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的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的单位。4、解释概念(1)语法单位(2)句类和句型:根据语气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做句类。•①我们学习现代汉语。(陈述句)•②你们学的是现代汉语吗?(疑问句)•③咱们快走吧。(祈使句)•④这棵树多高哇!(感叹句)根据句子的结构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句型。句型单句复句主谓句非主谓句动词谓语句他家养了一群鸡。太阳出来了。形容词谓语句天气真冷。名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鲁迅绍兴人。北京我去过。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名词性非主谓句叹词性非主谓句拟声词性非主谓句禁止吸烟。真冷。飞机!啊!轰隆!联合复句:偏正复句:并列复句顺承复句解说复句选择复句递进复句转折复句条件复句假设复句因果复句目的复句(3)、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I.语素II.词和短语III.句子I级语法单位—构词材料II级语法单位—构句材料III级语法单位备用单位使用单位(4)、语法手段(1)什么是语法手段(2)汉语的主要语法手段A.语序B.虚词语法单位之间的层级关系(5)句法成分句法成分是短语和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a.句子成分分析法•句子成分分析法又称为中心词分析法,是传统语法学分析句法结构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汉语中的运用主要以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和50年代的“暂拟汉语语法教学系统”为代表。•句子成分分析法从句子的语法意义出发,对句子的结构部分进行功能分析。它以句子内部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意义为依据,在分析过程中,先找主干,再找枝叶。也叫多分法。(中文系)的同学[必须]学好(理论)语言学。句子成分分析法的优点是:•a.寻找中心词,主次分明。容易反映句子的基本构造。•b.在反映句子基本构造的基础上,能够准确地归纳句型,收到提纲掣领的效果。•c.句子成分与词类的对应性较强,能够反映词在造句中的功能和作用。•d.找句子主干的方法便于教学,便于寻找语病。句子成分分析法的缺点是:a.忽视句子的层次构造,不注重句子的层次分析。b.忽视词组的句法作用。c.过分强调语义在语法分析中的作用,混淆了语法和逻辑的界限。b.直接成分分析法•直接成分分析法又称为层次分析法,是通过分析直接成分间的组合来揭示句子构造层次的分析方法。俗称二分法,通称层次分析法。•上世纪3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首先提出“直接成分”的概念,后经哈里斯等人的补充和发展,逐步形成了直接成分分析法,这也是结构主义语法学的思想在析句法方面的具体体现。**直接成分就是直接组成某个结构体的成分。例如:他弟弟喜欢外国小说**直接成分分析法的重要特点是认为句子的构造是有层次的,句子中的词并不是都处在一个平面上,这种方法主要是对句子的语法结构逐层二分,依次找出各层次上的直接组成成分,一般分析到不能再切分为止。主谓定)中动宾定)中•一匹枣红马一会儿就吃完了一捆青草。主谓状中状中动宾中补定中直接成分分析法的优点:•A.能够揭示句子构造的层次性,科学地解释了句子的构造。•B.它能区分歧义结构。学习材料学习材料直接成分分析法的缺点:A.直接成分分析法只注重揭示句子的结构层次,不重视说明直接成分间的结构关系,因而不能区分一些层次相同但结构不同的语法结构,例如:他看书看新书主谓动宾动宾定中定)中动宾•B.直接成分分析法的应用有局限性,如汉语中的兼语结构、双宾语、联合结构、连谓结构等就无法二分。•C.直接成分分析法忽视意义在句法结构中的作用,在句法分析中排斥意义,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能完全做到的。两种析句法的结合我知道你最喜欢打排球。‖主谓|动宾‖主谓]状中|动宾|动宾很赞成你说的那些话。|动宾]宾|动宾)定中)定中‖主谓•谓语里如果有宾语,就会有动语。•动语是支配、关涉后面的宾语成分,•宾语是动作所支配、所关涉的对象。我们厂最近试制成功了新产品。我们厂最近试制成功了|新产品。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谓语是陈述主语的。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我们厂最近试制成功了新产品。状语是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我们厂最近试制成功了新产品。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我们厂最近试制成功了新产品。句法成分句法成分成对发生的关系举例主语谓语陈述关系(主谓关系)学生读书动语宾语支配或关涉关系吃西餐定语中心语修饰限制关系(定中关系)新产品状语中心语修饰限制关系(状中关系)尽快完成中心语补语补充说明关系(中补关系)写一遍二、对汉语语法研究的回顾汉语语法研究已有很久的历史。古代学者,为了读懂古书,对书中的虚字和一些语法现象进行了分析,这种研究是文献学的。把汉语语法当作一个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始于1898年问世的《马氏文通》,此后这类著作渐渐多了起来。一百多年来,汉语语法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1、套用期(19世纪末期——20世纪30年代末期),大约40年。基本倾向是套用国外语法学体系,略加增减修补,形成汉语语法学体系。代表著作是马建忠的《马氏文通》(1898),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1924).传统语法理论在指导描写汉语的实际、建立汉语语法学方面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但也有局限性,主要是过分重视意义而忽视形式。2、引发期(20世纪30年代末期——70年代末期),大约40年。基本倾向是引进国外语法理论,用以观察和描写汉语语法事实,生发出比较注重汉语语法事实的语法学系统。代表著作是王力《中国现代语法》和《中国语法理论》(1946),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1942-1944),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1961),张志公主编《汉语课本》三、四、五册(1956-1957)。50年代的两次语法专题的大讨论,实际上是对传统语法理论过分偏重意义的检讨。a、1953一1955年间的词类问题的讨论,否定了单凭意义(概念)标准来划分词类,引进了结构语法的分布理论。b、1955—1956年间的主宾语问题的讨论,肯定了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这些都是很大的收获。这两场讨论都在客观上扩大了形式分析法的影响。3、探求期(20世纪7O年代末期—现在),已有30多年。基本倾向是接受国外理论的启示,注重通过对汉语语法事实的发掘探索研究的路子,追求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现代汉语语法方面的重要著作是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1979),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1980)和《语法讲义》(1982)。a、关于区分静态单位和动态单位的观点。吕叔湘在他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主张把语言单位分为静态和动态两大单位,在此基础上提倡“在静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动态的研究”。这一思想的实质就是不把语言看作一个严密的、封闭的、自足的系统,而把它看作一个变化着的,开放的、相互制约的系统。尽管对动态单位的具体划分还可以讨论,但强调动态的研究则是一种观念上的更新。遗憾的是,汉语语法关于语言单位动态方面的研究成果还很薄弱。静态的研究还是主流。b.关于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相结合的观点。朱德熙在《语法答问》中指出:“真正的结合是要使形式和意义互相渗透。讲形式的时候能够得到语义方面的验证,讲意义的时候能得到形式方面的验证。”这种具有辩证观念的观点比起传统滥用意义和某些结构主义者片面追求形式似乎高明一些。只是人们多在描写、分析语言的静态单位时使用它,还很少有意识地分析动态单位的形式和意义。1982年的析句方法大讨论之后,结构主义的层次分析法基本上取代了传统语法的成分分析法。但层次分析法的局限也是明显的,它只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的构造层次和句法关系,不能揭示和句法结构相关的语义结构及其成分间的关系,不能用来分化歧义结构。于是有人提出了变换分析法。变换分析是语法研究中一种有潜力的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分化歧义句式,但不能解释造成歧义的原因。因此,语义特征分析作为一种方法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运用。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二求”:一求创建理论和方法,二求把事实弄清楚。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至今尚未成熟,自成体系的理论和方法尚未创立起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对事实的了解基本上仍然处于朦胧的状态。三、语法的性质先看例子:*①昨天我见面了老师和同学。*②这事我也以前不十分清楚。(这事我也从来没见过。这事我从来也没见过。)*③现在我也跟大家想一样了。*④我们有很好老师,我想她我妈妈。*⑤离二月我们能学习西药。(到二月份,我们就开始学习西医了。)说明:语法规则本质上是说本族语的人头脑中潜在的一种直觉知识,也可以说是人们说话时的一种约定习惯。这种过程通常称作“语言获得”,它无形中就在特定人群中形成了一种共同的“语感”。即强制性地要求说本族语的人都按照某种标准去说话;你如果不这样说,别人就不能接受;别人如果不这样说,你也马上就会感到别扭。什么样的话能说,什么样的话不能说的语感,就是这种语言的语法规则。通过老师讲课或该语法书来掌握该语言的语法规则,其实说到底这无非还是通过某种辅助手段来培养语感。与其说他是学会了这种外语的语法规则,不如说是得到了这种外语的语感。很多外语教师常说,只有不需要想语法规则就能说外语了,那才算达到了一定的水平。1.语法规则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所谓“抽象”指的是对具体东西进行类的概括。语法规则是从无数词、句子里概括出来的。学习语法也要有抽象能力。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对人们说的话中的单位、结构和关系的某种类的概括。比如建立“名词”这个类:这就是从词的用法对语法单位类别的抽象。再如“动宾结构”:这是从结构形式对语法关系类别的抽象。2、语法规则具有强大的递归性。所谓“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语言中句子格式和长度各种各样,即便抽象也不可能不断增加新的规则,这时就还需要让一种规则多次起作用。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反复使用的规则。例如:“主语十谓语”和“动语十宾语”结构的套叠。AI小李来过学校了。A2小王知道小李来过学校了。A3小张认为小王知道小李来过学校了。A4我觉得小张认为小王知道小李来过学了。3.语法规则具有严密的系统性。所谓“系统”指的是语法规则具有推导性和解释性。《现代汉语词典》:“系统:同类事物按一定的关系组成的整体。”系统是指不同的语法现象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又分别处于不同层面,构成一个整体,一个网络,任何一个语法成分、任何一种语法现象都是这个系统、这个网络的一部分,都处于特定的关系之中。语法研究的是关系。比较∶我洗干净了衣服。/我把衣服洗干净了。他摔碎了花瓶。/他把花瓶摔碎了。他喝醉了酒/他把酒喝醉了。#我听烦了说教/我把说教听烦了。#(谓语动词一般都有处置性,就是动词对受事要有积极影响。)这故事都把
本文标题:现代汉语(下册语法部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00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