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五年级上册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精编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五年级上册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精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五年级上册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精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五年级上册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冠”,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猎豹、冠军、俯冲、浩瀚”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3、了解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难点:了解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1、师出示奔跑中的猎豹的照片,先让学生猜是什么动物,它每小时的速度是多少?(生纷纷举手回答,师:猎豹奔跑的瞬时速度可达到一百一十千米每小时,学生哗然。)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同学们看了这个题目,有什么问题想问吗?(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快多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3)思考同学们刚提出的问题,找到关键句子用横线画出来。2、检查反馈,指名生读。重点指导多音字:冠、喷;整体认读音节:赤、置;“枚”字右边的写法。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1、默读课文,简要地说一说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2、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老师、同学听。3、生讨论交流,指导分段,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作者按运动速度从慢到快对比列举了人、鸵鸟、猎豹、游隼。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作者按运动速度从慢到快对参考资料,少熬夜!比列举了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光,结尾指出宇宙中速度最快的东西是光。四、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题目。五、作业设计:练习有感情地读文。抄写生词3遍。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2教学理念特级教师贺诚曾经说过:“在语言文字明亮而透彻的深处,映照着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它是文化的载体,它是精神的凝固。我的语文教学实践,不仅需要语言文字的操练,而且追求情感的融会与灵性的感悟。语文,是一种川流不息的生命。”《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力图让孩子透过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深处的情感和生命,牢记屈辱,增强责任感。预设目标1、运用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学会文中的生字词,有感情朗读课文。2、通过语言文字的品味、感悟等,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3、通过质疑、体验等办法,感悟文章的写法。教学过程一、破题引入,据题质疑1、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1篇新的课文,大声读课题。“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日月普照的明;“园”是万园之园的园。2、通过课件和图片资料等介绍圆明园,自由说说自己的看法和心情。3、假设:如此恢宏的建筑,如此无价的文明,可是有一天,有人却将它毁于一旦,使它成为了一片废墟!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发出什么疑问?(学生自由汇报,教师小结规类:为什么会毁灭?怎么毁灭的?谁毁灭了圆明园?后果有哪些等。)4、整体感知课文。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词,读通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2、反馈、小结:用自己的话介绍圆明园的毁灭的后果是什么?课文中有一个自然段概括了毁灭所造成的损失。3、引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正音:不可估量。先解释字面意思:无法计算和估计。三、学习“毁灭的过程”参考资料,少熬夜!1、默读具体介绍圆明园毁灭过程的语段,说说自己的感受。2、交流感受:可恨、愤怒、咬牙切齿……3、再次读文,用笔圈出让你最恨的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4、学生汇报,教师随机点拨:(学生先汇报个性感受,教师组织其他孩子展开讨论补充,最后进行小结。)例如:凡是、统统、实在、任意──侵略者像强盗一样,毫无人性。5、感情朗读,用朗读表现自己的感情。四、品读“圆明园的辉煌”,感悟写法1、教师反问:课文的题目和重点既然是写“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还要写它的辉煌呢?2、小结写法:引读2~4自然段。3、鲁迅说过:“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我们将它改成肯定句:圆明园的价值在祖国文化史上是不可估量的……请细细品读2~4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4、学生自由汇报,教师归纳:哪些语言写出了圆明园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随机进行词句的归类。)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用简笔画表示。)有……也有……;有……也有……;不仅有……还有……;不但……还……饱览、漫游、置身。幻想的境界、天南海北、风景名胜、历史文物、青铜礼器、奇珍异宝……5、感情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五、小练笔观看圆明园毁灭的影片片断,拓展欣赏雨果关于圆明园毁灭的信,向侵略者写一封控诉他们罪行的信。提示运用文本中的词语和句式。五年级上册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3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优美清新、富有感情参考资料,少熬夜!的语言。3.培养学生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导读导议。2.学生自学,小组合作探究,班级读、评、讲、议的形式相结合。3.初步感悟作者运用具体的事例,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学做一个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人。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想象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初步感悟作者运用具体的事例,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学难点:初步感悟作者运用具体的事例,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进行文章内容的梳理,自主发现文章的表达情感和文体特点。2.围绕教材中提示的自学导读进行学习,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解决,引导学生发现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关注语言文字前后的联系,多角度思维。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四、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交流预习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齐读课题。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认为需要同学们注意的字词。预设:(全班交流)第一行:笨笨的姿态满树的叶子第二行:香气迷人香飘十里浸在花香里第三行:赏桂花糕饼茶叶课件展示相关字词:你发现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想一想,你对桂花有什么新的了解?2.简介作者。课前预习中我们还查找了相关资料,你们对作者琦君有哪参考资料,少熬夜!些了解?(全班交流)大家看,这就是作者琦君女士,她是当代中国台湾著名的作家,她的作品深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被誉为中国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课件展示图片素材“琦君介绍”。设计意图简介作者,疏通文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交流表格,梳理内容1.课前我们预习了课文,填写了预习表格,4人小组互相交流,把表格的内容进行完善,注意语言简练。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实物投影展示学生课前预习表格。)4.通过表格,我们梳理了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可见利用表格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通过这张表格,你读懂了什么?交流预设:(1)摇桂花很快乐。(2)作者对家乡思念之情。(3)本文主要讲了:作者喜欢桂花,小时摇桂花十分快乐,长大后依然忘不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设计意图通过课前预习,学生首先进行文章内容的梳理,进而发现文章的表达情感和文体特点。(三)关注重点词句,体会情感1.通过自学我们读懂了这些内容,那么编者又为我们设定了哪些导学要求呢?课件出示教材中自学导读的内容。按照这样要求,默读课文,围绕摇花乐和思乡情,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进行批注。提示:先画出语句,再写出自己的感受。交流预设:我们先看“乐”。(1)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们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小琦君,你又帮这个,又帮那个,你不累吗?这么忙为什么呀?要这么多的桂花有什么用呀?(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做糕饼。)这么多的桂花,都是自家用吗?(不仅仅用在自家,还要送给邻居们。)你就是母亲,台风来了,你为什么会担心呀?读出这种担心。原来,这桂花有这么多的用处,今天我送出的是一箩桂花,过年时,收获的就是──美味的糕饼。今天我送出的是一箩桂花,等春茶上市时,收获的就是──美味的茶叶。今天我送出的是一箩桂花,收获的却是浓浓的乡情呀!所以当母亲叫大家提前摇桂花时,我才会“这下,我可乐了──”(指导朗读)参考资料,少熬夜!(2)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这桂花纷纷落下来,我是喊出来的,你是说出来的,谁来喊一喊。小琦君,你为什么喊呀?小结:作者描写得多细致呀,这一个喊字就让我们感受到了内心的快乐。作者就是这样,通过选取自己童年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事例,表达自己的真挚情感。就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几句话。2.还有哪些语句感受到“思乡之情”的呢?(1)“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真是所有的桂花都没有家乡的桂花香吗?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什么?思念的是家乡桂花制成的小食茶叶,思念的是人与人之间守望相助的浓浓乡情。(2)身在异乡,母亲魂牵梦绕的是故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这种情绪深深影响着琦君的一生,在她另1篇散文《家乡味》中就写到和母亲此时一样的话:“水果蔬菜是家乡的好,鸡鱼鸭肉是故乡的鲜。当然,风景是家乡的美,月是故乡明。”(3)再次出示预习表格,归纳写法。文章看似围绕桂花写了很多的内容,表达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情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种看似随意而写,主题却集中的写作特点,正是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设计意图通过品味语言,培养阅读分析能力,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深的情感。初步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为指导在写作中运用景物描写表达思乡之情做铺垫。(四)升华情感,进行练笔1.正是因为这样,当我带回一袋子桂花时,母亲才会无限惆怅地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正是因为这样,当80岁的琦君在离开大陆51年之后再次回到浙江,看到那久违的桂花树,她仿佛又听见母亲在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2.桂花雨让作者永远难忘,在她的心中“桂花还是故乡的香”。3.请同学们把这句话抄在笔记本上,想象一下,当你有一天,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你会说什么?仿照“()还是故乡的()。”再写2、3句。4.全班交流,生板书填空。5.齐读这首小诗。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我们完成了这首小诗,谁来为它起个名字?6.这就是琦君笔下的《桂花雨》。琦君女士,30多年来笔耕不辍,出版作品近30本,在她的笔下尽情地抒发着她对故乡、对祖国真挚热烈的感情,被誉为“中国台湾文坛最闪亮的恒星”。设计意图实现课内外迁移,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实现能力迁移和情感内化。(五)布置作业参考资料,少熬夜!1.把这首诗继续写完。2.推荐阅读琦君《水是故乡甜》。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亲情并用行动和语言表达;进一步拓展阅读,丰富语言积累。《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叙述内容的。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教学重点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叙述内容的。教学难点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二)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三)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四)学习第一段。二、教学重点(
本文标题:五年级上册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012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