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化学教学设计【实用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化学教学设计【实用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化学教学设计【实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第一篇】一、教材分析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对生活环境的影响等。在本节课内容中再次充分体现“结构──性质──用途”三者间的密切关系,还蕴含了“对比”的学科思想,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学科思想的渗透。二、重难点突破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或“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可溶于水(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加压溶解更多些)。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液体或固体。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干冰常用作“制冷剂”,还可用来“人工降雨”。在教学中应该注意:(1)二氧化碳是继氧气之后,学生能够相对系统学习的又一种身边的化学物质,应该关注让学生进一步建构“物理性质”的知识体系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熔沸点、硬度”等内容,从而为学生在后续(乃至高中)物质的学习奠定基础。(2)在认识二氧化碳状态的时候,帮助学生建构起“物质存在的状态与外界条件有关”的意识。(3)对于物理性质的获取途径,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如下学科方法:物质的颜色、状态可通过观察获取(观察法);气味可通过鼻闻获取(实验法);密度即可通过对“存放时瓶口方向的观察”获取(观察法),还可通过实验的方法(实验法);溶解性则要通过实验的方法(实验法),或者查阅数据的方法来判断(文献法)。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高低蜡烛”、“瓶瘪”、“干冰升华”等几个看似简单的实验的教学功能,不要忽视几个简单实验对学生学科思想方法建构所产生的影响。(4)对于“升华”(指固态物质不经液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的概念,不仅需要学生清楚概念的含义,同时强调化学用语的正确书写,不要写成“升化”、“生化”、“生华”等错误写法,化学用语是化学的语言,不能正确使用化学语言也是缺少化学素养的一种体现。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本身无毒,但是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空气中含量达到一定值时,能使人窒息死亡)。参考资料,少熬夜!(2)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3)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受热分解会更快):H2CO3═CO2↑+H2O(4)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等碱溶液反应:CO2+Ca(OH)2═CaCO3↓+H2O(现象:石灰水变浑浊,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CO2+2NaOH═Na2CO3+H2O(5)二氧化碳高温下与碳反应(第六单元课题1所学):CO2+C2CO(6)能与水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光合作用:H2O+CO2有机物+O2在教学中应该注意:(1)对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已经有所认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应该加深学生对这些性质的认识。在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发生反应”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思维逻辑,给学生充分提供探究的空间。切忌用教师的思维替代学生的思维,或用教师的方案替代学生的方案,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案进行操作。这些都不是真实的探究活动,都只能说是“戴着探究帽子”的虚假探究活动。同时,这个探究活动需要的仪器较少,操作也简单,也没有危险,所以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给学生提供亲自动手探究的机会,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2)即便有“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发生反应”的探究活动作为基础,学生在学习本课题的时候,仍然对于“二氧化碳是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探究活动感到困难。建议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急于求成,应避免提前增加学生学习的内容,人为造成学习的困难,增加学生学习的畏惧感。(3)在学习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这一性质时,教师要注意强调“一般情况下”,不要将问题绝对化,一是以免产生知识性错误,二是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留有发展的空间。(4)不要忽视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这个反应本身为人类作出了极大贡献,也是扭转人们“误解”二氧化碳的证据之一。同时,这一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搭建化学学科与生物学科的桥梁,能够帮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活学活用,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3.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1)二氧化碳的用途用途利用的性质性质类别灭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参考资料,少熬夜!化学性质气体肥料促进光合作用化学性质光合作用在光照条件下,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化学性质制冷剂(冷藏、保鲜)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热物理性质人工降雨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物理性质制作碳酸饮料二氧化碳溶于水,并部分与水反应化学性质(2)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略)。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烷(商品名为氟利昂)等。控制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有:①减少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②促进节能产品和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普及,提高能源的生产效率和使用效率;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④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人工吸收二氧化碳等等。在教学中应该注意:(1)要将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要体现“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学科思想。(2)引导学生辩证的认识“温室效应”的利与弊,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意识。教学片断“两只蝴蝶”引发的探究活动环节一、创设学习情境,引发学生探究欲望上课前的课间几分钟,教师在教室中播放着《两只蝴蝶》,引得很多学生也在小声或大声的跟唱,课堂观察组的几位老师,既被歌声感染者,也在心中猜忌着“老师播放《两只蝴蝶》的用意是什么呢?”很快上课铃声响了,我们心中的疑惑也有了答案。师庞龙的《两只蝴蝶》好不好听?生齐好听!师老师这儿也有几只蝴蝶,(老师拿出两支紫色的蝴蝶),你们知道老师的两支蝴蝶是什么纸作成的吗?生齐紫色的纸。师(笑了)是紫色的纸,可是,这紫色是我自己染的色,你们想知道我用什么染的色吗?参考资料,少熬夜!生齐想。师紫色石蕊。生1老师,紫色石蕊是什么东西啊?师问得好!紫色石蕊是一种色素,遇到某些物质能够变色,有时候变成红色,有时候变成蓝色,那要看它遇到什么物质了,我们在第十单元还会更详细地学习有关它的知识。下面我先请紫蝴蝶们给大家表演一个短剧。请大家欣赏:剧情一:教师在一盛有少许热水的盘子中(很少的温水即可,目的是让后面的现象更明显),然后再盘子中加入几块干冰,立即产生大量的云雾。剧情二:(教师画外音)有两只紫色蝴蝶飞呀飞(学生自动给老师伴唱“飞过丛林,飞过小溪水”),飞着去看人间仙境(指刚才制作的干冰云雾)。剧情三:(教师画外音)忽然,天降小雨(同学帮忙用喷壶喷水),赶紧跑,可惜其中的一只蝴蝶没躲开,被淋了个“落汤蝶”(老师故意让其中一只蝴蝶被喷水)(学生哄堂大笑)。剧情四:(教师画外音)赶紧躲一躲呀,两只蝴蝶分别飞进了两只集气瓶(里面均盛有二氧化碳气体)。剧情五:(教师画外音)外面的雨停了,紫蝴蝶们出来吧。咦!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生被雨淋湿的“紫蝴蝶”变成了“红蝴蝶”(学生们睁大眼睛,困惑不已)。师同学们看完刚才的“蝴蝶剧”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提出的问题主要有:(1)“云雾”是怎么产生的?(2)集气瓶中的气体是什么?(3)“紫蝴蝶”为什么会变成“红蝴蝶”?环节二、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问题1:有没有同学猜出来老师是用什么物质制造出来的`“云雾”呢?有学生能够说出“干冰”,并能够说出“干冰是二氧化碳固体”;教师追问“干冰是怎么形成云雾的?”,并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干冰能够升华,升华时吸收热量,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产生“云雾”。问题2:集气瓶中盛的是二氧化碳气体,通过对刚才老师表演“蝴蝶剧”的观察,你发现了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质呢?并说明判断的依据。师追问“气味”你是怎么观察到的?(众生笑)生1(不好意思笑笑)应该闻一闻。并按照老师要求到讲台前闻二氧化碳气味,证明“无味”。师追问二氧化碳一定是“气体”吗?生1是。生2不一定,刚才老师表演时用的干冰就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师很好,你观察非常细致。应该说“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气体”,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也可以转化为液体、固体,参考资料,少熬夜!比如生活中有“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刚才大家也看到了固体二氧化碳——干冰。生3根据集气瓶口向上,推测“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师追问你的推测很有道理。那么大家现在可以讨论一下,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更科学、更直观的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吗?学生提出的方法有:(1)书上的“二氧化碳熄灭阶梯型的蜡烛”方法;(2)利用简易天平倾倒二氧化碳。生4根据“紫蝴蝶”变“红蝴蝶”说明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师追问同学们同意他的观点吗?学生们意见不一致,认为使“紫蝴蝶”变“红蝴蝶”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个:(1)是二氧化碳使“紫蝴蝶”变“红蝴蝶”;(2)是水使“紫蝴蝶”变“红蝴蝶”;(3)是二氧化碳和水发生生成了新物质使“紫蝴蝶”变“红蝴蝶”。环节三、探究“紫蝴蝶”变“红蝴蝶”的原因(即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问题3: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仪器药品探究“紫蝴蝶”变“红蝴蝶”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二氧化碳气体、水、紫色纸蝴蝶进行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在探究观察中要注意通过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变量。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得出二氧化碳能够与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能够使石蕊变成红色。生成的新物质叫作“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师再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即教材实验6-4)。问题4:描述你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产生现象的原因。生5现象是:塑料瓶变瘪;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瓶内压强变小,所以塑料瓶变瘪。师追问有不同意这位同学观点的吗?生6也有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变小,塑料瓶才变瘪的。师再次追问你同意哪位同学的观点呢?教师引导学生对两位同学的观点对比分析,得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溶于水的二氧化碳一部分和水发生了反应。师继续演示实验打开塑料瓶盖,剧烈振荡塑料瓶。问题5:描述你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产生现象的原因。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受热分解的速率会更快。碳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CO2↑+H2O。环节四、讨论二氧化碳的其他化学性质参考资料,少熬夜!问题6:根据前面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你还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化学性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等碱溶液反应:CO2+Ca(OH)2═CaCO3↓+H2O(现象:石灰水变浑浊,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高温下与碳反应:CO2+C2CO;能与水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光合作用:H2O+CO2有机物+O2等。环节五、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略)化学实验试题教学设计【第二篇】引课:老师这里有一瓶刚刚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那么,我们如何证明该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学生:在气体中通入澄清石灰水,看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学生进行该实验操作发现石灰水没变浑浊教师引导:实验探究过程: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提出问题:石灰水没变浑浊,原因可能是什么呢?猜想假设:可能是二氧化碳的原因,也可能是石灰水的原因二氧化碳的原因:装置漏气,没收集到二氧化碳实验时用浓盐酸,使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影响该实验石灰水的原因:石灰水变质教师总结学生的猜想假设并引导归类,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选择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学生自主设计,教师检查方案,需要时加以指导。关于装置漏气:重新检查该装置气密性关于是否使用浓盐酸:检查教师所用盐酸是否为浓盐酸(教师提示: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汽重新结合成盐酸的小液滴(即白雾))关于石灰水是否变质:将石灰水中通入呼出气体看是否变浑浊教师总结方案,引导学生加以完善。实验中预期现象及结论。进行实验:学生按照本小组所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反思评价:教师总结本节课,引导学生学会学以致
本文标题:化学教学设计【实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044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