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 精编导游词(通用5篇)
精编资料,供您参考精编导游词(通用5篇)【前言导读】由三一刀客最美丽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精编导游词(通用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呢!导游词作文300字【第一篇】游客们,大家好!我是本次导游员,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介绍黄椅山。黄椅山火山森林公园位于辽宁省丹东宽甸满族自治县,景区总面积20平方公里。有玄武湖,黄椅仙踪和雪树银花组成。黄椅山名字的由来是传说有两条龙打架,殃及百姓,玉皇大帝很生气,随手向他们抛去自己身边的两把椅子,黄色的椅子正好牢牢的罩住了其中的一条黄龙。从高空鸟瞰黄椅山就会发现整座山体是一把很像的椅子。现在进入火山公园,我们在观赏火山景观的同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好这些地质遗迹,因为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是不可再生的宝贵遗产。黄椅山森林公园景区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0%呢,多为天然幼树次生林和人工林。这里还是野生动物和鸟类的天堂,现有十几种野生动物和上百种鸟类。并且已发现的兽类有赤狐、沙狐、松鼠、花鼠子、刺猬、山兔等。鸟类有绿啄木鸟、乌鸦、喜鹊、山斑鸠、画眉等。我相信这里的动物一定很快乐!好了,旅游完毕了!谢谢参观!导游导游词【第二篇】各位游客:你们好!榕湖、杉湖原为唐宋时桂州城南护城河,现在湖畔树木婆娑,湖中澄湖碧水,象碧玉镶嵌在市区中心,游人到此不仅能饱览湖光山色,而且可以寻胜访古。湖心亭在榕湖的湖心岛上,原建于40年代,1979年两次重建,现为一组设计新颖的仿古临水亭廊,由大小两亭及连廊组成。大亭8角、重檐、凌驾水中;小亭4角,单檐尖顶,坐落岸上,以直角形(L)曲廊与大亭相连,总面积120平方米。湖岸有九曲桥衔湖心岛,掩映于湖光翠柳之间,与亭廊构成整体,显出平稳中求变化,临水而有飞动感。古南门桂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榕湖北岸。又名榕树门。据载为唐代名将李靖于武德四年(621)平定岭南后,在桂林筑置城守新建,是桂林“唐城”的南大门,距今正1300多年。精编资料,供您参考黄庭坚系舟处在榕湖北岸,古南门前,榕荫亭侧。崇宁二年(1103)北宋大诗人黄庭坚被谪宜州,崇宁三年(1104)经桂林,遍览名山,泊舟此岸。他写的《到桂州》云“桂岭环城如雁荡,平地苍玉忽峨;李成不在郭熙死,奈此百嶂千峰何”,融进个人的不幸遭遇,也表达了对桂林山山水水的深厚情意。南宋理学家张知静江府时,在系舟处建榕溪阁,以志怀念。阁久废,1955年在旧址建榕荫亭,其后又立碑其侧,题为“黄庭坚系舟处”。湖西庄在榕湖北路西段。清嘉庆道光间,少司空李宗瀚建为别墅。张维屏《洼游日记》称,大门临湖,内有小桥流水,过桥有屋,屋后有轩,轩前有园,整座建筑用竹篱围合。李宗瀚住湖东“拓园”,今人民礼堂东北侧,湖西庄由其侄李春回掌管。李春回工书精刻,后破落,别墅荒芜。1954年以来,这里建起拥有十几幢风格各异的庭院建筑,成为桂林市第一个接待国家元首级的外事宾馆榕湖饭店。芙蓉亭在榕湖南路西段,榕湖西南岸边。清代著名桂林画家罗辰曾在此建“芙蓉池馆”。1955年建亭,因名芙蓉,亦称葵花亭。1988年改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6柱、6角、单檐、琉璃瓦、攒尖顶亭,高7米,长宽各5。45米,面积29。7平方米。亭中有石桌凳,柱间有石栏杆,亭周树茂荫浓,秀色可餐。阳挢在秀峰、象山两区相衔,榕湖杉湖接合部的水面上。宋名青带桥或永济桥,木质结构,元代毁于火。明改建石桥,解缙书“永镇三江”其上。洪武间(1368~1398)桂林城南扩,榕湖杉湖变成内湖,名阳塘,桥因湖改称阳桥。历代多修葺、扩建。1974年扩建成现状:石拱结构,3跨,各5米,全长22。2米;桥面由20米加宽成32米,沥青铺筑,饰以汉白玉雕花栏杆。自古以来,青带桥一带就是商业中心区。据元伯笃鲁丁《阳桥记》载,桥的两侧,商贾所藏宝物、番货,以有易无,日千百计。现在榕杉湖区,市行政机关、商业网点、宾馆环立,这一地带,更成为南北通衢和政治、文化经济、旅游的中心。朝霞亭在榕湖东侧,湖滨饭店前,簇拥于小叶樟,夹竹桃与翠竹间的一个260多平方米的小岛上。高7米,长宽各4。45米,面积19。8平方米,为6柱、6角、单檐、攒尖顶小亭,3面有石栏桌凳,北面有曲桥通达,是喧闹市区中难得的安宁憩息地。每当日出,霞光满亭,激人奋进,妩媚可亲。蘑菇亭在杉湖湖心岛上,由一组圆形水榭与3个独立单柱圆形亭子组成,总面积近400平方米,建于1978年。登上杉湖北岸的`12层高楼漓江馆顶层俯瞰,湖心岛的平面呈美丽的梅花图案。补杉亭一名杉湖亭,在杉湖湖心岛上,1955年建,为木结构,以杉树皮盖顶。杉湖畔清代有“补杉楼”,是著名桂林诗人朱琦、龙启瑞等登临吟咏之地。补杉亭之名由此而来。亭已废,1978年在原址四周新建蘑菇亭。精编资料,供您参考大榕树在榕湖北路西段古南门前,为小叶榕,高18。6米,冠幅直径32米。南宋文学家刘克庄(1187—1269)《榕溪阁》:“榕声竹影一溪风,迁客曾来系短篷;我与竹君俱晚出,两榕犹及识涪翁。”涪翁是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号,他游桂林时曾系舟树下,证实这棵大树是宋代榕溪阁前两棵榕树中的幸存者,树龄在800年以上。今仍枝叶婆娑,浓荫蔽日,成为朝夕与游人共处的桂林八景中的“榕城古荫”。另一株古榕,附古南门而生,早已不存,但城门、城楼,至今仍称榕树门、榕树楼。关于导游词【第三篇】大家好,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张云腾,大家就给我叫张导吧!下面咱们一起去凤凰广场玩一下吧。凤凰广场坐落在我县的东南角,被津四路、津五路、利一路和利二路所围绕,这里分别是:一带:滨水风光光带;二轴:主次景观轴;四区:广场区、滨水区、商业区、办公区。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凤凰广场中心地带的音乐喷泉吧!它有145个喷口,周围有8竖10米高的`龙凤柱,它的南边是火凤凰雕塑,它高126米,象征着我们利津县的繁荣富强。下面,请大家自由游玩,16点在这里集合去吃利津名吃水煎包。旅游景点导游词【第四篇】各位游客,这几天我们已经在车行晨曦或晚霞中领略了古城墙的多彩多姿和古朴深沉。现在我们来到城墙脚下,请大家走上城墙游览。大家一定想知道城墙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城墙”一词原是从“城”字引申而来。“城”按《说文》解释,是“盛”的通假字,“盛”是纳民,所以“城”字的本义是土围民而成国,由此引出城墙一义。被誉为中华民族脊梁的万里长城的“城”宇,同样是城墙的意思。只是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字又包含了今天城市的解释。“城”字最早出现在周朝的金文中,从字形看活生生地体现了古代城墙的军事用途。城墙的军事作用是保卫私有制,而在意识形态上看,城墙的形体规模又是等级森严的宗法制的严格体现。显然统治者营造城墙,是用它来保护自己,宣示国威。现在我们看到的西安城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它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下诏修城开始动工,至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完工,历时8年,是在隋唐京城的皇城基础上扩筑而成的,经过历代修葺,基本上保持着完整的封建社会城垣建筑的面貌,反映了中国古代筑城技术的杰出成就。各位游客,那么西安城墙到底有多大呢?它的结构又是怎样的?据测算,西安城墙周长千米,其中东城墙2590米,西城墙米,南城墙米,北城墙3241米。这样的规模在国内外都精编资料,供您参考是比较少见的。大家看见城墙四门外筑有护卫城门的小城,那叫瓮城。所谓瓮城,意为敌人一旦进入,就会受到瓮城城墙上面的四面夹击,犹如瓮中之鳖,无法逃脱。瓮城外还筑有拱卫瓮城的小城,古称羊马城。古时候大城门的启闭有规定时间,关闭城门后尚未回城的人可连同自己牵的羊、赶的马等,进入羊马城以及今环城公园地带歇息,等候开城门后再进城。西安的羊马城在清末已全毁。记得1986年在西安城安定门(西门)瓮城北门外约米处发现羊马城北侧门道,长米,宽米。现在大家能看到南门瓮城外侧已修复的羊马城,墙体长198米,高米。护城河外曾有拱卫四城门的四个夯筑土城叫郭城。据《西安府志》卷九记载:唐天v年间,韩建筑东郭小城和西郭小城。宋、金、元。明洪武年间拓城时,东郭小城大部分被包在大城内,留在城外的即为东郭新城。明后期西郭小城记。目前,四关郭城墙体仅存部分残段,郭门仅在地名上留有其名称。现在我们来到西安城内东北处,这里曾经是明秦王府城,简称王城。明初,朱元津封其次子为秦王,命其坐镇西安,加强对西北的控制。整个秦王府城分为两重城墙。外城墙称萧墙,全系土筑成。内城墙因外砌青砖,故称砖墙。明灭后,萧墙被毁。清雍正年间,西安修庙宇,秦王府的建筑多被拆除,砖城改为八旗教场。目前秦王府砖城只存夯土城残段若干处。明代建西安城时,全城城门有4座:“长乐”、“永宁”、“安定”、“安远”。门名刻于大城门洞外的青石门据上。大城城门上所建的楼房称城楼,也叫正楼,是守城指挥官的指挥所。瓮城城门洞上所建之楼称箭楼,因楼壁辟有箭窗,是当时发箭防御之用。到了民国时又开辟了4座城门,俗称小四门:中山门(小东门),在现在的东新街东端,是为纪念孙中山修建的;勿幕门(小南门),在今天的四府街南端;玉祥门(小西门),在莲湖路西端,解放后,此门被拆;解放门(小北门),原名中正门,在解放路北端,当年因为陇海路通车到西安而修建,到了1952年因扩建火车站而被拆除。西安在解放后也开辟了新城门,南墙有建国门、和平门、文昌门、朱雀门、含光门北墙有尚德门。东墙有朝阳门。一般游客知道明代建筑西安城墙时有98座敌台,台上均建有敌楼。但1982年西安市城墙管理所实地调查发现,那些古敌楼没有留下一个,只有部分尚存础石。之后,西安重建敌楼12座,为砖木结构,歇山顶式,重檐二层楼,底层周设回廊。武当山导游词【第五篇】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武当山!我是咱们本次武当山的导游,我姓,大家可以叫我小。能和大家相逢在美丽的十堰并和大家一起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我感到非常荣幸。希望能用我的热心、耐心和细心换来大家的放心、开心和舒心。精编资料,供您参考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仙室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境内。面临碧波荡漾的丹江口水库,背依苍莽千里的神农架林区,连绵四百多公里。武当山拥有泰山之伟,黄山之奇,雁荡山之幽,曾被北宋大书画家米芾誉为“天下第一山”。俗话说“天下名山佛占尽”,而武当山可是道教一统天下,是中国道教第一名山。武当山不仅是善男信女顶礼膜拜的仙室,还有玄妙的道教音乐、闻名遐迩的武当山内家拳以及规模庞大、气势磅礴的古建筑群。其作为中华民族大好河山的一块瑰宝,令世人神往,让我们走进钟灵毓秀、自然天成的武当山,去感悟她的玄妙、空灵和神韵。朋友们,说起武当山的神秘空灵,大家可能想到“得道成仙”这个词语。是啊,武当山到处充满着灵气、仙气,特别是这里的自然风光。这里风景秀丽,四季景色各不相同:春天繁花似锦,夏季高山耸翠,秋天金桂飘香,冬季苍莽壮丽。不管我们什么时候来,都能欣赏到它美的一面。每当晴空丽日,山中的景色就像是清澈泉水中的倒影,空气像是被澄清过滤一般,明镜如月;而在云雾升起之时,山中的景色便更像是飘渺的仙境,似远似近,似真似假,如梦如幻,如痴如醉。朋友们,说到武当山的神韵,当其建筑莫属。武当山的建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并于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那么,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武当山古建筑的起源吧。早在秦汉时期,就有许多隐士、道士到这里结茅为俺。从唐初开始,历代皇帝都把武当山到场作为皇家庙宇来修建。至明代达到了鼎盛,史有“北修故宫,南修武当”之说,当年明成祖朱棣,动用30万军民工匠,历时13年,耗江南九省前来贡赋,沿140里“神道”,按照皇家建筑法式统一设计布局,规定“定其制身,其山本身分毫不要修东”的原则,因此营建武当山的材料不再当地取材,全部都是从陕西、四川采运而来,这样就很好的保护了武当山的植被。在营建时,充分利用峰峦的高大雄伟和岩涧的奇峭幽邃,每个建筑都健在峰、峦、岩、洞的合适位置上,使建筑与周围环境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建成了气势磅礴的9宫9观36庵堂72岩庙等33处建筑群,不仅形成“五里一俺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柚回环画境中”的精妙精致,同时还体现了道教“崇尚自然”的思想,堪称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观。好了朋友们
本文标题:精编导游词(通用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560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