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一个都不能少(4篇)
好文供参考!1/33一个都不能少(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一个都不能少(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一个都不能少【第一篇】初三教案方案一[教学目的]1.理解“希望工程”的人文关怀及社会意义。2.激发学生珍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欲望,从而坚定刻苦学习、报效祖国人民的志向。3.引导学生了解电影文学剧本的创作特点。4.培养学生欣赏电影文学剧本的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1.剖析人物动作、表情、语言所反映的人物性格。2.把握故事场景,体会故事画面组合的内涵。3.欣赏电影文学剧本描绘画面、表现视觉形象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设想]教学方法好文供参考!2/331.朗读品味赏析法。2.导演说戏点评法。3.人物形象剖析法。媒体设计1.播放电影片断。2.配乐。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方案一一、导语设计鲁迅先生曾大声疾呼“救救孩子!”令世人顿时惊醒。今天我们在宣传画廊里也可以找到“一切为了孩子”的誓愿,颇让人欣慰。施洋生的电影剧本——《一个都不能少》再次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孩子,而著名导演张艺谋根据此剧本导演的同名电影,激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施洋生的电影文学剧本——《一个都不能少(节选)》(板书课题及作者)。(解说:根据学生关注同龄人群体这一心理特征,由“孩子”为话题切入,激活学生研习课文的热情。一并引出原剧本作者及电影导演,以强化学生好文供参考!3/33对课文相关信息的搜集。)二、解题1.简介电影文学剧本特点(见卡片①)。(解说:先介绍电影文学剧本的特点,以助于学生掌握品味文学剧本的标尺,从而更好地理解电影文学剧本的表现形式。)2.介绍剧情梗概(见教材注释①)。(解说:为学生理解故事场景,剖析人物形象做张本,并为揭示课文主旨“一个都不能少”的内涵做铺垫。)3.揣摩:根据对剧情的了解,读本文的标题时,哪个字要读重一点?(解说:请学生在反复揣摩重读音节的同时,加深对剧本指向的理解。)三、研习课文1.具体研习。(1)整体感知:速读全文,看本文写了哪些画面(尽可能用四字词回答)。(解说:本文依次出现的画面有:摄制节目、观看电视、师生相见、采访捐赠、挥手送别等。通过此项训练,既梳理了课文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的高度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好文供参考!4/33(2)讨论:以上画面在描述方面有什么特点?(解说:由对画面的概括自然过渡到对其特点的评价,强化了对电影文学剧本特点的把握,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赏析。因为电影剧本侧重于视觉表现,不以人物对话为主,一切都化为画面和动作,容易给人留下事无具细的烦琐平淡的印象。有必要在此方面,根据学生的理解作以引导、点拨。)2.欣赏品味。(1)研读:哪个画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感人?用自己的话语来复述其画面,并谈谈感人的原因。(解说:这一环节是激活学生欣赏文学剧本的契机,也是突破教学重点的关键。教师因势利导,抓住“感人原因”透析环节,,点评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等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并结合学生所选画面进行激情朗读指导。)(2)配乐表演。师生同演第一个场景,可由教师扮演“生活七彩桥”主持人,一名学生扮演“特邀嘉宾张春花老师”。(解说:师生共同参与,更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更好文供参考!5/33好地理解电影文学剧本。教师的充分准备会使“主持人”形象在小观众心头绽放异彩,留下美好印象的同时,引发深刻的思考。这将是学习研讨的亮点。)(3)请学生以“导演”身份大胆点评。(解说:给学生提供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从而使鉴赏层次得以提升。)3.课堂训练。表达:根据文本内容,按下列句式,请每位学生说一句话。“《一个都不能少》有诸多让人感动的理由,理由之一是……”(解说: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鉴赏层次,将学生的感性认知提升到理性的思考进行评价判断,有助于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深入理解,亦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希望工程”的社会意义及人文关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4.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师生一起研讨电影文学剧本《一个都不能少(节选)》,不仅了解了这种文学样式的特点,还亲身体验了当导演、演员的感受。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希望工程”的社会意义。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为了教育环境的进步,需要各好文供参考!6/33方面的努力和关注,老师,学生,家长,一个都不能少!四、布置作业提供条件观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并写影评。方案二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优秀电影的成功因素很多,但有一个好的剧本是其重要因素之一,而有较高审美眼光和欣赏品位的导演是关键。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电影片断及电影文学剧本,不妨也试着当一回“导演”。二、解题介绍剧情梗概(见注释①)。三、研习课文1.播放影视光盘《一个都不能少(节选)》片断。(解说:充分利用现有影视资源,激活课堂,给学生以关的享受。在特定的艺术氛围中,培养学生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2.赏析:请学生谈谈留下印象最深的镜头及感受。(解说:将音像信息转换为描述性语言,再与文学剧本进行比照,进一步理解电影文学剧本的写作特点。)好文供参考!7/333.鉴赏品味。(1)请学生试当“导演”说戏(可选某一场景)。(解说:参与“导演”的过程,也是对剧本特点进一步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剖析人物形象的生动立体的表现方式之一。)(2)配乐模拟表演“摄制节目”场景。(解说:由“导演”说戏到表演,遵循由理论到实践的学习方法,也是参与鉴赏的一种高级形式。)(3)请“导演”点评。(解说:这一环节体现集中指导施教对象鉴赏之特色,可直接反馈教学效果的信息。)4.课堂训练(同方案一)。5。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采用“导演说戏点评法”,较灵活地欣赏了电影文学剧本,了解了电影文学剧本侧重于视觉表现、一切都化为画面和动作的特点。通过赏析,不仅陶冶了情操,也提高了审美情趣,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四、布置作业以“一个都不能少”为话题,写一则有创新意味的小短文。方案三好文供参考!8/33一、导语设计戏剧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影视剧等。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施洋生的电影文学剧本——《一个都不能少(节选)》(板书课题作者)。张艺谋导演的同名电影,情节与剧本基本相同,代课教师张春花改名魏敏芝,出走学生李望水改名张慧科。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他们师生间,看看他们师生间的故事。二、解题(同方案一)三、研习课文1.具体练习(同方案一)。2.欣赏品味。(1)找出表现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的词句进行人物形象赏析。(2)教师小结电影文学剧本描写画面、表现视觉的特点。3.课堂训练。(1)表演。师生合作表演第一个场景。(教师扮演“主持人”,学生当一回“老币”,扮“张老师”)(2)请学生点评。4.启发性研究。好文供参考!9/33本文通过老师寻找出走学生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启发性约思考?(解说:可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思考,如:教育成功的可能性条件、以真心换真情的教育观、爱心社会与社会进步的联系等。)四、布置作业观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及相关的电影评论。一个都不能少【第二篇】一个平凡的人物,一个普通的故事,一段真情的诉说,引发了一种关注与思考。摘自教师手记人间自有真情在关于电影剧本《一个都不能少》的教学设计说明第六册新教材拿到手后,看到新入选的课文有电影剧本《一个都不能少》,就又重新看了一遍影片。看过后总感到高兴不起来。影片从头至尾叙述了一个农村教师找回一个学生的故事。虽说影片主人公几经周折终于找回了学生,还幸运地找到了一些赞助物资,结局是皆大欢喜。但就是让人高兴不起来。特别是从片子结尾处的流动字幕上得知:“目前我国农村每年约有100万适龄儿童失学,其中只有百分之十五的学生得到了社会各界及希望工程的赞助。”看到这些数字,我感到心情很好文供参考!10/33沉重,很压抑。很替那些失学的孩子们担心,替农村的教育事业担忧。影片看过后,几天过去了,影片中那简陋的土坯房教室,那一根根点数着使用的粉笔;那仅有小学文化的代课教师以及她在凄苦的音乐伴随下到处寻觅学生的身影总在眼前晃动,怎么轻松得起来呢?心头有一种忧患意识在潜滋暗长。我想,影片中辍学的孩子是找回来了,但是从我国目前农村经济状况来看,要实现使所有适龄儿童“一个都不能少”的走进学堂的目标,还有很多困难,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据有关调查统计显示,进入新世纪后,尽管我国农村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在全国范围内仍然有4000多万贫困地区学生需要资助,其中大部分在中西部贫困农村。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农村教育的状况堪忧。试想,影片中的玉泉村若没有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找回来一个张慧科又有什么用?即使他今天回来了,明天还可能含泪离去。其他在校学生也还有可能因为贫困而辍学、失学。可见,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纵观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未来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民族素质的竞争。中华民族要在高速度、快节奏的21世纪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尽快提高全民素质,当务之急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可是在我国农村,由于贫穷落后,新文盲数还在成批增加,怎不令人忧虑?即使在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努力做到了让适龄儿童“一个都好文供参考!11/33不能少”地入学了,可简陋的办学条件,低水准的师资力量又怎能保证教育的质量呢?这些问题盘旋在脑海里,挥之不去。于是我又上网查看了一些有关希望工程的专题介绍,查看了一些有关图片,积累了一些新的认识。我认为:这一课没有什么深奥难懂的主题,没有曲折复杂的情节,也没有高大完美的人物。只是描述了一个不起眼的平凡人物的普通故事。就这么一个朴素平实的故事它想告诉我们什么?从影片实拍时全部选用非专业人员表演的情况来看,导演正是刻意追求一种朴素自然的风格,努力把它拍成一部还原生活的近乎纪录片似的“纪实性”故事片,意在引发人们对农村教育现状的关注与思考。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上毋须做足分析上的工夫,而是要在组织学生主动地探究性学习方面多动一些脑筋。如让学生围绕着农村教育这个专题,动手去搜集、整理资料,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展示一些形象化的东西,使他们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能够比较深入地了解剧本所反映的农村生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把目光投向农村教育,投向现实生活,这样我们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另外,我觉得学习本课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假如学生在了解一些农村教育状况的基础上,还能进一步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体会到自己正生活在幸福之中,懂得珍惜并产生想为同龄人做一点事情的欲望,那也正是我们所热切期待的。正是出于以上这些考虑,我对这一课的教学做了如好文供参考!12/33下设计:一、课前探究准备活动:1、观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2、围绕下列题目搜集资料。(可酌情选择一、二个问题探究)问题:(1).在我国农村,目前还有多少适龄儿童不能进入学校学习?是哪些原因造成的?(2).希望工程是怎么回事?我国从哪年开始启动希望工程?到目前为止共援建了多少学校?资助了多少学生上学?)(3).从剧本描写来看,农村教育状况是怎样的?你认为怎样才能改变?(4).剧本主人公所努力追求的在校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5).你能为贫困地区的同龄人做点什么?你知道如何帮助他们吗?3、可根据上述问题自行设计社会调查表格一份。关于学法指导说明:这一环节不单是出几个题目,让学生去寻觅答案就完了。重要的是给学生以尽可能具体的指导。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教师示范等手段,使每个学生明白如何操作,去哪里搜集,搜集来的材料如何整理,学会从众多材料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加以分析,并得出结论。这一环节重在参与,重好文供参考!13/33在过程,重在体验。二、课堂探究学习活动环节1.请一两个学生谈谈影片《一个都不能少》,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或情节。意图:因为本文是电影剧本的节选,是整个剧情的一个片断,所以想通过这一环节,调动学生积累的情感体验,通过回忆将剧情补充完整,与本课内容衔接上,这样便于学生理清剧本情节的发展线索,便于理解把握人物性格、行为等。环节2.(1)播放影片录音片断,请学生伴随音乐
本文标题:一个都不能少(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681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