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白杨》词句解析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白杨》词句解析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白杨》词句解析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白杨》词句解析1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课文借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2.理解重点词语与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笑,实际上是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仪、胶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当代著名作家杨朔曾写过1篇非常著名的散文《白杨礼赞》,文中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并借白杨歌颂了有着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位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大家打开书预习内容,看插图,认识白杨树。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三、学生自学课文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通读课文: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四、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清晰介绍新疆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字音易错的:清晰(x9),不读(x@);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2.读课后题4“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并对词义加以理解。3.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参考资料,少熬夜!4.默读课文,回答思考题。①把书上内容与自己已有知识相结合,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②读一读你刚才所画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五、练习读熟课文,朗读课文六、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2.朗读全文并练习背诵。第二课时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杨朔的《白杨礼赞》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和具有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那么袁鹰的《白杨》要歌颂白杨的什么品格呢?下面我们就学习《白杨》这篇文章,(板书课题:白杨)二、指名朗读全文1.思考:从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中,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2.讨论得出答案,老师板书:(①外表:挺直、粗壮;②内在: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坚强、不软弱、不动摇。)3.结合课文前后内容谈谈你对白杨的特点的理解。4.朗读这段话,体会白杨的品格。(有感情地朗读)5.练习背诵此自然段。三、细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1.默读课文,自学。(投影出示)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1)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卫士”是什么意思?本课指的是什么?这位旅客为什么“出神”?)[讨论后板书:边疆建设者](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表白了自己的心。(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爸爸“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他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愿?)[讨论后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3)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课文第一处讲到“沉思”,爸爸在沉思什么?这里爸爸又在沉思什么?)2.小组讨论解答。3.大家分析解答。4.朗读这几句话,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四、老师:望着窗外的卫士,爸爸想着、想着,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接着回答。然后1.指名一人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大家分析其中的深刻含义。2.“微笑”又说明了什么?(板书:无私奉献的精神。)3.朗读训练,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参考资料,少熬夜!4.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五、朗读全文,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六、确定中心思想,完成课后练习三(选择中心)说明:课文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方法。(板书:借物喻人)七、总结深化本文作者袁鹰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热情赞美了具有白杨一样品格的边疆建设者,他们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了在座的同学们,也感染了老师。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创造祖国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八、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熟课文《白杨》词句解析2《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是茅盾根据自己1940年从新疆归来赴延安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写的1篇散文。以下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白杨》教学反思,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白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读懂句子含着意思的方法,初步培养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能力。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3、了解问句的三种类型。4、初步培养学生热爱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重点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能力。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提示课题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学生字新词,学习第1段。教学过程一、审题。1、揭题读题。你见过的白杨是长在什么地方的?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的白杨是长在戈壁滩的(简介大戈壁)2、设置悬念。课文围绕白杨写了一件怎样的事呢?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搞清它。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按要求自学课文。(1)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3)划出不懂的地方。2、检查自学情况。(1)先指名几个同学说说写了一件什么事。再进行归纳:爸爸和他的孩子们在去新疆的列车上谈论白杨的事。(2)生字新词的检查,重点放在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如参考资料,少熬夜!“浑黄一体”,可联系前面的“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清晰”来理解。(3)指名读课文,及时进行讲评。(4)质疑问难。三、学习第一段。1、第1自然段:这一段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环境?你是从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2、第2、3自然段:这是一个“自问自答”从哪儿可以看出白杨树很多?“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指的是什么?3、用“虽然--但是--”来说说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例:虽然环境十分恶劣,但是白杨树长得高大挺拔。)4、指导朗读,加深理解。四、课堂练习。课后习题4。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学习“学习提示”;读懂第2、3段,总结全文,。教学过程一、听写词语(课后习题4)二、学习“学习提示”。(1)默读“学习提示”:它告诉我们读懂句子里含着的意思的方法是什么?(2)强化对方法的理解:这种方法分成哪两个步骤来进行?三、学习第二段。1、默读思考。(1)“一位旅客”和“卫士”各指的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2)从哥哥和小妹妹的谈话中可以看出白杨外形特点是什么?(3)从字面上看。爸爸介绍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2、交流自学情况,及时给予评价。3、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习题2。4、朗读指导。四、学习第三段。1、作者连用了几个“只晓得”?把它们划出来。并认真读这些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2、现在孩子们认识到了白杨的哪些优秀品质?3、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从字面上看是讲什么的?联系上下文想它所含着的意思是什么?五、总结全文。1、课文中的爸爸是怎么样的人?2、你认为作者哪些地方写得好?(随机进行朗读指导)。3、交流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方法,六、课堂作业。1、填空。参考资料,少熬夜!在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中,“一棵高大的白杨树”实际上指的是();“几棵小树”指是();“风沙”指的是()。2、完成课后练习。参考资料:一、关于课后习题1、第1题:概括地说,是荒凉而恶劣的环境。具体见第1自然段。2、第2题:第(1)句为“哪里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茁壮的枝干”;第(2)句为“不管是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3、第3题:第(1)句是有疑而问;第(2)句是自问自答;第(3)句是无疑而问,是用反问的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即没有这么大的伞。《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是茅盾根据自己1940年从新疆归来赴延安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写的1篇散文。以下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白杨》教学反思,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白杨》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学会读懂句子含着意思的方法,初步培养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能力。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3、了解问句的三种类型。4、初步培养学生热爱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重点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能力。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提示课题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学生字新词,学习第1段。教学过程一、审题。1、揭题读题。你见过的白杨是长在什么地方的?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的白杨是长在戈壁滩的(简介大戈壁)2、设置悬念。课文围绕白杨写了一件怎样的事呢?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搞清它。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按要求自学课文。(1)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3)划出不懂的地方。2、检查自学情况。(1)先指名几个同学说说写了一件什么事。再进行归纳:爸爸和他的孩子们在去新疆的列车上谈论白杨的事。参考资料,少熬夜!(2)生字新词的检查,重点放在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如“浑黄一体”,可联系前面的“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清晰”来理解。(3)指名读课文,及时进行讲评。(4)质疑问难。三、学习第一段。1、第1自然段:这一段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环境?你是从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2、第2、3自然段:这是一个“自问自答”从哪儿可以看出白杨树很多?“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指的是什么?3、用“虽然--但是--”来说说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例:虽然环境十分恶劣,但是白杨树长得高大挺拔。)4、指导朗读,加深理解。四、课堂练习。课后习题4。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学习“学习提示”;读懂第2、3段,总结全文,。教学过程一、听写词语(课后习题4)二、学习“学习提示”。(1)默读“学习提示”:它告诉我们读懂句子里含着的意思的方法是什么?(2)强化对方法的理解:这种方法分成哪两个步骤来进行?三、学习第二段。1、默读思考。(1)“一位旅客”和“卫士”各指的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2)从哥哥和小妹妹的谈话中可以看出白杨外形特点是什么?(3)从字面上看。爸爸介绍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2、交流自学情况,及时给予评价。3、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习题2。4、朗读指导。四、学习第三段。1、作者连用了几个“只晓得”?把它们划出来。并认真读这些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2、现在孩子们认识到了白杨的哪些优秀品质?3、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从字面上看是讲什么的?联系上下文想它所含着的意思是什么?五、总结全文。1、课文中的爸爸是怎么样的人?2、你认为作者哪些地方写得好?(随机进行朗读指导)。3、交流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方法,六、课堂作业。参考资料,少熬夜!1、填空。在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中,“一棵高大的白杨树”实际上指的是();“几棵小树”指是();“风沙”指的是()。2、完成课后练习。参考资料:一、关于课后习题1、第1题:概括地说,是荒凉而恶劣的环境。具体见第1自然段。2、第2题:第(1)句为“哪里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茁壮的枝干”;第(2)句为“不管是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3、第3题:第(1)句是有疑而问;第(2)句是自问自答;第(3)句是无疑而问,是用反问的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即没有这么大的伞。《白杨》教学设计的反思《白杨》是1篇思想性很强的课文,富有文学感召力。它饱含着作者对边疆建设者的崇高敬意,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无限真情。这篇课文是著名散文作家袁鹰的佳作,篇幅不长,构思巧妙,文字隽秀,感情丰富,确实是1篇好课文。它对于孩子们理想和道德情操的培养,对于激发孩子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都是极好的范例。教学时如何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要突出这一重点,我抓住了如下三点:一、引导学生理解“爸爸”介绍白杨的话及课文最后一节的含义。二、抓住课文中的联系点,即把白杨的品格和“爸爸”的心愿联系起来。三、重视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在指导学生理解词句上下了功夫。因为那种离开具体语言而空讲思想内容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只有引导
本文标题:《白杨》词句解析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823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