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求平均数(最新4篇)
好文供参考!1/26求平均数(最新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求平均数(最新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求平均数【第一篇】教学内容:教科书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七第1题。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2、使学生能根据简单的统计表求平均数。(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和操作能力。(三)德育渗透点向学生渗透事物间联系的思想和统计思想。(四)美育渗透点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二、学法引导1、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知“平均分”。2、指导学生试算,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明确“求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2.教学难点:区分“平均分”与“求平均数”这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四、教具学具准备例2水杯挂图、小黑板、卡片若干、长方体积木16块。五、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口算:(用卡片出示)(38+52)÷3(76—20)÷7说出20÷5表示的意义。2、一个上下同样粗的杯子里装有好文供参考!2/2616厘米深的水,把这些水平均倒在4个同样粗细的杯子里,每个杯子里的水深是多少厘米?(通过此题,使学生复习“平均分”的意义,使学生明确“平均分”的结果是每杯水的实际水面高度都是4厘米。)(二)、探究新知1、引入新课:以前,我们学习过上题这样的“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的应用题,也就是“平均分”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常听说这样的说法,例如:“火车提速后,平均速度达到每小时120千米”,“我们班的语文平均成绩是91分”,“某足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是26岁,平均身高是182厘米”等等,像这些平均速度、平均成绩、平均身高、平均年龄等,都是“平均数”。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一下“求平均数”问题。(板书课题:求平均数)平均数怎样求呢?它与以前学习的“平均分”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请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仔细体会。2、教学例2:(1)、出示例2: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高度分别是6厘米、3厘米、5厘米、2厘米。这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2)、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组织讨论:你怎样理解“水面的平均高度”?(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一步明确:所谓“平均高度”,并不是每个杯子水面的实际高度,而是在总水量不变的情况下,假设水面高度同样高时水面的高度值。(4)、教师出示第27页水杯图的上半部,问:怎样做才能使这4杯水的水面高度同样高,而得到好文供参考!3/26这4杯水的水面平均高度值呢?(5)、学生操作。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积木,用每块积木的高度代表1厘米,先用积木按例题的高度要求叠放四堆来表示4杯水的高度,再动脑动手操作一下,使这四“杯”水的水面高度相等。(6)、学生汇报操作结果,一般出现两种方法。第一种:数出共有多少个积木,或把积木全部叠放在一起,共16厘米,再用16÷4:4厘米,得出每“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第二种:直接移多补少。从6厘米中取2厘米放人2厘米杯中,从5厘米杯中取1厘米放人3厘米杯中,就可直接得到4杯水面高度相同的水,水面高度都是4厘米。这说明原来4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7)、教师出示第27页水杯挂图下部分(标有平均高度虚线)。教师:通过同学们刚才的操作,我们得到了这4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但这里有一个问题,我们刚才通过操作,使水杯的水面实际高度发生了变化,这4杯水的水面高度才相等了。也就是说,平均高度得到了,而原来4杯水水面高度却发生了变化。而现实生活中,很多求平均数的情况是不允许原值的。例如:高个身高180厘米,矮个身高140厘米,两人的平均身高160厘米。这个160厘米代表的是两个身高的平均水平,并不是把高个的身体一部分接在矮个身体上,使两人身高相等。也就是说,求平均数并不要;变原来的实际值。由此可见,通过直接操作的方法来求平均数,在很多情况下,是行不通的。如果我们不通过操好文供参考!4/26作,直接通过计算,能不能求出这4杯水:的平均高度呢?怎样计算方便呢?通过引导学生回答,进一步明确:应先相加求出高度总和,再用高度和杯子数,得到平均高度。(引导学生操作,使学生感知平均数。从直观到抽象,帮助建立平均数概念。)(8)、指导学生列式计算(6+3+5+2)÷4=16÷4=4(厘米)答:这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9)、区分例2与复习题,两题的结果都是4厘米,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吗?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复习题中,4厘米是平均分的结果,结果每个杯子的实际高度就是4厘米;例2是求的平均数,4厘米表示的是各杯子水面高度平均值,而每个杯中水面的实际高度并不一定是4厘米,它们的实际高度不要求发生变化。(10)、反馈练习:教材第29页第1、3题。先读题,口述解题思路,再独立试做,集体订正。通过订正进一步明确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3、教学例3:(1)、出示例3:(2)、读题,分析题意,组织学生讨论:两组人数不同,每人的身高也不尽相同,想要直接比较出哪一组的身高较高,怎么做比较好呢?(3)、根据讨论结果,明确先求出每组的平均身高,再进行比较。(4)、列式计算:第一小组的平均身高是多少?(136+142+140+135+137+144)÷6=834÷6=139(厘米)第二小组的平均身高是多少?(132+141+133+138+145+135+142)=966÷好文供参考!5/267=138(厘米)第一小组的平均身高比第二小组的高多少?139—138=1(厘米)答:第一小组平均身高高一些,高1厘米。(5)、反馈练习:教材第29页“做一做”第2题。(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在书上直接填空即可。)(计算不是难点,引导学生试算,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三)、巩固发展1、练习七第1题。2、小明上学期学习进步很快,数学第一单元检测成绩是75分,以后每单元都比上一单元提高4分,求他上学期数学五个单元的平均成绩是多少?此题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可提示试用其他方法解答,主要解法有:①基本方法,先分别求出各次成绩,再求平均数。②75+(4+4×2+4×3十4×4)÷5。③75+4+4。(四)、课堂小结通过小结,进一步区分“平均分”与“平均数”两个概念的不同义,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六、布置作业1、练习七第2题。2、回家后量出你家中每个人的身高,记录下来,并求出全家人的平均身高。(单位:厘米)七、板书设计求平均数【第二篇】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的意义,掌握较复杂的的方法。2.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好文供参考!6/26的意义及较复杂的的方法。教学难点较复杂的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口算演示课件①小明有12本书,小军有20本书,小明和小军平均每人有几本书?②五(3)班做好事28件,五(4)班做好事36件,平均每个班做好事多少件?③五年级一班分成3组投篮球,第一组投中28个,第二组投中33个,第三组投中23个平均每组投中多少个?针对第③题提问:①说出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②必须知道什么条件?③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板书:投中总个数÷组数二、学习新课继续演示课件(一)出示例1:五年级一班分成3组投篮球,第一组10人,共投中28个;第二组11人,共投中33个;第三组9人,共投中23个。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题:好文供参考!7/261.例1和准备题③比较,题目有什么异同?(从条件和问题两方面考虑。)2.要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必须先知道什么条件?板书:投中总个数÷全班总人数。3.投中总个数和全班总人数知道之后,怎样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板书:(1)全班一共投中多少个?28+33+23=84(个)(2)全班一共有多少人?10+11+9=30(人)(3)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84÷30=(个)综合:(28+33+23)+(10+11+9)=(个)答:全班平均每人投中个。教师提问:对比例1和准备题③你能发现解答方法有什么异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的情况?(二)出示例2:下表是五年级二班3个组投中篮球情况统计表。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各组人数1211好文供参考!8/2610平均每人投中数3教师提问:例2和例1比较,有什么异同?(问题一样,但已知条件不同)要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要知道什么条件?怎样列式?板书:(1)全班一共投中多少个?×12+3×11+×10=95(个)(2)全班一共有多少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全班平均每人投中________个。教师: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板书:(×12+3×11+×10)÷(12+11+10)教师强调:时,有时不能除尽,这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取近似值。三、巩固反馈继续演示课件1.小亮读一本书,前4天平均每天看页,后3天平均每天看8页。小亮这一星期平均每天看多少页?好文供参考!9/26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①小李加工一批零件,前2时加工28个,后3时加工36个,平均每时加工多少个?A.(28+36)÷(3+2)();B.(28×2+36×3)÷(3+2)();C.(28+36)÷2().②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5时平均每时行60千米,后3时平均每时行56千米,这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时行驶多少千米?A.(60+56)÷(5+3)();B.(60+56)÷2();C.(60×5+56×3)÷(5+3)().四、课堂总结。解答应用题应注意哪些问题?①明确问题求的是什么平均数;②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五、布置作业.1.五年级两个班参加植树活动。一班37人,共植树132棵;二班35人,共植树120棵。五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五年级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2.先锋号机帆船出海打鱼。上半月出海13天,共捕鱼805吨;下半月出海14天,每天捕鱼64吨。这条船平均每天捕鱼好文供参考!10/26多少吨?3.一个班有22个男生,平均身高厘米;有18个女生,平均身高厘米。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4.敬老院里有老奶奶10人,平均年龄岁;有老爷爷12人,平均年龄岁。求全院老人的平均年龄。(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六、板书设计平均数例1、五年级一班分成3组投篮球。第一组10人,共投中28个;第二组11人,共投中33个;第三组9人,共投中23个。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例2、下表是五年级二班3个组投中篮球情况统计表。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得数保留一位小数)(1)全班一共投中多少个?28+33+23=84(个)(2)全班一共有多少人?10+11+9=30(人)(3)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84÷30=(个)综合:(28+33+23)+(10+11+9)=(个)答:全班平均每人投中个。好文供参考!11/26(1)全班一共投中多少个?×12+3×11+×10=95(个)(2)全班一共有多少人?12+11+10=33(人)(3)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95÷33≈(个)综合:(×12+3×11+×10)÷(12+11+10)≈(个)答:全班平均每人投中个。探究活动捐款活动目的加强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活动题目少先队员为灾区捐款,五一班有17名男生,平均每人捐款5元;有15名女生,平均每人捐款4元。全班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5+4)÷2=(元)这样列式对不对?为什么?活动过程1.学生分小组讨论。2.学生发表意见。3.师生共同总结规律,巩固的方法。好文供参考!12/26参考意见教师要把本学期的加权平均数与原来的算术平均数帮助学生区分清楚(算术平均数是一种特殊的加权平均数),如果本题中的男女生人数相等,上面的列式完全正确,但是现在男生人数是17人,女生人数是15人,所以正确列式应该是:(5×17+4×15)÷(17+15)巩固练习少先队员暑假参加登山活动,上山时每小时行千米,下山时按原路返回,每小时行5千米。这次登山平均每小时行多
本文标题:求平均数(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827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