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诚信报告4篇一般来说,在日常工作中,付出努力才能获得回报。因此,我们需要准备好撰写报告的各项工作,并且必须注意报告的格式规范化。这篇名为“诚信报告4篇”的文章是三一刀客的编辑精心挑选的,内容丰富,绝对不容错过。希望这份知识能够为您带来新的思考,欢迎借鉴!诚信报告1姓名:吴诚信性别:男亦可,女亦可年龄:生于20世纪60年代或70年代职业:待定确诊方法:中西结合一、望诊脸色:无甚大碍,就是不会脸红。即使是“落井下石”后,也是脸不变色。眼睛:眼珠缺乏灵活性,只能侧视或者向“钱”看。目光狡黠。鼻子:鼻头上翘,鼻孔变大,嗅觉间歇性失灵。只能闻官气、贵气,而不能闻民气、贫气。舌头:发生变质、发音不准确,舌间形状有变为弹簧的趋势。说“撒谎”发音清晰,说“真话”,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挖人墙脚,落井下石。六、治疗方法1.换血:注入大量“人文”氧气,替换体内有害健康的“拜金主义”二氧化碳。2.每天早晚一次扪心自问,摸摸自己的良心在否。3.阅读大量杂文,唤醒其诚信意识。七、医生建议此病例不是首次发现,十分具有代表性,望患者注意,切莫相互传染。医生诚信报告2常言道:“人无信不立,市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时下,我们身边却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失信”现象。作为一个遍及全社会的课题,对大学生更是有着不一般的意义,它代表中国未来的发展。同时,诚信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构筑一个人健全人格的重要品质,尤其是对于当前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培养人们诚信的道德操守,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讲诚实,守信用”是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人与团体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石。诚信也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是国家强盛、文明的重要标志。但在国家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进展的现代社会,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体制的不健全,行为的不规范,传承几千年的诚信美德在强大的经济利益面前受到严重冲击,出现“诚信危机”,导致人们的不诚信行为在社会生活中频频涌现。为了了解现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我们小组进行了一次在校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覆盖我校全体学生,共回收问卷50份,有效问卷达到了问卷总数的100%。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在校大学生学生对诚信的基本看法,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对诚信的遵守情况等。一、大学生诚信现状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学生来讲有很强的认同感和亲和力,作为一种理想层面的道德修养,学生普遍认同。在调查中,60%的学生对诚信问题很重视。从认识层面来讲,多数学生把诚信作为一种重要品质来看待,%的同学认为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约束,而且是一种法律约束。在几个关于交往中的诚信问题中,大部分学生都是从自身出发,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80%的学生回答最信任的人是自己的父母,有%的学生回答最信任老师,也有%的学生回答最信任自己的好朋友。有%的学生说信任讲诚信的人,%的同学认为自己身边讲诚信的人较多,但是,50%的同学的答案是“一般”。二、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的表现1在学习中诚信问题对学生在“如何看待考试作弊现象”一题中,%的学生认为“深恶痛绝,自己也决不会作弊”,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学习风气有很高的期望;在“您有过考试作弊吗?”一题中,有%学生回答“从不作弊”,回答“好多次”的仅为1%。回答“你的好友坐你后面,要抄你答案,你会”一题时,%的学生回答“很乐意给他看”,只有20%的学生回答为了教育帮助他,不给他看。另外还有%的同学“不太愿意,但碍于朋友面子,只好同意”。在问到“你认为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是”时,%的同学认为“别人也在作弊,自己不作弊就吃亏了”,10%的同学选择“为了考高分”,而%的人选择了“其它”。在大学里,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一个学生诚信与否的重要手段。我们或许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事情都上升到道德的立场来去判断,但考试无疑不能例外,因为至少会涉及到学生对待学习和知识的态度。过去一个人作弊被发现了,自己感到很羞愧,要承担很大的舆论压力,而现在情况并不那么严重,周围人对他的行为甚至可以表示理解。也就是说,对学生而言作弊的成本比过去少得多了,这个成本不仅是操作手段上的,周围同学的看法、舆论的宽容是一个更重要的方面,而这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从以上几个题目的统计结果看,关于学习上的诚信,学生对于自己的要求还不是很高,对身边的不诚信现象还不是特别反感。通过访谈我们知道:学生不止在作弊时心理矛盾,对作弊得来的成绩,也会在内心自责。他们会难受,毕竟这不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但如果看见周围的人作弊而自己没有,也会后悔,觉得吃了亏。受目前利益驱动,为了有个好成绩或合格,为了不吃亏不后悔,他们选择考试时作弊。这种作弊行为一定程度上反映大学生的知行不一,受目前利益和周围环境影响之大。2信贷中诚信问题调查发现,在“如果你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你会”一问中,%的学生选择“一定会按时还款”,只有少数同学回答能拖就拖,这说明很多同学认识到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契约,而没有简单的看作是国家的一种资助。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行长曾痛心疾首地说:“从1999年起至今我们一共为我国的大学生提供了695万的国家助学贷款,然而至今年为止,拖欠贷款的比例还一直徘徊在20%—40%之间。我们是怀着一颗炽热的心送出我们的帮助的,但收获的结果却令人心寒。”诚然,国家助学贷款有资助的性质,但贷款首先是作为一种契约存在的,需要学生自觉履行。在回答在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特困生补助时,您能会介绍自己的家庭境况时,只有60%的同学选择如实填写,可见在利益面前,诚信有时难免脆弱。虽然诚信归根到底是一种道德义务,但道德义务的实现并不单纯依赖于道德本身的力量,而是需要一个外在的约束机制来调整和控制这种道德价值的取向。在一个法制昌明的社会,诚信体系之所以健全是由于制度对诚信的反面——不诚信的约束力太强大了。一个人完全置道德义务于不顾,他无法承受违反这种道德义务所要面临的举步维艰的处境。因此,在很多问题上,对契约的遵守本身就能够保障道德的实现。3教育中诚信问题60%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的诚信教育有实效,当然,也有20%的学生持反对意见认为没有效果。在第18题中,我们问及了18你认为可以如何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80%的学生希望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来影响大众,在与一些学生面谈时,我们了解到,学生比较倾向于电影宣传和实践活动,也有人认为开设开设诚信教育必修课更好一些,但是我个人认为以上课的形式来教育往往过于枯燥国而且效率实在是太低。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有必要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60%的认为有必要建立失信的惩处措施,这也说明了大家对诚信的渴望。毕竟现实中,我们需要诚信.大学生处在大学校园这个“人人互动、相互教育”的大课堂里,每个人都以自己的言行同时拥有两个角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强化诚信的集体教育环境,要借助舆论宣传工具,在校园内大力营造“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讲诚信得益,不讲诚信受损”的校园诚信氛围,使诚信教育在潜移默化之中实现。广泛开展各种各样的生动活泼的诚信主题教育,如诚信当事人的现身说法、热情而富有感染力的号召、充满人生智慧和启迪的名人名言以及诚挚的忠告等。在诚信观念深入人心的基础上,考虑在宿舍区、教学区设置免费打气、爱心雨伞、无人售报纸等,从实际生活中来检验大学生的诚信行为。虽然诚信教育是自身内在修养不断加强和积累的过程,但有时也需要制度来强制和约束。因为部分目光比较短浅的大学生,他们往往会考虑眼前的利益而背信弃义。因此可以考虑建立大学生诚信度评价体系,形成一定约束和监督。这些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一是学习诚信评价(包括平时作业、考试、论文等);二是生活和工作诚信评价(包括贷款信用、学费、住宿费缴纳、借书、借物、借款信用及困难补助等方面是否有弄虚作假行为);三是就业诚信评价(包括自荐书、用不正当竞争手段就业、合同违约等),学生这种诚信度评价结果要与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测评、评先评优、选拔学生干部、推荐毕业生入党、保送研究生、享受国家助学贷款挂钩,还应把学生诚信度评价等级纳入学生个人档案供用人单位参考。通过调查,大家对诚信教育还是积极的,通过教育,加上大家的自律精神,都养成诚信的好品质就再好不过了。三、建议与对策1通过法制强制规定。立法建制是关键,应抓紧进行信用立法和信用制度建设,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信用社会。政府要着手制定、完善和贯彻执行能充分体现诚实信用体系的法律法规,用以规范政府、企业、个人的行为,以法律形式约束社会的各种行为。在现行的法律中,都应有明确的、要求主体诚实信用的具体条款。对违法者的处置,也要有明确的定性、定量的法律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征信管理处有关人士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已将大学生助学贷款情况纳入了个人信用体系中。某位大学生一旦有违约行为,即会被记录在案,在今后的房贷、车贷、留学、创业,甚至就业中都会受到限制。2学校诚信教育开展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要求高目标,但要从低起点,从基本行为抓起。要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平等竞争的意识,独立自主人格和对规则的虔诚态度,让他们在日常的同学交往中、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做到言行一致、拒绝作弊、诚实守信,并逐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学校树立以诚信为本的观念,进一步加强管理,杜绝种种不诚信现象的发生。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号,停留于课堂灌输,停留于形式,而应从学校管理、教师形象上做起,以学校的诚信、教师的诚信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结语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作为一种道德情操,大学生普遍对诚信有较强的认同感,并将其作为品质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实践中,诚信并没有普遍内化到学生的具体行动中去,体现出一种以个体利益为中心的随机性特征;诚信作为对他人和社会的诉求,学生表现出较强的渴望心理,但对于自己能否保证做到,较多学生存在“视情况而定”的状态;对学生而言,诚信主要是作为一种道德层面的东西而存在,尚未形成一种较强的契约意识,而如果没有对契约的遵守,诚信能得到保障吗?高校教师、学生是社会中文化教育程度较高、社会责任感较强的群体,在这一群体中率先推行信用体系相对于在社会其他群体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为在全社会逐步开展并推广这一价值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意义。这样通过慢慢积累扩展,使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使诚实守信的氛围越来越浓,最终形成一种诚信光荣,背信可耻的强大社会舆论氛围,社会、家庭、学校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诚信报告3在期末考试来临之际,我服装学院在每个班按学号抽取了5位,共对200位同学进行了一次大学生诚信考试问卷调查,对本次调查结果可以说有喜也有忧,具体情况如下:1、在这次被调查的200位学生中认为我们大学生诚信情况很好的占大约%一般的占约%较差的占大约%很差的大约占%2、认为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大环境中不诚信的影响占%家长老师朋友的影响占%因为自身发展的需要必须这样的占%3、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可以做到诚信,能的占%基本能占%没有注意的占%4、考试有过作弊中,每次都有作弊的占%选修公共课作弊专业不作弊占大约%偶尔1,2次占%从不不作弊的%5、考试中发生作弊行为的原因。可以拿高分获奖学金的占大约%认为学校课程无意义不值得认真学习的占%认为大学生活不应该吧太多时间放学习上的占大约%看别人作弊心理不平衡觉得自己会吃亏的占43%6、同学对考试作弊持有的态度不能接受的占大约%可以理解因为学生压力太大的占%只要不被抓住就可以的占大约%7、同学认为加强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最佳方法在校园中加大诚信宣传力度占大约%给每个人建立诚信档案占大约%家长老师以身作则%经过这次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我们学生在诚信方面还是有一定的自己的准则,可以较好的去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不过在学生中也的确存在一定的问题,在面临各式各样的考试时都有一定程度的不诚信现象的存在。经过这次的调查也发现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不仅仅是我们学校学生的事情更与整个社会息息相关,只有扬诚信之风,净化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才能还我们一个纯净的校园,还我们一个公正
本文标题:诚信报告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878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