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动物生活的教案【实用4篇】
动物生活的教案【实用4篇】教学教案和课件是教师需要费心准备的重要工具,因此需要我们教师自己抽出时间来完成。教案通过帮助学生形成深刻的理解来起到重要作用。如果您想全面了解“动物生活的教案【实用4篇】”,请仔细参考下载下面精心准备的资料,感谢您的参考下载。如果您觉得不错的话,请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吧!动物生活的教案【第一篇】一、说教材㈠.教材分析“水中生活的动物”是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的第一节内容。教材主要关注鱼的形态、运动、呼吸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安排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探究活动,以达到重点认识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这一目的。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通过两个观察与思考、一个探究实验、一个课外实践,让学生认识鱼类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进一步总结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举例说出几种水中动物的名称.⑵阐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2、能力目标尝试完成“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学习活动,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在小组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珍爱生命的情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㈢.教学重点1.以鱼为例,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生生活的特点。2.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以及鱼的呼吸器官。3.总结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㈣.教学难点1.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实验及该实验的组织教学。2.运用以学知识,通过对“鱼类呼吸器官及其作用”的观察与探究,阐明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二、说教法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应侧重于指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动脑、动手,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本节的教法我选用了创设情境法,活动探究法,问题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法,对比法。三、说学法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我采用的学法为观察法,实验操作法,小组讨论法,总结归纳法。四、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情境导入]播放有关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各种动物的影象资料,有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有活蹦乱跳的各种动物,还有飞翔在空中的小鸟……。问题:如果按照生活环境分,我们可以如何划分?引出“水中生活的动物”“陆地生活的动物”“空中飞行的动物”,以“水中生活的动物”为例来分析水生生物的特征。播放水中生活的动物---鱼的视频资料来整体感知鱼的特点。⑴、如果陆生动物(包括人类)到水中生活会遇到哪些问题?⑵、鱼类等水生动物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⑶、都说鱼儿离不开水,那么离开水会怎样?水到底给了鱼什么呢?⑷、鱼的种类多吗?四大家鱼是哪些?中华鲟有哪些特点?隐含知识:1.海洋鱼类:表明鱼的种类很多(多样性)2.淡水鱼类:暗示我国的特有物种(独特性)3.要求:保护环境以及它们生存的水生环境.[讲授新课]一、观察鱼的形态结构1.观察方法:由整体到局部,由单一变量到若干变量。1.观察外形:分析这些特征对鱼类适应水生生活有什么意义?2.再观察局部:鱼在游泳时每一种鳍是如何运动的,思考它们对鱼的运动分别起了什么作用,并观察鱼在完成某一种运动时,各种鳍是如何配合的?2.一个理念:结构决定功能例如:1.梭形:有利于克服水中的阻力。2.鱼鳍:与鱼的运动有关,帮助鱼在水中游泳。3.侧线:感知水流,测定方向【探究】鱼鳍的作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讨论交流1.提出问题鱼的尾鳍有什么作用?(强调单一变量)2.作出假设假设鱼的尾鳍可以是鱼前进的动力,可以决定方向3.制定计划⑴方法选用:选用直接剪掉尾鳍法,现象比较直观*直接观察法:各种鳍在一起相互协调合作,因此直接观察很难得出结论。*模拟法:是科学探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采用这种方法。具有局限性。局限性:1.气球容易漏气,而且水不容易灌进去,很难扎紧。2.游动时,现象不明显。当用手按住鱼前部时,鱼的前进不明显;当不按头部时,鱼头就翘起来,感觉没有方向感。这个实验可以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一下,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⑵实验用具选择:*水槽选择(最好不要用玻璃的,避免打碎)*鱼体大小选择;7—10cm(最好由学校提供)*剪刀、纱布⑶分组实验学生共52人,分13小组,每组4人每组提供两条鱼1—2组,探究胸鳍的作用3—4组,探究腹鳍的作用5—7组,探究背鳍的作用8—10组,探究臀鳍的作用11—13组,探究尾鳍的作用4.实施计划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观看探究尾鳍的作用的视频,与小组做出来的结果比较,得出结论。5.得出结论: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鱼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他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胸鳍、腹鳍和背鳍都有维持鱼体的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6.讨论和交流:⑴一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是不是就一定正确?⑵与实验法相比,模拟实验有哪些优点和缺点?[课后作业]:让学生课下完成模拟实验的制作。第二课时[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播放投影,检查所学知识。1.小河、池塘等野生品种的鱼,身体的背面和腹面颜色是否一致?这有什么作用?2.鱼的身体两侧有一排鳞片上有小孔,这些小孔连起来构成一条侧线,它有什么作用?3.鱼的身体表面都有黏液,知道黏液的作用是什么吗?4.鱼体内有个白长囊状结构叫做鳔,想想看,鳔的作用是什么?[推进新课]继续探究,鱼除了用鳍游泳之外,还有什么其它特征。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各种鱼放在小组水槽中摆放在桌子上进行分组观察。观察鱼的呼吸时,先观察鳃的颜色和鳃丝的形状,鱼鳃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鳃上布满毛细血管,所以人们买鱼时可以从鳃的鲜艳程度判断鱼是否新鲜。鳃丝在水中呈舒展状态扩大了与水接触面,离开水鳃丝互相粘结、破坏了气体交换的功能。鱼一般不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气,而是通过鳃获得溶解在水中的氧气。“鱼儿不是离不开水”而是离不开水中的氧气,所以养鱼缸要经常换水,养鱼池到了冬季冰封期间要打冰眼(结合书中实践活动)因此,若水域污染对鱼及其它水生动物十分不利(渗透环保意识)。得出结论:鱼的呼吸靠鳃来进行,鳃的结构包括鳃弓和鳃丝,这些结构有利于鱼在水中进行交换氧气。本章还开设了新的实验内容——“模拟实验”,详见书第四页,这是一个新的实践方法,特引起大家的重视,让学生动手去模仿着做。训练学生的悟性。参与是个体投身认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基本形式,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其在教学中主体地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主要特征。动物生活的教案【第二篇】价值取向:1帮助孩子们学习如何正确地缠绕羊毛,并对缠绕活动感兴趣。2引导孩子探索使用两种以上颜色的羊毛间隔缠绕,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三。鼓励孩子大胆参加竞赛活动,有一定的竞争意识。4帮助孩子们通过卷绕毛线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发展手的精细动作。材料设计:1塑料密封的小动物,长块。2、各种色彩的毛线。3、小箩筐一个放绕上毛线的积木,托盘一个放塑封好的小动物。玩法提示:1、引导幼儿顺着一个方向绕毛线。2引导孩子们沿着一个方向,一根一根地缠绕着羊毛。3、学习用二色毛线间隔绕。4在竞赛活动中与同行合作,增强竞争意识。5、引导幼儿一般绕一边说:“***,我给你穿毛衣。”指导要点:1教师运用语言情境和示范操作,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2开始时,左手握住线头不放松,右手依次绕线。三。鼓励孩子自己探索更复杂的曲折活动,对自己充满信心。4鼓励孩子们参加竞赛活动。动物生活的教案【第三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总结归纳鱼类的基本特征;2.了解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常见类型。3.知道水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能力目标1.具有初步的总结归纳能力;2.锻炼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3.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习的兴趣;2.了解水域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二、教学重点:1.鱼类基本特征的总结2.其他水生动物的分类3.水域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三、教学难点:1.鱼类基本特征的理解及实际运用2.其他水生动物的分类四、教授课时:1课时五、教学准备:(一)学生课前准备已经完成了鱼类运动、呼吸等基本结构特征的学习(二)教师课前准备制作“鱼类辨析”游戏的图片多媒体幻灯片的制作六、教学过程:(一)鱼类特征的总结:通过展示代表性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对鱼类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总结:体表被鳞片;用鳃呼吸;用鳍辅助游泳;出现上下颌的分化;有脊柱??(二)水生动物的分类1.小组合作,进行鱼类的辨析全班分为六个小组,每组发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个动物的图画和文字介绍。同学们在仔细观察后对其是否属于鱼类进行辨析。是鱼说出依据,不是鱼的说明其与鱼类的异同点。一定时间后由小组派代表向大家汇报讨论结果。海马:1.身体侧扁,全身无鳞躯干被骨板包围2.有脊柱3.终生生活在水中.能以直立状前进4.用鳃呼吸(鱼)鲸:1.体形流线型,俗称鲸鱼2.皮肤裸出,没有体毛3.有脊柱4.用肺呼吸5.胎生、哺乳.(哺乳动物)海龟:1.身体表面覆有鳞片或角质板2.有脊柱3.用肺呼吸4.陆地繁殖,卵生(爬行动物)螃蟹:1.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甲2.身体分节,具有分节的附肢3.用鳃呼吸(甲壳动物)章鱼:1.身体柔软不分节,左右对称2.用鳃呼吸(软体动物)水母:1.身体呈辐射对称2.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3.具有伸出的口腕3.无呼吸系统(腔肠动物)2.教师分析答案对答案进行判断分析引导学生对不同种类动物的基本特征进行总结,介绍各自分类学地位及其他代表种类3.布置任务:鲨鱼是鱼吗?由学生自己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判断(三)水域环境的保护1.水域环境的保护的紧迫性展示赤潮图片,介绍赤潮成因,危害;2.水域环境的保护的成功实例洞庭湖退耕还湖后鸟类数量种类明显回升3.保护水域环境从身边做起生活污水的处理废旧电池的处理七、板书设计: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一.鱼1.游泳2.呼吸3.鱼类基本特征的总结体表被鳞用鳃呼吸用鳍辅助游泳有上下颌的分化有脊柱??二.其他水生动物1.哺乳动物:胎生哺乳2.爬行动物:用肺呼吸陆地繁殖卵生3.甲壳动物:体被甲体分节具有分节附肢4.软体动物:身体柔软不分节动物生活的教案【第四篇】《动物party》品德与生活说课稿范文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品德与生活》教材第四册,第二单元,主题三:我和动物交朋友。本主题使学生知道动物和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村,要学会和动物和谐相处,懂得关心动物就是关心人类自己。从爱护动物出发,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二、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珍爱动物、热爱动物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2、行为与习惯:明确如何与动物相处,能够善待动物,知道戏弄动物的行为是错误的。3、知识与技能:通过“互问关于生活习性的问题”、“动物知识竞赛”和“说说我的贡献”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贡献,增长有关动物的知识。4、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游戏、搜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交往、探究和信息处理能力。三、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所以《动物party》一课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设计了适合低年级儿童特点的资料调查、角色扮演、教学游戏、知识竞赛、听故事、写倡议卡等一系列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儿童参与、探究、体验的积极性,体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课程的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以及儿童的主体性等特点。教学设计灵活、新颖,以活动作为教与学的主要形式。每一个活动环节都有较为明确的目的性
本文标题:动物生活的教案【实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970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