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教案设计(精选4篇)
教案设计(精选4篇)资料主要是指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的材料。当一次学习即将开始时,我们通常会接触到一些资料。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您知道资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网友为此仔细地分享的“教案设计(精选4篇)”,供您参考,并请下载收藏!教案设计篇【第一篇】教学要求:1.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2.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3.学生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4.学生能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进一步了解体会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积累成语,文言文成语故事,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教学内容:学生读通读懂课文,并在问题情境中明理;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中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教学重点: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教学难点:学生根据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3分钟)1、出示常见的文言警句(投影片):三人行,必有我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警句,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这些警句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写成的。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在1919年以前基本是使用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篇文言文《学弈》。这篇文言文,仅有5句话,70个字,是1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二、.读通整体感悟文章大意。(20分钟)1.读课题,解题。什么是学弈?1分钟(学弈:学习下围棋。)2.本文选自《孟子》的《告子篇》,作者是孟子,是他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不聪明的问题时举的一个例子。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孟子的资料?2分钟(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战国人,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著作有《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学弈》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也是成语“专心致志”的来源.3、指导读文。8分钟a:读课文,学生小声跟老师读两遍。b总结老师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c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学生初读课文,做到读懂、读通、读不通的句子作上记号。4、根据注释自主合作探究,自悟句意文意。10分钟(1)学生自由反复诵读根据注释、插图在文中边批划,边读懂每句话,不明白的做上记号。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2)反馈疑难问题。(课件显示疑难句子)(3)自主合作解决疑难,读懂课文。(教师组织指导小组合作)组长将各小组成员学习成果汇总集合。各小组向全班汇报合作成果。A.汇报疑难句子的解决情况B.汇报小组合作成果,用自己的话讲讲课文内容。(4)小结过渡5.吟诵,创设情境,体情悟道,熟读成诵12分钟(1)创设“学弈经验总结会”这一情境,让学生在叙说、辩论中明白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专心致志的道理。讨论:a.什么原因使得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不一样呢?(第一个人学习时专心致志,凡是弈秋说的他都记得,比较用心,所以比第二个人学得好。)b.请大家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c.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让学生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目的是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待学习、工作的重要性。)(2)播放“专心致志”成语故事,加深体会。(3)创设“孟子讲学”这一情境,让学生通过自读、演读达到熟读成诵,进一步感悟文言文吟诵的韵味。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指导背诵。三、布置作业,课内外延伸积累5分钟1、(书面作业)抄写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2、(搜集作业)搜集文言文形式的成语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板书设计:学弈专心致志教案设计篇【第二篇】乌塔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2、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提问题,学会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3、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二)能力训练点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重点:对文中的人物或事进行评价,阐述自己独特的看法。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和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也许到过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谁到过什么地方?2、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1、读课前导读,带着问题读书2、学生自学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一位名叫乌塔的14岁德国姑娘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事)师:(乌塔是德国小姑娘,她已经独自游玩了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她还要去希腊呢!xx,你刚刚说的这些内容是在课文中第几段找到的?生:我是在第五自然段找到的师:你能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吗?(读第五自然段)3、认读生字词,读通句子(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一课要认得的字所组成的词语。师:大家先自由读一读。生自由读词语:洗漱,惬意,号码,反驳,逻辑,正音)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问题: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好不好)2、全班交流,互助解疑。(1)、师:同学们,刚才读了课文,谁能说说,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有的同学会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有的同学会认为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乌塔可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对她今后的成长会有好处……(2)、师:一个只有14岁的小姑娘,居然独自游玩了那么多个国家,他是怎么去游玩的呢?想一想她在旅行当中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找。师:乌塔在旅行中是怎么做的?她为了这次旅行又做了哪些准备呢?课文的那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你来说一说。(第七自然段)师:你们都找到了吗?生:找到了。(3)、师:对于小孩子单独出去旅行的事,作者和乌塔互相交流了看法,课文的那几个自然段讲他们讨论这个问题的`呢?大家找一找,把它标号出来好吗?(生找自然段,标号)师:找到了吗?谁来说一说?(6至9自然段)四、角色扮演,加深理解1、师:老师有个提议,我来扮演文中的作者,你们来扮演乌塔,我们面对面地交流可以吗?师:现在就开始吧(师生扮演对话,引导学生读课文的句子和每人说只一点,不要长篇大论,尽量不请那几个不懂又说一堆的同学回答)问1:乌塔,你一个人游欧洲不怕危险吗?你的爸爸妈妈不担心吗?看来,你还挺有自我保护意识的呢。问2:乌塔,那么你为了这次旅行做了哪些准备呢?这么长时间的准备啊,到底准备了些什么呢?问3:乌塔,旅游怎么多国家是要很多钱的,那么你的旅费是从哪里来的?——原来是这样啊。师:同学们,我们刚才交流的还挺不错的呢,乌塔的这些回答你们是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知道的?生答:课文的第七自然段知道的。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中的第一、二两句话吧。(生读)师:通过交流和读课文,乌塔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生各自回答。(1)自理能力强。(2)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3)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4)有责任感。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5)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师总结:乌塔的独立,有计划,活泼开朗都值得我们学习。乌塔也同样问了一些有关中国孩子旅游的问题。让我们再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回答她的。作为中国的孩子,你又是怎么回答她的呢?同学们,交流交流吧。,读完课文以后同桌交流交流。生同桌之间交流。2、师:同学们,这一回呀,老师想来扮演乌塔了,你们就是中国孩子,我们再来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好吗?生:好。问1:你们中国孩子,也是这样旅游的吗?——那不对啊,我也是家里的宝贝,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呀,不过我们的兴趣不同,有时候我就单独出去玩,为什么爱你们就不能让你们出去玩呢?(国情不同、家庭因素)——这回我明白了。(师生再次交流,顺势引导对比中外少年儿童的不同,点名国情不同、条件限制等)五、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师:同学们,你们刚才讨论的非常热烈,读了这篇课文,你们肯定有很多话想说,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生纷纷发表,师随机引导,引导从以下几方面进行:⑴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不可以)⑵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⑶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2、小结,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这节课不是号召同学们全部都离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肚子去旅行,这是不现实的,但是至少我们应该像乌塔那样有独立的意识,最起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是应该能做的到的。板书设计:1、懂得自保、自救乌塔周游欧洲2、阅读书籍,了解各国——独立自主3、打工挣钱教学反思:我所上的《乌塔》是1篇独立阅读课文,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个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学这篇课文目的一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世界上其它国家儿童的成长经历,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阅读有主见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目的,设计的几个环节并不是很失败:1、自读自悟,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研读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成长故事,从头至尾只字未提对小姑娘的评价,因此需要学生研读课文。从故事中去体会小姑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设计了替小姑娘的老师用中文给小姑娘打个来中国学习转学评语的情节,激发学生从课文中的小姑娘的行为、语言中去体会小姑娘的特点。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有主见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一个未成年孩子该不该独自远行?这一个环节意在检查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程度,和交流阅读后主观的见解。4、设计回答校长的一个问题,使中国的小学生树立了自信,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中外儿童各有所长,也各有差异。5、最后作业拓展题:不足的地方有:1、独立阅读课文,研究课文时要不读全文,可读重点段来理解,以免占有课堂时间。2、学生质疑的词语放在后面的研读课文中去理解。3、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多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去读去悟。教案设计篇【第三篇】【教材分析】本节课为八年级物理(下册)的一节课,电流的磁效应是学习电磁现象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确信电流及其周围的磁场是同时存在的而密不可分的。为了要说明这个问题,在做奥斯特实验的时候,让学生亲自做实验,把小磁针放在直导线附近,通过观察导线通电时和断电时小磁针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初步认识电与磁之间存在某种的关系。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本节的重点之一,因此,我们应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总结,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探究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电流的方向的方法,再在师生相互交流的气氛中引导学生得出安培定则,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做电磁铁的实验,并
本文标题:教案设计(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980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