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3年新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专项练习(含答案):专题十 考点20 语言(1)
2023届新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十考点20语言(1)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归朝欢·题晋臣敷文积翠岩①辛弃疾我笑共工缘底怒②,触断峨峨天一柱。补天又笑女娲忙,却将此石投闲处。野烟荒草路,先生拄杖来看汝。倚苍苔,摩挲试问:千古几风雨?长被儿童敲火苦,时有牛羊磨角去。霍然千丈翠岩屏,锵然一滴甘泉乳。结亭三四五,会相暖热携歌舞。细思量: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注]①赵不遇,辛弃疾的朋友,字晋臣,曾为敷文阁学士。此时与辛弃疾均去职赋闲。②缘底,为什么。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起笔迭用两则神话传说,把积翠岩想象为折断的天柱、补天的神石。B.词人不辞辛苦,拄杖来到积翠岩,只是为了尽情欣赏积翠岩秀美的风光。C.牧童击石取火,牛羊以石磨角,积翠岩不幸流落山谷中,却仍有其功用。D.词人于积翠岩结亭会友,心生感慨,与杜甫“大庇天下寒士”的情怀近似。2.“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两句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词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北征①陈与义世故信有力,挽我复北驰。独冲七月暑,行此无尽陂。百卉共山泽,各自有四时。华实相后先,盛过当同衰。亦复观我生,白发忽及期。夕云已不征,客子今何之?愿传飞仙术,一洗局促悲。被襟阆风观,濯发扶桑池②。注:①靖康元年,陈与义避金兵南迁,复遭父丧北归。②阆风观、扶桑池:道家传说中仙人所居之地。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四句叙写个人行程,“有力”“挽”“驰”等词表现了诗人身不由己、行色匆忙。B.五至八句以议论为主,以百卉有四时、华实有盛衰,安慰自己对生死不必介怀。C.“亦复观我生,白发忽及期”由物及己,表现诗人年华已逝、人生短促的感慨。D.最后四句写诗人希望学得飞仙之术,在仙境中“被襟”“濯发”,获得肉身的长生。2.“夕云已不征,客子今何之”二句,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感怀刘长卿秋风落叶正堪悲,黄菊残花欲待谁。水近偏逢寒气早,山深常见日光迟。愁中卜命看周易,梦里招魂读楚词。自笑不如湘浦雁,飞来即是北归时。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颔联中“偏逢”“常见”表现了诗人因时光易逝而不能建功立业的怨愤之情。B.颈联出句写诗人愁苦时翻看易经,给自己占上一卦,以安慰愁苦的心灵。C.颈联虚实结合,对句以虚幻的梦境来表现诗人的愁苦之深,是为虚写。D.尾联运用对比手法,诗人自嘲自己还不如湘浦雁,进一步突出其命运的悲惨。2.诗歌首联有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浣溪沙孙光宪蓼岸①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目送征鸿②飞杳杳③,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①蓼岸:开满蓼花的江岸。②征鸿:远飞的大雁。③杳杳:深远貌。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是写诗人送别亲人时,在江岸上看到的蓼花盛开,传来阵阵桔柚的芳馨。B.第二句“一望”二字,颇能传神,抒发了诗人站在江边眺望时内心喜悦的心情。C.过片两句,上句是写目送,下句是写心随,构思新颖巧妙,对仗工整,意境深远。D.结句似深情目送远帆时的默默祝愿,与首句首尾呼应,写出了潇湘美景,饱含深情。2.“片帆烟际闪孤光”一句是千古名句,历来为人欣赏。请你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的赏析。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听宋宗儒摘阮①歌(节选)黄庭坚手挥琵琶送飞鸿,促弦聆醉惊客起寒虫催织②月笼秋,独雁叫群天拍水楚国羁臣③放十年,汉宫佳人④嫁千里深闺洞房语恩怨,紫燕黄鹂韵桃李。楚狂行歌惊市人,渔父絮⑤舟在霞苇问君枯木著朱绳,何能道人意中事?【注】①阮:即阮咸,一种形似琵琶的乐器,相传为西晋音乐家、文学家阮咸所创制。摘(tì):弹奏。②催织:即促织。③楚国羁臣:指屈原。④汉宫佳人:指王昭君,据说她出塞时曾携带琵琶,马上弹奏。⑤絮(ráo):通“挠”。本指船桨,这里是以桨划船。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写宋宗儒弹奏阮咸,让人如临其境,聆听到动人音乐,感受到演奏者高超的技艺。B.“手挥”写宋宗儒弹奏动作,“送飞鸿”暗含弹琴者的思想感情,引出具体的音乐场面描写。C.“深闺洞房语恩怨”写音乐的凄凉伤感;“紫燕黄鹏韵桃李”表现的是音乐的悦耳宜人。D.“枯木著朱绳”是抑,写阮咸的貌不惊人;“道人意中事”是扬,写宋宗儒用它弹奏佳曲。2.这首诗描写音乐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A2.①此两句意思是,自古以来的寒士,有怀才不遇求告无门的时候,也有得到赏识大展宏图的机遇。②词人一语双关,既表达对所有怀才不遇之人能遇知音的期望,也借嵌进友人名字的做法,表达对朋友能获机遇的真挚祝愿;还有对他们可能终不得遇的担忧。③以友人名字说事,风趣诙谐,又诚恳真挚。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只是为了尽情欣赏积翠岩秀美的风光”说法错误,词人来此不仅仅只是为了欣赏风光,更重要的是这块石头和作者及友人的经历遭遇有共通之处。C.“却仍有其功用”说法错误,词中写牧童击石取火,牛羊以石磨角,积翠岩不幸流落山谷中,不是为了表明其仍有功用,而是要表明岩石不仅饱受风雨侵蚀,更遭牧童敲击,牛羊磨角,不胜骚扰之苦。其心酸遭遇与岩石主人乃至作者,有相通之处。D.“与杜甫‘大庇天下寒士’的情怀近似”说法错误,通过“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可看出,本词是诗人表达对所有怀才不遇之人能遇知音的期望,表达对朋友能获机遇的真挚祝愿还有对他们可能终不得遇的担忧。与杜甫“大庇天下寒士”的忧民情怀是不一致的。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句的含义,然后结合作者、注释、主旨、手法等多角度探究诗句深层的内涵。本题从表面看诗句含义为,古代的寒士,在人生路途之中,“有时”会遇到“不遇”,不遇即怀才不遇、无人赏识的境地,当然有“不遇”的处境,也会有“遇”的处境,即得到赏识大展宏图的机遇;再从手法角度挖掘,结合注释,诗人的朋友“赵不遇”的名字,可以联想到此句深刻的寓意,诗人,一语双关嵌进友人名字,表达对朋友能获机遇的真挚祝愿;从表达效果角度看,作者巧妙运用“不遇有时遇”,又巧用朋友名字,又寄予了丰富的情感,既风趣幽默,又诚恳真挚表达了情感。2.答案:1.B2.情感表达:运用反衬手法,以夕云凝滞不动,突出诗人奔波之苦。结构安排:承上启下,以“不征”承前文北驰奔丧,以“何之”启下文对仙境的向往。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技巧的能力。B.“安慰自己对生死不必介怀”理解错误,由后文“亦复观我生,白发忽及期”以及最后四句希望在仙境中获得肉身的长生来看,诗人并非安慰自己不必介怀生死,而是借以感慨人生短促身不由己的无奈。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首先理解这两句的意思。“夕云已不征,客子今何之”意思是晚云已经凝滞不动,而我现在要到哪里去呢。然后结合这两句所写的对象分析使用的手法和效果,前一句写“夕云”,其特点是“不征”,即“不动”,后一句写“客子”,其特点是“何之”,即“之何”,意思是“到哪里”,由此可以看出云不动,而人在漂泊,这是用云的不动来反衬人的漂泊,结合注释“靖康元年,陈与义避金兵南迁,复遭父丧北归”可知,这里展现出诗人的奔波之苦。接着分析这两句在结构上的作用。先看上文写了什么,结合诗歌标题“北征”以及前面几句的意思可知,上文主要是写诗人遭父丧北归,所以“夕云已不征”的“不征”紧承上文的“北征”,再看下文,最后四句“愿……”是写诗人想要学得飞仙术,在仙境中“被襟”“濯发”,这是由“客子今何之”的“何之”引发出来的,所以这两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3.答案:1.A2.①以秋风落叶,黄菊残花来营造凄凉、萧瑟的氛围,烘托诗人悲伤的心情;②为全诗奠定愁苦的感情基调;③结构上:总领全诗。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表现了诗人因时光易逝而不能建功立业的怨愤之情”错,颔联的意思是秋雨绵绵寒气过早地来临,清晨山林深处很晚才见到阳光,并不是说时光易逝。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本题重点考查首联诗句的作用。“秋风落叶正堪悲,黄菊残花欲待谁”在秋风中飘荡的落叶正在悲伤,凋落的黄菊又要等待谁。树叶飘零,黄菊花残,渲染了一种萧索、阴冷、凄清的氛围。诗人感物伤怀,感叹自己年老体衰和处境艰难,流露出一种孤独悲凉的愁绪。一个“悲”字,奠定了全诗愁苦的感情基调,起到总领全诗的作用。4.答案:1.B2.①这句诗写客人乘坐小船,孤身只影,在烟水迷漫的江流飘荡。②“片帆烟际”四个字,配上“闪孤光”三字,给人一种孤寂凄清之感,天上地面,景色凄清一片。③写景与抒情结合得相当完美,有浑然一体之妙。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B.“抒发了诗人站在江边眺望时内心喜悦的心情”错误。应该是离别的惜别之情。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片帆烟际闪孤光”的意思是:那一片远去的孤帆,在水天交汇处泛起一点白光。“烟际”是指云烟迷茫之处。江上的雾气和天边的云气混成迷茫的一片,而亲友的那只孤舟即将消失在那里。送别诗中常有的情感一是担心旅途遥远,友人能否安全到达,一是担心有人旅途的寂寞孤单。这里,用“烟际”来突出一个“远”字,而云烟迷茫也代表着未知的前程。用“孤光”来突出旅途的孤独。本句运用借景抒情,写帆影在斜晖下,于烟波浩淼的江流中闪烁着孤独的光芒,渐行渐远的景象。词人有意将“楚天”之“长”,与“帆”之“孤”对比,形成空间上的强烈反差,写帆影之孤,其实是衬托出离人行旅之孤,也寄托了词人的对朋友的眷恋难舍之情和别后寂寞孤独之感。写景与抒情结合得相当完美,有浑然一体之妙。5.答案:1.C;2.①比喻,以声写声。“寒虫”两句,像蟋蟀催人纺织月笼秋,像孤雁呼唤同伴天拍水。以虫禽之声取喻,写乐声辽远清幽,有海阔天空之感;“深闺”两句,像深闺洞房里倾诉儿女恩怨,写乐曲的缠绵,像紫燕黄鹂传达桃李的韵味写乐曲的悦耳。②侧面描写。“促弦聒醉惊客起”,急音繁响使醉客也惊起,从侧面写出音乐的强烈效果。③用典:通过一些有特色的典故(屈原放逐、昭君出塞、楚狂笑歌、渔父驾舟)来描摹音乐形象引起的联想,从而达到了视、听俱存,感受丰富的艺术情境。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炼字、炼句的能力以及鉴赏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的能力。C.“‘深闺洞房语恩怨’写音乐的凄凉伤感”错。“深闺洞房语恩怨”,意思是像深闺洞房里倾诉儿女恩怨,其中传达的是最和谐、最深情的人间之声,“深闺洞房语恩怨”写出了音乐的缠绵,而非“凄凉伤感”。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寒虫催织月笼秋,独雁叫群天拍水”,写音乐声像蟋蟀催人纺织月笼秋,像孤雁呼唤同伴天拍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声写声,把音乐声比喻成蟋蟀催人纺织的声音以及孤雁呼唤同伴的声音,以虫禽之声取喻,写出了乐声的辽远清幽,给人以海阔天空之感。“深闺洞房语恩怨,紫燕黄鹂韵桃李”,写音乐声像深闺洞房里倾诉儿女恩怨,像紫燕黄鹂传达桃李的韵味,也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深闺洞房语恩怨”,写出了乐曲的缠绵,“紫燕黄鹂韵桃李”,写出了乐曲的悦耳,读来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促弦聒醉惊客起”,写急音繁响使醉客也惊起。此处不直接描写音乐动人,而是借用醉客惊起来侧面烘托音乐的动人,是侧面描写,从侧面写出音乐产生的强烈效果,读来容易使人产生共鸣。“楚国羁臣放十年”,运用屈原放逐的典故;“汉宫佳人嫁千里”,运用昭君出塞的典故;“楚狂行歌惊市人”,运用“楚狂笑歌”的典故;“渔父絮舟在霞苇”,运用渔父驾舟的典故。诗歌通过这些有特色的典故来描摹音乐形象,使人引起联想,从而达到了极强的视、听效果,令人如同身临其境,感受丰富的艺术情境,给人以美感。
本文标题:2023年新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专项练习(含答案):专题十 考点20 语言(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019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