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专题02 文言文实词(导学案)-2023年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通关宝典(新高考版)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导学案班级:姓名:“常见文言实词”是指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不仅仅是考查文言实词知识,还考查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涉及的主要考点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文言现象,考生要能够根据具体的语境对文言实词做出正确、合理的推断与解释。【真题演练】全国卷一般不单独设题考查文言实词,而是放在句子翻译中进行考查。(2022新高考卷Ⅰ)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今年还出现了新的考查形式。在原本考查“文化常识”的选择题中,结合文本出现的内容与高中学过的文章对实词进行考查。(2022新高考卷Ⅰ)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知识讲解】一、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一个词有多个义项,二是指一个词可能属于不同的词类。词的多义一般是通过引申、比喻、借代或假借等形式延伸出来。如“朝服衣冠”的“朝”应读“zhāo”,义为“早晨”,是本义。因古时大臣朝见皇帝都是在早晨,所以引申为“朝(cháo)拜”,如“皆朝于齐”的“朝”就是“朝拜”之义;由“朝拜”进一步引申为大臣、皇帝议政的地方,即“朝廷”,如“于是入朝见威王”的“朝”。识记一词多义可以从词语的本义入手,分析各个义项之间的联系,按照发散特点记忆。对点小练1:(2022全国甲卷)原文:齐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张仪南见楚王……T11-A.约车意思是约定派车,“约”与《鸿门宴》“与诸将约”的“约”字含义相同。对点小练2:(2022全国甲卷)原文:……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T11-C.孤国指孤立的国家,“孤”与《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妇”的“孤”字含义相同。对点小练3:(2022全国甲卷)原文:……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T11-D.阴合意思是暗中联合,“阴”与《岳阳楼记》“朝晖夕阴”的“阴”字含义不同。对点小练4:(2022全国乙卷)原文:……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武侯曰:“善”。。……T11-B.“而汤放之”与“是以见放”(《屈原列传》)两句中的“放”字含义相同。对点小练5:(2022全国乙卷)原文:……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鸟;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刈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T11-C.“靡使有余”与“望其旗靡”(《曹刿论战》)两句中的“靡”字含义不同。对点小练6:(2022全国乙卷)原文:……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T11-D.“公悲之”与“心中常苦悲”(《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悲”字含义不同。小结:对于实词的多个义项的判断,可以结合语境,代入义项,进行判断。二、古今异义类别例句词义扩大江.间波浪兼天涌古义:特指长江。今义:泛指所有江河词义缩小金.就砺则利古义:泛指一切金属。今义:专指黄金词义转移置币.遗单于古义:财物。今义:钱币感情色彩变化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出身低微,见识浅陋。(中性词)今义:品质恶劣。(贬义词)名称说法演变愿为市.鞍马古义:买。今义:城市很多考生会把古今异义词当成现代汉语的词语来解释,这势必会影响到对句子意思的把握。要想避免这一误区,考生要做到如下几点:1.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所以当我们在古代汉语中看到与现代汉语相同的双音节词时,通常要警惕其是不是古今异义词。2.依据时代气息做出判断。有些古今异义词按现代意义解释后,明显与作品所属时代的特征不相吻合。例如古文中的“中国”在现代汉语中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当时根本就没有这一概念。3.如果把古今异义词当成现代汉语词语解释,要注意看一看该词是否与其所处的语境相契合,如果它的词义与整个语境是相忤的,那么要看其是不是古今异义词。对点小练7:(2022新高考卷Ⅰ)原文:……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T11-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对点小练8:(2022新高考卷Ⅱ)原文:……吴汉性忠厚,笃于事上,自初从征伐,常在左右,上未安,则侧足屏息,上安然后退舍。兵有不利,军营不完,汉常独缮檠其弓戟,阅其兵马,激扬吏士。上时令人视吴公何为,还言方作战攻具,上常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T11-B.差强人意,文中指表现较差,不能令人满意,后来的意思转变为勉强令人满意。对点小练9:(2022新高考卷Ⅱ)原文:……吴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吴汉爵位奉赐最尊重,然但治宅,不起巷第。夫人先死,薄葬小坟,不作祠堂,恭俭如此。……T11-C.尊重,文中是尊贵显要的意思,现在一般表示敬重、重视,二者的意思不同。对点小练10:(2022全国甲卷)原文:……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T11-B.宣言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与后来用作文告的“宣言”含义不同。三、偏义复词古汉语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语素合成,而意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①两个语素意义上相对的。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句中的“异同”为偏义复词,用义偏在“界”,不在“同”。②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如:“今有一人。八人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在句中只有“园”这个语素意义,“圃”只作陪衬。那么如何正确有效地判定、解释偏义复词呢?考生可以从以下两点来思考:看语境和逻辑。词语的存在总是以句子的存在为前提的,词语要能适合句子的语境。解释完一个偏义复词后,要检验其是不是符合它所在的语境。如果把它的字面意思全部解释出来,我们就会发现它与整个句子的逻辑并不相合,例如《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字面意思是“工作休息”,而“休息”与表现主人公的勤劳品质明显不吻合,由此可以判断“作息”是偏义复词,偏指“作”。对点小练11:判断下列句中有无偏义复词。如有,请指出并释义。(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5)奉使往来,无留北者。四、通假字所谓字的通假,是指音同或音近的字互相通用和假借的现象。通假字包括三类:通用字、假借字、古今字。通假字和本字本来没有意义上的必然联系,但是,在阅读时如遇到按该字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都解释不通的情况时,就要考虑到可能是通假字。类别释义示例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知”就是“智”的意思,“知”和“智”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的,现代一般认为“知”同“智”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也可以借用“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中的“蚤”,本义是跳蚤,它和“早晨”的“早”读音相同,被借用了“早”的意义。“早”是本字,是“蚤”的假借义;“蚤”是“早”的假借字,“蚤”同“早”古今字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了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中的“受”是古字,“授”是今字,古今字在意义上一般是有联系的,通假字在意义上一般是没有联系的,课本为了方便起见,对于通假字和古今字,都用“同”或“通”表示怎样才能又准又快地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呢?按通假字字面意思来解释明显不合逻辑时,就要朝着它的形似字或者同音字的方向去思考,找出该通假字的本字,从而做出正确的解释。对点小练1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①越王勾践反国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____________________③女忘会稽之耻邪____________________④厚遇宾客,振贫吊死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①名词+宾语时。例如:“范增数目项王”,“目”是名词,带了宾语“项王”,所以活用为动词“用眼睛看”。②副词、能愿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未云何龙”,“云”活用为动词“出现云彩”。”③名词+介词结构“于××”作补语,补语前又无其他动词,那这个名词便活用作动词。如:“沛公军霸上”,“军”是名词,带了“霸上”这个补语,所以活用为动词“驻扎”。④名词+“者”:如“吾二臣者,皆不欲也”,“臣”活用为动词“做下属”。⑤助词“所”+名词:如“置人所罾鱼腹中”,“罾”活用为动词“捕、捞、用网捕”。⑥名词+名词:如果这两个名词形成主谓关系,后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果这两个名词是动宾关系,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舍相如广成传”,“舍相如”是动宾结构,是“安置相如住宿”的意思。再如:“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籍”和“吏民”是动宾关系,“籍”活用为动词“登记”。2、名词活用为状语①看谓语与其前面的名词的意义关系。若是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关系,就是名词作状语。例如:“吾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中的“父事丞相”,为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像对待父亲一样地侍奉丞相”。所以,这里的“父”就是名词作状语。②看能否在名词前加介词或“像…一样”组成介词结构。如:“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的“翼蔽”,可说成“像翅膀一样掩护”。③看句子前面是否另有主语,名词作状语的句子,往往在这个名词前面或上句中还另有主语。例如:“吾得兄事之”,既然“吾”作全句的主语,“兄”就不可能再是主语,而只能是状语了。类型例句翻译时间名词作状语日.夜望将军至一天天(月、年)谨食之,时.而献焉按+时间名词良庖岁.更刀…比…;每天/月/年方位名词作状语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往、从、对)+方位名词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在+方位名词3、动词活用为名词①表示和这个动作有关的人或事②处于主
本文标题:专题02 文言文实词(导学案)-2023年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通关宝典(新高考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029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