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透镜教案精选4篇资料意义广泛,可以指一些参考素材。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会用到各方面的资料。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可是,我们的资料具体又有哪些内容呢?相信您应该喜欢网友分享的“透镜教案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透镜教案篇【第一篇】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光与色彩》单元的第三课,重点是认识光的折射现象。也就是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镜片的不同特点和作用,加深对光的折射现象的认识。五年级的学生对近视镜和放大镜有一定的了解,但很少知道近视镜和放大镜对光的偏折现象,更不了解望远镜的工作原理。预期教学效果:1、知道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的方向会在交界面发生弯折。2、能通过研究,概括出凸透镜和凹透镜镜片的不同特点和不同作用。3、通过制作简易望远镜,能提出更多可以自己研究的有关透镜的问题。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无色透明杯子、放大镜、水。学生准备:直的长彩条吸管、花镜、近视镜、玻璃片、餐巾纸、透明直尺。(注意:千万不要用花镜看太阳,以免灼伤眼睛,导致失明。)(学生好奇心强,拿着透镜一定会看这看那,一定在布置课前准备时强调注意事项。)教学重点:认识光的折射现象。教学难点:自制简易望远镜。教学过程设计:一、认识光的折射现象1、导入:把吸管插入水中,观察水面处吸管,有什么发现?是什么原因呢?教师建议:a、水要放大半杯。b、把吸管斜插入水中。也可再选一些细长并直的物体反复实验观察。c、要从多角度观察。(对学生提出建议,提示学生观察要细,要边观察边思考。防止学生只看热闹。)2、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观察探究。1把看到的吸管样子用简单的线条画出来。2试着解释看到的现象。3自学教材第23页上半部内容,解释看到的现象。4说说什么是光的折射?(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学生对折射现象有了印象,通过自学可以上升到对理论的理解。)二、研究不同透镜的特点与作用。1、教师引导探究,提出问题:不同种类的透镜分别有什么特点?形状相同吗?作用一样吗?(调动学生探究欲望,引领学生探究要深入思考。)教师提示:a、透镜是光学仪器,不能直接用手触摸,可以隔着餐巾纸摸一摸。b、注意不要把透镜弄坏,以免划伤手指。2、学生自主探究1参考教材第23页下半部和第24页的研究方法,小组合作完成探究。(不用担心学生不能完成探究,因为课前准备中有“花镜、近视镜、玻璃片、透明直尺”,学生看到物品自然会按书中提示去尝试探究,就会发现问题,得出结论。)2把研究结果填写到教材第71页表格中。3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研究成果。提出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间互相校正、补充。(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使自主探究落到实处。)3、小结。教师提出问题:凸透镜的特点和作用:____________。凹透镜的特点和作用:____________。学生组内小结并完成板书。(让学生认识到:探究重过程,更要重结论,不能只看表面现象。)4、教师提问:通过以上实验研究,解释为什么不要用放大镜看太阳?学生解释原因。(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三、制作简易望远镜。1、教师引导:把两个透镜组合起来使用会出现什么现象?2、学生个人独立完成教材第25页中1、2两项的操作。3、小组内交流,说说两个透镜组合起来使用看远处的物体有什么效果?4、小结:_____就是简易的_____。5、参考教材第25页的制作方法。制作一个简易的望远镜。(课后完成)(给学生创造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制作的过程中,体会搞科学的艰辛和创造的乐趣,提高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让学生意识到探究并不是只在课堂。)教师建议:制作望远镜时,筒的顶端卷回,做成双层筒,用卷回部分固定一个透镜。用两个双层筒分别固定两个透镜,完成制作。四、达标反馈1、透镜会产生许多奇妙的现象,是由于光线经过透镜时发生______的缘故。2、下列镜片中()属于凸透镜,()属于凹透镜。透镜教案篇【第二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透镜,知道凸透镜的作用。(2)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3)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2)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形成爱科学的态度、愿意探究的精神、与他人协作的意识、勇于创新的精神等。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教学重点:1、凸透镜的作用。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方法:探究、归纳、分析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仪器:凸透镜、光具座、蜡烛、火柴、放大镜教学过程:一、认识透镜1、透镜——由透明物质(玻璃或水晶)制成的光学元件。观察: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镜片的区别2、两种透镜:凸透镜——中间厚,边缘簿的透镜凹透镜——中间簿,边缘厚的透镜3、主光轴和光心的概念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光心——透镜的中心二、探究——透镜的光学特性1、提出问题: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人要戴不同的透镜,说明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起的作用是不同的,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凸透镜对光起什么作用,凹透镜对光起什么作用。2、进行猜想:根据生活经验,猜测凸透镜可能有聚光作用,凹透镜可能有散光作用。3、设计实验:(教师启发:采用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学会实验操作的同时,学习物理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探究:拿一只手电筒照到一张白纸上,观察光斑的大小,然后把透镜放在手电筒前面,观察光斑的大小。如果光斑变小了,则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如果光斑变大了,则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4、实验结论:思考:参照原来光路的方向和主光轴的位置,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发生了什么变化?1折射后的光线跟原入射光线相比更靠拢主光轴,我们把这种作用就叫做会聚作用。结论: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2折射后的光线跟原入射光线相比远离主光轴,我们把这种作用就叫做发散作用。结论: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5、凸透镜焦点和焦距:1凸透镜焦点和焦距演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沪科版)教学设计说明: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和焦距。2凸透镜焦距测量:说明:太阳光线虽然是向四周射出的发散光线,但由于太阳距离地球十分遥远,所以太阳射到地球的光线可以看成是平行光。器材:给你一块凸透镜、一张白纸、一把刻度尺怎样测出凸透镜的焦距?《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沪科版)教学设计三、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提出问题:同一凸透镜为什么会成大小、虚实、正倒不同的像?猜猜看:这些结果与什么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猜想1:可能与物体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有关。猜想2:可能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思考:凸透镜成大小、虚实、正倒不同的像?原因可能是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还可能与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有关。有了这些猜想之后你应该怎么办?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介绍:实验室常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仪器——光具座。讲解:对照光具座说明,物体到透镜中心的距离简称物距(u),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简称像距(v),在使用光具座时,像的位置和光屏的位置具有不同含义。光屏上得到特别清晰的像,这时光屏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器材: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2器材的组装、摆放、调整: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依次摆放蜡烛、凸透镜、光屏。3调节: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说明:实验所有的凸透镜焦距都是10cm的。4实验步骤:a、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到光具座上,并使它们在同一直线、同一高度。b、逐次固定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分别为:40cm、30cm、17cm、13cm和7cm、4cm,移动光屏,使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并记录像距和像的性质(放大、缩小,倒立、正立,虚像、实像)。提醒:当物距为5cm时,在光屏上能否看到像?如果无法成清晰的像,我们可以透过透镜看看像的性质。5、分析论证:经过实验探究、分析数据从而找出规律的。哪个小组能完整地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讨论:①像的大小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缩小的像?在什么情况下成放大的像?②像的正倒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情况下成倒立的像?③像的虚实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虚像?在什么情况下成实像?有没有正立的实像?有没有倒立的虚像?思考:根据记录表中的数据,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当u>2f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2当u=2f时,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v=2f。3当f<u<2f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v>2f。4当u=f时,不成像。5当u<f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u>v。6、交流评估:在实验中有哪些步骤没有做好,需要改进?猜测的结果和实验结果是不是相同呢?你是不是参与到了整个探究活动中来了?课堂小结:大家通过实验,得到了许多有用的数据。科学家也是这样经过实验探究、分析数据从而找出规律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1、u>f时成实像,u<f成虚像,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2、u>2f时成缩小实像,u<2f时成放大实像,二倍焦距点是成放大实像与缩小虚像的分界点。3、成实像时,当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物距增大时,像距变小,像变小。4、成实像时,像与物在凸透镜异侧,成虚像时,像与物在凸透镜同侧。5、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显示在光屏上,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不显示在光屏上。布置作业:1、完成导学案。2、通过作图来进一步巩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教案篇【第三篇】一、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过程和方法:探究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和谐。二、教学器材远视眼镜、近视眼镜、平行光源(手电筒)、刻度尺、白纸。三、教学过程(教师戴上眼镜并注视同学。)师:好多同学和我一样都戴上了眼镜,大家为什么要戴眼镜?生: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患上近视眼。师:老年人戴的眼镜和同学们戴的眼镜一样吗?生:不一样,老年人大多数戴的是远视眼镜。小结: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镜片都是透镜,点明课题———透镜。(一)观察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镜片的区别师:请同学们观察并摸一下课桌上两块透镜,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区别。生:一块中间厚,边缘薄;另一块中间薄,边缘厚。(中间厚,边缘簿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簿,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师:请同学们看画出的几种透镜,根据透镜的分类标准区分一下,哪些属于凸透镜,哪些属于凹透镜。(结合章首图和章首语说明各种透镜的组合使用,为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和科学探究提供了大量的信息。透镜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二)了解主光轴和光心通过阅读和老师讲述,让学生初步了解主光轴和光心。(三)实验探究透镜的光学特性提出问题: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人要戴不同的透镜,说明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起的作用是不同的,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凸透镜对光起什么作用,凹透镜对光起什么作用。进行猜想:根据生活经验,猜测凸透镜可能有聚光作用,凹透镜可能有散光作用。设计实验:(学生设计,教师归纳,这里采用探究性实验,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实验操作的同时,学习物理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甲生:拿一只手电筒照到一张白纸上,观察光斑的大小,然后把透镜放在手电筒前面,观察光斑的大小。如果光斑变小了,则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如果光斑变大了,则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实验操作:(学生完成,教师巡视辅导,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实验基础,所以在这里教师可以放心大胆地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实验器材有问题和个别实验有困难的学生作一些辅导。)小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四)“演示———讨论”焦点和焦距进一步提出问题:患近视眼的人戴的眼镜是否都一样,有没有差别?生:不一样,有的人戴的眼镜的度数高,有的人戴的眼镜的度数低。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度数高低不同的眼镜有什么区别。(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有
本文标题:透镜教案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078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