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
石景山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1.(3分)C2.(3分)A3.(3分)C4.(3分)D5.(6分)答案要点:①在中华民族文化建设与传承、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②在网络信息时代,满足辞书读者的阅读需要,服务大众的辞书生活;③自身优势众多,具有发展创新空间,改变着人们使用辞书的方式。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6.(3分)C7.(3分)A8.(3分)C9.(3分)B10.(6分)参考答案:第三段紧承前一段,论说学习要用心专一。先举出弈秋听笙弈败、隶首射鸿算挠的事例,分析技艺高超的人也会因心不专一而出现差错,从反面论证了用心不专的后果;接着举瞽专于听而听清、聋专于视而视明的事例,分析了不及常人的瞽聋之人也会因专心而有所得,从正面强调用心专一的作用。11.(10分)(1)(4分)答案示例:有人向微生高讨醋,他却向邻居讨醋给那个人。孔子指出微生高没有做到直来直往,有欺瞒,“直”,直爽,坦诚,诚实。在政治清明时,史鱼像箭一样直:在政治黑暗时,史鱼也像箭一样直。孔子赞扬史鱼坚守自己的价值理想,“直”,刚直不屈。(2)(6分)答案示例:二者的内在联系:在客观事实面前,如何处理人情。叶公与孔子对话,对父亲偷羊一事,叶公认可儿子依实告发,孔子认可儿子隐瞒,并扩展为在同样情景中父也为子隐瞒。孔子关注血缘情感,重视“齐家”,父好至情,隐含着可以不为客观公正而放弃的意思。两人观点对立,可理解为法与情对立的一种表现。人民法院不强制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出庭作证,这与孔子谈的“直”有一致性,允许一些人可以不“大义灭亲”,这是在法治中对人情的顺应与尊重,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法治与人情的关系。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12.(3分)B13.(3分)C14.(6分)答案示例:诗一,侧重于写画家,写与可画竹的情形,再现了一位凝神专注、遗世独立的画家形象,表达了对画家高超画技和高远艺术追求的钦佩之情,并借“庄周世无有”,表达对与可世无知音的慨叹;诗二,侧重于描摹画作,借画竹之峭拔有力来赞美与可高雅的君子人格,同时写诗人睹画思人,表达对亡友的哀痛思念之情;诗三,侧重于写藏画者,叙写晁补之在食不果腹的情况下仍收藏与可之画,隐含着对其脱俗雅趣和高洁情操的敬慕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他处于困境的痛惜之情。15.(8分)(1)杜鹃啼血猿哀鸣又闻子规啼夜月(2)无边落木萧萧下吴楚东南坼(3)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16.(3分)D17.(3分)C18.(6分)答案要点:(1)以“汪洋恣肆”形容虫声宏大,自在无拘:把虫声比作部落篝火狂欢、宫廷里钟磬齐鸣,化虫声为具体情景,进一步描写虫声的热闹与欢乐、具有气势而又高低起伏。虫声满含活力,令人愉悦。(2)把虫声比作暮雨,不仅化蛙为河视之雨,以“暮”写出虫声渐趋低沉,而且虫声中也有了暮雨中蕴含的情绪:用“攀”这一动词,化虫声为可视的动态,写出虫声由远及近,缓缓而来。虫鸣低缓,引发人们对生命变化的思考。19.(6分)答案要点:城市里近在身旁的虫声,令作者回忆起故乡小镇里虫声的热闹欢歌,写出虫声于我的陪伴,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回忆年少时乡村夜色中的虫声伴行,虫声带给作者依傍,令其内心安妥,感到世间太平,生活富有诗意;《诗经》中虫声含有的归意,引起作者倾听秋末虫声,虫声让其思考生活,感悟生命,感觉身心有了依归,获得心灵慰藉。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20.(6分)(1)(3分)C(2)(3分)答案示例一:近年来,为涵养城市、改善生态环境,北京市实施了循环利用雨水的“海绵城市”工程。答案示例二:近年来,北京市实施了循环利用雨水的“海绵城市”工程,以达到涵养城市、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21.(10分)略22.(50分)评阅参考说明:作文没有抄写题目,扣2分。附录:文言文译文学习由心而发,心是身的主宰,耳目都听命于心。如果心思没有在学习上,那么听诵读之声就会听而不闻,读简牍文字就会视而不见。想要炼业,一定先正心,然后理义可获。(如果)用两片树叶遮住双眼,就会眼前昏暗什么都看不见;(如果)用两颗珠子堵住双耳,一定会耳内寂静什么都听不到。树叶作了眼障,珠子成了耳塞,目、耳二关在外堵塞,视、听在内相隔,一定是这样对应了。离娄能看清鸟兽细毛的尖端,却听不到惊雷的响声:季子能听见清角的韵律,却看不见嵩山、泰山的形貌。看东西时没有堵上耳朵,耳朵却听不见,听声音时没有遮蔽眼睛,眼睛却看不到,为什么呢?是他们的心沉浸于察秋毫、意专注于听清角的缘故。因此,心停驻在眼,一定忘记耳,(人)就会听而不闻;心停驻在耳,一定遗忘眼,(人)就会视而不见。如果(有人)左手画方形,右手画圆形,让(他)同时全都完成,即使(他)有掌控规矩之心,有随意运用工具的手,也不能做到,原因是心不能两用,那么双手也不能同时运用。弈秋,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正当他下棋思考时,有吹笙的人路过,弈秋专心听笙声,在他要听却还没有听到的时候,问他下棋之道,他会不明白。并非下棋之道深奧微妙,而是意识出现一时的不明,笙声扰乱了他。隶首,是天下擅长算术的人。正当他计算的时候,有鸣叫的鸿雁飞过,他弯弓指向鸿雁,在箭快要发射却还没有射出的时候,问他三五之数,那么他会不清楚。并非三五之数难算,而是神思出现突然的糊涂,飞鸿扰乱了他。弈秋的棋道、隶首的算术极尽精微、细致,(他们)不应有差错。然而他们的心专注于笙声和飞鸿,自然会下棋失败算数混乱,原因是心不专一、浮于其他的事情。盲人失明,耳朵不可用来看东西,因而专注于听;聋人失聪,眼睛不可用来听声音,因而专注于看。盲人、聋人比不上常人,却能听察清楚、看得明白,是用心专一。鸣蝉难捕捉,有人却能轻易粘取;卷耳容易采摘,有人却不能摘满筐,这正是专心与不专心。因此,学习一定精勤专心,而达到注意力高度集中。如果心思不在学习上,只是勉强地诵读,即使入于耳也不会领悟于心。就像聋人唱歌,只是模仿别人去唱,自己无法感到乐音,即使口中发出声音,也便消散而不成声调。
本文标题: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08821 .html